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建筑本身是一种共同体的文化结晶,独特的建筑文化往往和深层的民族精神相联接。"卓尔不群、和而不同"作为一种重要的建筑文化理念,同样也与中国儒家的"和"文化有着重要渊源。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和而不同"的君子人格,在建筑文化中的特殊形态即是"卓尔不群"的经典建筑。但凡经典建筑,都浸透着独特与和谐的意蕴——挺拔刚健,卓然而立,  相似文献   

2.
张怡洁 《建筑施工》2011,33(12):1131-1132,1134
从中国古代建筑出发,解析其几大基本文化特征即儒家的"中庸"、"礼制"思想与儒道结合的反映。再通过实例来看古代建筑在现代建筑中的相关体现,以说明现代建筑对中国古代建筑文化和技术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中国建筑文化传统的三个方面,即"末"与"本"、"多元"与"一体"和"道"与"象",提出中国建筑文化传统是一个多方面系统,并试图从反求诸己的过程中真正实现文化传统的"传承——转换——创新"。  相似文献   

4.
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出发,提出对旧工业建筑再利用的思想,从旧工业建筑自身特征,以及城市更新、生态节能和社会文化的角度,分析了再利用的根本原因和主要依据。在此基础上,展开了"功能置换"、"新旧建筑融合"、"内部空间整合"和"低能耗改造"等再利用设计研究,以期对旧工业建筑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再利用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袁忠 《华中建筑》2009,27(8):9-13
该文从我国建筑文化的研究历程出发,回顾了中国建筑与文化学术讨论会的历次活动经历,指出"中国建筑文化研究文库"一书在中国建筑界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并对文库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6.
杨廷宝和路易斯.康是两位在不同文化环境中成长、执业的建筑师。他们的人生历程折射出中西建筑文化的不同内涵,他们的成功显示出文化素养对于建筑师的重要作用。建筑师应该由"艺术家"转变为"文化人",开阔认识建筑的新视野。  相似文献   

7.
纪念性的建筑来表达作为群体的社会文化与作为个体的价值取向,而在当代语境下,对建筑纪念性的表达是残缺的,其表达方式缺乏对于建筑纪念性"意义"的原真性体现。该文通过对纪念性建筑的现状分析,探讨通过重塑"意义"的手段来表达当代语境下建筑纪念性的方法,并从"文化"与"纪念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在人们对纪念的具体诠释中可以看出时代的精神面貌。人们通过具有理念"的角度解读"意义"的真正内涵。  相似文献   

8.
深化理论研究 扩展学术交流──“建筑与文化”1996国际学术讨论会在长沙召开柳肃"建筑与文化"1996国际学术讨论会于6月15日-17日在长沙湖南大学隆重召开。这是"建筑与文化"理论研究发展到一个新阶段,跃上一个新台阶的标志。自1989年第一次"建筑...  相似文献   

9.
唐克扬 《城市建筑》2013,(21):22-24
建筑展览是展示建筑项目还是建筑思想?特定时期的建筑展览往往对于建筑学有着承前启后的巨大贡献。本文认为建筑议题和建筑空间的展示与社会生活与技术领域所事实界定的"结构"与"系统"有关。建筑展览的社会影响正来自于建筑理论的现实土壤,讨论这样的展览无法离开特定的文化情境。  相似文献   

10.
戴利华  朱阳  张维功 《规划师》2005,21(10):50-52
北戴河近代建筑群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科研价值,规划将其定位为城市发展的物质载体、我国重要的文化景观遗产、重要的建筑史学素材,并采用对局部环境、建筑单体进行分级、分类保护和对历史文化风貌区进行整体保护的点、面相结合的方式,重点是对"近代建筑"和"历史文化风貌区核心地段"的保护.  相似文献   

11.
孔维钢 《山西建筑》2011,37(32):1-2
通过对山大附中教学主楼的创作过程的研究与分析,提出了教育建筑类型创作的基本方法和途径,强调了教育建筑的时代性、文化性和可持续发展的特点,为教育建筑指明了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2.
张建国  杨木  李骁晔 《山西建筑》2006,32(16):26-28
介绍了中庭开放空间的形态创造,从内院式中庭、建筑间相联系的中庭、沿街中庭等六种形式对其形态进行了分析,并从其文化创意的角度论述了内部开放空间的创作手段以及完备而有特色的商业环境的组织方式。  相似文献   

13.
该文介绍了南京晨光1865科技·创意产业园区内新建筑设计的主要构思,指出特殊/历史风貌地段的新建筑设计,应超越简单的侧重风格与形式延续的浅层表达,努力挖掘并继承蕴涵于传统建筑形象背后的内在文化精髓(深层表达),并从环境中寻求创作依据,关注建筑本体,以求得在传承基础上的创新。  相似文献   

14.
郭嘉  陈子坚  陶郅 《华中建筑》2013,(12):49-53
中山市139文化街区(博物馆群)一期工程设计方案,结合旧城区改造和保护老城区风貌原则,从利用古旧特色建筑传承历史文化的思路出发,以现状的孙文路博物馆及其周边区域范围内的特色建筑为依托,尽最大可能保留和利用有价值的历史建筑,融新旧建筑为有机的一体,组建成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历史底蕴的、中山特色的、又具时代精神的博物馆建筑群。该文以该街区为倒进行阐述,探讨了群体性历史建筑的保护与更新、单体建筑的保护与更新、新旧建筑有机并存、使历史街区焕发新活力的建筑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5.
董婉君 《山西建筑》2012,38(25):23-24
针对现代建筑的功能、风格、特点进行了反思,简要介绍了有机建筑的发展及特征,对赖特的设计风格及有机理念进行了具体阐述,总结归纳了赖特的设计思想对中国建筑设计的启示,以期引导国内设计师寻找中国建筑文化本质,重视建筑的形式,功能与精神统一。  相似文献   

16.
王钊 《山西建筑》2014,(35):15-17
对好建筑的组成要素进行了论述,得出了好建筑体系的基本框架,即形式、功能、意义、设计与结构、文脉和共有,进而又分析得出了在这种情况下对于建筑设计应持有的正确思路,即功能、理性、情感、纯粹和地域,对建筑师提高自身的建筑设计水平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贾京涛 《中外建筑》2013,(7):114-117
通过对综合信息服务保障中心的建筑创作设计回顾,全新表述了现代新蒙式建筑的文化溯源、创作理念和发展方向。提出现代新蒙式建筑应具有功能属性、文化属性和精神属性。  相似文献   

18.
褚冬竹  傅媛 《新建筑》2012,(3):36-43
一个世纪前重庆便有外国建筑师活动并有作品存留至今。1997年直辖以后,其发展进入一个全面提速的新阶段,外国建筑师全面参与了重庆城市建设中的多个设计项目。绝大部分外国建筑师以全新的设计理念与高度的职业精神,为新重庆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也为本土建筑师树立了良好的榜样。中国建筑师应该思考如何向外国优秀建筑师学习,并应由协助工作逐渐转变为平等合作、良性竞争,实现从外国建筑师"领舞"到中外建筑师"共舞"的新层面。  相似文献   

19.
钱骏 《山西建筑》2011,37(28):34-35
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其与当代建筑的内在关联,结合贝聿铭建筑师的代表作品,探讨了他所设计的建筑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总结归纳了贝聿铭的建筑理念,以期指导建筑设计工作更好地传承我国历史和文化。  相似文献   

20.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对新型空间的需求不断增长。近些年来,由于城市扩张有限,城市更新则成为城市新型空间开发的重要途径,这也使当下历史建筑保护与再利用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议题。杭州运河旧工业建筑的更新利用既是对杭州新型城市空间的一种开发也是对运河历史建筑的一种复兴。而运河旧工业建筑与更新再利用为文化创意空间,是工业遗产复兴的新模式。该文以杭州丝联166为例,从环境、美学、技术以及情感四个方面分析再利用的文化创意空间的设计要素,旨在为旧工业建筑再利用的文化创意空间设计方法提供更多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