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了电解工艺制备铟微粉时,电解温度、极距、导电盐浓度、电解液pH、添加剂种类对粉体纯度和粒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电解最佳工艺参数为In3+浓度为30g/L,电流密度为130 A/cm2,连续电解时间为1h,NaCl浓度80g/L,极距5cm,硫脲浓度0.3g/L,明胶浓度0.5g/L,pH=2.5,聚乙烯吡咯烷酮用量为0.2g/L。在此工艺条件下电解,极距的大小,基本不影响粉体的纯度,但对粉体的粒度影响较大;NaCl浓度对粉体纯度影响最大;电解液温度越高,所得粉体粒度变大,粉体纯度降低;电解液的pH既影响粉体的纯度,又影响粉体的粒度;添加剂硫脲对粉体的枝晶生长有抑制作用。在此工艺参数下电解1h,可得到粒度小于100μm的铟微粉,其中粒度小于30μm的占75%,粉体纯度为99.98%,平均电流效率达70.10%。  相似文献   

2.
对离子交换膜电解槽中电沉积金属镍的条件进行优化。研究镍(II)及硼酸浓度、pH及温度对电沉积镍的电流效率和能耗的影响。电解槽阴极液为含硼酸的硫酸镍溶液,阳极液为硫酸溶液。采用阴离子交换膜将阴、阳极室隔开,同时维持极室间的导电性。结果表明:阴极电流效率随镍和硼酸浓度以及pH值的增加而提高,随电流密度和搅拌速率的增大而降低。得到的优化电解条件为:Ni40g/L、硼酸40g/L、温度42oC、pH6、阴极电流密度300A/m2。在该条件下的电流效率为97.15%。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电解工艺制备铟微粉时,铟离子浓度、电流密度和连续电解时间对粉体纯度和粒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电解工艺参数为NaCl浓度80 g/L,极距5 cm,硫脲浓度0.3 g/L,明胶浓度0.5 g/L,pH=2.5,添加剂聚乙烯吡咯烷酮用量为0.2 g/L时,连续电解时间越长,所得粉体粒度越大;电流密度为130 A/m~2时,所得粉体粒度最小,纯度最高;In~(3+)浓度对粉体粒度的影响最小,但对纯度影响最大;在此工艺参数和In~(3+)浓度为30 g/L,电流密度为130 A/cm~2的条件下电解1 h,可得到粒度小于100μm的铟微粉,其中粒度小于30μm的占75%,粉体纯度为99.9809%。  相似文献   

4.
通过正交试验和极差分析研究了各工艺参数对镀层与基体间的结合力影响程度,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各工艺参数对结合力的影响规律,并获得了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最佳工艺参数为阴极电流密度3A/dm2,甲基磺酸体积浓度45mL/L,添加剂体积浓度45mL/L,Sn2+质量浓度15g/L,电镀温度35℃。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电解工艺制备铟微粉时,铟离子浓度、电流密度和连续电解时间对粉体纯度和粒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电工艺参数为NaCl浓度80g/L,极距5cm,硫脲浓度0.3g/L,明胶浓度0.5g/L,pH=2.5,添加剂聚乙烯吡咯烷酮用量为0.2g/L时,连续电解时间越长,所得粉体粒度越大;电流密度为130A/m2时,所得粉体粒度最小,纯度最高;In3+浓度对粉体粒度的影响最小,但对纯度影响最大;在此工艺参数和In3+浓度为30g/L,电流密度为130 A/cm2的条件下电解1h,可得到粒度小于100μm的铟微粉,其中粒度小于30μm的占75%。  相似文献   

6.
采用高频脉冲电流制备镍钴合金。通过正交试验,重点考察了脉冲频率、占空比、平均电流密度、镀液pH值、温度及CoSO4.7 H2O的浓度对镀层在NaOH溶液中的极化行为及腐蚀速率的影响,选出最佳电镀工艺为:脉冲频率140 kHz,占空比0.25,平均电流密度3 A/dm2,镀液pH值3,温度45℃,硫酸钴浓度10 g/L。高频脉冲镀层中Co含量增加,晶粒的细化强度增强。  相似文献   

7.
对氨基磺酸盐体系镀铟阴极电流效率的影响因素及其规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通过分析镀液pH值、电流密度、镀液温度、添加剂以及电镀时间与阴极电流效率的关系,确定了镀铟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当pH值为1.8~2.0,电流密度为1.8~2.2 A/dm2,温度为20~30 ℃,胺类添加剂加入量少于0.2g/L,电沉积1min,可以获得银白色的铟镀层,且阴极电流效率达到80%以上.  相似文献   

8.
"牺牲"阳极法合成乙醇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牺牲“阳极法电化学合成乙醇钽过程中,添加剂种类与浓度、电解液温度、阴阳极极距和电流密度的影响.选取最佳合成条件为:四甲基氯化铵0.04 mol/L,温度为电解液的沸腾温度,极距约2 cm,电流密度220 A/m2.电合成的混合液经常压蒸馏和减压蒸馏,得到产品用红外光谱、拉曼光谱和元素分析进行表征,确定了产品为乙醇钽.电合成的电流效率大于95%,产品蒸馏时钽的直收率82.8%.  相似文献   

9.
往常规镀铬溶液中加入有机添加剂,采用不同的电流密度、镀液温度、pH值和电镀时间进行镀铬,经过对镀层的形貌、厚度及结合力等性能进行比较取舍,获得了最佳镀液配方和工艺:CrO3250g/L,H2SO42.5g/L,Cr3 3g/L,甲醛8~10g/和丁二酸8~10g/L;在室温(20℃),镀液pH值为1.5,电流密度30A/dm2,电镀时间60min。该法既提高镀铬液的阴极电流效率又降低生产能耗,可获得光亮平滑、硬度高、结合力好的镀铬层。  相似文献   

10.
铝合金硬质阳极氧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海兵  黄承亚  谢刚 《表面技术》2007,36(5):46-47,58
为了研究阳极氧化工艺条件对硬质氧化膜的厚度、耐蚀性、表面形貌的影响.利用正交试验优化了铝合金硬质阳极氧化的工艺条件,采用扫描电镜(SEM)观察了硬质阳极氧化膜的表观形貌,并探讨了槽液温度和硫酸浓度对氧化膜耐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有利于硬质阳极氧化膜厚度增加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硫酸浓度150g/L,电流密度3.5A/dm2,氧化时间180min,槽液温度-5~0℃;SEM照片表明:硫酸浓度增加,氧化膜的孔径增大,孔隙率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