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氧化对孔雀石表面黄药吸附层稳定性及可浮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孔雀石表面黄药吸附量的测定、矿浆溶液中黄药组分分析以及浮选试验 ,深入研究了氧化对孔雀石表面黄药吸附层稳定性及可浮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氧的存在使孔雀石和经硫化钠硫化过的孔雀石表面黄药吸附层稳定性下降 ,可浮性降低 ,但用WSS新型硫化剂处理过的孔雀石表面 ,其黄药吸附层稳定性不受氧化的影响 ,且孔雀石的可浮性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2.
三乙醇胺对微细粒孔雀石的活化作用特性及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细粒孔雀石的有效回收是氧化铜矿物浮选难题之一。通过浮选试验及各种表面测试,研究了三乙醇胺对微细粒孔雀石的活化作用特性及机理。结果表明,三乙醇胺是微细粒孔雀石的有效活化剂,对孔雀石的硫化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能有效提高孔雀石的浮选回收率,降低硫化剂硫化钠的消耗量。三乙醇胺在孔雀石表面与铜离子的螯合作用及对矿物表面的微弱溶解作用,提高了孔雀石的表面活性,强化了黄药和硫化钠在孔雀石表面的化学吸附,使黄药易于形成较为紧密的多层吸附。但三乙醇胺并不改变硫化钠和黄药在孔雀石表面的化学吸附特性。  相似文献   

3.
通过孔雀石和硅孔雀石的单矿物和实际矿石浮选试验,研究了硫化钠对不同粒级孔雀石和硅孔雀石浮选的影响,矿浆pH值、硫化时间、浮选机转速对+53μm粗粒级孔雀石浮选的影响,以及强化活化剂乙二胺膦酸盐对不同粒级孔雀石和硅孔雀石浮选行为的影响。利用红外光谱分析和氧化铜表面溶解行为测试,分析了氧化铜矿表面强化活化剂的作用机理,为实际矿石浮选提供的了技术依据,提高了实际矿石浮选技术指标,回收率提高2. 03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4.
文摘与简讯     
氧化铜矿的浮选 1 孔雀石常用的黄原酸盐由于其碳链短(在5以下),不易浮选孔雀石。在用磁化剂处理后,孔雀石的亲水性明显减退,所用的黄原酸盐量也相应地减少。使用硫化剂有硫化钠或硫氢化钠,最好是分阶段添加。增加溶液中开始的浓度和提高温度有利于孔雀石的硫化,相反,如提高pH则妨碍其硫化。工业上浮选孔雀石时往往添加少量的脂肪酸及其皂类和碳氢油。曾在试验室中采用第一脂肪胺与环氧乙烯胺来硫化浮选含硅酸盐脉石的矿物,其效果优于黄原酸盐;同时,在试验过程中应用Ag—Ag_2S电极的电位法连续测定溶液中的硫化剂离子量以进行调节。此外,某些研究表明添加丙烯酸聚合物能分散白云石矿泥,改  相似文献   

5.
为改善孔雀石的硫化浮选效果,通过浮选试验,系统研究了孔雀石单矿物分段硫化浮选行为及动力学基因特性规律,确定了孔雀石的最佳硫化浮选段数。结果表明:硫化时间过长,孔雀石可浮性降低,适量硫化钠能提高孔雀石浮选速率,但浮选速率随时间延长而降低;硫化钠用量为 4 mg/L,硫化时间为 1 min,丁基黄药用量为 80 mg/L 时,孔雀石可浮性最好;添加碳酸铵可以改善孔雀石的浮选效果,当碳酸铵用量为 50 mg/L 时,对孔雀石活化效果最佳;分段硫化浮选过程中,每段孔雀石的浮选速率高低与浮选药剂的质量分配比例有关;适当增加硫化浮选段数,可以提高孔雀石的总回收率;孔雀石的最佳硫化浮选段数为三段,各阶段浮选药剂分配比例为 4∶2∶2。  相似文献   

6.
为进一步提高孔雀石的硫化浮选效果,通过单矿物浮选试验,系统研究了孔雀石分段硫化的浮选行为,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了孔雀石分段硫化浮选的作用机理。浮选试验结果表明:孔雀石自然可浮性中等,碳酸铵对孔雀石硫化浮选有较好的活化效果;孔雀石分段硫化浮选的最佳段数为三段,三段硫化浮选相较于一段、二段硫化浮选,其回收率分别提高了14.68个百分点、5.44个百分点,四段硫化浮选较三段硫化浮选效果变差,回收率下降了1.62个百分点。XPS分析结果显示:在总药剂量不变的情况下,三段硫化浮选泡沫产品矿矿物表面一价铜的多硫化物含量最高,硫化膜稳定性提高,改善了矿物表面的硫化效果,促进了捕收剂的吸附,提高了孔雀石硫化浮选总回收率。   相似文献   

7.
针对孔雀石矿物亲水性强,常规硫化剂硫化作用后表面硫化膜不稳定的现状,开发出铜铵络合物作为强 化硫化钠硫化作用的活化剂。试验结果表明:铜铵络合物在碱性条件下的主要作用成分为Cu(NH342+,该成分可起到 与硫酸铵相似的活化效果,促使孔雀石表面覆盖的硫化物更均匀更致密,进而达到促进孔雀石表面疏水的效果。铜铵 络合物应用于西藏玉龙氧化铜矿浮选过程时,在原矿含Cu 4.47%的条件下,经2粗2精2扫闭路浮选试验获得了氧化 铜浮选精矿含铜24.14%、铜回收率82.15%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8.
在容积为50 m L的RK/FGC-50挂槽式浮选机上进行了孔雀石硫化浮选试验,研究了不同铵(胺)盐活化剂对孔雀石硫化浮选行为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乙二胺磷酸盐、硫酸铵、碳酸氢铵、氯化铵、硝酸铵、氟化铵、碳酸铵均对孔雀石硫化浮选具有活化作用;用单一活化剂时效果最佳的是硫酸铵,用组合活化剂时乙二胺磷酸盐和碳酸氢铵组合效果最好,且组合活化剂活化效果优于单一活化剂。当p H=10,乙二胺磷酸盐+碳酸氢铵用量为(1.0×10-5+1.0×10-4)mol/L,硫化钠用量为5×10-4mol/L,异戊基黄药用量为1×10-3mol/L时,孔雀石的回收率为67.67%,与直接硫化浮选法相比,回收率提高了25%。  相似文献   

9.
加硫化钠前或加硫化钠的同时,向矿浆中加入硫酸铵,不仅能在用黄药浮选孔雀石时增强氢硫离子的活化作用,而且也能消除或降低残余氢硫化物的不利因素.为了获得最佳的浮选回收率,可用较廉价的硫酸铵来减少昂贵的硫化剂用量。  相似文献   

10.
以乙基黄药为捕收剂,硫化钠为硫化剂,通过单矿物浮选试验系统地研究了白铅矿浮选时硫化钠用量、硫化时间、搅拌条件、加药方式以及矿浆p H对硫化过程中矿物的浮游性、矿浆电位、硫离子电极电位的影响。采用多元回归方法建立了浮选回收率与硫化电位的数学模型,数学模型很好地反映了两者之间的关系。使用相关系数法分析了各因素对硫化电位的影响趋势及两者间的相关性。利用Matlab数学软件拟合出硫化电位与主要影响因子间的数学模型方程,再结合回收率与电位的数学模型,可以实现对硫化过程及时、合理的调控。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活化剂对孔雀石表面异戊基黄药吸附稳定性的影响,分别研究了硫化钠、乙二胺磷酸盐、碳酸氢铵、铵(胺)盐等活化剂对孔雀石表面吸附异戊基黄药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硫化钠、乙二胺磷酸盐、碳酸氢铵以及铵(胺)盐均能有效促进孔雀石表面对黄药的吸附,其效果由高到低依次为:铵(胺)耦合活化剂碳酸氢铵乙二胺磷酸盐硫化钠。与直接硫化浮选相比,组合铵胺盐的添加不仅能提高黄药在孔雀石表面的吸附量和吸附速率,而且还能提高黄药在孔雀石表面吸附的稳定性,具有吸附增敏效应。  相似文献   

12.
螯合活化剂对孔雀石的活化及其对氧化铜矿石浮选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对采自云南红河、兰坪、东川及湖北大冶铜绿山的四个孔雀石样品,进行了分别使用D2(2、5——二硫酚——1、3、4——硫代二唑)及硫化钠作活化剂,黄药作捕收剂的单矿物浮选试验。研究了不同矿区孔雀石浮选基本行为间的差别、D2药剂作用规律及适用范围。对于以D2作活化剂,用黄药从氧化矿石中直接浮选未经预先硫化的氧化铜矿物新工艺的实践经验及结果也作了报道。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究细粒级孔雀石浮选中矿物表面的分段硫化机制,在细粒级孔雀石分段硫化浮选试验基础上,采用矿物表面动电位测定、药剂吸附量检测以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方法对药剂作用前后矿物表面电性、药剂吸附量以及矿物表面元素的种类和相对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细粒级孔雀石的最佳硫化浮选段数为三段,此时孔雀石回收率最高达到89.54%,继续增加浮选段数回收率下降;三段硫化浮选的细粒级孔雀石矿物表面电负性最强,且此时细粒级孔雀石矿物表面生成的一价铜的多硫化物含量最高,硫化效果最好,有利于捕收剂的吸附,提高矿物的浮选回收率。  相似文献   

14.
对硫化物在孔雀石及硅孔雀石硫化反应中的消耗速率进行了测定。揭示了硫化物离子在硫化了的硅孔雀石表面上发生的氧化作用。研究了硫代硫酸盐阴离子对硫化过的孔雀石及硅孔雀石黄药浮选的影响,表明对硅孔雀石的浮选有强烈的抑制。实验结果指出:与硫化作用同时进行的硫化物离子氧化反应的产物-硫代硫酸盐的存在,可能是硫化过的硅孔雀石较难浮选的一个原因。  相似文献   

15.
通过电子密度计算、循环伏安测试和浮选试验等方法,分析了硫化钠在黄药浮选黄铜矿和孔雀石过程中的抑制与活化作用及机理。结果表明,黄铜矿中铜和硫原子之间有较强的电子云重叠,共价作用明显,易与黄药作用而上浮,随硫化钠浓度的增加,黄药与黄铜矿作用的循环伏安曲线上出现的氧化峰逐渐减弱以至于消失,表明硫化钠对黄药在黄铜矿表面的吸附起到了抑制作用;而孔雀石中铜和氧之间电子云重叠较少,离子键作用显著,难以与黄药直接作用,循环伏安曲线测试结果证实了黄药在硫化的孔雀石表面吸附伴随着电子转移,是一个电化学过程,在适宜的硫化钠浓度下,黄药与孔雀石作用的循环伏安曲线上出现了氧化峰,表明硫化钠能促进黄药在孔雀石表面吸附,起到活化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以硅孔雀石单矿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单矿物浮选实验研究了硅孔雀石在在常规的浮选工艺过程中难以回收利用的原因.浮选实验结果表明在硫化-黄药体系及铵盐-硫化-黄药体系下硅孔雀石浮选效果都比较差.在磷酸乙二胺-硫化-黄药体系下可以取得较好的浮选效果,但磷酸乙二胺用量远超过活化孔雀石的量,并对孔雀石产生了抑制作用.这些都可能是硅孔雀石在实践生产过程中无法被浮选回收利用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氧化矿石的浮选法之一,是硫化法。孔雀石浮选的活化剂硫化钠,也是人们熟知的硫化矿物的强烈抑制剂。早在1931年,迈耶(Mayer)和施兰兹(Schranz)就发现了过量硫化钠对氧化矿物的抑制作用。因此,要获得好的回收率,必须小心谨慎地控制硫化钠的添加量。既要使用足够的硫化物离子,但是又不能过多——氧化矿浮选的这个棘手问题已为不少研究者多次强调过。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主要氧化锌矿物菱锌矿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硫化温度、铜离子活化、低pH条件硫化等多种方式对菱锌矿硫化程度的影响,并揭示了水洗除去表面的过量的高浓度硫化钠对氧化锌矿硫化浮选效果的影响。在以上基础上,利用分析检测手段对氧化锌矿强化硫化反应机理进行了探究。论文得到的主要结论:(1)硫化时加入铜离子可以改善菱锌矿纯矿物的回收率;(2)以用量为1×10-3mol/L的硫化钠作为硫化剂时,在没有除去溶液中过量硫化钠时,菱锌矿几乎没有得到有效浮选,表明溶液中残存的高浓度硫化钠对浮选过程起抑制作用,水洗除去溶液中过量硫化钠后可以提高菱锌矿回收率;(3)酸性条件下进行氧化锌矿硫化有助于提高氧化锌矿浮选回收率,在弱酸性条件下强于强酸性条件;(4)提高硫化温度可以提高菱锌矿硫化效果。通过XRD分析表明,硫化反应生成物结晶度很低,XPS分析表明加入硫化钠硫化时有硫化锌生成,并且随着温度升高菱锌矿表面硫化锌含量增加。红外光谱分析表明,铜离子强化了丁基黄药与菱锌矿的吸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某硫化-氧化混合型铜钴矿浮选工艺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某硫化-氧化混合型铜钴矿氧化率高并含有大量的碳质泥,用常规浮选法不能得到好的综合回收效果。通过预先浮选脱泥消除碳质泥对浮选过程的影响,然后对硫化铜钴矿和氧化铜钴矿进行异步浮选,并采用硫化剂强化氧化铜钴矿的浮选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对含铜2.63%、钴0.04%、碳6.63%的原矿,可获得铜品位21.12%、铜回收率高达88.55%,含钴0.116%、钴回收率为31.39%的铜钴精矿。研究还发现,硫化剂硫氢化钠与硫化钠相比更有利于氧化铜钴矿物的硫化浮选。  相似文献   

20.
难选氧化铜矿的多硫化钠硫化浮选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多硫化钠在孔雀石及天然难选氧化铜矿浮选中的作用。并探讨了在硫化过程中多硫化物的作用机理及硫在矿物表面上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多硫化钠中,五硫化钠是氧化铜矿最有效的调整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