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张颖  杨志文 《弹箭技术》1995,8(4):15-20
简要介绍了反坦克导弹的特点,阐述了反坦克导弹飞行仿真的特殊性,着重探讨反坦导弹飞行仿真的关键技术-人在制导回路中仿真问题,导弹质心线运动模拟问题,弹/目视线角运动模拟,乒乓舵负载模拟问题,目标、背景、干扰模拟问题,仿真软件研制问题等,最后提出了发展我国反坦克导弹飞行仿真的一些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反坦克导弹野战性能测试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坦克导弹野战性能测试系统采用主模块和数据采集模块2级模块式结构.主模块由军用笔记本及相应A/D、I/O接口卡组成.数据采集模块由针对各型反坦克导弹的驱动、发控、制导、跟踪、测角、控制等装置专用检测组合构成.系统测试过程中,在主机CPU的控制下,完成主模块到数据采集模块的控制命令信息输出,及数据采集模块到主模块的状态和数据信息输入.系统软件用VC++ 6.0编制,包括各导弹测试模块和功能模块.该系统可在野战条件下,对多种型号反坦克导弹的性能进行自动检测和故障诊断.  相似文献   

3.
方远乔  陈明 《兵工学报》1993,14(2):21-26
通过理论分析和测试,建立了包括导弹,发射筒和发射支架的弹射反坦克导弹发射动力学分析随机模型,设计了分析计算程序,用于分析计算发射过程红外光轴振动,导弹的初始扰动和无控飞行段的散布,预估导弹射入可控域的概率和发射支架的稳定性。该模型和计算程序适用于多种发射方式和制导方式的反坦克导弹发射动力学分析。  相似文献   

4.
细心的读者可能会发现,部分反坦克导弹发射后飞行过程中,其尾后常常拖着一根长长的细线,就像“尾巴”一样。这个“尾巴”,就是反坦克导弹的导线。那根线就是导弹的数据传输线,射手将发射指令通过那根线传到导弹上,进行导弹的飞行修正和制导。  相似文献   

5.
文中讨论了用微分动态规划法辩识反坦克导弹的气动参数,以某旋转反坦克导弹为例,对其飞行试验实测数据进行气动参数辨识,并对辨识结果与风洞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6.
应用最大似然法对反坦克导弹气动参数进行辩识,建立用最大似然法辨识某反坦克导弹气动参数的基本方程;用仿真数据进行气动参数辨识,以验证数学模型及辨识方法应用的正确性;然后,对实测飞行试验数据进行气动参数辨识并对辨识结果进行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7.
远程催格特导弹第一次制导发射最近欧洲动力集团对远程型催格特(催格特LP)导弹进行了一次制导发射,命中了3km外目标;而法国航空航天公司也完成了用在黑豹直升机上发射催格特的瞄准具的飞行验证工作。对反坦克导弹催格特武器系统的远程型号的研制,到此已经完成了...  相似文献   

8.
本文概述了某型系列导弹测试用舵面加力及偏角显示系统的功用、主要技术指标,提出了导弹测试用舵面加力及偏角显示系统的主要组成,并介绍了各硬件部分的工作原理,最后介绍了在部队实际应用过程中的安装和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9.
某反坦克导弹系统可靠性评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我国定型的某反坦克导弹系统可靠性鉴定试验,介绍了目前评定反坦克导弹系统可靠性采用的三种评估方法,对评估新研制的反坦克导弹系统可靠性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对某型导弹的测试记录曲线进行了分析,对自动记录仪的测试原理、功能和信号联系进行了研究,介绍了用便携式电脑、数据采集卡、信号调理板、Lab Windows/CVI测控软件构成自动记录仪的方法,用该虚拟仪器实现了导弹测试曲线的自动记录与判读。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信息化战争中反坦克导弹武器系统的设计水平,提出了一种间瞄反坦克导弹武器系统信息化设计方法,以信息化设计的目的、设计准则为依据,给出了反坦克导弹武器系统信息化设计流程,从8个方面详细论述了反坦克导弹武器系统信息化设计的内容。仿真结果表明:该设计评估周期短,设计流程清晰、合理、反应迅速、抗毁性强。  相似文献   

12.
现代战场上反坦克导弹是毁伤敌方坦克和装甲目标的重要武器,评估反坦克导弹武器系统的作战效能对指挥员合理正确使用不同型号的反坦克导弹很有意义;针对当前文献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评估反坦克导弹武器系统作战效能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基于熵权理想点法的评估模型;首先构建了反坦克导弹武器系统作战效能的评估指标体系,然后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信息熵技术和理想点原理建立了评估的数学模型,用3种典型不同型号的车载反坦克导弹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实例证明了熵权理想点法在反坦克导弹武器系统作战效能评估中的可行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13.
在建立坦克形体描述模型和反坦克导弹系统仿真模型的基础上,构建半实物仿真系统,进行闭环仿真实验,通过对起爆条件的判定,得出反坦克导弹对装甲目标射击时起爆率数据,提出提高起爆率的具体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4.
姜毅  刘琦  张晓琳 《兵工学报》2004,25(1):53-55
为了简化舵机工作时所需的高压气源,现在一些反坦克导弹采用了冲压式舵机,其最大特点是利用导弹的飞行速度,使得来流的空气由舵机进气口进入舵机气源腔内受阻,从而产生舵机工作时所需的高压气体.由于导弹在飞行过程中其速度是变化的,因此,舵机内的高压气体压力也随速度变化,如何计算舵机内高压气体压力,对舵机和反坦克导弹的设计很重要.本文采用了求解三维、雷诺平均的Navier-Stokes方程的方法,对反坦克导弹的可能飞行速度范围进行了数值仿真.  相似文献   

15.
本文提出了自寻的反坦克导弹的击顶控制方案、理想弹道参数的选取原则,并建立了导弹-目标相对运动方程。采用基于状态方程的预测控制算法求取了击顶最优制导律,并根据导弹特点,将控制对象分解为3个子系统,从而大大减少了所需内存贮量和实时计算量。与采用经典最优控制方法提出的自寻的导弹击顶方案及控制器比较,本文采用与实际较接近的空间模型作为控制对象,该方案允许导弹末制导初态有较大散布,不必估算剩余飞行时间。仿真表明,该方案对风、推力偏心、气动力参数干扰等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因此是一个较好的击顶方案。  相似文献   

16.
侯博    宋建梅    张春妍    黄岚   《弹道学报》2015,27(3)
针对飞行速度快速时变的便携式反坦克导弹制导控制问题,应用最优控制原理,提出了一种考虑导弹速度快速变化的改进弹道成型制导律。采用超前滞后环节进行时变过载自动驾驶仪设计; 基于最优控制理论推导了广义弹道成型制导律和扩展弹道成型制导律,针对便携式导弹速度快速时变的特性,设计了包含时变速度信息的弹道成型制导律,并结合工程实际讨论了参数选择方法; 最后进行了仿真对比和验证。仿真结果表明,该文提出的包含时变速度信息的弹道成型制导律能够满足武器系统的近距击顶作战需求,同时能够满足导弹系统的着角、攻角、框架角、过载等约束。  相似文献   

17.
针对动力系数法计算弹体传递函数受小扰动假设约束的问题,文中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Hartley调制函数和最小二乘的导弹弹体模型辨识方法,通过阶跃、方波等信号的输入响应辨识了某型反坦克导弹的滚转通道和俯仰通道传递函数模型,并在六自由度弹道仿真模型中得到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得到的弹体模型比通过动力系数计算得到的模型更为准确,且不受小扰动假设约束,可以广泛应用于轴对称弹体。  相似文献   

18.
张更宇 《兵工学报》2007,28(11):1298-1301
系统分析了反坦克导弹室内射击的特点、可能对射手造成的损伤,通过试验重点分析便携式反坦克导弹在以房舍为代表的狭小空间内射击时物理和化学环境变化对生物的影响,为便携式反坦克导弹适应房舍等狭小工事内射击的设计和使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决某型无自动驾驶仪反坦克导弹在高原环境中的使用问题,通过详细分析导弹弹体动态特性,获得了导弹动态特性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规律。以此为依据,综合考虑成本、可靠性等因素,提出了改进高原环境下导弹弹体动态特性的方案。通过建立导弹六自由度弹道仿真模型,进行了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改进方案可以满足反坦克导弹在不同海拔下的作战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