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入口结构决定着进入柱状气液旋流分离器的气-液分布及初始切向入口速度大小。对4种入口结构形式的柱状气液旋流分离器(GLCC)的分离性能进行了数值模拟和试验研究,并将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模拟时考虑了入口结构形式、气体体积分数和压力降对GLCC分离性能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入口结构对GLCC内部气液分布具有决定性作用,具有明显压力梯度的入口结构有助于改善旋流腔内气液分布;渐缩截面型入口有助于GLCC内部形成0速度分界面,0速度分界面的形成有利于降低GLCC溢流口的气体含液量,减少短路流,提高GLCC的综合分离性能。  相似文献   

2.
井下螺旋分离器内气液两相流场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井下螺旋分离器中气液流场的分散、流动状态以及力学特征,选取颗粒轨道模型作为气液两相流计算模型,运用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对不同螺旋结构下的气液两相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及可视化处理与分析。结果表明,分离器螺旋圈数越多,颗粒越易分离;螺旋结构相同时,颗粒直径越大越易分离,并确定了螺旋分离器的最佳螺旋结构。  相似文献   

3.
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CFD),应用ANSYS-CFX软件,采用RNGk-ε模型,对卧式分离器和斜板式气液分离器内部流场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得到了两种分离器内部流场速度矢量分布规律和气体浓度分布规律,发现斜板式气液分离器比卧式分离器分离效率有很大提高。同时分析比较了流场模拟结果,发现分离器的上筒尾部、出气管、连通管,集液筒这四处存在涡流。  相似文献   

4.
针对目前潜油电泵井下气液分离器处理气体能力有限的问题,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运用RSM
湍流模型对气液分离过程中气液分离器内部两相流流场开展了数值模拟,同时对气液分离器入口含气率进行了敏
感性分析,而且在数值模拟的基础上经过计算得出同一液量不同进气量情况下气液分离器的分离效率。模拟结果
和入口含气率敏感分析表明,气液分离器的分离片的数量偏少,导流片的分离导流能力不足,而且分离片和导流片
的位置不合理以及导流片距分离头的距离太大;分离器分离效率随入口含气率增加而增大,当入口含气率为70%
时分离效率为55.2%,气液分离器的分离效果不理想。  相似文献   

5.
离心式气液分离器主要结构参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用于高密度、高粘度气侵钻井液的除气分离系统中,离心式气液分离器作为第二级分离器,其结构对分离性能有很大影响。为了提高离心式气液分离器的分离效率,需对其结构参数作进一步分析。按照正交试验方法,运用CFD商业软件对离心式气液分离器内流场进行了全三维数值模拟;分析了25个典型工况下每种模型内部气液两相流的运动情况和分布状况,得到了所有工况条件下分离器的分离效率;探讨了分离器主要结构参数对分离器分离效率的影响,提出了基于数值模拟基础上的理想分离器模型。  相似文献   

6.
海洋石油工业特别是天然气业的快速发展对气液分离技术提出了紧凑、高效、低耗的新要求,但目前的紧凑式气液分离器大多存在压降过大或结构复杂、运动部件易出故障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轴流式旋流分离器,对其气相流场特征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在分离区设置挡筒使分离区径向压力梯度减小、轴向压力梯度增大,同时能够消除逆向流动、阻止气体出口处的漩涡反向扩散、增强流体旋转强度,有利于气液分离。对比不同模型和网格的计算结果发现,误差在允许范围之内,可知本文的模拟方法与结果是可靠的,在分离器内设置挡筒是合理的,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8.
为了降低海管输送压力,减轻FPSO终端生产水处理负担,在采油平台新增一套油气水处理流程,流程中的气液分离器采用GLCC+立式分离器的设计。为探究处理量及液位控制等因素对其分离效果的影响,建立了新增系统中气液分离器的三维模型。借助ANSYS FLUENT的Mixture多相流模型对分离器内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在不同处理量工况下和液位控制对分离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将分离器液位控制在80~100 cm,可以保证在平台采取各种增产措施的处理量工况下,液相出口的含气体积分数在2%以下,避免对下游油水分离设备产生影响,同时,气相出口携液体积分数控制在5%左右,含油体积分数在0. 5%以下;分离器气相出口气体的洁净度未达到气浮选装置气源气的要求。研究结果可为海上采油平台油气水处理设备的选型、设计及工作参数的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气液分离器的模拟实验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气液分离器模拟实验技术进行了研究 ,其核心是分离效率的准确测量和实验过程中雾滴粒度及浓度的控制。采用稀盐水 -空气作为实验介质 ,通过测定进出口盐水中Cl- 浓度的变化计算蒸发率 ,进而得到分离效率。该分离效率的测量结果不受空气湿度和温度的影响 ,误差小于 0 5 %。考察了双流道喷嘴雾化粒径的影响因素 ,并提出了雾滴粒度及浓度的控制方法 ,并探讨了雾滴浓度及粒径对分离效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通过数值模拟与性能试验,检验了新一代叶片式混输泵原理机的性能。采用Fluent软件,选用RNGκ-ε湍流模型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得到了混输泵原理机在不同试验工况下5级增压单元的增压以及内流场特性。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含气体积分数小于25%时,混输泵在设计工况增压满足设计要求;在各种含气体积分数条件下,气液分离现象较少,验证了原理机设计方法可行。同时,在不同含气体积分数工况下进行了混输泵外特性试验,分析了含气体积分数对混输泵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混输泵原理机在各种工况下运行平稳,外特性达到了设计要求,从而证明了混输泵设计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1.
气液分配器是固定床加氢反应器的重要内构件。选用欧拉-欧拉多相流模型和RNG k-ε 湍流模型对管式分配器性能进行数值模拟,对比了3种分配器加碎流板和不加碎流板时的分配性能。结果表明,增设碎流板后,分配器的分配性能有了显著的提高,但分配器的压降增加;侧圆孔90°交叉布置加碎流板的斜口管分配器分配性能最佳;增设碎流板后,气体进入分配器的方式及溢流孔的布置方式对分配器分配性能的影响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12.
针对兴中油泥含油量高、含渣量低的特点,提出一种新型的双层旋流器结构来进行油-水-颗粒的三相分离.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进行研究,选择混合模型和k-e模型对单层旋流器和3种不同进口型双层旋流器的分离效果进行模拟,分析各旋流器的结构对压力分布、油水分布和油泥颗粒分布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入口流量为40 m3/h,即入口流速为6...  相似文献   

13.
旋风分离器内三维紊流场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数值模拟方法计算了一种单蜗入口旋风分离器内的紊流过程,对紊流的处理分别采用了标准的k-ε二方程模型和Reynolds应力输运模型。与实测速度分布对比结果表明:Reynolds应力模型计算结果与实测值吻合较好k-ε二方程模型计算结果与实测值吻合较差,可以将Reynolds应力模型作为研究旋风分离器分离性能,能量损耗的工具,这主要由于旋风分离器内部的流动是三维强旋流,而在k-ε二方程模型中作了紊流各向同性的假设,因此,适当选用紊流模型后,数值模拟方法对强旋流或大曲率流动可以给出令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提出一种斜切双进口旋风分离器,并用RSM模型对该分离器的三维流场和分离效率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斜切双进口型式旋风分离器很好地改善了单进口直切式旋风分离器流场的不对称性,减小了内部的局部涡流;随着倾斜角度的增加,其切向速度、轴向速度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倾斜角度为12○ 时轴向速度达到峰值,倾斜角度为10○ 时切向速度达到峰值,压降也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规律,但最大值也远远小于单进口型式,径向速度变化不明显;斜切式双进口旋风分离器可以有效提高旋风分离器的分离效率,其最佳倾斜角度为10○。  相似文献   

15.
FCC沉降器全部空间三维流场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数值模拟方法模拟了一种典型FCC沉降器内的紊流过程。采用Fluent软件首先计算了一个旋风分离器中的流场,并与实验数据进行了对比,验证了所采用的模型和计算方法,随后对整个沉降器进行计算。在计算过程中没有对沉降器的复杂结构进行简化,所建立的几何模型包括沉降器内部区域和两级旋风分离系统内部区域的全部流动空间,计算结果给出了沉降器所有空间内的流动细节。采用Reynolds应力输运模型对紊流进行处理,可以较好地吻合湍流的各向异性效应。  相似文献   

16.
论水力旋流器流场数值模拟中湍流模型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水力旋流器数值模拟研究的过程中,湍流模型的选择非常重要。对同一水力旋流器在相同参数条件下分别选择不同湍流模型进行了模拟,并将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由于RSM模型(The Reynolds Stress Model)尽可能多地考虑了影响雷诺应力的因素,特别适合于模拟高速旋转流体,只要处理合理,模拟结果与实验测试结果的误差一般不超过10%;而κ-ε模型的模拟结果与实验测试结果相差太大,不适用于水力旋流器流场模拟。因此,在设计研究各种类型的水力旋流器时,首先推荐采用RSM模型模拟水力旋流器流场,根据工程目标,对水力旋流器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减少物理模型的实验,缩短研发周期,降低研发成本。  相似文献   

17.
双组分混合物一维超音速分离管内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存在自发凝结的双组分混合物的一维跨音速流动数学模型,对双组分可凝结混合物在分离管中的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给出了沿喷管轴向的液相参数分布,模拟结果与相关文献实验结果基本一致。将上述模型应用到结构更为复杂的超音速分离管中,得到了超音速分离管内双组分可凝结混合物的流动参数及其分布,揭示了超音速分离管内部主要流动与凝结参数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8.
采用试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旋流雾化喷嘴内部气液两相流动特性进行研究,揭示旋流雾化喷嘴内部的流动机理,有效预测其雾化特性。计算模型采用雷诺应力(RSM)湍流模型和欧拉-欧拉(Euler-Euler)两相流模型。结果表明,当气液体积比为600、气体流量小于25 m3/h时,模拟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吻合较好。在喷口内部,由于流通截面的减小,二甘醇的切向速度迅速增大,在喉部区域达到峰值,流经喉部后,由于流通面积的增加,切向速度呈减小趋势。随着气体流量的增加,二甘醇的射程越来越远,当气体流量分别为15,20,30 m3/h时,二甘醇的分配不均匀度分别为27.94%,26.05%,33.42%,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采用试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旋流雾化喷嘴内部气液两相流动特性进行研究,揭示旋流雾化喷嘴内部的流动机理,有效预测其雾化特性。计算模型采用雷诺应力(RSM)湍流模型和欧拉-欧拉(Euler-Euler)两相流模型。结果表明,当气液体积比为600、气体流量小于25 m3/h时,模拟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吻合较好。在喷口内部,由于流通截面的减小,二甘醇的切向速度迅速增大,在喉部区域达到峰值,流经喉部后,由于流通面积的增加,切向速度呈减小趋势。随着气体流量的增加,二甘醇的射程越来越远,当气体流量分别为15,20,30 m3/h时,二甘醇的分配不均匀度分别为27.94%,26.05%,33.42%,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粗旋风分离器内气相流场研究与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CFX软件提供的DSM模型对催化裂化沉降器内粗旋风分离器中的气相流动规律进行了数值模拟,并与用五孔探针测试的流场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采用合适的网格系统和边界条件等,DSM模型对粗旋风分离器具有良好的预测精度。对实验和模拟结果的分析表明,粗旋风分离器内流场与常规旋风分离器的流场不同,升气管和料腿均存在回流区,升气管回流区最大可波及分离空间,对分离空间流场有很大干扰。料腿直径的减小以及灰斗的存在使升气管排出的气量增大并使升气管、料腿回流区大幅减小,从而在宏观上保证了气固分离效率和较小的气相停留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