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纯碱法精炼水冬瓜油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琦 《中国油脂》1996,21(2):27-29
以纯碱代烧碱,解决了水冬瓜油在碱炼时由于乳化而使油皂难以彻底分离的问题,并对纯碱法的各种最佳条件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精炼特殊油脂的新工艺。  相似文献   

2.
水冬瓜油工业化生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伯川  杨帆 《中国油脂》1996,21(1):12-14
对水冬瓜果的制油、精炼工艺进行了研究,确定了适合于水冬瓜加工的工艺和设备。通过工业化生产,获得了合格的水冬瓜油。  相似文献   

3.
针对毛油直接碱炼工艺酸碱消耗高、皂脚量大、中性油损失大等问题,对现有毛油直接碱炼工艺进行了改造,增加磷脂酶C(PLC)脱胶工艺,将毛油直接碱炼工艺改造为PLC脱胶-碱炼工艺。以大豆毛油为原料,添加PLC进行酶法脱胶,脱胶油经碱炼、脱色、脱臭后得到一级大豆油。生产实践表明,与毛油直接碱炼工艺比较,应用PLC脱胶工艺后,一级大豆油得率增加1.34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4.
丁继东  王本良  李臻 《中国油脂》2003,28(12):35-37
为了在碱炼工艺中将毛棉籽油中的棉酚脱除干净,避免因棉酚的存在而导致对棉籽高烹油、色拉油的不良影响,同时减少中性油的损耗,采用低温长混碱炼工艺,即碱炼温度40--50℃,碱炼时间60min。生产实践表明,采用低温长混碱炼工艺不仅中性油炼耗低,精炼得率高,而且在碱炼工段可将棉籽油的色泽降低到Y35R2、5(25.4mm槽),为生产高品质的高烹油、色拉油提供原料油。  相似文献   

5.
李明亮 《中国油脂》2007,32(1):61-61
碱炼在油脂精炼工艺中是一道重要的工序,间歇式碱炼工艺在我国中、小型企业中仍占有一定的比例。碱炼操作的好坏直接影响中性油的得率和处理量。碱炼操作需要灵活掌握。[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米糠混合油碱炼脱酸工艺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米糠混合油碱炼脱酸工艺条件对提高碱炼得率和降低谷维素、甾醇等营养成分损失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高酸值米糠毛油采用混合油碱炼脱酸比毛油碱炼脱酸在提高碱炼得率、降低谷维素和甾醇损失方面有显著优势;最佳的米糠混合油碱炼脱酸工艺条件为碱炼温度55℃,总加碱量为理论加碱量加0.3%超量碱(占油质量),混合油浓度40%,碱液质量分数11.06%;在最佳条件下,米糠混合油碱炼得率71.62%,谷维素损失率63.22%,甾醇损失率43.76%,较米糠毛油碱炼脱酸的碱炼得率提高16.48个百分点,谷维素损失率降低30.56个百分点,甾醇损失率降低21.41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实验研究,以新米糠油碱炼工艺以替代常规工艺,较好地解决了常温碱炼室温下皂粒凝聚及油皂分离、脱酸脱色过程中精炼率低及返色的难题。新工艺提高了脱色率、精炼率,简化了工艺流程,同时也降低了生产能耗、减少了污水排放,并且米糠油适口性也得到了提升。新工艺也适用于其它油脂的精炼。  相似文献   

8.
以高酸值米糠毛油为原料,采用两次碱炼脱酸工艺,以碱炼得率、脱色率、谷维素损失率、甾醇损失率为考察指标,研究碱液质量分数对两次碱炼脱酸工艺中一次、二次碱炼效果的影响,并与一次碱炼脱酸工艺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随碱液质量分数的增大,两次碱炼脱酸工艺中的一次、二次碱炼的碱炼得率变化不大,一次碱炼脱色率在14.24%时最大,二次碱炼脱色率呈起伏变化;两次碱炼脱酸工艺中二次碱炼时采用较低的碱液质量分数有利于甾醇和谷维素的保留;与一次碱炼脱酸工艺相比,两次碱炼脱酸工艺在相同碱液质量分数条件下,油脂碱炼得率平均提高4.89个百分点,谷维素损失率平均降低5.87个百分点;在碱液质量分数较低(8.07%~14.24%)时,脱色率平均提高9.25个百分点,甾醇损失率平均降低12.64个百分点。对于高酸值米糠毛油,采用两次碱炼脱酸工艺和质量分数为14.24%以下的碱液,对提高碱炼得率和脱色率以及减少谷维素和甾醇的损失都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9.
姚尧  仝宗兴  李诚  付刚 《食品科学》2014,35(24):86-90
采用实验室碱炼法脱除高酸值猪网油中的游离脂肪酸,研究碱液质量分数、超碱量、碱炼时间和碱炼初温对猪网油酸值和得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设计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对猪网油实验室碱炼脱酸工艺参数进行优化。最佳碱炼脱酸条件:碱液质量分数21%、超碱量0.1%、碱炼时间70 min、碱炼初温45 ℃。采用上述脱酸条件,所得猪网油酸值为0.125 5 mg KOH/g、得率为78.89%,说明此方法可以有效脱除猪网油中的游离脂肪酸。  相似文献   

10.
以市售猪骨分离出的粗制骨油为原料,对粗制猪骨油的精制工艺进行研究。首先对其进行水化脱胶,再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碱炼的最佳工艺参数为:碱液浓度5%,超碱量为油重的25%,碱炼初温50℃,碱炼终温75℃,最后对其进行脱色、脱臭、干燥。结果表明:经过精炼处理的猪骨油可以成为符合食品工业用的精制猪骨油。  相似文献   

11.
12.
如果要用一个抽象的形容词来形容东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那么大致可以这样说东方是“热”的,而西方是“冷”的。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是一个创意的时代.这已成为当今的共识。就现代餐饮企业而言.同样离不开新创意营销.如果营销有特色.易操作.就会给企业带来良好的效益。但一些企业和部门在谈到如何发挥创意并对创意怎样进行引导和管理时.往往有这样的疑问:创意是灵感的凸显和智慧的超常发挥.其本质上是不能受控制的。也就是说.创意是一个人在进入工作状态后的判断过程和智力采集.它是不该被管理机制所约束的.如果创意受到管理的束缚.对于企业及部门而言.也许难以发展.甚至在竞争中失败。  相似文献   

14.
花生红衣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花生红衣中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以黄酮得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考察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等4个因素对提取效果的影响.花生红衣中总黄酮提取最佳工艺为:80%的乙醇,料液比为1:15.提取时间为30min,提取温度为40℃,提取得率为1.242mg/100 g.此最佳工艺可用于花生红衣中总黄酮的提取.  相似文献   

15.
朱国平,一位有着十三年党龄的老党员。“亚洲钻头王”、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优秀企业家、江苏飞达工具集团公司董事长等等光环下的重重身份将他打造成一条“五金中的蛟龙”,令人无可厚非。而那一张张更加闪耀夺目的“中华慈善人物”“中华慈善事业突出贡献奖”的奖状又让他成为“蛟龙中的仁者”,让人不可非议。  相似文献   

16.
17.
李倩 《今日印刷》2012,(5):50-51
在曼罗兰重组这段时间,业内对于这个百年企业高度关注,各大媒体以及微博上议论纷纷,大家都在翘首期待着王者归来。如今,曼罗兰强势回归,订单不断。作为"后市场"服务的先行者,重组之后的全新曼罗兰平张部将一如既往为客户提供卓越的服务。  相似文献   

18.
刺儿头精神     
《中国服装(北京)》2014,(21):122-125
菲利浦·普莱因(Philipp Plein)是一个摇滚不羁的奢侈生活方式品牌,1998年由设计师菲利浦·普莱因在德国慕尼黑创立,现总部设在瑞士苏黎世附近的阿姆里斯维尔,展示室设有位于米兰,杜塞尔多夫和香港的三处,在世界各地有600家客户。  相似文献   

19.
20.
明日的到来     
《服装设计师》2014,(11):74-8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