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依据ASME NOG -1 - 2010规范,对桥、门式起重机防单一故障特性的要求进行研究,重点分析了I类起重机的起升机构、钢丝绳卷绕系统、小车和桥架驱动机构的防单一故障特性,并对其机构布置、部件设计要求等进行了介绍,有益于我国核电规范标准体系的建立和核电厂装换料设备的自主化研发.  相似文献   

2.
乏燃料贮存格架是核电厂内存放乏燃料组件的关键设备,为了实现SNG乏燃料贮存格架的自主化设计,参考美国第三代核电技术AP1000乏燃料贮存格架的设计,并结合国内相关核电厂乏燃料贮存格架设计经验,优化了螺纹支腿等相关设计,并实现了该设备的国产化,特别是自主研制了中子吸收材料,并完成了各项安全分析并进行试验验证。自主化设计的乏燃料贮存格架在贮存容量、临界安全、抗震、热工水力等各方面性能均满足我国相关法规及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核电厂控制棒驱动机构工作线圈温度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控制棒驱动机构是核电厂反应堆的重要动作部件。根据反应堆控制棒控制系统的指令信号,对控制棒组件进行抽插或保持来实现反应堆启动、功率运行和停堆。通过控制棒驱动机构工作线圈有限元分析,提高浇注料平均导热系数,使得线圈传热得到明显改善,从而提高其安全可靠性,为控制棒驱动机构设计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4.
依据ASME NOG-1-2010规范,对桥、门式起重机的抗震设计要求进行了剖析,侧重分析了线性分析的要求,包括起重机数学模型、轨道解耦准则、边界条件、阻尼值及模态反应的组合等,并介绍了钢丝绳松弛状态的非线性时程分析,是有益于我国核电规范标准体系的建立和核电厂装换料设备的自主化研发。  相似文献   

5.
控制棒驱动机构是核电厂中的重要安全设备,其动态特性是研究和设计该机构的关键.首先建立控制棒驱动机构的磁路和电路方程.然后基于控制棒驱动机构动态提升过程分析,将运动过程分为3个阶段,并分别推导出各阶段的磁路-电路-机械运动耦合方程.采用解析解和数值仿真两种方法相结合,求解了控制棒驱动机构分段的非线性方程.最终得出动态过程中电流、电磁力、衔铁速度、衔铁位移和衔铁加速度等一系列反应控制棒驱动机构动态特性的参数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并得到了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6.
为了实现CAP系列核电厂堆内构件吊具抗震方案的自主化设计,对某堆型堆内构件吊具进行了消化吸收,在比较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下部导向加顶部支撑的自主化新型方案,通过抗震计算并与某堆型即将开展的改进方案比较,证明了结构的可行性和合理性,为压水堆核电厂堆内构件吊具的抗震设计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7.
阳江核电厂1号机组控制棒驱动机构(CRDM)耐压壳部件在现场安装至反应堆压力容器顶盖管座后出现了Canopy焊缝间隙超差的问题,无法进一步完成施焊。介绍了上述Canopy焊缝间隙超差问题的分析及处理方法,并对该问题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为核电厂控制棒驱动机构耐压壳部件的安装提供可行的参考经验。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压水堆核电站控制棒驱动机构故障诊断方法进行研究。采用虚拟仪器技术,在线监测控制棒驱动机构线圈电流波形,分析波形特征,辨识驱动机构动作特征点,从而判断驱动机构及其电流调节输出回路的运行情况。分析结果实时保存到数据库,可用于驱动机构性能变化趋势长期分析。成果对提高控制棒驱动机构运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已在秦山第二核电厂得到应用,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反应性控制是核电厂安全功能之一,为提高核电厂安全性,满足第四代核能系统安全性的要求,非能动停堆技术已成为重要研究议题之一。国际上研究较多且技术相对成熟的的非能动停堆系统主要有4种方式,中国目前正在进行基于液体悬浮原理的非能动停堆装置的研发工作,由于液体悬浮式控制棒驱动机构特殊的结构、工作方式和控制要求,需设计和研发适用的仪控系统。本文介绍了目前正在研发的液体悬浮式控制棒驱动机构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案,后续还将进行一系列验证工作,以满足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10.
由于核电厂总设计理念以及起重机标准的差异,AP1000环吊的技术要求与二代核电厂环吊之间存在显著差异。通过对AP1000环吊的主要技术参数、安全分级、抗震分类、使用工况、抗震分析方法、起升机构强度设计、起升机构布置形式等方面的要求进行梳理和分析,明确了AP1000环吊国产化的主要技术要求,为AP1000环吊的设备国产化作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相似文献   

11.
多样化驱动系统是核电厂保护系统数字化以后,为了防止保护系统软件共因失效设置的,部分压水堆中,将多样化驱动系统与ATWS系统合并,防止反应堆保护系统停堆功能失效。在多样化驱动系统的设计中,存在较大争议的问题是:多样化驱动系统是否要考虑与反应堆保护系统完全独立,包括仪表的独立、逻辑处理的独立、执行机构的独立。国内的核电站设计中,安全审查部门也经常关注这个问题。本文将从国内外核电厂多样化驱动系统的独立性设计方面分析,考虑多样化驱动系统的设计初衷,从核电厂的可靠性等角度说明多样化驱动系统并不需要在仪表设置上完全独立于反应堆保护系统。这样在保证可靠性的情况下,能提高核电厂的可运行性,也降低了系统的造价,简化系统设计和运行。  相似文献   

12.
首先对核电厂水下维修和堆内构件维修工况进行了介绍。通过分析设备水下运行的特点,提出了基于滚珠丝杆传动的水下远距离精确垂直输送的方案,并列出丝杠的关键计算分析,以及驱动控制计算和人机界面设计。该系统为核电厂堆内构件乃至水下维修提供了一个定位精确、运行可靠、适用性广的水下移动维修平台。  相似文献   

13.
以CPR1000核电厂安全级核仪表系统安装为例,对核电厂核仪表系统的安装过程、安装技术特点及安装技术进行了详细介绍,结合安装实践,深入剖析系统安装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优化解决方案,为后续核电厂核仪表系统安装技术完善和自主化安装能力提升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证明核电厂仪控设备按要求执行其功能时具有较高的可信度,需通过各项鉴定试验予以验证,而电磁兼容中辐射抗扰度试验(RS)就是很重要的验证项目,倍受核安全局、环境保护部华北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等业界监管机构的广泛关注。在以往核电厂仪控设备的研制过程中,由于研发人员对电磁兼容性设计缺乏深入的认识,考虑不够充分,导致仪控设备在鉴定试验中出现各种问题,影响了鉴定和取证进度。本文基于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研发的核电厂安全级DCS平台(NASPIC),针对电磁兼容性试验中风险系数较高、难度较大的辐射抗扰度试验提出了一系列优化设计方案。实践证明,这些设计方法极大地提升了核安全级仪控设备辐射抗扰度的能力,有效地帮助仪控设备顺利通过试验。  相似文献   

15.
优选模块是先进的核电厂安全级DCS平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该模块是优选驱动系统的核心模块。主要功能是对来自不同系统的设备驱动信号进行优先级逻辑运算处理,驱动专设安全设施及相关支持系统的泵、阀等设备,并将现场设备的状态信号通过该模块的网络接口发送至专设安全设施驱动系统。确保核电站安全运行,实现事故后保护的关键环节。为了提高该模块的可靠性及安全性,本设计中应用CPLD技术,采用三重冗余容错架构对该模块进行硬件设计,通过可靠性建模分析及功能验证,证明了该模块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AP1000核电厂采用多样化驱动系统(DAS)作为反应堆保护系统的多样性后备,两者之间的多样化程度对共模故障影响重大。本文基于NUREG/CR-7007导则对设备接口模块(CIM)和多样化驱动系统进行多样性分析和计算,确认满足NUREG/CR-7007的要求,为多样化系统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开关磁阻调速数控成形设备方案与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开关磁阻调速数控成形设备的方案与设计。在分析总结变频调速、交流伺服驱动成形设备的基础上,提出了用开关磁阻调速系统驱动成形设备,通过直接数字控制电动机起停、角位移和正反转转速,数控成形设备运动的方法和方案,并进行了机构设计。证明开关磁阻调速可使成形设备结构简单,运行可靠,满足数字化控制的需求。  相似文献   

18.
直线驱动磁悬浮进给机构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分析了传统机械进给机构的特点,设计了一种集磁悬浮和线性驱动技术为一体的精密进给平台机构,此机构采用直线同步电机对悬浮的平台机构提供驱动力。这种驱动方式避免了传统驱动方式造成的摩擦、弹性变形、滞后和非线性误差,实现了平台进给机构在水平和垂直两方向的无接触支撑和导向。针对磁悬浮平台进给机构设计了直线同步电机的结构,并对直线电机产生的磁力进行分析计算。直线驱动技术在磁悬浮平台进给机构中的应用使进给系统具有响应快速、刚度高以及定位精确的特点,能够满足微电子设备高精度、高效率和超洁净加工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阐明了对轮旋压设备的结构形式,内外旋轮的径向、轴向进给机构以及工件的旋转机构,介绍了国内外典型的对轮旋压设备产品及其应用。6米级对轮旋压机的工件旋转驱动机构设计理念,以及1米级对轮旋压样机的分散多动力、全电伺服驱动方式对我国大直径对轮旋压设备设计制造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调研总结我国目前核电设备生产能力及自主化水平现状的基础上,从核电设备制造企业内部、外部情况分析了影响我国核电设备自主化进程的各种因素,从而一方面为国家核电宏观决策提供依据,另一方面为企业加快核电设备自主化进程、提升竞争力、开拓国内外市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