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大型厚壁钢筒的冲孔———拔伸工艺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前言 电站锅炉用大口径厚壁钢管等过去多依赖进口。随着我国能源工业的不断发展,电站设备的国产化已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上来,国家有关部门已将此列为重点发展项目之一。 而电站锅炉用大口径厚壁钢管及石油、化工设条中的高压容器等,一般多采用冲孔一拔伸工艺成形。其主要工艺流程为:冶炼—注锭—缓冷—切除钢锭T、B端—加热—冲孔(立式水压机)—加热—首次拔伸(卧式水压机)—加热—最终拔伸(卧式水压机)—第一热处理—试验  相似文献   

2.
拔伸水压机主缸密封泄漏的简便维修措施632463四川荣昌重庆益民机械厂张晋林4000kN卧式拔伸水压机是我厂用来大量生产带底筒形零件的重点关键设备,但在生产过程中,因主缸柱塞密封漏水,故障繁多,严重时每天更换密封多达三次,造成生产无法正常进行。尤其是...  相似文献   

3.
针对20MN拔伸水压机原控制系统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重新设计了新的控制系统。本文介绍了新系统的主要工作原理、特点及其如何克服原系统在生产中的不足。改进后的压机提高了拔伸速度和平稳性、生产率及产品质量,降低了能耗及维修成本,改善了工人劳动条件,取得了十分明显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拔伸水压机超长缸体的结构特点以及采用窄间隙埋弧焊实现缸体连接的工艺方案。  相似文献   

5.
几年来,作者参加了某厂热拔伸冲头的试验研究。从生产实际出发,通过调整和改进热处理工艺,挖掘钢材潜力,对提高冲头使用寿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1.问题的提出热拔伸冲头,装在水压机上工作时,与炽热的金属毛胚接触并使之拔伸成型,冲头脱模后喷水冷却,间隔5秒,再拔伸另一炽热的金属毛胚。所以冲头承受着周期性急热急冷与  相似文献   

6.
水压机的控制精度较差,普遍存在操作方式落后、产品尺寸精度难以控制、产品成品率低、设备故障率高、能耗高及系统泄漏严重等问题。对老旧水压机主机、液压和控制系统进行现代化改造和升级,将水压机改造成油压机,全面提升压机性能,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维护维修成本和能耗,成为诸多水压机使用厂家的迫切需求。介绍了水压机改油压机技术的优点和发展现状,重点叙述了水压机改油压机的关键技术。通过水改油工程实践表明:将老旧水压机改造升级成为油压机,能全面提升设备性能,提高生产效率;并可应用新的功能和工艺,有利于提升产品质量和开发新产品;同时,节能降耗效果明显,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7.
厚壁深孔筒形件常见成形工序为压型、冲盂和拔伸,拔伸时坯料变形剧烈、成形稳定性差,容易出现顺挤、偏心、表面拉伤等缺陷,故拔伸是筒形件成形的关键工序。基于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工艺试验,对筒形件单模圈和两模圈拔伸工艺和顺挤缺陷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拔伸时坯料所受轴向拉应力在模圈出口处Ⅱ-Ⅱ截面达到最大;拔伸模圈入模角为15°时坯料所受轴向拉应力最小,对成形最有利;模圈和坯料之间润滑状态越好,凸模和坯料之间润滑状态越差,坯料顺挤现象越严重;采用两模圈拔伸,模圈工作带直径分别为Φ47和Φ44 mm,模圈间距为105 mm,可获得平均壁厚差为0.82 mm的成形件。  相似文献   

8.
利用150 MN水压机,使用580 t钢锭,采用两次镦粗三次拔长工艺,并将FM法作为钢锭压实的主要拔长方法成功试制了核电AP1000整锻低压转子,探伤结果未发现超标缺陷.  相似文献   

9.
使用极限锻造法和宽砧拔长法在36 MN水压机上成功锻造出 20t 的大型船用轴类锻件.  相似文献   

10.
本文扼要地介绍了4000kN立式倒拉伸水压机上实施的立式倒位伸的工艺特点、主要技术参数、结构、特点以及主要零部件的设计计算。  相似文献   

11.
在法兰螺纹连接结构振动分析实验的基础上,引入粗糙集理论。对实验数据进行时域统计分析,得到响应信号的有效值、方差、偏斜度、峰度以及基座传感器的振动实验的响应信号作为基准求取基座响应信号与各传感器采集信号的相关度。由所得时域统计特征量建立判定法兰螺纹连接状态的信息系统,由粗糙集理论分析表明:偏斜度、峰度和相关度三个特征量可以完全判定螺纹的松紧程度,为连接状态的判断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通过研究不同工件底孔直径下冷挤压内螺纹的振动信号,并对其在时域、频域及时频域上的分析,研究了在不同工件底孔直径下,冷挤压内螺纹振动信号的变化规律,进而从振动信号方面解释不同工件底孔直径对冷挤压内螺纹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工件底孔直径的增大,振动信号的振动幅值相继减小,振动信号的频率从高频向低频移动,振动信号能量主要分布在625~1250Hz范围,且振动信号的总能量不断减小。  相似文献   

13.
由于单一传感器存在获取信息量有限、抗干扰能力较弱等问题及传统网络模型诊断时间长、诊断率低等现象,采用振动、噪声等多个传感器监测铣刀的磨损状态。提出将深度学习和多传感器相结合的铣刀磨损状态信号监测方法;将经核主元筛选和未筛选的数据分别输入到BP神经网络、RBF神经网络和深度卷积神经网络中进行模式识别,并对识别结果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表明:深度学习和多传感器相结合的铣刀磨损状态监测方法在特征量比较大、数据量比较多的情况下诊断速度、准确率均比较高,在铣刀磨损状态监测中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针对翻袋离心机运行中变质心变速复杂工况,为实现准确进料量检测,依据力和力矩平衡原理,计算设计隔振系统,避免物料激振对称重测量造成影响;分析进料量对设备质心变化影响,推算出检测值与实际值间的线性关系,设计称重系统。结果表明:称重系统检测值准确,可优化进料方式,实现少量多次进料,达到最大滤饼产能。  相似文献   

15.
王福亮  韩雷  钟掘 《焊接学报》2007,28(12):43-46
采用激光多普勒振动测量系统,监测了热超声倒装键合过程工具末端和芯片的振动速度。由工具和芯片的振动速度有效值曲线,发现了“速度分离”现象,即键合启动数毫秒后,芯片的振动速度突然下降而工具的振动速度继续增大;“速度分离”表明金凸点/焊盘界面已初步形成键合强度。研究了工具和芯片振动速度信号的频率特征,发现芯片振动信号的3倍频成分的产生时刻就是“速度分离”发生的时刻,小键合力有利于“速度分离”发生,也就是有利于初始键合强度的形成,提出了以3倍频产生时刻为临界点的变键合力加载思路。  相似文献   

16.
吴炳胜  张子波  王子龙 《轧钢》2015,32(2):45-47
本文针对邯郸钢铁公司CSP线轧机的振动问题, 从轧机调速控制系统入手, 对轧机同步电机的速度控制进行了改进, 在传统PID控制基础上运用遗传算法进行基于二进制编码的PID参数整定; 应用盲源分离方法对基于常规 PID 控制和基于二进制编码遗传算法的PID参数整定的电机振动信号进行了分离和功率谱分析, 对两种控制器的性能进行了比较, 并验证了基于二进制编码遗传算法的PID参数整定后电机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针对行星轮系结构复杂,故障信号特征提取困难,提出使用扭振信号对行星齿轮箱故障进行诊断。通过对行星齿轮箱横向振动信号与扭振信号的频谱分析发现,扭振信号相对于往复振动信号更适合行星轮系的故障诊断。针对扭振信号微弱,冲击特性不明显,提出基于最大相关峭度反褶积处理扭振信号。首先对采集的行星齿轮扭振信号先进行零均值化预处理,然后使用MCKD方法增强扭振信号的冲击特性。以故障冲击特性的峭度值作为选择FIR滤波器长度的选择依据,最终使得行星齿轮箱扭振信号的故障冲击特征得到显著提升。该方法对于扭振信号的降噪与提高周期故障冲击特征有效,适用于行星齿轮箱扭振信号的故障诊断。  相似文献   

18.
大扭矩机器人悬臂产生的信号量较大,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能够对海量信号进行精准分析,以期解决悬臂关节震颤控制成功率较低的问题。为此,构建大扭矩机器人悬臂关节运动学模型,获取悬臂关节运动学分析结果;使用自适应滤波器获取机器人工作信号,应用数据挖掘技术获取机器人悬臂关节震颤特征;最后,使用线性傅里叶拟合方法优化机器人悬臂关节震颤控制算法,以实现机器人悬臂关节震颤控制。构建应用测试环节,测试结果表明:基于大数据分析的震颤控制技术抑制振动成功率较高,可有效地解决悬臂关节震颤问题。  相似文献   

19.
在立铣加工过程中,颤振是加工过程失稳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颤振将会严重影响工件表面质量和材料去除率,加剧刀具磨损和恶化工作环境。虽然大部分颤振监测系统可以监测到颤振发生,但颤振发生时已经对工件和刀具产生了严重的损伤,因此,需要提前监测到颤振特征。在颤振发生过程中,振动信号具有在时域中不断增大,在频域中能量频移的特性。考虑这两个振动信号特征,提出了一种颤振特征提取方法。提取颤振发生频带中振动信号的能量比和奇异谱熵系数作为两个颤振特征,并通过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实现切削颤振的识别。文中提出的颤振监测系统包括特征提取和分类,能够精确辨识立铣加工中的稳定、过渡和颤振状态。  相似文献   

20.
付朝君 《机床与液压》2020,48(1):193-198
机械运转时会发生渐进式的故障,为了尽早侦测出现的异常征兆,并对机械系统建立预兆式维护作业。利用回归分析法建立性能衰退预测模型,从机械振动变化预测机械性能衰退趋势,分析机械系统故障种类、故障问题,建立机台振动总量估算法及性能衰退管理方法。探讨故障诊断层级,建立振动信号测量诊断平台,通过对振动时域信号特征提取与分析,从而实现对机械系统进行性能评估及故障识别。实验结果表明:指数模型和测量数据具高关联性,适合于预估机械性能衰退,为机械系统的预兆式维护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