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应用相似原理,对粉煤液态排渣旋风燃烧器进行了近似模拟按正交设计安排了9个实验工况,为研究该燃烧器性能随主要结构参数和气动参数变化的规律提供了实施方案,实验结果证明,所进行的模化设计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悬浮速度为物料的基本气动特性参数,用物理数学的方法,推导了物料颗粒群体沿管道方向运动的方程式,为风运管路,特别是变截面风运管路的设计,提供了一种分析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悬浮速度为物普的基本气动特性参数,用物理数学的方法,推导了物料颗粒群体沿管道方向运动的方程式,为风运管路,特别是变截面风运管路的设计,提供了一种分析的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新型系列节能燃烧器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研发的GP、GPS、AGB、TFL系列燃油、燃气、油气两用燃烧器,是应用航天技术优势并结合我国国情研制的新型节能燃烧器,已广泛应用于玻璃、化工、电力、冶金等行业。新型系列节能燃烧器具有油气两次混合、雾化颗粒细、燃烧完全、火焰可调等特点。  相似文献   

5.
高速气固两相流输运技术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激波管产生的高速气流夹带固体颗粒,用高速摄影仪对颗粒在启动阶段、管内运动阶段和管外运动阶段进行图像捕捉,用图像处理软件Blaster's MAS对图像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到颗粒在各运动阶段的速度和加速度。改变气体种类、膜片厚度、颗粒大小和密度以及颗粒载荷量,进行不同工况的拍摄和分析,对这些定量结果比较,了解了颗粒群在超音速气流夹带下的运动规律以及气动参数对激波夹带颗粒效果的影响规律,并为今后的进一步研究和工程实际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二次风风量对旋流燃烧器气固流动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低NOx旋流燃烧器出口流场特性以及其与水冷壁高温腐蚀的相关性,使用三维颗粒动态分析仪(PDA)测量了不同二次风风量下的低NOx旋流燃烧器出口附近的轴向、径向、切向以及湍动速度分布、回流区的形状、颗粒浓度分布以及颗粒粒径分布.结果表明:在该燃烧器出口附近有一个环形回流区,回流区的大小以及位于二次风区域的径向速度和切向速度都随着二次风风量的增大而增大;颗粒浓度呈现内浓外淡的分布,随着二次风风量的减小,这种趋势更加明显;位于中心区域的粒径略小于外围颗粒直径,二次风风量对其影响较小;颗粒的集中分布容易导致煤粉不易燃尽.气流携带煤粉可能冲刷水冷壁,造成高温腐蚀.因颗粒直径为内小外大的分布,这使得较大的颗粒容易穿过回流区到达壁面造成水冷壁沉积腐蚀.  相似文献   

7.
四墙切圆锅炉水冷壁颗粒冲击特性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深入了解水冷壁壁面的颗粒冲击特性,使用AnsysFluent对660 MW超临界锅炉的燃烧过程进行数值模拟,通过Fluent内冲蚀磨损模型得出燃烧器区域壁面的颗粒质量冲击量;利用Fluent软件的Sample功能输出壁面颗粒数据,将点数据导入Excel处理,得到冲击燃烧器区壁面的颗粒最高速度及颗粒速度值的分布情况. 结果表明:燃烧器喷口对侧区域的壁面冲击量最大值为6 kg·m-2·s,冲击燃烧器区壁面的颗粒最高速度可超过30 m·s-1,其占比不足冲击总颗粒量的0.3%,20~25 m·s-1的冲击颗粒占比接近10%,颗粒速度的主体为5 ~ 20 m·s-1. 壁面颗粒冲击量及颗粒速度模拟结果表明,在后墙第二组燃烧器壁面存在着6 kg·m-2·s的高颗粒冲击量及25 ~ 29 m·s-1的高颗粒冲击速度同时作用的区域,易发生严重磨损.  相似文献   

8.
高速气固两相流输运技术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激波管产生的高速气流夹带固体颗粒,用高速摄影仪对颗粒在启动阶段、管内运动阶段和管外运动阶段进行图像捕捉,用图像处理软件Blaster's MAS对图像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到颗粒在各运动阶段的速度和加速度.改变气体种类、膜片厚度、颗粒大小和密度以及颗粒载荷量,进行不同工况的拍摄和分析,对这些定量结果比较,了解了颗粒群在超音速气流夹带下的运动规律以及气动参数对激波夹带颗粒效果的影响规律,并为今后的进一步研究和工程实际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根据Ю.B.伊万诺夫的射流理论,以燃气射流的穿透深度为参数表征燃气与空气的混合状况,从而表征燃烧器的工作状态,从理论上得出对鼓风式炉床扩散燃烧器燃气射流穿透深度与过剩空气系数的关系,分析表明,对于鼓风式炉床扩散燃烧器,为保证燃烧工况良好,最好能配备燃气空气比例比例调节器。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决机翼/短舱一体化气动设计的高维非线性优化问题,基于高斯过程回归(GPR)模型提出新型优化设计方法.采用类别形状函数变换(CST)方法对机翼/短舱一体化构型中的翼型进行几何参数化建模;通过控制机翼形状参数、短舱形状参数和短舱安装参数实现机翼/短舱构型变形,该参数化建模过程共计包含50个设计参数.通过GPR模型构建机翼/短舱设计参数与气动性能之间的代理模型,并采用贝叶斯优化(BO)算法实现代理模型的自更新和最优气动外形的获取.结果表明:优化后一体化构型的阻力系数下降了10.95%,通过流场分析发现机翼外形和短舱外形的优化改善了表面流场结构,短舱安装位置的优化减弱了机翼和短舱间的气动干扰.  相似文献   

11.
高炉喷吹煤粉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给出了置换比与煤粉燃烧率之间的定量关系式,以高炉所允许的最低煤粉燃烧率ηmin为依据,明确地提出了最佳喷吹位置(氧煤燃烧器的位置)在具体的生产条件下高炉所允许的最高煤比和最佳煤比的概念,对各种型式的氧煤燃烧器进行了比较,认为双枪螺旋式氧煤燃烧器和同轴双螺旋式氧煤枪优于其它类型的氧煤枪。  相似文献   

12.
在气固两朴实验台上采用先进的PDA测试技术对不同直流二次风扩口角度情况下径向浓淡旋流煤粉燃烧器出口气相速度和脉动速度、颗粒浓度分布进行了测量,得出了直流二次风扩口角度对径向浓淡旋流煤粉燃烧器出口流场回流区直径、射流扩展角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直流二次风扩口角度对汉场有一定的影响,而对浓度场影响较小。所得结论对工程应用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浓淡型煤粉燃烧器冷模试验结果在670t/h锅炉上的应用情况,对工业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运行实践表明:浓淡型煤粉燃烧器的应用是成功的。它的应用会使火电机组的调峰能力和煤种适应性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4.
采用-维热膜探针多方位转动法,在径向浓淡旋流煤粉燃烧器冷模式试验台,研究了在齿型和普通型两种中心扩口下旋流煤粉燃烧器出口气流的空气动力持性,试验得到了冷态旋转射流的时均速度,湍流应力,偏斜因子的测量结果,分析测量结果可见,齿型中心扩口下中心回流区直径减小,相对回流率较普通型中心扩口增加20%,同时在中心回流区边界附近湍流脉动强度明显提高,湍流正应力提高1倍以上,湍流剪切应力提高3倍以上,在主流区湍流流瞬时速度的概率密度函数更快趋向于完全随机的高斯分布,在齿型中心扩口下,出口射流的回流强度及湍流脉动强度的提高,有利于强化煤粉气流的燃烧反应。  相似文献   

15.
350MW燃煤锅炉燃烧过程和NOx排放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IPSA两相流动模型、煤粉燃烧综合模型以及后处理的NOx生成模型,对一台350MW锅炉煤粉燃烧过程和NOx排放进行了数值计算,得出了炉内燃烧器区域以及炉膛出口的烟气温度场和燃烧产物的组分浓度分布.炉膛出口处模拟结果与锅炉热态试验数据进行了比较,两者吻合情况较好.另外,重点分析了炉内煤粉燃烧过程和NOx排放沿燃烧器出口中心线和炉膛高度方向上的生成规律,得出了NOx的主要生成区域,并指出了降低NOx排放的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16.
本文总结、叙述并讨论了《MLP 型煤粉两焰烧咀》的动力特性的试验研究结果。MLP 型烧咀所形成的平展形流股(火焰)及火炬形流股(火焰)的轴向最大速度、切向最大速度及轴向最大负压的衰减速度不随总风量的变化而变化。对于平展形流股,旋流区的尺寸随总风量的增加而增加。对于火炬式流股,旋流区不随总风量的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17.
Numerical simulation is applied to gas-particle flows of the primary and the secondary air ducts and burner region, and of two kinds of swirl burners. The modeling results of Radial Bias Combustion (RBC) burner well agreed with the data from the three-dimensional Phase-Doppler anemometry (PDA) experiment by Li, et al. The modeling test conducted in a 1025 t/h boiler was to study the quality of aerodynamics for a Central Fuel Rich (CFR) burner, and the Internal Recirculation Zone (IRZ) was measured. In addition, gas-particle flows with a CFR burner were investigated by numerical simulation, whose results accorded with the test data fundamentally. By analyzing the distribution of gas velocity and trajectories of particles respectively, it is found that the primary air' s rigidity of CFR burner is stronger than that of RBC burner, and the primary air mixes with the secondary air later. Furthermore, high concentration region of pulverized coal exists in the burner' s central zone whose atmosphere is reduced, and trajectories of particles in IRZ of CFR burner are longer than that of RBC burner. They are favorable to coal' s ignition and the reduction of NOx emission.  相似文献   

18.
煤粉粒度对元宝山褐煤燃烧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给实际工程应用中煤粉粒度的确定提供参考,采用热重分析的方法,研究煤粉粒度对元宝山褐煤燃烧特性的影响.对燃烧热重曲线特征参数分析表明,粒度减小,煤粉着火提前、燃尽时间缩短;粒度减小,可燃指数C和综合燃烧指数S增加,表明煤粉燃烧性能得到改善;用Coats-Redfern方法求解燃烧反应的动力学参数,燃烧反应动力学分析表明,元宝山褐煤的热天平燃烧反应为一级反应;在最大燃烧速度对应温度前后燃烧过程分成两个阶段;粒度减小,各段燃烧反应的表观活化能和质量平均表观活化能均降低.减小煤粉粒度对改善煤粉燃烧性能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19.
讨论了200MW煤粉炉分离挡块式浓淡燃烧器的特点与应用效果,并提出了浓淡燃烧器的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20.
针对燃煤电厂中煤粉细度难以测量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优化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超参数的煤粉细度软测量方法。通过制粉系统特性试验,综合分析出影响磨煤机煤粉细度参数的主要因素。采用遗传算法优化支持向量机超参数方法构建煤粉细度软测量模型。将该方法用于特性试验,发现检验样本的均方根误差为1.7%,证明煤粉细度软测量方法有效,满足煤粉细度模型精确预测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