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化妆品被广大消费者使用,化妆品生产企业在国内迅速崛起,其质量安全风险管控也越来越被重视。文章阐述了我国化妆品生产企业质量安全风险管控的现状,政府监管部门化妆品质量安全标准化的进展,并对今后化妆品生产企业质量安全风险管控提出了对策建议。化妆品企业开展质量安全风险管控是实现"事后纠正"向"事前预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牙膏工业》2008,(1):7-10
第一条为加强化妆品生产企业的卫生管理,保障化妆品卫生质量和消费者的使用安全,依据《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制定本规范。  相似文献   

3.
在《化妆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22年)》(以下简称《规范》)实施的背景下,讨论化妆品质量安全责任主体和监管部门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对《规范》实施工作提出具体建议。运用博弈模型和纳什均衡理论对化妆品质量安全责任主体和监管部门2个参与方的策略及策略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分析。在纯策略纳什均衡下,若遵守《规范》付出的成本小于不遵守《规范》接受的监管部门处罚,且小于不遵守《规范》导致化妆品质量安全事件出现付出的消费者赔偿与企业信誉损失之和,化妆品质量安全责任主体会选择遵守《规范》。为了加强化妆品生产质量管理、保障化妆品质量安全,要降低化妆品质量安全责任主体遵守《规范》的成本、加大不遵守《规范》的处罚力度、加强化妆品质量安全事件出现的消费者赔偿和典型案例公布、降低化妆品监管部门的监管成本并加强对化妆品监管部门的奖惩和社会监督。  相似文献   

4.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化妆品生产企业的卫生管理,保障化妆品卫生质量和消费者的使用安全,依据<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制定本规范.  相似文献   

5.
2020年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草案)》,按照放管并重要求,条例对化妆品产品和原料按风险高低分别实行注册和备案管理,并简化流程;完善监管措施,明确企业对化妆品质量安全的主体责任,加大违法惩戒力度,大幅提高罚款数额,增加对相关责任人的罚款、行业禁入等罚则,促进发展质量安全有保障、广大消费者喜爱的化妆品和“美丽产业”。《草案》要求按照“放管并重”的要求,规定对化妆品产品和原料按风险高低分别实行注册和备案管理,并简化流程。  相似文献   

6.
化妆品风险物质是指由化妆品原料带入、生产过程中产生或带入的,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危害的物质。随着化妆品消费市场的不断扩大,人们安全意识的增强以及近些年来层出不穷的化妆品安全事件,显示我国目前的化妆品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化妆品的属性为日用化学工业产品,且长期施用于人体皮肤表面,与使用者的健康和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化妆品风险物质作为化妆品安全性评估的重要部分,逐渐成为化妆品企业、监管部门以及广大消费者重点关注的对象。本文从化妆品风险物质的来源出发,结合风险评估的重要性以及化妆品风险物质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的影响,重点就所列举的化妆风险物质的检测方法、法规政策、风险评估等方面归纳了国内外化妆品风险物质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爽身粉类化妆品的质量安全现状,采用《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年版)中相应的检测方法对市售753批爽身粉类化妆品进行硼酸、硼酸盐和重金属元素铅的检测,以期发现风险点并提出合理的监管建议。结果共发现不合格样品4批,不合格率为0.53%,均为重金属元素铅超标。针对检验结果进行多维度比较分析,提出针对爽身粉类化妆品的合理化监管建议。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市售化妆品的质量安全状况,发现风险并提出合理监管建议,采用《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版)等相应检测方法对市售490批9类化妆品相关质量风险项目进行了检测,分析了各类化妆品的风险状况。结果从490批化妆品中共检出57批不合格样品,不合格样品主要来自于低端市场,产地集中在广东省,婴幼儿化妆品检出非法添加物质酮康唑,染发、烫发及防晒类化妆品主要测定结果与标签标识及批件配方比对不一致,面膜及非特殊用途护肤品存在微生物超标问题。因此,市场流通环节的化妆品质量安全值得引起重视,应加强监管力度,并对部分类别集中开展专项抽检,尽早实现化妆品标签标识的规范化。  相似文献   

9.
为评估化妆品原料光甘草定的安全性,为光甘草定在化妆品中的应用提供数据支持,按照《化妆品安全评估技术导则》(2021年版)对光甘草定用于化妆品的安全性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光甘草定在质量分数0.05%用量下的皮肤刺激性、眼刺激性、光毒性、光敏性、致敏性、遗传毒性、亚慢性毒性等风险较低,当使用的质量分数不高于0.05%时,用于无吸入暴露风险的驻留类面部、体用产品、唇膏及各种淋洗类产品中,应用风险可接受。在使用过程中应参考《中国药典》对原料中可能含有的有机溶剂残留进行质量控制,并在标签上增加必要的警示语,避免同时使用多种含有光甘草定的化妆品。  相似文献   

10.
《北京日化》2010,(2):5-5
为加强化妆品生产经营日常监督检查,规范化妆品生产经营行为,保障化妆品卫生质量安全,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化妆品行业是一个朝阳产业,原料是化妆品创新的源泉,检测是化妆品安全和质量的保障之一。随着《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和相关配套法规等规范性文件的出台与实施,关注化妆品安全和质量被品牌企业提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化妆品功效时代即将来临,如何合法合规地展现和宣称产品的功效?在产品进入市场之前,有哪些科学的检测方法?国家有哪些规范性要求?化妆品检测行业现状怎样?  相似文献   

12.
综述了化妆品生产企业的质量控制,介绍了化妆品质量控制的目的、内容与方法,详细阐述了企业对化妆品进行市场定位,制定产品要求和标准,以及配方设计、原料采购与验收、生产操作、半成品和成品检验、留样观察以及市场检验的全过程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3.
据9月9日发布的通知,为保护消费者产品使用安全,台湾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署(TFDA)自9月9日起停止台湾化妆品中使用杜鹃醇物质(化学名称:4-(4-羟基苯基)-2-丁醇)。化妆品生产企业被下令停止生产含杜鹃醇的化妆品;化妆品进口商禁止进口任何含杜鹃醇的化妆品。如未来企业有进一步的安全性评估资料,可另行评估。  相似文献   

14.
阐述化妆品香精可能带来的安全风险,并从法规、行业和企业三方面分析目前我国化妆品香精安全性评价现状,只有监管部门制定或不断更新适合中国国情的日用香精的法规和监管措施,行业诚实自律及企业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和安全把控,才能把化妆品香精可能带来的安全风险降至最低。  相似文献   

15.
为规范化妆品生产质量管理,国家药监局2022年1月7日公布《化妆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以下简称《规范》),自2022年7月1日起施行。《规范》要求,化妆品注册人、备案人、受托生产企业应当诚信自律,按照本规范的要求建立生产质量管理体系,实现对化妆品物料采购、生产、检验、贮存、销售和召回等全过程的控制和追溯,确保持续稳定地生产出符合质量安全要求的化妆品。《规范》共9章67条,包括总则、机构与人员、质量保证与控制、厂房设施与设备管理、物料与产品管理、生产过程管理、委托生产管理、产品销售管理和附则等内容。  相似文献   

16.
《牙膏工业》2009,19(3):10-11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牙膏原料企业生产的监督管理,确保产品的质量和使用安全,依据《牙膏生产许可实施细则》、《化妆品卫生规范》制定本规范。  相似文献   

17.
以化妆品企业原料采购、半成品和成品质量控制为例,采用统计过程控制(SPC)的方法对化妆品生产质量进行精确的统计分析、统计控制。结果表明,该方法科学、客观地反映了质量的异常波动,为质量改进提供了准确的依据,在化妆品质量控制工作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为化妆品企业质量工作者实施过程质量控制提供了范例。  相似文献   

18.
《日用化学品科学》2006,29(8):45-45
本刊讯 作为“2006年中国沈阳韩国周”系列活动之一的中韩化妆品质量技术论坛,日前在沈阳高新技术产业区召开。本次论坛由沈阳市质量技监局和在中国沈阳韩国人会共同主办,有近50家中韩两国化妆品生产企业的代表出席论坛。近年来,随着沈阳投资环境和地理优势的不断显现,韩国对沈阳的投资比例也不断加大。虽然韩国化妆品行业在沈阳投资的比重目前还不很大,但投资个案数量却呈上升趋势。目前,沈阳已获得生产许可证的56家化妆品生产企业中,韩国独资或合资企业为11家,约占沈阳化妆品生产企业总数的20%。  相似文献   

19.
<正>7月21日下午,十堰市散装水泥办公室组织全市18家预拌混凝土、砂浆生产企业的负责人召开了座谈会。会议围绕混凝土企业绿色生产、绿色建材评价认证,如何落实湖北省住建厅近期下发的《预拌混凝土生产使用质量专项治理行动方案》,以及企业的安全生产等事项展开。会上,市散办主任唐伟率先对湖北省建筑节能科技中心、湖北省建筑节能协会下发的关于湖北省绿色建材、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评价标识的相关文件和要求作了详细解读。他指出,目前我  相似文献   

20.
为调查气雾及喷雾类化妆品中苯的分布情况和含量水平,采用顶空进样-气相色谱-质谱对135批化妆品中苯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38批样品中检出苯,其中气雾类样品35批,除1批美国进口样品外,其余样品含量均低于2.0μg/g;苯可能来源为石油化工类产品如液化石油气等引入。鉴于喷雾类化妆品的吸入风险,有必要关注其含有的健康危害成分。建议监管部门尽快开展安全评估研究,制定合理限值,以确保化妆品安全生产及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