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2019年5月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 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 意见》的发布标志着国土空间规划成为新时 期国家空间发展的指南。其中,划定生态保护 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等“三 线”是国土空间规划的核心内容。城镇开发边 界作为国土空间规划中指导和约束城镇发展 的区域边界线,在城镇实际建设中承担底线控制和引导发展的双重作用。我国的城镇开发边界划定思路总体采用底线思维,对于城市设计思 维的考量尚缺乏系统性的研究探讨。本文从城市设计思维出发,结合广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 编制工作,对城镇开发边界划定过程中的格局识别、方案划定、边界修正等步骤提出城镇开发边 界“修订”方法,并建议在生态斑块和空间单元视角下丰富城镇开发边界规整工作。  相似文献   

2.
县城空间扩展与生态约束博弈下的"点群式"矛盾已逐步成为制约川西北生态示范区良性发展的关键,具体表现在:县城空间周围的景观生态格局遭受破坏,面临的地质灾害威胁加剧;县城空间陷入"轴向式"扩展与"高地侵蚀式"扩展的两难问题;县城空间扩展过程呈现出高度的"自发性"与"无序性"。从川西北特殊的地域环境入手,将县城空间扩展类型划分为高原平坝型、山地宽谷型和山地峡谷型,并从规模、形态、布局等维度定量测度其空间扩展特征,揭示了上述核心问题产生的历史原因和现实规律。基于市县级国土空间规划的技术路径,在双评价、用地指标分配、城镇开发边界划定等方面提出优化思考,有助于为市县级国土空间规划在川西北生态示范区的适应性实践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城乡空间是自然生态与人工建设长期博弈的结果,在资源--生态--经济矛盾不断凸显的现实背景下,亟需改变传统的空间构建方法,建立一种生态友好型的新型方法以指导城乡空间健康有序发展。研究以地处西北生态脆弱区的青海海东地区典型城镇带为案例,通过对地区自然生态本底和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的分析,运用基于生态功能分区的城乡空间布局方法(EZSC),构建适合西北典型城镇带持久发展的城乡功能空间,以有效控制开发建设活动,指导城乡空间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我国城镇建设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飞快发展,小城镇数量骤增,新农村建设热火朝天。在城镇建设过程中,一些矛盾凸显出来。历史文貌遭到严重破坏,生态环境严重污染,一些有特色的城镇景观也逐渐消失。本文从城镇景观规划的生态化方面入手,分析了国内景观规划的成功案例,进而探讨提出景观生态设计的有效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所谓生态城镇,指在城镇建设时充分考虑土地、建筑、植物、水系、空气等各种生态因素与人类活动之间的互动关系,确保区域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使之具有自我代谢、自我调节的功能,适宜人类居息。一、生态城镇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人与自然的关系始终是人类社会发展所最为关注的主题,生态发展战略不仅要对现有的自然生态资源进行保护,更要着眼于长远的城镇自然生态空间系统的培育。生态城镇规划首先要明确需要重点保护的自然空间,维护相互联系的生态廊道,将其作为城镇发展所依赖的生态网络;其次在区域范围内,培育更为强大的自然空间生态系统,保证…  相似文献   

6.
在生态文明背景下,西南山地城镇 面临守住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的要求。基于 对西南地区资源环境特征的认识,结合在重 庆、贵州等地的规划实践,探讨生态约束下的 西南山地城镇规划策略,提出以生态约束为 前提、以可持续发展目标为导向、以空间用途 管制和规划布局优化为核心的规划框架,并 从用地条件和生态环境状况评价,“生态— 产业”、“生态—人口”、“生态—城镇”协同 发展,以及生态空间管控和城镇建设布局等 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推进经济、土地、人口三方面的协调发展是新型城镇化的迫切需求。在分析生态敏感山区的生态限制因素与城镇建设用地供给的基础上,以经济产业目标为依据推导出该地区的城镇化发展路径,并提出人口布局策略。以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为例,生态敏感与建设用地的稀缺决定了该地区不宜大规模发展工业,农特产品、旅游资源丰富决定了农业、旅游业的主导地位,农民兼业的普遍现象决定了乡镇在城镇体系中的重要性,生态环境的恶劣对扶贫搬迁提出了较高要求。以乡镇为基本单元将恩施州划分为三类人口城镇化政策区:一类是以人口向城镇聚集为主的本地城镇化地区,应发挥城镇的区域服务作用;二类是农民广泛兼业的乡村地区,人口在城乡间自由流动,城乡空间均衡发展;三类是生态环境恶劣不宜居住的地区,人口适度异地迁移。  相似文献   

8.
当前国土空间开发进入底线约束、绿色发展的新阶段,城镇空间从弱约束下的快速增长模式转型为强约束下的内涵式增长模式。城镇开发边界作为城镇空间增长的核心管控抓手,其功能不应仅停留在规模及底线管控上,更应具有主动塑造美丽国土空间的作用。文章以滇池与流域国土空间全面协调发展为目标,从湖城生态、湖城空间等多个角度出发,探索了以自然和谐、国土安全为前提,环境影响、舒适艺术、低碳高效为控制导向的城镇开发边界划定新方法。结论显示,在综合多因素下划定的城镇开发边界具有降低环境影响、塑造景观格局、提升城市开发效率等作用,为新阶段的城镇开发边界划定提供了实践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以广西桂林苏桥产业园规划为例,探讨了在城镇密集地区产业园发展思路,分析了城镇密集地区产业发展的相关理论及南海东部地区产业发展经验,阐述了苏桥产业园的发展策略及空间布局规划,为国内其他产业园区建设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10.
"边缘效应"与城镇发展空间组合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文从生态学中的边缘效应入手,在界定边缘区的基础上,阐释了边缘效应对城镇发展空间组合的影响,并提出在城镇发展空间组合过程中应充分重视边缘效应,最后以"两湖平原"地区、中国沿海沿边地区和世界沿海地区的城镇发展空间组合过程为案例进行初步的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建筑工程勘察、设计、施工及正常使用过程中,地下水对场地稳定性、地基稳定性的影响、作用特点进行综合分析论述;对地下水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工作设想提出讨论意见。  相似文献   

12.
运动场馆人流疏散及其模型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探讨了运动场馆人流疏散模型的建立和求解问题。在分析运动场馆人流群集行为规律的基础上 ,提出将人流疏散分为人流离开运动场馆、人流从场馆出口到公交站点和人流在公交站点利用交通工具疏散三个阶段 ,研究了第一阶段的疏散特征 ,设计了相应的疏散模型 ,分析、计算了所需的疏散时间。研究结论可为奥运会场馆人流安全、快速、有序疏散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周庆华  姜长征 《工业建筑》2011,41(9):141-143
从居住区室外空间环境的角度,对环境设计的基本问题进行系统地分析,提出了自然、安全、健康、美观、便利、人文、适度及和谐等八大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14.
区域建筑容量的科学化研究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范围较广,以青岛市市北区为背景,对影响城市旧区建筑容量的诸多因素进行分析,并结合部分典型地块,提出以停车容量估算法作为计算建筑容量的主要依据,易于确定某区域科学合理的建筑容量、开发强度。对城市旧区的开发、保护及可持续发展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城市老年人居住方式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王江萍 《城市规划》2002,26(3):53-55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 ,有关老年人的居住环境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根据社会调查获取的资料 ,结合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等多种学科 ,对目前中国老年人的居住方式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并提出了理想的城市老人的居住方式  相似文献   

16.
南非的社会发展经历了殖民主义统治时期,种族主义统治时期和民主政府统治时期3个历史阶段。社会体制的变化深深影响了南非建筑的发展。尤其体现在政府办公建筑的形式上,本文按照历史发展的顺序,通过列举实例的方式,分别对这3个时期政府办公建筑的风格与布局牲进行了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论古城西安莲湖历史街区风貌保护更新途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审视古城西安,西大街以北的莲湖历史街区因种种原因未进行大量的拆迁改造,仍存在着大片能够体现传统风貌的建筑以及居民的传统生活方式等等。因此,通过保护与更新的手法是有可能恢复这一大片范围的历史街区风貌,弥补历史文化名城西安的缺憾。全面、系统、深入对该区域实行有效规划管理的途径进行探讨,以辩证发展的观点处理现实问题,推出一种新概念,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结合闽都住宅区事故实例,分析因中线阻抗增值引发低压电网三相不对称电压原委。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山东聊城村镇住宅现状的调查,发现村镇建筑节能问题严重。结合实际工程改造前后的能耗计算与分析,提出了较为实用的技术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0.
王沐 《城市建筑》2014,(28):33-35
本文结合作者近期参与的具体高校体育建筑设计项目以及部分国内外设计实例,从用地、功能、形象和行为引导等方面探讨高校体育建筑群体的设计差异性以及一体化设计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