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滩坝砂体作为陆相滨浅湖重要的岩性油气藏勘探评价目标,增储作用愈发突出。针对渤海湾盆地歧口凹陷歧北斜坡古近系沙河街组二段(沙二段)分析滩坝砂体的形成机制和空间分布规律,指导油田滩坝砂体勘探。基于沉积古背景分析,认为沙二段滩坝砂体主要发育在基准面上升半旋回早期阶段,滨Ⅳ、滨Ⅲ油组沉积时期规模最大;在邻近物源供给充足、往复动荡的水动力及湖盆底形的影响下,水下古隆起控制厚层坝砂的沉积分布。利用地震模型正演技术,明确了厚层坝砂地震响应特征;根据频谱分析法,确定了厚层坝砂低频率—强振幅门槛值,采用低频率—强振幅属性融合技术,预测了厚层坝砂的有利发育区。通过滩坝砂体勘探实践研究,建立了构造宽缓浅水区圈定滩坝范围、水下古隆起锁定厚层坝砂、低频率—强振幅属性融合确定厚层坝砂有利发育区的勘探评价方法。优选出歧北斜坡沙二段3个坝砂有利发育区,钻探4口井获工业油气流,钻井成功率达到100%。勘探实践表明,歧北斜坡滩坝砂体发育,尤其是厚层坝砂产量高、油藏富集,是老油区增储建产的重要接替领域和方向。  相似文献   

2.
辽河滩海地区海月构造带东三段沉积期,三角洲前缘砂体受湖岸流和波浪的改造,形成了一系列滩坝砂沉积,细分为滩砂和坝砂,水动力强则形成坝砂,水动力弱则形成滩砂;滩坝砂平行于湖岸线呈带状分布,易于形成岩性圈闭。滩坝砂受砂体发育规模、储层物性、断裂输导体系及封堵性等多种因素控制,在滩坝砂较为发育的东三下段,靠近海南断层、盖州滩断层且封堵条件优越的滩坝砂最易于成藏。  相似文献   

3.
根据湖泊浅水滩、坝的沉积学特征、有利储层的发育和分布规律及油藏类型,认为湖泊浅水滩、坝砂体有利于形成岩性尖灭油气藏、透镜体油气藏和地层超覆油气藏,提出了浅湖相滩、坝油气藏的勘探方法。通过对渤海湾盆地大港油田湖泊浅水滩、坝油气藏勘探实例分析,认为浅湖相滩、坝油气藏具有重大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4.
滨浅湖滩坝砂体是陆相断陷湖盆最主要的砂体之一,前人对开阔湖盆滨浅湖滩坝砂体的分布规律已有非常深入的研究,但缺少对局限湖盆滨浅湖滩坝砂体分布规律的研究。文中以东营凹陷青南洼陷沙四上亚段为例,利用岩心观察、粒度概率累积曲线等方法,分析了青南洼陷滩坝砂体的沉积特征,剖析了滩坝砂体分布的主控因素,建立了双物源控制下的局限湖盆滨浅湖滩坝砂体沉积模式。研究表明:青南洼陷沙四上亚段沉积时期,滩坝砂体的岩石类型以中砂岩和粉细砂岩为主,成分和结构成熟度中等,沉积构造以反映弱水动力的块状层理和生物扰动构造为主;古物源控制了滩坝砂体的沉积特征,古水动力控制了滩坝砂体的发育规模,由于波浪和沿岸流作用较弱,滩坝砂体的纵向和横向分布距离均较短。  相似文献   

5.
王甜  宋艳阁 《石化技术》2015,(3):202-203
针对东营凹陷王家岗地区沙四上亚段砂体平面及纵向分布规律认识不清的问题,从岩心观察、测井、录井资料分析以及区域地质背景入手进行详细研究,结果表明:王家岗地区沙四上亚段岩石类型以细砂岩、粉砂岩和泥岩最为发育。泥岩颜色灰绿、灰色或灰黑色。沉积构造以浪成砂纹交错层理为主。通过单井沉积学分析,对滩沙和坝砂进行了明确的划分。通过连井剖面确定滩坝砂体与三角洲砂体垂向分布规律。通过平面相分析,确定滩砂沿岸呈连片宽带状展布,坝砂呈孤立条带状分布。  相似文献   

6.
Melut盆地历经了近20年的构造圈闭勘探,目前可钻的剩余构造圈闭已十分有限,为应对储量和产量递减,亟待开展岩性油藏等新领域的探索。基于古地貌恢复、物源体系、单井微相、砂体展布等分析,综合青海湖现代沉积调查结果,提出Ruman潜山周缘白垩系Galhak组发育大型滩坝沉积,建立了潜山隆起周缘型和水下潜山台地型2类沉积模式,认为长轴三角洲前端侧翼的古潜山地貌所造就的高能滨浅湖环境是滩坝沉积的关键控制因素。Galhak组沉积初期,因强烈断层掀斜作用,Ruman潜山短暂露出水面,基岩-长轴三角洲复合供源,发育大型坝砂,单层厚度10~20 m,面积约10 km2;随后,因相对湖平面上升,Ruman潜山没入水下,发育水下潜山台地型滩坝,长轴三角洲单一供源,以大面积薄层滩砂为主,局部发育厚层坝砂。滩坝砂体与上倾尖灭线、下伏Renk组烃源岩、顶板洪泛泥岩、侧向湖相泥岩封隔等配套,形成上倾尖灭、孤立透镜体等类型的岩性圈闭。滩坝沉积的提出有效指导了岩性油藏勘探,部署的多口探井获勘探发现,提升了Ruman地区的储量规模。  相似文献   

7.
焉耆盆地四十里城斜坡带滩坝砂成因探讨及勘探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焉耆盆地四十里城斜坡带侏罗系八道湾组识别出了滩坝砂体沉积组合,这些滩坝砂体与有效烃源岩共生,储集性能较好,生储盖组合配置较为完善,具备良好的岩性油气藏形成条件,且受后期构造运动的改造和破坏较弱,后期保存条件好。加强对四十里城斜坡滩坝砂的综合勘探,有望打开焉耆盆地一个全新的勘探领域。综合研究认为,除了充足的物源、较好的水动力条件和适合滩坝砂发育的古地貌控制外,该区滩坝砂体的发育还与坡折带以及强制水退沉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以松辽盆地西斜坡月亮泡地区姚家组萨尔图油层和长垣安达地区青山口组高台子油层为例,针对不同地质条件下砂体识别与岩性油气藏勘探问题,采用薄储层识别的频谱分解技术和楔状、非平卧地层储层识别的地层切片技术,很好地刻画了西斜坡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及长垣地区三角洲前缘席状砂和河口坝等砂体的展布,指导了这2个地区沉积微相研究及岩性油气藏勘探。研究表明,地震沉积学相关技术是解决松辽盆地不同地质条件下砂体识别及岩性油气藏勘探的有效技术手段。该思路和方法也可借鉴到类似盆地、类似地质背景下的岩性油气藏勘探中。  相似文献   

9.
松辽盆地泉头组四段沉积充填与成藏响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松辽大型陆相坳陷盆地泉头组四段扶余油层为沉积基准面上升过程中形成的河流及浅水三角洲沉积,储层物性较差,以低孔、低渗为主,点砂坝、三角洲分流河道砂体及小型河口坝砂体物性较好,成藏率较高.青山口组一段的湖相泥岩既是烃源岩又是良好的盖层,使扶余油层形成了上生下储式成藏组合.不同的砂地比使扶余油层油藏具有分带性,由盆地边缘向内部分成构造、复合及岩性3个油藏类型带.成熟烃源岩控制着油藏主要分布在中央坳陷区,区内以小型河流、浅水三角洲及浅水湖泊沉积为主,形成了大面积岩性油藏及复合油藏发育带.  相似文献   

10.
滩坝砂体是我国陆相湖盆重要的勘探领域之一,由于该类砂体具有砂泥薄互层的特征,储层预测难度较大。针对薄层滩坝砂体预测难题,运用90°相位转换、地层切片等地震沉积学技术,对酒西盆地Y区块间泉子段滩坝砂体进行了识别和描述,结合岩心、录井和测井等资料对地层切片进行了地质解释,从成因、岩性、沉积厚度及地球物理响应特征等方面总结了滩坝砂体的识别标志,并探讨了滩坝砂体分布规律和形成主控因素。研究区滩坝砂体平面上位于辫状河三角洲之间的湖湾区,呈多排条带状平行于湖岸线分布,垂向上主要发育于五级湖平面下降旋回L3油层组。湖岸线频繁迁移、沉积古地形平缓及物源供给相对充足是研究区大面积滩坝砂体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研究表明,地震沉积学相关技术是解决薄层储层预测的有效手段,指导了酒西盆地Y区块岩性油气藏的精细勘探与开发,并可为与其具有相似地质背景地区的储层预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基于柴达木盆地西南地区野外露头、钻井岩心、铸体薄片、测井解释、钻井油气显示及试油气成果等资料分析,结合青海湖现代盐湖沉积,对柴西南地区新近系咸化湖相滩坝沉积特征、发育规律、控砂因素及油气成藏特征等开展研究。结果表明:新近系咸化湖盆广泛发育滩坝砂体,岩性为细砂岩、粉砂岩,发育波状层理、低角度交错层理、透镜状-脉状层理等;滩坝砂体具有纵向上多期叠置、侧向上迁移、平面上呈北西—南东向广覆式连片的时空分布特征,预测新近系滩坝砂岩叠合面积达3 000 km2;水体盐度影响滩坝砂岩的沉积速率与滩坝的离岸距离,物源区碎屑输入量影响滩坝砂岩的规模与富集,古地貌控制着滩坝砂体的形态及叠加样式,西北季风驱动效应控制滩坝砂岩的长轴延伸方向;滩坝具有“一砂一藏”的成藏特征,厚层滩坝砂体控制有效储集层分布,油源断裂控制油气运聚主要方向。通过成藏要素分析,提出扎哈泉南、英东—乌南东和花土沟东等3个有利勘探目标区。  相似文献   

12.
松辽 盆地西、南部沉积体系中部含油组合(青山口组、姚家组)河口坝、沿岸坝较为发育,其单层厚度大、横向迁移分布面积广,由河口坝、沿岸坝形成的厚层底水油气藏是该高砂地比发育区的一种重要的岩性油气藏。从河口坝、沿.岸坝的成因、分布以及内部结构研究入手,探讨了河口坝、沿岸坝与小断距断层和低幅度构造的成因关系,在分析了河口坝、沿岸坝含油气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其成藏机理、成藏主控因素以及分布规律,指出了勘探的有利目标区。  相似文献   

13.
车镇凹陷沙二段滩坝砂体沉积特征及控制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车镇凹陷沙二段沉积时期发育了一定规模的滩坝砂体,对于其沉积迁移规律等的认识不够深入,制约了滩坝砂油藏的精细勘探开发进程。为了进一步明确研究区滩坝砂体的沉积迁移规律,在充分利用岩心、录井、测井及相关测试资料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滩坝砂体的沉积特征及控制因素。结果表明:车镇凹陷沙二段滩坝砂体以岩屑长石砂岩为主,粒度概率曲线以反映波浪作用的跳跃加悬浮式和两段跳跃加悬浮式为主;滩坝砂体沉积构造类型多样,主要发育反映波浪作用的浪成沙纹交错层理和沙纹交错层理、反映强水动力作用的平行层理,以及反映生物作用的生物钻孔和生物扰动构造;滩坝砂体主要为原地改造型,垂向上主要发育反粒序特征明显的坝砂和相序不明显的滩砂,局部地区发育由于波浪作用改造不彻底而形成的正粒序或复合相序;断层活动控制了滩坝砂体的沉积迁移规律,波浪作用控制了原地改造型滩坝的发育,物源供给控制了滩坝砂体的发育规模;整体上,车镇凹陷沙二段滩坝砂体具有“漫湖”沉积特征,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均中等偏低。研究结果可为车镇凹陷沙二段滩坝砂油藏的进一步勘探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深水底流改造砂是海相盆地重要的储集层之一。与海相盆地相比,陆相湖盆深水区是否存在大规模底流改造砂及其沉积特征、识别标志、形成机制、分布规模、外部形态、与深水重力流砂体的差异性及其油气勘探价值都值得去探索。利用松辽盆地的岩心及青海湖卫星照片资料,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探讨和深入研究。陆相湖盆底流改造砂由泥质粉细砂岩和粉细砂岩组成,单层厚度为0.5~280cm;发育冲刷面和截切等底面侵蚀构造,常见的层理有交错层理、平行层理、透镜状层理及饥饿层理等。湖泊底流改造砂具有与湖相暗色泥页岩呈互层展布、细粒、发育牵引流构造和常与重力流交替出现这4个基本特征。研究表明,风驱底流对三角洲前缘和深水重力流砂体的再改造是形成深水底流改造砂的主要成因。深水底流改造砂在沉积特征、展布方向及成因机制等方面与深水重力流砂体存在显著差异。底流改造砂体在陆相盆地深水区广泛分布,厚层的底流改造砂可以形成致密油气藏,同时底流改造砂的广泛分布提高了泥页岩脆性矿物的含量,其分布区也是泥页岩油气藏勘探的甜点区。研究结果对于拓展我国陆相盆地非常规油气藏的勘探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柴达木盆地古近纪—新近纪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古气候由温湿向干旱演变、湖盆逐渐咸化、沉积中心由西向东迁移的演化过程,地层岩性油气藏的主控因素和发育特征有其特殊规律,以柴达木盆地柴西南富油气凹陷精细勘探区带为重点,通过分析烃源岩展布、沉积演化和主要沉积体系展布,提出咸化湖盆在河流入湖后因密度差较大,易形成密度流等成因的各类滩坝砂体,最大湖泛面之下的高位体系域、湖侵体系域是地层岩性油气藏的主要勘探领域。柴西南古近纪斜坡背景为岩性油气藏提供了基本成藏条件,构造宽缓带和鼻隆带有利于形成地层岩性油气藏,构造背景和砂体成因决定了局部的油气富集,斜坡背景上的宽缓平台区是源下、源内岩性油气藏的主要富集区。地层岩性油气藏的勘探重点是咸化湖盆的各类滩坝砂体、湖侵体系域的滨浅湖滩坝砂体、扇三角洲和三角洲前缘的各类较孤立的砂体,滨浅湖带广泛分布的藻灰岩也是岩性油气藏的重要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16.
辽河盆地海月构造带东三段滩坝型岩性油气藏是重要的勘探领域。通过分析滩坝形成的构造背景和沉积背景,总结出滩坝成藏的控制因素,即高低起伏的古地貌背景是滩坝成藏的先决条件,与油源的沟通能力是滩坝成藏的必要条件,储层质量是影响油气富集程度的重要因素,砂体展布范围是形成规模油气藏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东营凹陷西部沙四段上亚段沉积时期发育了丰富的滩坝沉积砂体,结合岩心描述和相关测试分析,系统总结了滨浅湖滩坝砂体的岩性和空间分布特征.滩坝砂体岩性主要为岩屑质长石砂岩,石英含量一般为40%~50%,长石含量一般为30%~40%,岩屑含量变化大;组成滩坝砂体的碎屑物质粒径一般小于0.25φ,平均粒径为3~5φ,分选系数小于2,粒度概率图以一跳一悬式和两跳一悬式为主,跳跃次总体含量平均为70%,斜率为50°~70°,碎屑物质分选好.滩坝砂体中广泛发育反映浅水波浪冲刷、沿岸流对沉积物改造作用和生物扰动的沉积构造;一个完整的滩坝沉积相序对应于一个滩坝沉积的准层序,其顶底界面一般为湖泛面;滩坝砂体在平面上主要分布在正向构造带周围,其轴向与凹岸平行或与凸岸突出方向一致,并且轴向与沿岸流方向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8.
随着油气勘探程度的提高,滩坝作为陆相湖盆重要的储集体类型在隐蔽油气勘探中逐渐得到重视。以渤海湾盆地霸县凹陷沙河街组一段为研究目标,立足于岩心、钻井岩-电响应特征确定滩坝的类型及组合,利用三维地震资料综合解释并基于地震沉积学原理,明确不同成因类型滩坝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研究区滩坝岩性以(钙质)细砂岩、粉砂岩、生物灰岩、白云岩及泥质灰岩为主。依据岩性组合将滩坝划分为碎屑岩滩坝、碳酸盐岩滩坝、混积滩坝及风暴滩坝4种类型,并建立相应的滩坝沉积模式。其中,碎屑岩滩坝是三角洲前缘砂体改造、再堆积的结果,碳酸盐岩滩坝为低物源供给背景下湖盆内碳酸盐原生沉淀的产物,混积滩坝是陆源碎屑与内源碳酸盐岩碎屑混积的产物,风暴滩坝的形成则与湖浪对早期滩坝的破坏作用有关。滩坝时空分布具有继承性特征,垂向上从湖侵体系域至高位体系域沉积时期碎屑岩滩坝—混积滩坝—碳酸盐岩滩坝—混积滩坝—碎屑岩滩坝依次叠置,平面上古湖盆内断层翘倾盘及古底形凸起区是滩坝的重要发育部位,马西走滑断层末端形成的局部挤压隆起是大规模碳酸盐岩滩坝及混积滩坝集中发育区。滩坝的类型及发育特征记录了断陷湖盆构造-层序演化信息,是沉积盆地形成早期古地理格局及演化过程的物质表现。通过对滩坝的精细解剖,有助于恢复盆地的早期演化过程,为下一步储层预测和油气勘探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排2井位于准噶尔盆地西缘车排子高凸起带.排2井新近系沙湾组"滩坝砂"是在第三纪类前陆盆地演化阶段的挤压背景下,随着车排子凸起的不断右旋、隆升,在盆地斜坡上形成"湖进扇摆"作用,由湖浪改造扇三角洲并在其前端或侧翼再沉积而成."滩坝砂"具有岩性细、较疏松、厚度薄、累积概率曲线呈两段式、C-M图表现为以PQRS段为主、成分成熟度及结构成熟度中等、自然电位曲线呈指形、电阻率曲线呈半漏斗状的沉积特征及电性特征.充注轻质油后的"滩坝砂"油藏具有"强振幅、中低频率、高吸收系数"的地球物理属性特征和"周围边界清晰、上凸下平"的振幅能量分布特征.研究认为,"滩坝砂"是一种规律分布的储集群体,储集物性好,易形成岩性油气藏,具有较好的勘探前景.图10参13  相似文献   

20.
针对滩坝储集砂体储集层油气勘探难题,在地震沉积学理论指导下,利用90°相位转换、地层切片、定量地震沉积学等技术,对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下白垩统滩坝储集砂体进行了识别与描述。对研究区下白垩统4个三级层序及相关体系域开展了地震沉积学研究,并结合岩心、录井、测井等资料对典型地层切片进行了精细地质解释与标定,预测了研究区滩坝砂体的分布和演化。最后通过对研究区滩坝砂体沉积特征及地层切片的定量分析,建立了陆相湖盆缓坡带典型滩坝沉积模式,即扇三角洲-滩坝沉积体系与基岩-滩坝沉积体系共存:早白垩世SQⅠ沉积时期,滩坝砂体主要来自向岸流、向湖流及沿岸流等滨岸环流对扇三角洲前缘砂体的改造,分布在扇三角洲的前缘及侧缘;SQⅡ—SQⅣ沉积时期,沉积物来自向岸流和沿岸流对西部基岩的冲蚀作用,形成的滩坝砂体平行岸线或斜交岸线展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