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贾进华  申银民 《石油学报》2017,38(2):135-149
东河砂岩段是塔里木盆地最重要的海相碎屑岩油气勘探层位,广泛分布于全盆地。为进一步解决东河砂岩段内部砂体对比与分布问题,将东河砂岩段进行了层序格架内的细分层和沉积相分布研究。利用全盆地110余口井和重点区域地震大剖面,将塔里木盆地晚泥盆世—早石炭世的东河塘组—巴楚组划分为一个层序,东河砂岩段—生屑灰岩段细分为4个具有区域对比意义的准层序组,恢复了以准层序组为单元的岩相古地理与砂体分布。准层序组I和Ⅱ为低位体系域,准层序组III和IV为海侵体系域。准层序组I早期低位体系域沉积局限于塔西南地区西部,以临滨至前滨亚相为主。准层序组Ⅱ晚期低位体系域沉积分布于塔里木盆地的中西部地区,以宽阔的前滨、临滨亚相为主;塔北—塔中—巴楚地区东南部为宽阔的滨岸前滨—临滨亚相,盆地中部为临滨—过渡带亚相;盆地西南部为滨外浅海亚相泥岩。准层序组III早期海侵体系域沉积范围扩大,塔北—巴楚地区以滨岸相前滨—临滨亚相为主,塔中地区以滨岸相砂坝为主,盆地内部广大地区以滨外浅海亚相泥岩为主。准层序组Ⅳ晚期海侵体系域沉积范围达最大,盆地中部以广阔的碳酸盐台地相为主,塔西南地区为局限、半局限台地相,塔北地区以混积浅海相为主,在跃南—羊屋—轮古井区发育滨岸相沿岸砂坝。全盆地东河砂岩段的砂体分布主要受控于海平面抬升、古隆起或古地貌、物源等,提出的准层序组格架内的砂体分布模式指导并得到了生产钻井的证实。  相似文献   

2.
松辽盆地扶余油层中央坳陷区发育大面积岩性油藏,储层主要为薄层河道砂,岩性圈闭的有效识别是勘探部署的瓶颈。为了解决扶余油层薄砂岩储层岩性圈闭识别难题,应用地震沉积学研究方法,形成了高频层序地层格架建立、细分层沉积微相划分、地震资料保幅处理、精细地震解释、大比例尺沉积微相制图、岩性圈闭识别与评价等6项关键技术。通过建立层序地层格架,划分沉积微相,井震结合砂体预测,研究大比例尺沉积微相,认清了扶余油层沉积演化与砂体展布特征,有效地识别了岩性圈闭,大幅提升了钻探成功率,新发现石油储量1亿吨。应用实践证明,地震沉积学是薄砂岩储层岩性油藏勘探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随着油田开发的深入,储层预测的变得越来越重要,其准确性对提高油田开发效率、预测剩余油分布具有重要的影响。利用高分辨层序地层学理论,建立了塔中志留系塔塔埃尔塔格组高精度的等时地层格架;根据岩心、测井和三维地震等资料进行沉积微相精细分析,确定沉积微相的展布,发现砂岩、砾岩富集的沉积微相的展布规律和形态特征。在上述条件的约束下,建立了储层三维地质建模并对于有利层位进行了流动单元研究。  相似文献   

4.
塔里木盆地上泥盆统-下石炭统的东河塘组-巴楚组共同构成“东河砂岩”,在盆地范围内对东河砂岩进行追踪和对比,并对其沉积演化规律展开精细研究,是当前盆内油气勘探所关注的重点。以塔里木盆地东河砂岩为研究对象,在层序地层学的理论指导下,利用盆地中大量钻测井、录井、岩心以及地震资料,对东河砂岩层序地层及格架内沉积演化规律进行详细分析。研究认为:东河砂岩共识别出两类层序界面,划分出1个二级层序和6个三级层序(SQ1—SQ6),并建立盆内层序地层格架,发现层序的分布受古地貌影响较大,SQ4—SQ6在全盆保存完整。在层序地层格架内共识别出包括三角洲与滨岸相等5类沉积相,并对层序格架内沉积相的平面演化进行研究,发现SQ1—SQ6时期,东河砂岩沉积面积逐渐扩大,顺南地区的SQ4砂体、顺西SQ5砂体以及顺托地区SQ6砂体都有较好的岩性圈闭发育条件,是下步勘探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5.
综合运用岩心、测井和三维地震资料,对塔中地区东南部CⅢ油层组含砾砂岩段的沉积相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塔中地区东南部含砾砂岩段沉积环境为潮汐三角洲,塔中4、塔中16井区附近发育潮汐水道和潮砂坝,塔中6井区附近发育砾质高流态砂坪;不同沉积环境下,沉积相及砂体展布差异明显,滚动勘探开发的目标也不同,塔中4、塔中16井区储层条件优越,只要存在有效的遮挡,便可以形成大型岩性或地层油气藏;塔中6井区内含砾砂岩段地层超覆位置附近的高流态砂坪是最为有利的滚动勘探开发目标。含砾砂岩段沉积相的精细研究对于寻找新的隐蔽型油藏以及提高勘探成功率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了改善曙三区杜家台油层的开发效果,以高精度层序地层学为指导,建立精细的油藏地层格架,研究油层微构造;应用储层沉积学的系统理论和方法及遗迹化石组构研究方法,解剖油藏微相单元;在多井测井解释的基础上,建立精细、客观的三维地质模型,为油藏今后进行挖潜、开发动态调整和分析提供了技术储备,也为油田储层精细描述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塔中地区志留系沉积相及层序地层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利用岩心刻度测井建立塔中志留系无障壁潮坪沉积模式和沉积微相解释模型,划分出2个亚相6个微相;应用钻/测井和生产动态资料,通过不整合面、湖泛面等层序界面和沉积旋回的识别,建立了塔中地区志留系层序地层格架,将其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和18个准层序组,其中每个三级层序均由海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构成;结合体系域内准层序在垂向上的叠置样式,指出有利含油气储层在体系域或准层序组中分布范围。研究成果对层序地层学在海陆过渡相地层中的对比和应用以及在塔中地区寻找地层岩性圈闭油藏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塔里木盆地塔北隆起西部温宿凸起周缘-英买力隆起地区库姆格列木群底砂岩段是近年来岩性油气藏勘探的热点层位,且玉东1井区已获得了规模的油气产量,但底砂岩段高精度层序地层特征、沉积微相类型及其时空演化规律有待落实。综合利用岩心、钻井、测井和地震资料,识别可以等时追踪对比的标志层、层序界面和湖泛面,构建底砂岩段的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分析各高频层序单元的沉积微相类型和特征,并揭示沉积相的时空演化规律。库姆格列木群底砂岩段为三级层序ESQ1的上升半旋回,可分为4个准层序组,从下到上依次为4砂组、3砂组、2砂组和1砂组。库姆格列木群底砂岩段沉积时期为湖水不断变深、湖盆逐渐扩大的“水进砂退”的沉积背景,发育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和湖泊3种沉积相类型,其中4砂组至3砂组沉积时期,为低可容纳空间的低位域体系,物源供给充足,且湖平面上升缓慢,温宿凸起物源区和英买力隆起物源区均发育较大规模的三角洲,英买力隆起物源区还发育规模较大的滨浅湖砂坝。2砂组至1砂组沉积时期,为高可容纳空间的湖侵域体系,湖水迅速变深,温宿凸起物源区沉积物供给迅速减少,扇三角洲迅速向盆地边缘退积迁移,湖水将早期砂体淘洗再沉积形成小型砂坝。英买力隆起物源区三角洲逐渐萎缩,滨浅湖砂坝规模显著变小。  相似文献   

9.
陆丰13—2油田滨岸相储层沉积微相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丰13-2油田2370层是一个反韵律块状砂岩油藏,根据沉积、测井及储层物性特征,可将2370层临滨亚相进一步划分为下滨面砂、沿岸砂坝和上滨面砂,其中以沿岸砂坝中的内砂坝储层物性最好,非均质性最弱,产能最高。沉积特征研究表明,2370层沉积层序具有二元结构,即下临滨为进积型泥质低能海岸沉积层序,中上临滨为进积型砂质高能海岸沉积层序,二者沉积特征和储层物性相差较大。  相似文献   

10.
延长组长 8 油层组是鄂尔多斯盆地镇原地区重要的储集层之一。 通过岩心观察以及测井和分析测试资料的研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长 8 油层组进行了精细的沉积相分析,确定长 8 油层组属于辫状河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并从中识别出主河道、分流河道、决口扇、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湾、分流间洼地、河口坝及远砂坝等沉积微相。 在精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分析和建立等时地层格架的基础上,以相当于小层砂体的短期旋回层序为等时地层单元编制层序-岩相古地理图,并分析各类成因砂体的发育、组合和演化特征及展布规律。 研究结果可为该区长 8 油层组的储层预测和岩性油藏的高效勘探开发提供精细的沉积、层序资料。  相似文献   

11.
山东济阳坳陷的惠民凹陷目前以滩坝相的勘探为主。惠民凹陷内部各个区域沉积环境差异较大,研究区沙四上亚段地层深度大,而且沉积砂体分布不连续,仅仅利用地震剖面来研究识别滩坝砂体存在困难。在滩坝相的勘探中,首先利用高精度层序地层学方法建立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再以层序地层格架为单元,结合录井、测井和地震资料识别滩坝相。另外针对研究区的特点,采用“分区选取重点井,相邻井对比”的方法,应用高精度层序地层学,将研究层位作为一个三级层序进行层序地层划分,结合测井和岩心资料的综合分析,有效的将体系域界面识别出来,建立了全区的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在格架内对滩坝砂体进行研究识别。  相似文献   

12.
四川盆地中部地区侏罗系凉高山组滩坝相砂岩是致密油重要产层。生产数据表明,该储层非均质性强,亟需明确有利储层类型及其分布的主控因素。针对凉高山组湖相三角洲—滩坝沉积体系,利用岩心、露头、录/测井、岩石薄片、地球化学和古地貌等资料,应用湖侵—湖退体系域划分方法及沉积微相精细划分技术,识别不同级次的层序,精细剖析层序演化过程及其控制下的储层的成因类型和有利储层分布。提出凉高山组沉积时期湖平面的升降控制了滩坝的形成与发育,滩坝主要分布于湖侵体系域。并将滨浅湖滩坝进一步划分为坝(坝主体、坝侧缘)、滩(近岸滩和远岸滩)2个微相,认为凉高山组有利储层受沉积微相控制,浅湖砂坝主体砂岩为有利储层。最后初步优选2个致密油勘探有利区,明确了滩坝相有利储层分布规律,对下步勘探决策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歧口18-1油田自投产以来,由于井控程度低,储层横向变化大,导致砂体延伸方向及连通性等认识不清,为目前注采井网完善和后期开发调整带来很大挑战.因此,以经典层序地层学理论作指导,建立了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充分应用岩心、测井、地震属性和地震反演等资料,在高频地层格架下对扇三角洲砂体精细刻画,综合分析各级层序单元的沉积体系发育特点,编制相应的沉积相图,客观地再现沉积环境.研究成果为后期滚动勘探和开发调整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为类似油田的沉积微相研究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4.
四川盆地中部地区侏罗系凉高山组滩坝相砂岩是致密油重要产层。生产数据表明,该储层非均质性强,亟需明确有利储层类型及其分布的主控因素。针对凉高山组湖相三角洲—滩坝沉积体系,利用岩心、露头、录/测井、岩石薄片、地球化学和古地貌等资料,应用湖侵—湖退体系域划分方法及沉积微相精细划分技术,识别不同级次的层序,精细剖析层序演化过程及其控制下的储层的成因类型和有利储层分布。提出凉高山组沉积时期湖平面的升降控制了滩坝的形成与发育,滩坝主要分布于湖侵体系域。并将滨浅湖滩坝进一步划分为坝(坝主体、坝侧缘)、滩(近岸滩和远岸滩)2个微相,认为凉高山组有利储层受沉积微相控制,浅湖砂坝主体砂岩为有利储层。最后初步优选2个致密油勘探有利区,明确了滩坝相有利储层分布规律,对下步勘探决策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隐蔽油藏描述技术在渤南油田滚动开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渤南洼陷经过40年勘探,资源探明程度已达65%,继续勘探难度很大。本文对渤南洼陷北部地区的勘探潜力进行了分析,通过零星探井的试油试采特征,证明渤北地区有较大的勘探潜力,勘探开发的关键是描述储层沉积特征。通过高精度层序地层分析建立精细的地层格架,应用沉积相分析、相控储层描述技术、测井约束反演技术对渤北地区沙三段浊积砂岩沉积模式由以前认识的席状砂更新为水道砂,首次在渤北地区识别出浊积水道砂体,经过钻探得到证实。完钻16口井钻遇油层到8-15.0米,油井投产日油达到30-95吨,取得显著效果,为该地区以及同类地区隐蔽油藏勘探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6.
通过大量钻井与地震资料的对比分析,提出了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现阶段5种油藏类型三维地震描述的有效技术系列。基于高精度等时地层格架的保幅拓频处理、叠前叠后敏感属性融合应用、含油气性综合判识等是河道砂岩油藏地震描述的有效技术。测井约束层序细分、沉积微相随机模拟结合阻抗岩相概率体识别沉积微相与岩石相、相控约束多参数预测有效储层等技术,可有效应用于砂砾岩扇体油藏的地震描述。在提高分辨率处理的基础上,采用多属性融合技术,可以预测滩坝砂岩油藏的有效储层。甜点属性、地震波形指示反演、叠前弹性参数反演、岩性概率反演等技术,可有效描述浊积砂岩油藏。通过断层增强处理,应用多属性体联合识别断层,进行断层平面组合优化、空间立体解释等可以精细刻画复杂断块油藏。技术有效性是随着地震资料精度和品质以及地质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   相似文献   

17.
阿克库勒凸起东河砂岩的沉积相与层序地层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阿克库勒地区东河砂岩包括了含泥砾砂岩、分选好的中-细粒砂岩、粉砂岩及泥岩,是一个具有完整海侵-海退旋回的标准层序,顶、底分别为两个不整合面所限,为Ⅰ型层序边界。东河砂岩自下而上明显地分为低位体系域、海侵体系域与高位体系域。由于低位体系域是陆上河流的充填沉积,因此,盆地内低位体系域不发育,分布局限。海侵体系域主要为受潮汐控制的滨岸沉积,由一系列向上变浅和变细的副层序堆积成退积的副层序组,副层序由下部的潮下砂坝向上逐渐变化为潮间砂坪、砂泥混合坪及泥坪。高位体系域主要分布于东河砂岩的上段,由于东河砂岩的不断沉积,在达到最大海泛面之后,滨岸带海水循环畅通,形成了以波浪作用为主的浪控滨岸沉积体系,主要是以分选好的灰白色中-细粒砂岩为特征,构成了特色十分鲜明的“东河砂岩”。  相似文献   

18.
塔中地区东河塘组储层中高孔渗成因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兴平 《天然气工业》2005,25(12):28-30
上泥盆统东河塘组东河砂岩段是塔中地区最重要的油气产层,该套地层为中高孔渗储集层。为此,在地层、沉积特征分析研究和储层物性统计的基础上,对储层特征、中高孔渗储层形成原因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认为东河塘组砂岩成分和结构成熟度都很高,孔隙类型以粒间孔隙和粒间溶蚀孔隙为主,在河口湾、前滨-临滨相中的海滩砂坝、滨岸三角洲砂坝中发育中高孔渗储层;刚性颗粒组分含量高和塑性颗粒组分含量低、分选好、古地温低、溶蚀作用是东河砂岩形成中高孔、渗储层的主要原因,这也是该套储层的重要特征。弄清这一点对寻找有利的富集油气带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利用地质构造图及岩心描述资料对塔中地区东河砂岩含砾砂岩亚段的倾角测井资料进行精细处理,确定出适合研究区的长相关和短相关处理参数。基于这两项参数,确立了平行层理、低角度斜层理、中角度斜层理、波状层理、爬升波纹层理、浪成交错层理、槽状交错层理及块状层理等8种层理类型的倾角响应模式。据此开展研究区单井沉积构造解释,并结合相关的沉积相背景研究,建立了滨岸相临滨滩、临滨凹槽、临滨坝、前滨坝、前滨凹槽及前滨滩等6种沉积微相的层理组合模式,最终精细划分沉积微相。这种方法充分发挥了倾角测井分辨率高的优势,提高了解释的精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塔中地区西北部石炭系已开发TZ10、TZ40等多个海相碎屑岩油藏,CⅢ油组(石炭系III油组)含砾砂岩段为其主要的产油层段。通过岩心观察、分析化验资料、测井及地震资料等对含砾砂岩段的沉积相类型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石炭系含砾砂岩段主要为细砂岩、含砾细砂岩,形成多期相互叠置的正韵律砂体,砂岩岩石类型以岩屑质石英砂岩、岩屑砂岩为主,成熟度中等;发育冲刷面、滞留沉积、平行层理、交错层理等层理构造;砂岩粒度概率曲线以2段式为主,悬浮总体含量较高;含砾砂岩段灰色泥岩、褐色泥岩均有发育;泥岩微量元素反映出淡水、咸水古盐度特征;测井形态组合、三维地震属性均显示河道沉积特征。结合区域地质背景,认为研究区CⅢ油组含砾砂岩段为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发育三角洲平原的分支河道、越岸沉积以及三角洲前缘的水下分支河道、支流间湾、河口砂坝及席状砂等多种微相类型。辫状河三角洲河道的频繁侧向迁移垂向上形成了砂体的多期叠置,平面上形成了砂体的大面积分布,成为良好的油气储集体,寻找以河道砂体为主的岩性地层油藏是滚动勘探开发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