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微波加热含碳锰矿球团冶炼高碳锰铁进行了试验研究,探明配碳系数、炉渣碱度对锰回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微波加热含碳锰矿料球,可以冶炼出符合要求的高碳锰铁合金。配碳系数及炉渣二元碱度对锰元素回收率影响显著,当配碳系数为1.4、炉渣二元碱度为2.0时,锰元素回收率最高可达90%以上。当配碳过量时,锰元素回收率下降明显。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铬矿粉冷压球团的生产工艺及其冶炼碳素铬铁的效果。以铬矿粉为原料,配入适量焦粉,以糖蜜废液作粘结剂,制成铬矿冷压球团,其抗压强度可达310kg/球,入炉前球团的破碎率为14.04%,可以满足电炉生产碳素铬铁的要求。球团内配入适量焦粉可以增强其反应活性,加快还原速度;配用50%有焦球团在12500kVA电炉冶炼碳素铬铁,每基准吨产品可节电55kwh,铬回收率可提高2—3%。  相似文献   

3.
对微波加热国产低品位锰矿含碳球团冶炼硅锰合金进行试验研究,探明了还原剂种类、配碳系数、碱度等对锰元素回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微波加热含碳低品位锰矿球团可以冶炼出硅锰合金。以木炭为还原剂时,锰回收率可达63.3%,冶炼效果明显优于兰碳。配碳系数及碱度对冶炼效果有明显影响,最佳配碳系数为1.3,最佳碱度为0.7。通过混合高品位锰矿的方式,提高混合锰矿中锰含量,对锰元素回收率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铁合金》2020,(4)
随着我国钢铁工业的快速发展,高碳铬铁的需求量逐年增加;由于矿热炉造价成本高,我国高碳铬铁冶炼整体装备水平较差、冶炼电耗高;结合铬矿资源发展,矿热炉大型化、熟料及热料入炉冶炼将成为铬铁合金发展的主流。冶炼实践表明,铬粉矿制成的烧结矿、氧化球团及预还原球团分别入炉,使用100%铬预还原球团热装入矿热炉,铁合金日产量提高到260 t,电耗降至2 100 kWh/t,渣中铬含量降至3%,还原球团入炉冶炼获得的效益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5.
高碳铬铁无渣脱碳法可避免有毒铬渣的排放,利用微波场可快速加热粉状物料的特性,在高碳铬铁粉中配加一定比例的碳酸钙粉,可实现高碳铬铁粉快速固相脱碳.实验结果表明:配加一定比例的碳酸钙粉,不会影响内配碳酸钙高碳铬铁粉混合物料的微波加热特性;提高混合物料的脱碳摩尔比、微波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有利于高碳铬铁粉的深度脱碳,但相应加剧脱碳铬铁粉的氧化程度.合适的固相脱碳条件为:脱碳摩尔比1∶1.0~1∶1.4,微波加热温度1100℃,保温脱碳时间60 min.在上述条件下可使碳质量分数为8.16%的高碳铬铁粉脱碳至3.91%~1.71%,脱碳率为52.08%~79.04%.   相似文献   

6.
《铁合金》2017,(9)
分析了高碳铬铁生产的发展方向与铬矿资源的现状。介绍了矩形竖炉生产铬矿球团的工艺流程和主要设备,以及用铬矿球团生产高碳铬铁的冶炼效果。从生产实践中总结出了矩形竖炉生产铬矿球团的主要指标、参数,分析了矩形竖炉生产铬矿球团的优势、存在的问题以及矩形竖炉的改进方向。  相似文献   

7.
采用微波加热对高碳铬铁粉固相脱碳进行了动力学研究.以碳酸钙粉为固体脱碳剂,按高碳铬铁粉中碳与碳酸钙粉完全分解后产生的CO2的摩尔比为1︰1和1︰1.4混合,在微波场中对内配碳酸钙高碳铬铁粉加热到不同温度并保温脱碳一定时间,测定其碳含量并计算固相脱碳反应的表观活化能.实验表明:提高内配碳酸钙的比例,物料的脱碳率会相应提高,但混合物料的微波加热升温速率会变小;对于脱碳摩尔比相同的物料,随着脱碳温度的提高和保温时间的延长,物料的脱碳率随之提高.当1200℃保温脱碳60 min时,两种脱碳摩尔比下物料脱碳效果最好,脱碳率分别为65.56%和82.96%.微波场能促进高碳铬铁粉中碳的活化扩散和CO2的吸附扩散.微波加热内配碳酸钙高碳铬铁粉固相脱碳反应近似为一级反应,脱碳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68.43 kJ·mol-1.   相似文献   

8.
铬矿粉冷压球团工艺的实践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伟坚 《铁合金》1994,(6):44-48
本文介绍了上海铁合金厂铬矿粉冷压球团工艺的实际应用情况。使用该球团在电炉内冶炼高碳铬铁取好的效果,同时对冶炼中存在的问题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内加碳铬矿还原球团试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一、前言我国用于铬铁生产的铬矿多为进口,每吨粉矿较块矿进口价约低25美元,因此使用粉铬矿可为国家节约大量外汇,但粉铬矿会给冶炼和环保带来一些麻烦。矿热电炉使用铬矿还原球团生产铬铁,可以减少粉尘污染,改善炉况,增加产量,降低成本,特别是可大幅度降低电耗。内加碳铬矿球团在回转窑内经1300—1350℃还原后,铁、铬还原率为60%,抗压强度为50kg/球。这种还原球团完全可以满足电炉治炼铬铁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我厂储存的铬矿只有阿尔巴尼亚精粉矿(以下简称阿精矿)和土尔其铬矿,这两种铬矿的特点是含 MgO 高、Al_2O_3低。生产高碳铬铁时,单独使用或两种搭配使用都不能获得合适的渣型。为了得到合适的渣型,必须添加含 Al_2O_3 较高的造渣材料。在比较了铝土矿和冶炼金属铬的炉渣(以下简称铬  相似文献   

11.
建立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企业工资分配机制 ,需要处理好工资投入产出与生活保障的关系、岗位和技能工资水平与年功工资的关系、工资改革与劳动管理的关系。同时 ,应完善现行工资分配制度与内部分配体系 ,深化企业内部分配制度改革 ,实行“岗位靠竞争 ,收入凭贡献”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2.
栗艳  王殊 《鞍钢技术》1999,(9):59-62
鞍山市西部第一污水处理厂设计日处理能力为22万m^3,处理后水质符合鞍钢净环水工质标准。介绍了系统中各构筑物的设计参数、控制方法和设备配置情况。  相似文献   

13.
In a series of 5 experiments, the allocation of attention prior to the execution of saccade sequences was examined by using a dual-task paradigm. In the primary task, participants were required to execute a sequence of 2 endogenous saccades. The secondary task was a forced-choice letter identification task. During the programming of the saccade sequences, letters were briefly presented at the saccade goals and at no-saccade location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performance was better for letters presented at any of the saccade goals than for letters presented at any of the no-saccade locations. The results support a spatial model that assumes that prior to the execution of a saccade sequence, attention is allocated in parallel to all saccade goals. (PsycINFO Database Record (c) 2010 APA, all rights reserved)  相似文献   

14.
从企业内部以人为中心的管理角度出发,抓住企业内部分配这个职工关注的问题为中心,阐述了职工心理平衡机制的产生,职工心理失衡的原因以及这些因素对企业管理的影响。同时.还联系在企业内部分配上遇到的实际问题,提出了怎样建立心理平衡机制的基本做法。  相似文献   

15.
对企业现行薪酬分配制度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企业现行结构工资分配模式存在的问题,并为现代企业制度下,建立岗薪制工资分配机制,构建多元化分配格局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王金生 《甘肃冶金》2010,32(3):169-170
检验是生产组织者的眼睛,冶炼企业对检验资源的配置利用和关注程度各有千秋,本文从原料、成品过程控制和杂料检验等环节,从检验特点、要求和资源配置等方面阐述了作者的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张继武 《世界有色金属》2020,(2):207-207,209
针对传统矿井水资源配置方案中存在的供水量低,无法满足人们日常生活及工业生产的用水需求问题,开展对矿井水资源优化配置的方案研究,通过矿井水资源供需量计算及矿井水资源化配置模式的选择,找出最佳的矿井水资源配置方案。  相似文献   

18.
王翀 《冶金丛刊》2003,(3):14-15,21
AS/400小型机子系统控制终端采用默认值时,子系统控制终端出现紊乱现象,系统资源的利用将受到限制,系统运行速度慢。经过优化配置后,子系统控制终端有了规律,系统资源得以充分利用,系统运行速度明显加快。  相似文献   

19.
企业非生产人员定编人数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光 《中国钼业》1999,23(5):51-53
企业职工人数与职能数不存在函数关系,与职能量呈现为间断递增函数关系,而与非生产人员的定编比例却呈现为间断递减函数关系。根据这一观点,利用非生产人员定编比例间断递减函数修正系数的方法提出了非生产人员定编人数计算公式,从而可满足不同职工人数的企业对非生产人员最基本的编制需求。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proposes a decision process that engineering organizations can use to make human resource allocation decisions. This type of systematic approach will assist organizations in determining accurate predictions of their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and enable them to determine optimum resource allocations. In addition, identifying strategic core competencies followed by identification of organizational and individual capabilities necessary to fulfill the needs of these core competencies will optimize human resource allocations. The proposed framework can complement and improve on available methods for identifying sourcing strategies with a goal of “rightsizing” organizations. Assessment of organizational competencies and capabilities can provide the necessary rationale behind human resource allocation and outsourcing decisions. Using the proposed framework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would, therefore, assist companies in optimizing human resource allocation decis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