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针对半流程型企业中订单确认、生产作业计划的制定和调度,紧急订单处理等主要生产管理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粗能力平衡订单确认法,时段式作业计划编排法和紧急订单的任务分解处理法等方法手段,并且已经成功地应用于某企业的生产管理系统中。  相似文献   

2.
刘磊  顾锋  徐腾良 《锻压技术》2011,36(3):152-155
为了解决自由锻企业生产计划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开发了生产计划管理系统.主要研究了系统需求、业务流程、功能模块、体系结构;并对"正排/倒排"相结合的订单处理流程、锻造任务排序、锻造工序生产计划数学模型等关键技术进行研究.该生产计划管理系统将计划与动态环境集成,运行良好,优化了计划编排效率与合理性,保证了计划与生产一致性,提...  相似文献   

3.
面向订单生产、设计的铸造企业,在生产中往往存在库存生产或者说备件生产的情况,而仅仅支持客户订单的生产管理系统难以应对这种管理需求,且更难应对客户订单变更所带来的业务处理需求。为此,本文提出了订单生产和备件生产的兼容模型,开发了相应的生产管理兼容模块,并在某铸造企业得以应用。结果表明,该模块能明显改善企业的备件管理问题。  相似文献   

4.
探讨了大规模定制生产模式下如何快速、有效地进行大批量生产的关键问题.从订单入手,提出订单重组的概念,建立起MC订单重组模型,并对重组算法进行研究.对个性化的客户订单进行重组,得到适合大批量生产的批量订单.使企业可以按照大批量生产方式制定生产计划、部署生产策略,为企业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供决策支持.订单重组模型结合具体实例,在浙江某定时器厂家得到了有效应用.  相似文献   

5.
《模具工业》2015,(7):5-13
针对吹瓶模具制造企业因订单到达的随机性、模具类别的差异性导致各生产车间负荷均衡性差、资源利用率低的问题,采用预投订单方式来均衡各生产车间的负荷。基于吹瓶模具制造企业的生产计划体系,设计了一套针对吹瓶模具制造企业的预投订单的决策模型。实践表明,在吹瓶模具制造企业,采用预投订单能很好地均衡负荷、平衡产能以及提高各加工设备的利用率,提高订单准时交货率,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某公司发动机装配线调研分析,针对企业实际生产过程中对返修件处理繁琐、耗时较长、信息混乱等问题提出了返修系统开发需求分析及系统设计。运用.NET开发平台和SQL Server2008数据库等软件,选用C#开发语言开发了发动机装配线返修信息系统。建立在信息的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装配过程中不合格件提供柔性的返修计划,使返修件在整个返修过程中信息实时化,可追溯化;并通过网站形式实现返修数据共享;通过就近上线原则,使返修件快速验证。不仅简化了繁琐操作,制定了柔性的返修计划,而且保证了订单的完整性,达到对不合格发动机的有效快速处理,保证了生产节拍。  相似文献   

7.
订单型生产企业生产中必须首先计算某一生产周期内的产能,然后依据产能确定订单数量.文章根据订单型生产企业的这一生产特点建立起了相应的数学模型,给出了企业在租赁型生产和出租型生产的情况下,某个确定生产周期内产能的计算公式,为科学计算产能,合理安排生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文章针对MTO型企业,在分析其排产特点以及对企业排产过程的进一步约定的基础上,运用线性规划理论建立了MTO型企业生产排产的一般模型,并提出使用自适应遗传算法来求解排产模型.通过此方法,企业能够确定所有订单产品的每一道工序的最早开始执行时间和完成时间,从而可以在确保订单不延期的情况下,能以最有效地方式来安排企业的生产过程,制定一个最合理的生产排产计划.通过模拟,验证了该方法求解企业排产问题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9.
文章针对MTO型企业,在分析其排产特点以及对企业排产过程的进一步约定的基础上,运用线性规划理论建立了MTO型企业生产排产的一般模型,并提出使用自适应遗传算法来求解排产模型。通过此方法,企业能够确定所有订单产品的每一道工序的最早开始执行时间和完成时间,从而可以在确保订单不延期的情况下,能以最有效地方式来安排企业的生产过程,制定一个最合理的生产排产计划。通过模拟,验证了该方法求解企业排产问题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0.
在网络化制造联盟环境下,对于面向订单生产的盟员企业来说,如何评价生产订单是首先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在描述生产订单评价问题域的基础上,建立了生产订单评价总体结构,同时对结构中各模块功能进行了描述.为了进一步细化订单评价结构,建立了生产订单的潜在利润评价模型、交货期评价模型以及综合评价模型,最后,通过实例来验证本文建立的订单评价模型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国内精冲行业的生产管理水平,对精益生产在精冲车间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对精冲车间进行调研之后发现,工厂目前存在参数难以持续优化、排产订单应变差、生产过程数据获取实时性差等问题。据此,提出了一种在精冲车间应用精益生产的管理模式,基于该模式,使用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13 C#和Microsoft SQL Server 2014开发了一套精冲车间精益生产管理系统。与传统生产管理方式相比,该系统根据精冲生产及行业需求特点,通过数据库分析,能够持续对工艺的生产参数、创新工艺技术进行优化,提高生产能力。采用智能排产技术后,车间能够从容地应对由于市场波动引起的订单变化,降低了中间库存,有效地提升了生产管理效率,有利于国内精冲行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任务完成时间延迟对生产调度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生产系统中每一项任务延迟完成对其他任务造成影响的分析方法,根据该项研究结果,管理者将可以有针对性地对生产中的一些环节进行控制,从而保证整个生产系统按计划的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13.
作者提出FMC单元控制器的生产调度系统由前置处理决策计划和实时动态调度与控制两部分组成。本文介绍了前置处理决策计划系统,该系统主要完成工单输入、数据管理、初始作业分配、任务输出等,并结合GMI-FMC系统,说明了该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工作流程。  相似文献   

14.
热处理是制造业中至关重要的一环,针对热处理企业的多品种变批量生产模式,合理协调车间生产资源、保障产品的质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能耗、提升企业智能化管理水平,是热处理企业亟待解决的难题。基于热处理的实际生产过程,利用物联网信息采集、异构信息数据融合、生产流程信息化管控等技术,结合生产调度遗传算法,构建了一套热处理智能化管控系统平台。通过系统平台,实现了热处理过程的生产实时调度,提高生产效率,提升热处理产品质量一致性的管控能力。  相似文献   

15.
为了加强模具车间规范化、标准化的技术管理,需制定专门的模具生产管理规范。本文主要介绍了模具车间的技术设计、模具零部件加工和模具装配过程中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6.
Competitive market environments force manufacturing companies to achieve a high adherence to logistical targets. As their improvement potential is limited by the production structure, projects to modify machine-segment allocation are usually initiated using variant generation and qualitative evaluation methods which are neither able to identify optimal solutions nor to give an overview of possible performances. Furthermore, these projects are normally initiated to address the urgent need of change instead of organized opportunity management. This article presents a methodology for a high-level evaluation of the entire spectrum of possible production structures resulting in characteristic curves to display the progression of costs and logistical performance. Based on usually available master data of manufacturing companies, this approach allows continuous monitoring. The approach, consisting of the steps production structure generation, simulation and visualization, is validated using a real industry case from the machinery and plant engineering industry.  相似文献   

17.
Consecutive planning approaches, common in the theory of factory design today, fail to support planning projects in practice. They neglect the interactions and dynamics in the planning task and project as well as the subjectivity introduced by the different stakeholders. Unconsidered interactions, conflicting motives and inflexible project structure lead to time-consuming, expensive and late adaptations. Local optimisation and deviations from the overall objectives are consequences of insufficient synchronisation and coordination. The approach proposed in this paper strives for a paradigm shift from consecutive processes to a modular, parallel approach, which can be reconfigured according to the specific conditions of the planning project and enterprise. This new approach integrates the modularisation and configuration of the planning process as well as aspects of management of instability and second order observation. It has been successfully employed in industry cases, which will be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锻造自动化生产线的设计合理性及生产效率,在设计阶段对生产时序进行合理优化十分重要.以某企业热模锻压力机曲轴锻造自动化生产线的设计为例,在对生产线的主机设备、目标产品、机器人配置等整体规划的基础上,对该生产线生产时序进行初步设计,找出了限制提升生产节拍的瓶颈节点,并进一步通过时序拆分、时序分析与整合优化的方法,实...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大型铸锻件行业技术水平有了较高的提升,但是整体技术水平还相当于上世纪90年代的国际水平,比较落后,面对我国对大量形状复杂、技术含量高、材料性能特殊的大型铸锻件日益迫切的需求,我国大型铸锻件行业应依托装备制造业调整振兴规划,坚持国产化道路,分享我国工业发展的巨大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