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CFD分析软件为工具,对大型商贸建筑中庭的室内自然通风效果、热环境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提出中庭采光顶遮阳、通风及建筑立面开口的优化建议,从而优化室内通风效果,提高空气品质,并节省能源。  相似文献   

2.
玻璃采光顶中庭被广泛应用于高校图书馆设计中。设计师追求通透的空间效果使采光顶玻璃面积越来越大。合理设计玻璃采光顶遮阳设施对提升室内环境舒适度有重要意义。以寒冷地区山东省某高校图书馆的采光顶中庭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测试和现场调研分析中庭室内热环境存在的问题,并建立分析模型,基于DesignBuilder和Ecotect软件分析了采用不同材料、不同构造形式的遮阳改造对图书馆中庭的室内温度、能耗和自然采光的影响,提出适宜于采光中庭遮阳改造的构造方式及做法。其中,采用高反射率-低透射率卷帘遮阳方式,其节能和降温效果最明显;采用低反射率-低透射率遮阳方式,其中庭的自然采光均匀度最佳;而采用高反射率-低透射率遮阳方式,其中庭的自然采光均匀度次之。结果表明,综合考虑节能和自然采光的情况下,采用高反射率-低透射率卷帘遮阳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
建筑遮阳在调节室内热、光环境和节能减排方面得到广泛认可。文章综述了建筑内遮阳在室内热环境、光环境、建筑能耗和控制策略方面的研究进展,指出了当前建筑遮阳存在着缺少评价采光优劣的瞬时指标、光热通风综合研究、内外遮阳与玻璃相互搭配的综合研究、太阳散射辐射对遮阳的研究、遮阳调控策略、缺乏新的遮阳产品等六个问题,并指出了下一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建筑自然光环境是室内物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某教育建筑为例,通过对自然采光模式下室内光环境分析研究,运用Ecotect软件模拟方法,从采光照度和均匀度两方面探究中庭空间室内光环境质量,并研究采光天窗不同遮阳方式对室内光环境影响,提出最佳遮阳方案及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5.
以广州市某一老旧工业厂房为研究对象,从中介空间理念出发,通过将中介空间植入到功能空间中,优化了功能空间配置,实现对改造建筑自然光源、热源的综合利用,满足建筑空间环境被动式调节和绿色生态改造需求。针对该旧厂房的改造,通过在中庭、边庭处设置通风烟囱和热压通风实现自然通风;采用凸起采光天窗,利用中庭、边庭设置的反光内壁材质和透光外壁材质实现自然采光,通过在中庭、边庭布置隔热玻璃材质,设置吸热水池和绿色植被建立空间气候缓冲区,解决外部环境极端环境变化对建筑内部空间环境的影响。采用本文提出的节能改造方案有效解决了改造空间的自然通风,采光效果,提高了能源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6.
选取酒店建筑中庭空间作为研究对象,对寒冷地区既有酒店的中庭形式进行了归纳,并提取多个典型空间样本进行冬夏两季的热环境实测及数据分析,以了解不同形式中庭空间的热环境特征,并探究不同空间设计要素对热环境的影响,为酒店设计提供参考。研究表明:空间布局、空间尺度、采光界面及遮阳构件的设计对酒店中庭室内热环境的变化规律和分布规律有所影响,通过中庭空间设计的优化可缓解或避免室内热环境问题,并降低空调运行能耗。  相似文献   

7.
核心式采光中庭多样化的空间形态对建筑室内光环境具有显著影响。为了优化室内光环境,创造舒适的中庭空间,本文提出一组空间形态参数,通过Lua语言嵌入Ecotect程序,实现了中庭自动建模和自动计算。将中庭采光计算样本处理后,作为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的输入向量,光环境的量化评价指标作为输出向量,根据指标值确定各个参数与光环境的关系。分别以3个光环境指标的最大值为目标,利用粒子群算法(PSO)获得各个中庭空间形态参数的最优值。结果表明:光井指数(WI)的最佳值约为0.3;若采用方形的采光顶,则应设计H形中庭;若采用其它形状采光顶,则应取形状因子为0.82的采光顶和A形中庭的设计。  相似文献   

8.
绿色建筑是一个各项技术设计协同作用、可持续的有机整体,其自然通风设计不仅需要关注本身过渡季的通风效果,以起到被动降温的效果,也要关注通风设计对建筑造型、空间布局的影响,以及与建筑采光、遮阳等技术应用的协同。结合绿色建筑实例,分析公共建筑中兼顾空间利用、自然采光、遮阳等影响的中庭设置、合理开窗、通风构造等自然通风的设计方法、效果,通过设计整合提升建筑室内整体的环境品质。  相似文献   

9.
玻璃采光顶融建筑技术、建筑功能于一体,为建筑物创造舒适、近似室外空间的内部空间。论文以汕头苏宁电器广场中庭玻璃采光顶应用为例,介绍玻璃采光顶型式、面材的选择,节能、通风、排烟、防排水设计,接缝密封胶的施工。  相似文献   

10.
为了分析采光顶下微气候的形成效果,对沈阳万达广场室内步行街的普通玻璃采光顶和外镀吸热膜采光顶两种工况下的垂直温度分布、照度、平均辐射温度等参数进行了现场实测,对人体舒适性与热感觉进行了问卷调查,同时对不同遮阳形式采光顶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外镀吸热膜的采光顶,室内温度波动最小,平均辐射温度最低,人员活动区最高位置温度仅为27. 5℃,人体热舒适和热感觉最好。内遮阳对室内热环境有一定积极的影响,但很难在根本上消除室内辐射得热。外镀吸热膜和内遮阳工况对室内照度均能维持在4. 18 klux左右,普通玻璃采光顶室内照度最高。为现代大型商业建筑不同形式采光顶的选择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可透光太阳能建筑表皮具有多功能性,它除了应符合建筑美学的要求之外,还参与影响了室内采暖、通风、隔热、遮阳、发电和采光.最近十年来,国外的半透光光伏建筑一体化建筑表皮发展较快,它在影响建筑室内物理环境的同时,还在改变建筑的能源结构,对于建筑节能有着重要的意义.总结了本世纪以来该领域的研究现状与实践,希望能给我们的规划师和建筑师提供更为广阔的创作空间.  相似文献   

12.
建筑外遮阳是建筑节能的重要措施,但单一、不当的遮阳形式却可能阻碍房间的隔热、采光、通风和视野等,从而降低室内环境舒适性。以综合节能为目标,提出建筑外遮阳优化设计思路及方法,以重庆地区为例,基于气候特征分析研究南向和西向窗口综合性能好的外遮阳形式。模拟一般办公空间搭建外遮阳实验平台,对其隔热、采光和通风效果进行实地测试和检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外遮阳装置不仅遮阳和降温效果明显,而且,室内采光、通风及视野效果良好,具有综合节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王洁  赵东强  周洁 《浙江建筑》2011,28(5):62-66,80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庭作为一种生态交换空间出现在国外的绿色建筑设计探索中。以下通过对国内外绿色中庭建筑实践的比较研究,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探讨通风、采光、遮阳和采暖制冷系统等以被动式节能方法和措施为主的集成技术,提出了对国内中庭建筑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良好的室内采光不仅利于使用,对降低建筑能耗也有重要的贡献。针对当前部分核心式中庭采光不足、照明能耗大等问题,选取苏州某高校图书馆中庭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测量、主观问卷和软件模拟三个途径对研究对象进行自然采光现状分析,总结了该中庭采光方面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既有核心式中庭可行的光环境优化策略。指出绿色思维对建筑节能工作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内遮阳在减少由于太阳直射引起的室内得热的同时会使遮阳材料与玻璃之间形成高温空气层,并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向中庭传热,继续影响室内热环境和人体热舒适性条件。通过模拟计算的方法分析在内遮阳与玻璃之间加装排风机后室内热环境与人体辐射换热量的改善效果。结果证明,顶排风机可以将内遮阳与玻璃之间的高温空气及时排出,降低中庭高楼层环境的平均辐射温度,并且能够显著降低高楼层环境与人体的辐射换热量,提高中庭环境的热舒适性。  相似文献   

16.
天然采光有利于节省照明能耗,改善建筑空间的光环境质量.通过研究三向建筑的中庭形状、中庭高度、中庭面积、中庭的天窗面积、玻璃材料与中庭天然采光之间的关系,为建筑师设计中庭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天然采光有利于节省照明能耗,改善建筑空间的光环境质量.通过研究四向建筑中庭的形状、中庭高度、中庭面积、中庭的天窗面积、玻璃材料与中庭天然采光之间的关系,为建筑师设计中庭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正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采光顶的遮阳设计源自以下一些出发点:可操作性、维护性、保证更多的光线进入,减少直射阳光进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的采光顶系统总面积达到了47,000m~2,如何处理好遮阳,是保证室内舒适度的重要问题。综合对比了外遮阳和内遮阳的优缺点,考虑到大兴国际机场采光顶的规模与复杂度,我们最终选择了在采光顶玻璃中空层内置金属板网的遮阳方案。遮阳网随玻璃加工安装,不会对施工现场造成压力;同时遮阳置于玻璃中空层内,终身无需  相似文献   

19.
建筑能耗的控制有被动式和主动式两种基本方式。而作为被动式能耗控制的基础,采光中庭的空间形态构成将对建筑能耗的控制有直接的影响。采光中庭的存在必须有四个必要的基本条件:室外环境、母体建筑、采光界面和采光中庭自身的构成方式。本文将从这四个方面展开,研究采光中庭空间形态构成的影响因子,进而研究其能耗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李岳  孟庆林  张磊  焦燕 《建筑节能》2009,37(8):56-59
为了对商业广场风雨步行街采光顶的光热性能进行整体评价,提出兼顾舒适、经济、节能三者的优化设计方案,现以北京某商业广场风雨步行街为实例,运用模拟计算软件对其步行街采光顶在无遮阳、采用内遮阳(实际采用的遮阳方式)、采用外遮阳这3种情况下分别进行模拟计算,分析其3种情况下步行街室内的采光效果、透入太阳辐射热程度,最后提出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