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零能耗建筑的发展过程中,可再生能源系统的投资成本是建筑用户最为关心的重要因素之一。针对单个建筑建立了奖惩机制,以推动建筑实现年度零能耗目标,同时保证可再生能源系统集成度高的建筑可以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通过3个方案分析了建筑用户的收益,并对奖惩机制的应用有效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零能耗等级越低的建筑总成本反而越高,选择更高零能耗等级的建筑用户可以获得可观的奖金。通过案例分析发现,提出的奖惩函数适用于能耗等级BEC为0.8~1.8的建筑,其误差指标均低于6%。  相似文献   

2.
文章在调查不同国家和地区可持续能源政策文献资料的基础之上,对应用较为广泛的能源效率标准、上网电价和建筑能源性能认证三项能源政策的发展历程进行详细介绍。总结得出,能效标准是目前最流行的建筑节能策略之一,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节能标准具有动态性和更新性。上网电价的广泛应用,旨在鼓励可再生能源的应用,并在各国取得成功的实践证明。建筑节能认证计划在数据库系统可靠性和信息透明度方面的加强,可以为未来的零能耗建筑和智慧城市铺平道路。  相似文献   

3.
美国作为最早发展零能耗建筑的国家之一,其技术体系成熟,市场化推广效果显著。选取美国1982-2018年间落成的6栋零能耗建筑典型示范项目进行研究,包括北美第一栋零能耗住宅Amory’s House、全球最绿色办公建筑布利特中心、美国能源部全资资助的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科研楼,以及最新落成的苹果总部Apple Park等,项目涵盖美国不同时期、不同气候区、不同建筑类型,充分体现美国零能耗建筑技术体系。示范项目较当地同类建筑平均能耗水平降低50%~90%,同时对最佳案例验证效果后的集中激励政策,包括容积率奖励、光伏补贴等一系列激励政策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4.
超低能耗建筑以其更加舒适、更加节能、更高质量等技术特点在我国得到快速发展。中国建筑建筑科学研究院研究团队通过收集整理按照《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技术导则》已建成及在建的64栋超低/近零能耗建筑示范项目,对其能耗控制指标、所采用的主被动技术、可再生能源利用情以及增量成本变化趋势与分布组成等内容进行分析,并将示范项目相关技术参数与国家标准GB/T51350—2019《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要求进行比对,发现64栋示范项目均达到国家标准中超低能耗建筑能耗控制指标要求,其中32个示范项目达到近零能耗建筑能耗控制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5.
《城市环境设计》2011,(9):I0034-I0034
关于零能耗,国际上有一个标准的定义,分不同的等级。我们零能耗目标的设定叫场地零能耗,就是这个建筑的全年能耗能够由场地产生的可再生能源全部提供。  相似文献   

6.
零能耗住宅“源”、“荷”、“储”空间上距离接近,更易通过实时管控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就地消纳,并降低用户用能成本。以零能耗住宅能源系统为研究对象,将基于规则的优化控制作为比较基准,分别基于线性规划、Q-learning和DQN建立以用能成本最小化为目标的优化模型。引入自耗率、支出成本等作为评价参数对比分析3种优化算法对光伏就地消纳和经济效益的影响。基于2栋零能耗住宅屋顶光伏发电和电力负荷,在MATLAB仿真环境中进行建模并求解。结果表明,实时电价条件下,一定容量电池对提升光伏就地消纳的能力有限,但能够使用户获得更多的经济收益。线性规划模型取得经济效益最高,强化学习模型可有效避免系统复杂的物理建模过程,同时智能体可以保证较好的系统经济性调配效果。  相似文献   

7.
黎航欣  王盛卫 《暖通空调》2022,(1):121-125,29
已有的零能耗建筑可行性研究主要集中于居住建筑,且仅考虑建筑用能与可再生能源产能之间的平衡.我国新颁布的《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同时考虑了供需平衡和建筑本体节能.然而,目前尚无基于该标准的零能耗建筑可行性研究.本文基于该标准研究了3种场景下我国夏热冬暖地区和寒冷地区非住宅类零能耗建筑在设计阶段的可行性.结果 表明,不同场...  相似文献   

8.
对美国、英国、德国、法国等国家的多栋零能耗(近零能耗)低层居住建筑、多层居住建筑、公共建筑和社区进行了分析,这些建筑大部分已经建造完成且有实测数据,小部分使用了模拟计算进行分析。介绍了以实现建筑零能耗为目的采用的太阳能光电技术、高性能围护结构、其他支撑技术和部分示范工程经济性分析的最新进展,提出了通过被动式设计、高性能围护结构、高效建筑能源系统、能耗预测监管平台等技术综合应用,达到建筑零能耗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9.
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通过被动式设计策略、高性能的围护结构和高效的设备体系降低其使用阶段能耗。零能耗建筑在此基础上,采用太阳能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系统,进一步降低不可再生能源消耗。这两类节能建筑的材料和设备系统的隐含能耗、环境影响和成本通常高于一般建筑,同时对构件的后期维护和替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有必要从生命周期的范畴分析其环境和经济效益。建筑信息模型(BIM)能够为建筑项目的建造、运行和拆解等阶段提供多专业共享的数据平台。本文基于BIM,通过LCA和LCC方法对一座小型住宅建筑在不同节能目标情景下的生命周期全球变暖潜势值(GWP)、一次能耗(PE)和成本(LCC)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零能耗乃至正能源建筑在降低一次能耗和GWP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也具有良好的环境效益。在经济效益方面,由于住宅建筑能源价格较低,如果按近年的价格指数计算,零能耗建筑和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的初建成本和后期构件替换成本增量将抵消其使用阶段节约的能耗成本,因此生命周期成本高于普通节能建筑。如果未来50年能源价格涨幅超过建筑安装价格涨幅,那么零能耗建筑在生命周期成本方面将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0.
发展净零能耗建筑正逐渐成为我国建筑节能发展的新趋势。基于严寒、寒冷、夏热冬冷三个气候区的12项净零能耗建筑示范工程的建设及运行管理情况,本文从节能降耗技术、可再生能源的产能技术方面提出实现净零能耗目标的“无差异技术曲线”,并总结分析示范工程的技术特点及增量成本。研究认为净零能耗建筑的各类技术和市场逐渐成熟,增量成本正逐渐降低,应在技术经济合理的条件下,发展多元化的净零能耗建筑技术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1.
发展具有高能效、高可再生能源利用率的净零能耗建筑已成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当前国内外对于净零能耗建筑的研究普遍关注年度能源总量平衡,未考虑可再生能源产能与建筑用能在时间尺度的不同步性对能源供需平衡的影响以及相应的技术措施,导致可再生能源利用率高估,无法实现"净零能耗建筑"运行目标。同时,随着建筑电气化的发展,建筑能耗总量攀升和用电负荷峰谷差加剧成为了建筑节能面临的新难题。因此,研究降低能源负荷总量和峰谷差的净零能耗建筑技术路径已成为全社会的迫切需求。本文以夏热冬暖地区深圳未来大厦办公楼为例,介绍了示范工程概况、净零能耗建筑关键技术、示范工程实施效果,并总结了夏热冬暖地区办公类建筑净零能耗技术路线,为夏热冬暖地区办公类建筑净零能耗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推动建筑迈向近零能耗已成为“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目标下建筑领域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作为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近零能耗建筑示范项目,详细介绍了生产调度楼实现近零能耗建筑的设计难点及技术措施应用情况。模拟计算了该项目的全年运行能耗、节能率及可再生能源利用率等指标,结果显示,综合节能率为77.50%,建筑本体节能率为41.35%,可再生能源利用率达到61.63%,实现了近零能耗建筑目标。  相似文献   

13.
整栋楼全部使用可再生清洁能源,不需要常规供电,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节省”。这样的“零能耗”建筑,如今并非只是人们的美好愿望了,它很快就在广西诞生。  相似文献   

14.
净零能耗建筑是在超低能耗建筑的基础上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建筑,其全年总能耗量近似等于在现场或在其他地方所生产的可再生能源。但是在规模较大的单体建筑中要实现超低能耗和利用可再生能源有很多困难,其解决办法是通过建筑群或城区层面的空间和环境资源的共享、建筑负荷的平准化实现净零建筑能耗城区。净零建筑能耗城区需要有需求侧与供应侧协同和协调的能源规划。提出了能源规划的六步法,即目标设定、资源分析、需求预测、规划协调、系统优化和绩效评估。  相似文献   

15.
王雪梅  吴海燕 《居业》2022,(1):183-185
建筑物建设过程中存在的能源耗费在整个能源耗费中占据较大比例.面对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建筑能效和利用可再生能源,推动建筑迈向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和零能耗,已经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基于此,本文重点围绕可再生能源在建筑设计中的利用为核心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康一亭  徐伟  何凌昊  戎贤  刘瑞捷  于震  李晗 《建筑科学》2021,37(10):179-185
对于国内大部分获得LEED认证的建筑而言,在节能方面仍然有很大的潜力待挖掘.为了进一步推动建筑节能,美国USGBC在LEED评价体系基础上发布了"零能耗"LEED Zero Energy评价体系,该体系要求建筑达到零能耗的建筑目标,但并未明确给出建筑如何实现"零能耗"的详细实施路径.近些年我国通过科学理论研究及大量示范项目的实践,发布了GB/T 51350-2019《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该标准从被动式技术、主动式技术及可再生能源全面制定了建筑全过程实现"零能耗"建筑的技术实施路径.本文从技术措施、评价方式、用能边界等多角度对比了 LEED评价体系及GB/T51350-2019《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的异同.以寒冷地区获得LEED认证的办公建筑为研究对象,通过DeST能耗模拟,应用被动式、主动式及可再生能源等技术手段对案例建筑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近零能耗关键技术措施将大幅提高建筑本体节能率,有助于LEED认证建筑实现LEED Zero Energy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康一亭  徐伟  何凌昊  戎贤  刘瑞捷  于震  李晗 《建筑科学》2021,37(10):179-185
对于国内大部分获得LEED认证的建筑而言,在节能方面仍然有很大的潜力待挖掘.为了进一步推动建筑节能,美国USGBC在LEED评价体系基础上发布了"零能耗"LEED Zero Energy评价体系,该体系要求建筑达到零能耗的建筑目标,但并未明确给出建筑如何实现"零能耗"的详细实施路径.近些年我国通过科学理论研究及大量示范项目的实践,发布了GB/T 51350-2019《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该标准从被动式技术、主动式技术及可再生能源全面制定了建筑全过程实现"零能耗"建筑的技术实施路径.本文从技术措施、评价方式、用能边界等多角度对比了 LEED评价体系及GB/T51350-2019《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的异同.以寒冷地区获得LEED认证的办公建筑为研究对象,通过DeST能耗模拟,应用被动式、主动式及可再生能源等技术手段对案例建筑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近零能耗关键技术措施将大幅提高建筑本体节能率,有助于LEED认证建筑实现LEED Zero Energy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近零能耗建筑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可再生能源,对于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近似为零,是建筑节能发展的必然趋势,外围护结构的优化设计对实现建筑近零能耗至关重要。本文从外墙、屋面、外窗类型及窗墙比对住宅能耗的影响着手研究,得出了夏热冬冷地区较为适合的外围护结构传热系数限值和建筑各朝向最佳窗墙比。建立了以工程实例南京锋尚国际公寓1栋住宅为基础的模型建筑,根据得出的外围护结构传热系数限值和建筑各朝向最佳窗墙比,对该住宅模型的外围护结构进行了优化,探讨了其是否能够达到近零能耗建筑的标准,为夏热冬冷地区研究近零能耗住宅提供了有力的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9.
零能耗建筑的出现与建筑节能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密切相关,中国的零能耗建筑刚刚兴起.文章在梳理了全球及我国零能耗建筑的发展过程后,重点介绍了我国内外零能耗建筑的典型案例,如我国的广州珠江城大厦和天津生态城的万通新新家园会所.  相似文献   

20.
近零能耗建筑是采用被动式建筑设计和主动式节能技术、以最低的能源设备功耗获得舒适室内环境的建筑.相变建筑材料的使用可以提高建筑围护结构的热惰性,减少室内温度的波动,降低供暖、空调设备的容量,同时能与太阳能、空气能等可再生能源相结合,降低建筑设备能耗.从不同围护结构的角度介绍了相变建筑材料的分类与特点,综述了国内外相变围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