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厨艺真是一个难以琢磨的东西,同样的食材,同样的烹制步骤,由不同的人用不同的厨具做出来的,就可能全然不同。比如一款简简单单的烤牛肉,在餐厅里吃到的是味香肉嫩,而我烤出来的却往往外焦里生;又比如一道造型漂亮的蒸菜,酒店里做出来的那叫“秀色可餐”,可我蒸制出来的,却是蔫塌模样。  相似文献   

2.
五十年代中期,我在中学里读书时,常在杭州众安桥、浣纱路一带见到有人摆摊卖豆腐圆子。这是一种别具一格的浙南风味小吃。雪白的嫩豆腐捣碎,嵌入鲜肉馅子,在面粉上滚成圆子后,在沸水中氽熟,连汤舀到放有猪油、葱花、榨菜末、味精、细盐的碗里,用瓢勺兜了吃,味道又烫又鲜又嫩。到五十  相似文献   

3.
田雨 《食品与生活》2006,(10):19-19
我和蕙蕙爱吃蒲公英,我们之间已经达成默契,因为都住在森林里,蒲公英一尺多高,叶片二寸多宽,又肥又嫩,没有被除草剂或者其它化学品处理过。我用蒲公英煮茶,只要两把就能煮一锅,然后装入容器存放在冰箱里,可以喝几天。采多一些,就可当菜吃。先在水里烫一下,沥去水分,切半寸长,炒肉丝。快炒带点苦味,很清香。炒得时间长一点,苦味便消失了。那天我在清理菜园时,摘了一桶蒲公英,想到在德国的白兰,有足够的蒲公英,煮了当面条吃。于是也想试试。我把蒲公英倒在浴缸里,放满了水,弯着腰,一片一片地清洗叶子,洗了冲,冲了再洗,花费了一个多小时。我在…  相似文献   

4.
<正>"阿姨,您好,我是一团民族分场的伊尔番·麦苏木,我周围的小伙伴都到洁丽雅工作了,我也特别想去那里工作,能不能给我一次机会?我去了一定好好干……"这条手机短信,至今还存在洁丽雅集团新疆新越丝路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副部长吴瑞玲的手机里。大半年后,伊尔番·麦苏木成为了该公司培训中心的一名指导员。伊尔番·麦苏木认准了洁丽雅,而洁丽雅也看好伊尔番·麦苏木。  相似文献   

5.
《美食》2010,(9):53-53
不管是香酥里脊还是糖醋里脊,其中最关键的一步就是炸。里脊如果炸得好,做出来的菜就外酥里嫩、不油不腻;而如果没炸好,就可能干柴发糊、或者软烂油腻。这里就教大家一个炸里脊外酥里嫩的窍门:复炸。  相似文献   

6.
唐山大地震前,在唐山小山的大世界,有一个天丰园包子铺。那里的包子就是正宗的天津狗不理水馅包子。将包子的皮轻轻的咬开一个小口,里面的水就夹带着油花流淌了出来,里面的馅心又嫩又香、不肥不腻;皮面松软适度麦香满口,那叫一个美!那时我的岁数还不大,我的外祖父经常领我去那里一饱口福。记得有一次我一口气吃了27个包子——九两啊!现在想起来,我真佩服我当时的饭量。那时的包  相似文献   

7.
茄子     
《中外食品工业》2012,(10):60-61
又香又嫩的烤茄子,一口一个外形就像小巧的“Pizza”,非常可爱!  相似文献   

8.
韭菜豌豆米     
一朵 《饮食科学》2010,(7):33-33
母亲托人捎来一袋豌豆角子,一个个深绿饱满,上面还放了一大把韭菜。我知道,这必定是母亲从菜园里刚采摘的嫩韭菜,母亲知道我最爱吃韭菜豌豆米,所以什么都为我想好了。  相似文献   

9.
炸猪排属中档菜肴,其特点是外脆里嫩.但怎样才能做的外脆里嫩呢?一、选料:选用4~5个月龄的阉猪,取其上脑肉.这样的选料肉嫩,肥瘦得当,不可片面的  相似文献   

10.
饭店卤味间里的白斩鸡吊在那里,只只圆鼓鼓的,白中泛黄的皮上,滴滴的黄油往外冒;阵阵扑鼻的香味令人食欲大振.吃一口,又肥、又嫩、又鲜,美不可言.同样是很嫩的鸡,自己在家里制作,待鸡煮好后,经风一吹,皮色就会由黄变黑,一张皮干巴巴地包着鸡.不仅看着令人倒胃口,就是吃在嘴里,肉质干韧,味同嚼蜡,仿佛会嚼出渣来.这是什么道理呢?原来,烹制  相似文献   

11.
去年春节,一住友人给我送来的过年礼物中,有几把出自山西和琼山的养麦挂面。吃后我觉得这些养麦挂面0感好,味道正,非常好吃。于是不由得使我想起了自己当年第一次吃养麦的经历来。说起来那已是三十多年前的事了。环时候我在边远山区工作,既要劳动锻炼,改造思想,又要经受生活的磨炼。当时,养麦在农村是最不起眼的粮食品种,它既无生产指标,也没有列入收购计划。它被随意地播撒在还未收获的包谷地里,不用除草,也不施肥,反正有没有收获都无所谓。因此,养麦在当地产量很低,人们也很少吃到养麦。我在农村吃养麦完全是一次偶然的机…  相似文献   

12.
麦粑的怀念     
时下,一些过去被认为是粗贱的粗粮食品,突然大受人们的青睬,这一饮食潮流使我想起了当年插队川东綦江县南部时的一款乡间美食——麦粑。 那是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年代,我刚初中毕业就随这大潮插队到川东綦江南部,那里毗邻贵州和四川江津的一个乡村。这个山村在大山里,这里的油桐树颇多,每年的五、六月份,油桐叶色绿茂盛的时候,也是青黄不接缺粮的季节,刚收获的小麦便成了村民们的主粮了。主要吃法就是这里要说的蒸麦粑。  相似文献   

13.
月方 《饮食科学》2007,(7):43-43
小时候,我很馋。喜欢吃青涩的桃.喜欢舔菜花心里的蜜.还喜欢掐刚结的嫩豆荚……我的童年是长在田野里的.那时候,在满世界的绿中,我是一株营养不良的贪婪的野草。  相似文献   

14.
烹制菜肴除了色、香、味、形俱佳外,质感一定要准,那就是该嫩则嫩、该酥则酥,该脆则脆、或是外酥里嫩,外松里嫩,外脆中软里嫩……等等.菜肴要做外焦里嫩,在操作上必须掌握好如下六要  相似文献   

15.
前日读《四川烹饪》2005年12期《鱼面筋的制作心得》一文,让我想起了江西革命老区——赣南,那里就有一道宴会上常见的名菜“香菇烩鱼脯”,这道菜的主料就是鱼脯,鱼脯与鱼面筋有许多相似之处,它表面光滑,色泽金黄,外脆里嫩,而且炸好后会慢慢软下来,一遇高温又会鼓起复原。  相似文献   

16.
老家的柴禾垛,打麦场上晒的麦,农人光裸的脊梁上冒的大汗珠子,和一家人琐琐碎碎的温暖。那是我命里的根,心口的朱砂痣,一轮油汪汪、潮润润、香绵绵的金太阳……  相似文献   

17.
麦糁子饭     
麦子将熟时,掐麦穗,搓出麦籽煮饭锅里,麦籽筋道,耐人回味。如果把麦籽磨碎,煮麦糁子饭,就更好吃,胜似煮玉米糁子饭、小米饭。让我无法忘记的是一九六四年秋末的那顿麦糁子饭。那时遭逢大涝,漳河两岸尚未修筑大堤,河水一再溢出河槽,庄稼连年被淹。家家户户瓷缸与瓦瓮里没有麦子,有的只是红高粱。高粱耐旱也耐涝,但每户分到的数量有限,大家  相似文献   

18.
为南瓜正名     
我对南瓜有特殊偏爱,因它本身就是一幅难得的油画作品,因而我除了食用外,多数时间还是把南瓜摆在客厅观赏。南瓜在我们本地又叫倭瓜、番瓜、麦瓜、饭瓜,因而许多人都把它比喻为窝囊和不吉利。去年我去婆家,婆家后园有许多南瓜,又大又红,婆婆让我们挑选。  相似文献   

19.
应友人相邀,我参加了“’95中国大足石刻艺术节”,饱览了大足宝顶山和北山两大壁雕石刻艺术群,不禁惊叹古代石刻艺术的博大与精深,而同时给我留下难忘印象的就是宝顶山了。秋高气爽的九月,我和友人从邮事到宝顶山,途经龙水镇。这个全国最大的小五金交易市场,》华的街过食肆到处都有“扯麦把”的招牌。我见过不下百种面食,也品吃过相叶蒸麦把、荷叶蒸麦把等,可压根就不知道“扯麦把”是什么滋味。我问友人,友人笑语道:“去宝顶吃过你就知道了。”到了宝顶山,夏天的酷热已经消退,竟有些秋天的凉意了。来到佛坪里雕石川外的一条食…  相似文献   

20.
未来与我     
张燕 《北京皮革》2013,(9):38-47
我在等一个不确定的未来。尽管如此,我深信那会是一个值得期待的未来。一次又一次的梦想在征途中越来越浓郁,也愈发真实。尽管前面坎坷而曲折。但我还是迷恋的走下去。在憧憬中蜕变,于时光里努力把握现在,生命的微光里预见未来的自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