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场强化液—液萃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胡熙恩 《有色金属》1998,50(3):65-70
电场强化液-液萃取是世界近年来研究和开发的热点,在萃取设备能量转化模式上提出电能不经机械能直接转化为液-液分散能的新概念。对于湿法冶金溶剂萃取过程,如铜或稀土等的分离可望在提高设备效率,降低溶剂装量,减少相夹带等关键技术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讨论电场强化液-液萃取的进展和工业应用前景。对于电场强化液-液相分离、诱发液-液分散、电流体力学现象和强化传质、乳化液膜萃取过程电场破乳和电场萃取设备原型等近年来研究的发展趋向和关键技术作了评论。  相似文献   

2.
<正> 近十几年来,铜的选冶联合流程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一些难选氧化铜矿石或浮选尾矿的浸出—萃取—电积新工艺就是化学选矿的一个实例。它适于处理贫矿、尾矿、采场残矿、表外矿、剥离矿石及一些难选矿物。具有流程设备简单及投资少等优点,使得此工艺越来越得到重视。截至1978年底,世界上已有18家炼铜厂采用此工艺生产。LIX和  相似文献   

3.
本文综合介绍了国外氧化铜矿的溶浸—萃取—电积生产发展状况,流程及工艺条件,溶解来矿的进展,萃取和反萃的工艺参数,主要萃取剂及成分。  相似文献   

4.
氧化铜矿搅拌浸出—萃取—电积的生产实践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谢福标 《矿冶》2001,10(2):45-49
结合某一氧化铜矿搅拌浸出 -萃取 -电积工艺生产阴极铜的实例 ,介绍了该工艺的主要工序和设备 ,以及生产操作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同时对搅拌浸出和堆浸两种浸出工艺进行了初步的技术经济可行性比较。该厂的生产实践表明 ,搅拌浸出 -萃取 -电积工艺对处理品位高、含泥量大的氧化铜矿石经济效益是显著的  相似文献   

5.
分析铅阳极泥氯化-萃取工艺回收金过程中影响金锭质量的因素,介绍提高金锭质量的工艺措施及运行效果。结果表明,改进后锭品位质量较稳定,杂质银含量显下降,金锭100%达GB2#金标准,1#金品率达60%。可进一步降低银含量,实现金锭100%符合GB1#标准。  相似文献   

6.
龙怀中  覃文庆 《矿冶》1996,5(4):66-69
以α-乙基己酸为原料,用自制的N-氯代丁二酰亚胺作氯化剂,首次合成了α-氯-α-乙基己酰氯,经水解制得α-氯-α-乙基己酸,以增品进行 红外光谱分析及各项理化常数的测试,证实产品为α-氯代产物,研究了其在硫酸介质中对于Ni(Ⅱ)、Co(Ⅱ)的溶剂萃取作用。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美国平托·瓦利、迈阿密,圣·曼纽尔、莫伦西和泰龙五个铜矿山的贫铜矿浸出—萃取—电积技术,以及技术条件、技术指标等情况。  相似文献   

8.
9.
针对拜耳循环母液回收镓过程中溶液钒、铝、硅等杂质影响后续电解高纯金属镓的纯度和电解效率等问题,采用螯合树脂吸附-酸解吸-磷酸三丁酯(TBP)萃取—反萃取工艺除杂富集镓的试验。结果表明:(1)偕胺肟螯合树脂对氧化铝循环母液中的镓具有良好的选择吸附性能,当吸附时间为60 min、吸附温度为35 ℃、吸附树脂质量4 g时,镓的吸附率达82%;酸对含镓树脂具有良好的解吸效果,1.5 mol/L的盐酸在室温10 min对镓的解吸率达72%,硅和钒基本不解吸;(2)萃取结果表明,体积分数为20%的TBP(煤油为稀释剂)在3 mol/L的盐酸体系下对解吸下来的镓进行萃取,镓的萃取可达到99%以上,铝萃取率基本为零;采用1~4 mol/L的氢氧化钠,反萃取率可达到85%~97.41%,氢氧化钠中镓浓度达5 000~6 400 mg/L,不含铝、硅、钒,实现镓的富集提纯。采用树脂吸附和萃取联合工艺,可获得高浓度含镓溶液,与现有工艺相比提高10倍,且不含钒、铝、硅等杂质,获取等质量Ga(OH)3时明显减少酸碱用量,降低药剂成本。   相似文献   

10.
浸出—萃取—电积铜生产技术在云南省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浸出-萃取-电积法生产铜的技术特点、工艺流程和铜溶剂萃取技术工业化的基本条件。介绍该项技术在云南省的应用、发展情况。详细分析了此类中、小型工厂的投资、生产成本和经济效益。实践证明,在我国众多地处偏远的中、小矿山,运用浸出-萃取-电积技术生产优质电铜是行之有效的途径,必将得到更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董彦杰 《铀矿冶》1995,14(2):128-131
本文研究了二-(2-乙基已基)磷酸(P204)从高氯酸介质中萃取Pd(Ⅱ)的热力学。通过考察P204浓度对Pd(Ⅱ)分配比的影响,测出了萃取反应的表现平衡常数K、焓变△H、自由能变△G和熵变△S。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BrO_3~-与I~-反应生成I_2的条件和所生成的碘与碘化物及孔雀绿形成有色络合物光度测定微量BrO_3~-的方法。本法有灵敏度高、简便快速、精密度及准确性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用GC—MS检测萃取剂中内分泌干扰物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姚文  栾和林 《矿冶》2001,10(3):82-86
建立萃取剂及废水中内分泌干扰物的GC -MS检出方法。测定结果表明 ,在一些酮肟与醛肟类萃取剂中主要内分泌干扰物为多支链的对位壬基酚  相似文献   

14.
β—二酮类萃取剂的全成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辉 《铀矿冶》2001,20(2):108-113
阐述了在醇钠作催化剂、芳香烃作溶剂的条件下,由苯乙酮或其衍生物与羟酸酯发生Claisen缩合反应合成β-二酮,特别是芳香族β-二酮的方法。该合成方法的优点是可以制备出高纯度不同结构的β-二酮,且产率高;所需原料为国内易得工业品,反应溶剂可重复使用;方法简便,有较好的工业应用价值,β-二酮的萃取性能表明,它是有效的铜萃取剂。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有机磷酸萃取金属离子的动力学过程的界面吸附、扩散和化学反应进行了综合分析,提出了一个通用的界面吸附—扩散—反应的动力学模型。运用本模型可以定量判断萃取过程处于扩散控制,扩散—反应控制或化学反应控制的参数的数值条件。这些参数包括反应速度常数,扩散系数,表面过剩,界面膜厚度以及反应物浓度,pH等。本模型已用于计算P507萃取Cu(Ⅱ)和Co(Ⅱ)的动力学数据。  相似文献   

16.
利用离心萃取器研究硫酸体系中P507和P204协同萃取分离镍钴的效果。结果表明,P507和P204组成的协同萃取体系对镍钴的分离存在正协同效应,在有机相组成VP507∶VP204为3∶2,VO∶VA为1∶1,水相酸度为0.2 mol/L,流通量为10 L/h,转速为2 300 r/min,常温条件下,钴的二级逆流萃取率为95.8%,βCo/Ni为5 680。负载有机相用2 mol/L的H2SO4溶液2级逆流反萃,Co2+的反萃取率为93.5%,反萃液中的钴离子浓度为12.6 g/L。  相似文献   

17.
用国产羟肟类萃取N530(2-羟基-4-促辛氧基二苯甲酮肟)除去镍电解液中的铜,在pH4.0,单级萃取,萃取时间3min,除铜率达99.7%,而对Ni^2 萃取极少,Cu/Ni分离系数达10^6以上,萃取剂经再生,10%N530可循环使用4次,20%N530可循环使用7次。  相似文献   

18.
铜萃取剂的发展及新型萃取剂7801,7802,7803萃取性能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琴芝 《铀矿冶》1989,8(3):28-33
本文介绍了二十年来铜萃取剂的发展演变过程。研究了新型铜萃取剂7801、7802、7803的基本性质。实验结果表明,新型铜萃取剂油溶性好,水溶性低,萃取速度快,负荷铜的能力强,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良好,是具有工业应用前景的优秀萃取剂。  相似文献   

19.
董彦杰 《铀矿冶》1998,17(1):63-66
研究了N,N-二辛基甘氨酸(DOG)从盐酸体系中萃取铑的热力学。通过考察DOG浓度对于Rh(Ⅲ)的影响,测出了萃取反应的表观平衡常数K、焓变△H、自由能变△G和熵变△△S。  相似文献   

20.
邹振球  周勤俭 《矿冶工程》2002,22(1):79-81,84
介绍了德兴铜矿应用石灰焙烧钼精矿-酸浸-萃取-离子交换回收钼鳞的优化工艺研究及生产实践,该工艺具有设备流程简单,处理成本较低,环境污染小,产品质量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