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正>2018年10月10日至11月3日,西藏自治区境内的金沙江白格和雅鲁藏布江米林,分别在同一地点先后两次发生了大规模山体滑坡和冰川泥石流,滑坡、冰川泥石流堆积物分别堵塞了金沙江和雅鲁藏布江干流而形成堰塞湖,严重威胁着堰塞体上下游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和下游已建及在建水利设施的安全。简要回顾了金沙江和雅鲁藏布江前后发生的4次堰塞湖及其应急处置工作,总结应急处置过程中的经验和启示,对  相似文献   

2.
2018 年10 月10 日、11 月3 日及10 月17 日、29 日,金沙江和雅鲁藏布江干流分别在昌都市波罗乡白格村、林芝市米林县加拉村同一地点先后各发生两次大规模堰塞湖险情,严重威胁上下游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和下游已建、在建水利设施的安全。通过对金沙江和雅鲁藏布江前后发生的4 次堰塞湖及其应急处置工作进行系统介绍,总结应急处置过程中的经验和启示,对提升堰塞湖应急处置技术支撑能力提出了思考建议,以期为今后应对类似事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2018年10月10日及11月3日,西藏自治区昌都市江达县波罗乡白格村的金沙江江段同一地点先后发生了两次堰塞体堵江。其中,"11·3"滑坡形成堰塞湖预计蓄水量可达7.7亿m3,对下游形成重大安全威胁,需要进行及时合理处置。在比较了爆破、水冲、人工开挖、机械开挖形成引流槽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后,采用机械开挖形成引流槽的方式干预处置。介绍了应急处置工程方案和施工动态优化。至11月15日溃堰洪水安全下泄进入下游水库,金沙江各梯级水库平安度险,成功解除白格堰塞湖险情,无人员伤亡,堰塞湖抢险处置工作取得阶段性胜利。  相似文献   

4.
准确及时的信息获取是开展堰塞湖灾变过程预测、溃决洪水演算、风险评估和应急处置的先决条件,溃决洪水预测则是风险评估和应急处置的技术支撑。以2018年秋在金沙江白格和雅鲁藏布江米林前后发生的4次堰塞湖及其应急处置工作为背景,分析介绍了堰塞湖应急处置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归纳总结了在管理实践中堰塞湖在信息获取、洪水预测及其风险评估等方面积累的经验和技术手段。根据这些应急处置中相关信息获取和洪水预测技术的应用效果,提出了今后应加强的技术领域,以期为今后类似突发的堰塞湖应急处置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金沙江白格堰塞湖处置中水库应急调度经验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敏 《人民长江》2019,50(3):10-14
2018年10、11月金沙江四川、西藏交界的白格村接连发生两次山体滑波并引发堰塞湖险情。长江水利委员会按照水利部统一部署,及时启动应急响应,科学分析堰塞湖洪水风险,提前研究工程处置方案,科学调度金沙江中游水库,为成功处置这两次堰塞湖险情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详细介绍了溃坝洪水演进过程,以及在处置"11·3"堰塞湖洪水期间,提出的针对堰塞体溃决前后两阶段四步走的腾库实施方案。通过优先使用梨园、阿海、金安桥水库拦蓄洪水,金沙江中游梯级水库约腾出13亿m~3库容消纳溃坝洪水,将金沙江上游万年一遇洪水消减为一般洪水,全力保障下游水库安全,成功实现堰塞湖应急处置。  相似文献   

6.
2018年11月3日,金沙江上游河段发生大规模山体滑坡,形成堰塞湖,溃决洪水对下游造成了巨大破坏。长江委紧急对中游梯级水电站进行调蓄调度。运用MIKE软件对金沙江中游河道进行洪水演进计算,分析了中游梯级水电站在应急处置中的减灾效果,结果表明:若无中游梯级水库调蓄洪水作用,梨园水库下游沿江城镇将增加淹没面积约160 km~2;中游梯级水电站成功将洪水拦截在水库中,截断了破坏性的溃坝洪水向大理、楚雄方向延伸。建议加快金沙江上游梯级电站的建设,形成梯级规模。  相似文献   

7.
为给堰塞湖水文应急预报、水文应急分析计算及堰塞体的处置提供支撑,在总结历次堰塞湖应急监测实践经验基础上,从调查内容、监测方法、资料分析与整理及技术装备等方面提出了堰塞湖水文应急监测方案架构。结合最新的水文应急监测技术,针对堰塞体上游、堰塞体、堰塞体下游分别制定了监测内容和监测技术方法,并成功地在金沙江11·3白格堰塞湖应急监测中得到应用,首次监测到堰塞湖溃决完整的水文过程,验证了技术路线的科学性,可为高危型堰塞湖水文应急监测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8.
《中国水利》2010,(16):I0006-I0007
舟曲灾情发生后,水利部党组高度重视。8月8日晨,国家防总、水利部紧急会商部署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的应急抢险救灾工作;水利部部长陈雷、副部长刘宁于灾情发生当日就火速赶到灾区.了解灾情,全力组织指挥堰塞湖应急处置等水利抢险救灾工作。截至8月20日,白龙江堰塞湖应急处置和河道清淤取得显著成效,灾区供水安全等得到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9.
云南鲁甸"8·03"地震导致牛栏江红石岩水电站下游600 m处山体滑坡堵江,形成最大库容达2.6亿m3的堰塞湖,对下游天花板、黄角树两座水电站及下游3万余人造成极大威胁,需采取及时有效的应急处置措施。本文基于无量纲堆积体指标法判断堰塞湖溃决的可能性,总结该堰塞湖应急处置措施,并对不同开挖方案泄流槽的泄流能力及运用DB-IWHR程序的溃坝洪水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实际采用的开挖深8 m、宽5 m泄流槽方案是最恰当的应急处置工程措施。此研究成果可供处理类似堰塞湖参考。  相似文献   

10.
舟曲泥石流特大灾害阻断白龙江形成堰塞湖,淹没了舟曲县城1/3的城区,其库容大小的准确判断直接影响堰塞湖处置、淤堵河道应急疏浚和下游防洪的决策和指挥。为此,采用GPS RTK技术布设应急控制网,利用先进的GPS、数字测深仪、计算机及冲锋舟组成的河道测绘系统,高效地完成了堰塞湖应急库容监测和计算,为抢险救灾提供了急需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1.
2018年,长江水利委员会在防灾减灾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有效应对了长江上游区域性较大洪水,成功应对了金沙江、雅鲁藏布江4次堰塞湖险情,特别是全力做好了“11·3”金沙江白格堰塞湖险情应急处置工作,展现了良好的工作状态和精神风貌,生动诠释了“团结、奉献、科学、创新”的长江委精神。目前长江流域防洪抗旱减灾工程体系已初步形成,以三峡工程为核心的流域水库群逐步建成并投入运行,流域防汛抗旱能力有所提高,但水旱灾害防御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仍不相适应,水旱灾害防御工作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形势依然严峻。2019年长江水利委员会将着力从强化责任落实、强化综合调度、强化监督管理、强化基础工作、强化协调配合等5个方面下功夫,全力做好流域水旱灾害防御工作,确保流域水安全。  相似文献   

12.
四川、西藏交界处的金沙江右岸白格村所在岸坡于2018年10月10日和11月3日发生两次失稳滑坡,堵塞金沙江形成堰塞湖。在介绍堰塞湖形成过程及成因的基础上,分析了堰塞体结构及形态特征、溃决发展阶段、溃决特征值,并将这些特征参数与以往一些堰塞湖作了比较。分析表明:该堰塞体总体由细颗粒组成,表面及下游侧粗颗粒增加,抗冲性差、库容、来水量及堰塞体物质组成是决定溃决峰值流量的关键因素,来水量、堰塞体抗冲性及堰塞体溃流段长度是决定坝体溃决时长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3.
基于雅鲁藏布江流域2000—2016年MODIS遥感产品,选取植被归一化指数NDVI研究近年来研究区植被覆盖变化情况,并结合流域内气象站实测数据,采用趋势分析法、Hurst指数法和偏相关系数法研究流域植被覆盖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近年来流域上游和下游地区植被覆盖以改善为主,中游地区则以恶化为主;流域低...  相似文献   

14.
怒江干流堰塞坝特征及稳定河床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滇西怒江是青藏高原东缘地形急变带内深切河流的典型代表,因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在干流形成数百个稳定堰塞坝,有效抑制了河流下切。为探究怒江堰塞坝发育及提升河床稳定性的负反馈机制,通过野外考察和卫星影像,总结了怒江干流沿程和堰塞坝地貌特征,基于地貌水力特性对堰塞坝分类,并量化评估不同类别堰塞坝的稳定性和消能率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怒江干流的堰塞坝分布密度较高,且与单宽水流能量正相关。干流堰塞坝可分为崩塌滑坡(崩滑)堰塞坝与泥石流堰塞坝。崩滑堰塞坝可在特大洪水中保持稳定,泥石流堰塞坝则可在一般性洪水中稳定。两类堰塞坝的消能率接近自然阶梯-深潭结构。崩滑堰塞坝消能率随单宽水流能量增大而提高,而泥石流堰塞坝则因较大的河谷横向空间汛期单宽水流能量增长较慢。干流堰塞坝的稳定性和消能特点均与当地单宽水流能量特点匹配,从而持久高效地消耗水流能量,提升河床整体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金沙江是长江的上游河段,处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向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的过渡部位,区内地质环境差异大,新构造运动强烈,生态环境脆弱,滑坡灾害频发。为研究金沙江上游滑坡灾害的发育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以苏洼龙—奔子栏河段为例,通过现场调研,并搜集已有资料,对该河段发育的32处滑坡灾害进行统计分析。分析结果表明:①滑坡灾害空间分布不均,在苏洼龙—奔子栏河段滑坡灾害主要集中于金沙江干流王大龙、茂顶、斯木达和支流定曲河古学乡4个区域;②滑坡灾害以巨型、大型深层顺向基岩滑坡为主,第四系堆积体滑坡较少;③苏洼龙—奔子栏河段滑坡形成时代较早,加之新构造运动强烈,河流下切速度较快,因此呈现出滑坡剪出口高程明显高于河流水位高程的特征;④滑坡灾害与该河段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岸坡结构等地质环境条件密切相关,其中30°~35°坡度范围内的山体、绿片岩与蛇绿岩群、断裂带1km范围内和顺向岸坡条件下最容易产生滑坡灾害。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长江流域片河流、湖泊、水库及省界水体2003~2017年15 a间的水质监测评价成果进行梳理,分析了流域片水资源质量状况及其变化趋势。分析结果表明:①长江流域片河流水质总体较好,以符合或优于Ⅲ类标准为主,长江干流水质以Ⅲ类为主且总体趋好。②金沙江石鼓以上、雅鲁藏布江等水资源二级区水质良好,但湖口以下干流水系、太湖水系等水域水质相对较差。③流域片近年来废污水排放总量得到了较好的控制,同时,污水处理率也得到了快速提高,对流域水资源质量改善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流域片湖泊水质总体较差且有恶化的趋势。④水库水质相对较好,以Ⅱ类~Ⅲ类为主,但近年来也存在恶化的风险。⑤湖泊富营养化程度较高,水库富营养化程度相对较低,但近年来流域片湖库均呈现出营养水平从低营养状态向高营养状态变化的趋势。⑥长江流域片省界水体水质以符合Ⅰ~Ⅲ类标准为主。⑦纳入评价范围的水功能区总体达标率在60%左右,其中纳入国务院批复的重要水功能区达标率相对稍高。⑧以目前水功能区达标的水平,要全面达到管理目标、实现流域片水质的根本性好转和全面改善,尚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7.
怒江泥石流扇地貌特征与扇体堵江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怒江流域泥石流沟众多,而且主要是两相泥石流。两相泥石流龙头集中了大量的粗大卵石和砾石,形成的扇体阻力大,是改变怒江河流地貌形态的主控因素。洪积扇的数量和规模远远小于泥石流扇,科学区分怒江两岸的泥石流扇和洪积扇对山区防灾减灾意义重大。许多泥石流扇完全堵塞主河形成了堰塞湖,怒江高黎贡山峡谷河段几乎每隔10~20 km就有一个泥石流堰塞湖,峡谷河段形成一段段顺直河谷连接堰塞湖缓流+堰塞坝激流的不断重复的河道,造成堵江的泥石流沟的流域面积多集中在40 km2左右。泥石流堰塞坝尼克点的发育造成了河道内大量泥沙淤积,利用钻孔采样的方法分析了堰塞湖内泥沙淤积规律。野外测量和计算发现组成泥石流的规模和龙头出沟口的速度是造成堵河的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18.
雅鲁藏布江流域天然径流特征及规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艳  袁鹏  颜志衡 《红水河》2010,29(1):65-69
选取雅鲁藏布江流域1956-2008年各干支流10个代表站的年径流实测资料,分析年径流的变化特征及其内部相依性,并进行趋势分析和周期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雅鲁藏布江流域径流的年际变化较小,径流受季节影响较大。年内分配极不均匀;流域干支流年径流序列的前后相依性较弱,但同步性较好;1956-2008年53年内年径流呈现阶段性变化趋势;流域年径流序列存在11年和4年左右的周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