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运用物理模型试验的方法,研究不同透空六面体组成的促淤堤在波浪作用下的稳定性和不同空隙率的消浪特性。结合块体内力分析,优化块体结构和堤身空隙率,提出块体安放控制措施。该透空块体促淤堤首次在长江口南汇东滩促淤一期工程成功应用。监测成果显示,该促淤堤内侧淤积效果好,达到了促淤及保滩的作用,可供类似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2.
南汇嘴潮滩地处长江河口拦门沙地带,是上海陆沿海岸滩淤涨速度最快的滩地,也是促淤圈围土地最频繁的地带.在1994-2003年期间实施了大规模低滩筑堤促淤圈围工程,圈围土地约15 000hm2.由此,也必将对潮滩水沙过程和冲淤变化产生影响.工程实施期间,促淤坝田淤积速率明显增大,最大淤积区年淤积厚度在1.0m以上,一般淤积区年淤积厚度在0.3~0.8m,而促淤堤外侧浅滩受坝田外泄清水影响,滩面发生不规则的冲刷,一般冲刷深度0.3m左右,最大冲刷区达到1.0m左右,在水深大于3m的浅滩区仍以淤涨为主;圈围工程完成后,由于圈围工程堤线保持了原有格局,对水流流势影响较小,在流域来沙量出现锐减,而河口区再浮悬泥沙和海域来沙量有所增大的环境下,南汇嘴潮滩水体含沙量仍较高,大潮汛实测潮周期平均含沙量为1.67kg/m3左右,小潮汛为0.92kg/m3左右,而且浅滩水流输沙方式有利于促使潮滩淤涨发育过程.  相似文献   

3.
以横沙东滩促淤圈围(三期)北堤达标工程为例,提出采取探地雷达探测并结合高密度电阻率法、静力触探试验以及部分开槽验证的方法探明堤身空洞。分析北堤外侧河势滩势变化,研究堤前设置消浪潜坝的必要性和不同潜坝方案的消浪作用。通过波浪物理模型试验及相关计算分析,针对堤身空洞,堤脚及堤身的土体流失通道提出经济、可行的除险加固达标方案。  相似文献   

4.
某促淤圈围工程的地基基本上为松散的粉砂性土或软弱黏性土,强度较低,抗冲刷能力弱,当进行围堤及分隔堤施工时,地基土的应力状态和滩面的水沙条件改变,使地基产生变形,水流冲於发生变化,影响工程安全稳定。为此,在工程施工期间利用GPS配合测深仪对水下地形进行动态监测,通过GPS-RTK配合ADCP(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对龙口流速、流向等进行动态监测,采用水准仪和全站仪对围堤及分隔堤堤身沉降、位移进行动态监测,并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及时掌握沿围堤及分隔堤两侧滩面的冲於变化、龙口水文条件、围堤和分隔堤的堤身沉降及位移等情况,为工程施工的动态管理提供依据,从而提高工程质量、保证工程进度、降低成本。  相似文献   

5.
长江口地区目前可圈围的高滩资源日益减少,圈围造地工程从高滩圈围向低滩先促淤后圈围形势发展。以南汇东滩促淤圈围工程南区为例,采用二维潮流数学模型和泥沙促淤效果经验公式计算了分期促淤效果,对促淤区内水质点运动轨迹、侧进淤量和风浪掀沙影响进行了分析,并且进行了定量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大型低滩促淤工程,宜采取合适的分期促淤方式,先促淤后圈围,并对围区划分合适的分仓范围,以达到最佳的促淤效果。  相似文献   

6.
萧围北线低滩治江围涂工程位于钱塘江下游河口附近,滩涂高程低,处于涌潮与山洪易顶冲的凹岸,施工难度较大,工程建设采用先抛筑石丁坝、顺坝促淤、边促淤边围堤的总体设计方案,并在施工过程中,调整设计方案,加快工程进度,节约投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刘建忠 《江苏水利》2011,(10):22-22,24
随着江苏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江苏沿海各地近年来都在全力实施滩涂匡围工程,匡围滩面也趋向于低滩面,龙口合拢难度也在不断加大。1工程概况本工程位于启东市大洋港港口西北侧黄海滩地,外侧围堤线与老海堤堤线平行,围垦范围南北走向约2.0km,东西走向约3.245km,堤线全长7607.9m,匡垦面积630.33hm2,围堤工程用隔堤分为两个区域。  相似文献   

8.
通过建立黄河下游花园口至艾山河段二维水沙模型,采用实测资料分析和模型计算等多种手段研究黄河下游水沙运行机制。黄河下游宽河段以艾山为卡口形成平原水库,当发生漫滩洪水时,水流进入滩区,泥沙大量落淤,而后清水退入主槽,既减轻主槽淤积甚至产生"淤滩刷槽"效果,又减少了艾山以下窄河段的洪峰流量和泥沙淤积,是黄河下游防洪减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受滩区人类活动和来水来沙等因素影响,现状河道存在漫滩水流顶冲堤防、顺堤行洪以及滩槽水沙交换不畅等问题,中小洪水期间河道淤积的泥沙90%以上分布在主槽和嫩滩,即使大洪水期间滩区构筑物影响减弱,仍有约50%淤积量分布在嫩滩;滩区防护堤方案缩窄了河道,客观上减少下游河道淤积7%~30%,但是加大了大洪水期间嫩滩淤积量;生态治理方案实施"高滩"淤筑和"二滩"再造,消除了"二级悬河"和滩槽横向倒比降,实现了洪水自然漫滩,减少下游河道淤积20%~50%,嫩滩淤积减少幅度更大,有利于遏制"二级悬河"形成。  相似文献   

9.
首先简单介绍了潮汐河口治河围涂工程一般促淤方法及其研究手段 ,接着阐述了泥沙淤积模型试验在促淤工程科研中的应用 ,随后结合围涂工程实践探讨了回流促淤机理 ,比较了不同工程布置方案的回流特征与淤积效果 ,提出了一般情况下较为合理的促淤围涂工程布置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因经济建设迅猛发展与建设用地紧张的矛盾.上海市充分利用长江口岸、长江口三岛滩地、江心滩和杭州湾沿岸滩涂资源,围涂促淤,扩大陆地面积。本文主要介绍第四期促淤圈围工程1^#围区龙口合拢技术。该围区位于南汇区大治河以南的长江口西岸,西以三期围堤为界,南至1^#隔堤.北临大治河南岸围堤.东为该围区主顺堤,围内面积5.04km^2.见图1。主顺堤是本工程的重点,Ⅰ级堤防设计,防洪标准为200年一遇高潮位加十二级风浪。  相似文献   

11.
温州浅滩围涂促淤工程泥沙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建立了波浪潮流泥沙数学模型,对瓯江口温州浅滩围涂促淤工程效果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通过多个促淤方案的淤积效果模拟计算,推荐了最佳促淤方案。推荐的最佳促淤方案与定床浑水淤积物理模型试验推荐的方案一致。  相似文献   

12.
文章根据圈围工程实施前的历年实测资料和实施后的水下地形监测数据,对比分析和总结了促淤圈围工程实施对工程岸段河势演变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促淤工程实施前工程岸段的冲淤变化主要受南槽宏观河势的影响,促淤工程实施后为区内的冲淤变化主要受本工程自身影响,围区外侧滩地的冲淤变化受促淤工程自身与南槽宏观河势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一、问题的提出金山漕泾张家厍围堤促淤工程是上海市水利局在杭州湾促淤造地的试验性工程,该工程于1989年4月17日动工,1989年12月13日坝体合拢,工程布置采用丁、顺坝组合的围堤形式,围堤总长2894米,其中西丁坝长614米,东丁坝长758米,顺坝长1522米,围滩面积1800亩(约合1.2km~2),抛石堤起始高程2.02~2.10米(吴淞零点),顶高4.0米,面宽5.5米,内外坡按1:1坡度设计(实际抛石为1:4)。工程竣工  相似文献   

14.
内部布局是决定促淤工程淤积效果优劣的重要因素之一,但以往缺乏对该问题的深入研究.以总规模约148.7 km2的长江口南汇东滩促淤圈围工程为例,以二维潮流数学模型及泥沙促淤效果经验公式为研究手段,展开潮汐河口大型中低滩促淤工程内部布局研究,包括促淤方式、分仓方式的选择以及纳潮口规模的拟定等.研究结果表明,纳潮口式促淤方式优于多仓布局方案,纳潮口规模在满足控制流速的前提下大小应适中.  相似文献   

15.
对长江口南汇东滩工程促淤区的动态淤积特性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工程促淤可将原不同地形地貌的滩涂调整为总体近岸高,离岸低,有一定坡度的连续性滩面。在充分促淤的条件下,工程区平均高潮位和纳潮口底高程可近似作为促淤后地形高程分布的范围指标。促淤区的空间分布表现为水深较深处比水深浅处的淤积强度大,水深越深,淤积量越多。各观测点的淤积强度随时间的延长呈递减趋势,一般经过2~3年的工程促淤,淤积厚度不再随促淤历时而有大幅度的增长。南汇东滩0 m等深线以上的促淤工程,在前2~3年的年均淤积强度约为0.2~0.3 m/a;-2 m等深线以上促淤工程,在前2~3的年均淤积强度约为0.5 m/a;-3~-4 m等深线以上促淤工程,前2~3年的年均淤积强度约为1.0 m/a。  相似文献   

16.
南汇东滩是上海市滩涂资源开发利用的重点区域,为定量分析出南汇东滩促淤工程的淤积效果,对南汇东滩已实施促淤工程实际淤积效果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利用经验公式结合水动力数学模型计算的方法对正在实施的机场外侧促淤工程的淤积效果进行了预报。  相似文献   

17.
粉砂质海岸促淤计算及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粉砂质海岸的特点及泥沙的悬移、沉降特性,对现有水体挟沙力公式进行改进,给出了基于潜堤透射系数的粉砂质海岸促淤工程淤积计算方法,该方法可对粉砂质海岸围垦促淤、保滩促淤工程的效果进行简单预测.  相似文献   

18.
河势控制与滩区治理示范研究课题实施状况,直接影响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黄河下游河道与滩区治理研究"项目成果推广使用前景。在阐述课题研究目标、执行情况及示范河段概况基础上,分别介绍了"钢结构异型板桩坝河势控导""上挑变流坝促淤""钢管轮胎透水桩坝束流输沙""Z型钢板桩护滩""钢管排桩坝护岸""钢管轮胎透水桩整合坝送溜""钢管透水桩缓冲限流"等示范工程形式。这些工程的实施,不仅实现了河势控导、变流促淤、束流输沙、护滩防塌、护岸防冲、整合送溜、缓冲限流等预期目的,满足当地群众需要,而且增加了示范工程种类,扩大了示范作用,达到了更好的示范效果。尤其是不占原有农田,有效保护了耕地,河内进占便宜且不需要抢险维护,在下游能够直接淤出广阔嫩滩,有利于生态修复,可直接和间接产生巨大的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9.
通过现场调研、实体模型、数学模型和资料分析等手段,对官厅水库上游流域水土流失现状与治理效果、水沙配置与利用、水库挖泥疏浚治理措施与效果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流域水沙配置的内容主要包括水土保持拦沙、水库拦沙、引水用沙和河道淤积等,在基本摸清了流域泥沙配置现状及其对官厅水库减淤效果的基础上,指出改善和提高流域引水用沙、滩地滞沙和水土保持拦沙等方面的泥沙配置能力是减轻官厅水库泥沙淤积的重要目标;论证了挖泥疏浚是解决官厅水库泥沙淤积(包括拦门沙淤堵和坝前淤积)的重要措施,小底宽挖泥槽疏浚方案(15m方案)可作为枯水年连通两库的应急供水工程措施,宽挖槽疏浚方案(宽300m或500m)和防淤堤方案为近期拦门沙整治方案,其中S型防淤堤方案具有局部导沙入妫的作用,挖泥疏浚可以有效地缓解坝前泥沙淤积严重所造成的危险局面;清淤应急供水工程方案实施后的连通渠回淤监测成果表明,连通渠回淤少,不存在淤堵问题,与实体模型试验成果一致,起到了连通永库和妫库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利用非结构网格模型FVCOM,对比分析了杭州湾北岸某围海工程各堤线方案对工程水域的影响。结果表明:非结构网格潮流数学模型能较准确模拟复杂岸线强潮海湾的潮流;合理的围海工程堤线方案可有效减小围海工程对水域水动力、海床冲淤的影响程度及影响范围;基于FVCOM的非结构网格潮流数学模型对于复杂的岸线和工程围堤线的适应性较好,且可无限加密。研究结果为围海工程堤线方案的选择及优化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