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5 毫秒
1.
针对车载自组织网络(VANET)中用户的隐私泄露和信息传输过程中的安全认证问题,提出一种VANET中格基签密的可认证隐私保护方案。首先,消息发送方利用接收方的公钥对消息进行签密,只有拥有私钥的接收车辆才能解密出消息,以保证消息内容在传输过程中只对授权用户可见;其次,车辆接收方解密出消息后,利用单向安全的哈希函数计算消息的哈希值,并判断是否与签密过程中的哈希值相等,实现对消息的认证;最后,采用快速数论变换(NTT)算法降低格中环上多项式乘法的计算开销,提高方案的计算效率。在随机预言机模型下证明了所提方案在适应性选择密文攻击下具有不可区分性,在适应性选择消息攻击(IND-CCA2)下具有强不可伪造性。此外,所提方案的安全性基于格上困难问题,可以抵抗量子算法攻击。仿真实验结果表明,与同类具有消息认证功能的隐私保护方案以及基于格上困难问题的签名方案相比,所提方案的通信时延至少减少了10.01%,消息丢失率至少减小了31.79%,通信开销至少减少了31.25%。因此,所提方案更适用于资源有限的VANET环境。  相似文献   

2.
赵楠  章国安  谷晓会 《计算机工程》2020,46(1):114-120,128
车载自组织网络(VANET)普遍存在通信数据易被攻击和计算效率低等问题。为此,以无证书公钥密码体制和聚合签名为基础,提出一种隐私保护的无证书聚合签名方案。签名方案在随机预言模型下抵抗2种不同类型的敌手攻击,以在适应性选择消息攻击下证明通信消息的不可伪造性,车辆节点根据可信机构生成的伪身份进行通信来实现用户通信的可追踪性和匿名性,并在双线性对运算的基础上通过聚合签名支持多个消息的聚合验证。仿真结果表明,与同类无证书聚合签名方案相比,该方案在车流量较大路段具有较高的通信效率,可实现城市道路VANET通信过程中的车辆用户隐私信息保护。  相似文献   

3.
陈福安  柳毅 《计算机工程》2023,(6):34-41+52
为实现车辆到电网(V2G)系统中车辆用户交易信息隐私保护和通信消息安全传输,提出一种基于区块链的无证书环签密隐私保护方案。在交易阶段采用无证书环签密对服务数据进行加密,减少签密过程中的双线性配对运算与指数运算,同时引入聚合签名技术降低签名验证的计算开销。在交易完成后将记录的服务数据与交易账单聚合为交易数据,将交易数据哈希、服务数据的环签密以及交易编号返回至区块链进行存储,而完整交易数据由云服务器存储,用户需要提供交易数据对应的环签密及交易编号,并通过智能合约完成对交易数据的访问。在随机预言模型下,通过安全分析来验证该方案的匿名性、可认证性、机密性和不可伪造性。实验结果表明,相较3种对比方案,该方案的计算开销具有明显优势,在签名数量增加到50个时,其聚合签名验证的计算开销减少近50%,同时能保证数据的机密性和成员通信的匿名性,有效提高V2G网络中的通信效率。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几种新近提出的无对运算的无证书签密方案,发现存在正确性或安全性的缺陷,提出一种新的无对运算的无证书签密方案。新签密方案改变了现有方案的线性密钥结构,能抵抗类型I敌手发起的公钥替换攻击;利用哈希函数将签密者和解签密者的身份以及待签密消息进行绑定,防止内部攻击发生。在随机预言模型下,方案的不可伪造性和机密性被规约为多项式时间敌手求解离散对数DL(Discrete Logarithm)问题和判定DH(Decision Diffie–Hellman,DDH)问题,具有可证明安全性。对比已有方案,该方案不仅保证了安全性,而且计算开销和实现成本都较低,适用于在无线传感网络等计算、存储和通信资源受限的应用场景保障数据的机密性、完整性和认证性。  相似文献   

5.
无证书的密码体制不但消除了传统公钥密码体制中的证书管理问题,而且解决了基于身份密码体制中的密钥泄露问题。签密方案结合了公钥加密和数字签名的功能,能够同时实现消息的机密性和认证性。提出一种新的无证书签密方案,新方案在签密过程中需要1次配对运算,在解签密过程中仅需要3次配对运算。与已有的方案相比,新方案具备更高的效率。在安全性方面,新方案满足机密性、不可伪造性和可公开验证性。  相似文献   

6.
徐贵双  殷新春 《计算机应用》2023,(11):3358-3367
车载自组网(VANET)在共享交通数据、提升行车效率、减少交通事故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对智能交通系统的构建至关重要。与此同时,车与车之间、车与基础设施之间的安全通信,车辆的隐私保护(如身份隐私、位置隐私),交通消息的高效认证等问题亟待解决。为了实现安全性和效率的平衡,首先,分析并证明最近提出的方案——条件隐私保护无证书聚合签名方案(CPP-CLAS)不能抵抗公钥替换攻击;其次,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新型VANET无证书条件隐私保护认证方案,方案中的车辆在申请部分私钥时不依赖安全信道,并采用聚合认证和批量认证技术批量验证签名;最后,在随机预言机模型下证明了所提方案具有不可伪造性。性能分析表明,与同类型方案相比,所提方案在没有增加验证开销的基础上,将签名阶段的计算效率至少提升了66.76%,通信带宽需求至少降低了16.67%,验证了该方案更加适用于资源受限的VANET。  相似文献   

7.
在线/离线签密不仅可以提高移动设备的计算效率,而且还可以保证数据的机密性和不可伪造性。异构密码环境下,需要考虑不同公钥密码环境之间的在线/离线签密问题。定义了从无证书密码体制到身份密码体制的在线/离线异构签密安全模型,并提出了具体的CLPKC-to-IDPKC在线/离线异构签密方案。方案执行签密运算时,不需要双线性对运算;执行解签密时,只需要2个双线性对运算。与已有在线/离线异构签密方案相比,在效率相当的情况下不存在证书管理问题,适合于计算能力受限的移动设备。通过安全性证明本文方案满足机密性和不可伪造性。最后的实验仿真分析了所提方案在线/离线签密和解签密的效率,该方案采用了独立系统参数,更适用于实际应用环境。  相似文献   

8.
为了更有效地保护网络信息的安全,需要同时实现消息的机密性和认证性。签密方案能够在一个逻辑步骤内同时实现对消息的签名和加密。为了提高当前已存在的签密方案的安全性和算法效率,结合聚合签名的思想,提出一种基于身份的聚合签密方案。在随机语言模型中证明了该方案具有适应性选择密文攻击下的不可区分性,在适应性选择消息攻击下是存在性不可伪造的,其安全性归约为计算椭圆曲线离散对数问题和双线性Diffie-Hellman问题的困难性。与目前效率较高、密文长度较短的几个方案进行比较的结果表明,新方案的签密和解签密过程分别仅需1次双线性对运算,具有计算成本低、密文长度短的优良特性。  相似文献   

9.
随着5G/6G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车联网对于车辆对基础设施、车辆对车辆之间快速交换信息的要求明显提高。然而,在5G/6G网络切片技术中,不同的网络切片采用不同的密码体制,从而会形成异构网络通信。异构车联网可以实现车辆信息的即时共享,但开放的无线通信通道使车辆隐私信息易被泄露,这需要保证共享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提出一种隐私保护性异构聚合签密方案。该方案使用异构签密技术,在公钥基础设施和基于身份的密码系统(IBC)网络切片环境中可实现不同密码系统注册车辆之间的异构安全通信,同时采用聚合技术,在IBC环境中的车辆将接收到的密文消息进行聚合并对其解密。为确保解密后的密文消息完整,接收车辆对消息进行批量验证,以减少解签密过程所需的时间及传输量。在随机预言模型下,该方案对适应性选择密文攻击具有不可区分性,对适应性选择消息攻击具有存在性与不可伪造性。实验结果表明,相比基于边缘计算的无证书聚合签密方案与车联网高效签密方案,该方案在发送车辆对消息进行签密的阶段中所用时间减少了18.91%~63.12%,在接收车辆对密文进行解签密的阶段中所用时间减少了5.91%~33.66%,具有较高的计算效率。  相似文献   

10.
针对现有签密方案存在的可能泄漏接收者隐私、解签密不公平和无公开验证性等问题,采用拉格朗日插值函数方法对其进行改进,提出了一个新的基于身份的多接收者签密方案.新方案将接收者解签密所需的身份信息揉合在一起,实现对接收者隐私的保护,具有解签密匿名性;每一个接收者解密所需密文信息相同,满足解签密公平性;任何第三方在仅拥有密文时就可验证密文发送方的身份,满足公开可验证性.与现有签密方案相比,新方案具有更小的计算量和密文长度.在随机预言模型下,给出了新方案基于双线性Diffie-Hellman (bilinear Diffie-Hellman,BDH)问题假设和计算Diffie-Hellman(computational Diffie-Hellman,CDH)问题假设的安全性证明.  相似文献   

11.
朱栋  殷新春  宁建廷 《计算机应用》2022,42(10):3091-3101
针对车联网(IoV)通信安全难以保证和车辆私钥频繁更新导致的开销大的问题,首先,证明了现有的无证书聚合签名方案无法同时抵抗公钥替换攻击和恶意密钥生成中心(KGC)攻击;其次,提出了一种适用于IoV且具有强隐私保护的无证书聚合签名方案。所提方案通过引入假名身份来实现车辆的身份隐藏,同时实现可信中心对可疑车辆的事后追查。此外,在所提方案中,车辆的假名身份和公钥可随着区域的变化而动态更新,这样既可以保证车辆的轨迹不被泄露又可以有效避免私钥频繁更新带来的通信和存储开销。在随机预言模型下,在基于椭圆曲线离散对数(ECDL)问题的假设下,证明了所提方案具有认证性和完整性,且满足匿名性、可追踪性和强隐私保护性。所提方案还采用聚合签名技术实现车辆签名的聚合验证,从而降低了验证签名时的计算开销。性能分析表明,当聚合签名所包含的签名数量为100时,与同类型方案相比,所提方案传输聚合签名的通信开销至少减少了约21.4%。  相似文献   

12.
基于代理重签名和无证书公钥密码体制,提出了一个安全的车载自组网消息认证方案。认证中心利用代理重签名技术,可转换车载单元对消息的签名为路边单元的签名,从而降低了根据签名识别车辆身份的风险,实现通信消息的匿名性。采用无证书公钥密码体制将各实体的私钥分为两部分,有效解决了车载自组网中的证书管理与密钥托管问题。如果车辆发布虚假消息,认证中心能准确追溯到车辆的真实身份,并召回违法车辆。与Huang方案相比,新方案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较低的通信开销。  相似文献   

13.
无双线性配对的无证书签密方案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文浩  许春香 《软件学报》2011,22(8):1918-1926
近几年,仅提出了6个无证书签密方案,其中大部分不能提供保密性和不可伪造性.即使有些签密方案是安全的,它们也都需要双线性对运算.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一个无需对运算的无证书签密方案,并在随机预言模型下,基于计算Diffie-Hellman假设和离散对数困难问题证明了其保密性和认证性.该方案无需双线性对操作.到目前为止,它是己知最有效的无证书签密方案.  相似文献   

14.
无证书并行签密方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签密能够同时完成公钥加密和数字签名两项任务,实现消息既保密又认证的双重功能。同时,签密的计算量和通信代价都要低于传统的保密认证方法——先签名后加密。鉴于签密重要性和无证书密码系统的优点,首次提出了一个可证安全的无证书并行签密方案。该签密方案建立在已分别被证明是安全的无证书加密方案和签名方案基础之上。分析显示该签密方案满足诸如不可否认性、可公开验证性和前向安全性等安全性质。  相似文献   

15.
保障消息传输的机密性是对车载自组网(VANET)中通信的基本安全需求。在使用对称群组密钥加密消息的模式下,系统管理者难以追踪内部攻击者,因此,提出了基于属性的车载自组网加密方案。该方案能实现对恶意车辆的追踪和撤销,并能细粒度地划分车辆的访问权限;与此同时,该方案允许多个授权中心彼此独立地分发属性及其对应密钥,防止被妥协的授权中心伪造其他授权中心负责管理的属性密钥,从而保障了多机构间通信协作的高度安全性。该方案在q-DPBDHE2假设下被证明具有不可区分性;而且与同类方案进行加解密开销对比的实验结果表明,当涉及的属性个数为10时,该方案的解密开销为459.541 ms,说明该方案适用于车载自组网中的通信加密。  相似文献   

16.
随着智能交通系统的快速发展以及车辆用户的持续增长,数据转发成为车联网的研究热点之一.然而车辆节点的高速移动,导致网络拓扑结构的快速变化以及网络持续连通性变差;此外由于车联网无线通信的属性,数据转发的内容以及车辆用户的信息很容易被窃听和泄露;同时存在一些车辆用户可能拒绝转发数据.因此,在车联网中如何保证数据转发的可靠性以...  相似文献   

17.
何燚  张翼飞  薛冰  张晓磊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2,33(9):3305-3308,3366
为了确保无证书签密方案能实现临时秘密泄漏安全性,提出了一种新的无需对运算的无证书签密方案.新签密方案将用户部分私钥、用户私有秘密和签密临时秘密分别对应到求解3个不同的CDH (computational Diffie-Hellman)问题,并采用散列函数将用户密钥、临时秘密和密文与用户身份绑定.表明了新方案不仅能实现数据的认证性、机密性,还能确保临时秘密泄漏安全性.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新方案的安全性更高,计算性能更优.此外,文中还指出文献[3]中签密方案不能抵抗临时秘密泄露攻击.  相似文献   

18.
基于签密方案,Liu-Xu构造了一个高效的无证书两方认证密钥协商协议。对Liu-Xu的方案进行安全性分析,指出由于传送消息存在冗余,该方案不具有强安全性。该方案不能抵抗被动攻击和主动攻击。提出一个改进的方案来修正上述问题,新方案没有使用签密方案。分析结果表明,新协议的效率和安全性提高明显。  相似文献   

19.
签密是一种能在一个逻辑步骤内同时提供消息的机密性和消息源认证性的密码原语。针对目前基于双线性对的无证书聚合签密(CLASC)方案效率较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双线性对的无证书聚合签密方案。在该方案中,任何用户均可作为聚合者发起签密协议。用户生成签密密文后,密文被发送给聚合者进行聚合。安全性分析证明了该方案在随机预言模型下满足不可伪造性和保密性。对比结果表明所提方案仅要求每位签密者进行一次对运算,能够提高计算效率,有利于对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