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2005年威远构造威寒1井龙王庙组获11×104 m3/d的测试产量揭示了四川盆地内部龙王庙组勘探的突破。随着勘探的深入,川中磨溪—高石梯地区多口百万立方米气井的获得证实了龙王庙组巨大的勘探潜力。然而,龙女寺构造龙王庙组储层发育情况展现出与磨溪—高石梯(高磨主体)地区较大的差异,以传统“亮点”反射模式作为储层预测的指导思想已经无法满足现今勘探的需要。以龙女寺构造龙王庙组储层为例,借助已有岩心、薄片、测录井及地震资料,对区内龙王庙组储层与高磨主体地区龙王庙组储层进行对比研究,同时对储层的地震响应进行进一步的探索。研究表明:研究区龙王庙组发育局限台地沉积,颗粒滩相作为储层发育的最有利相带,最主要的储集岩类为颗粒云岩及晶粒云岩,储集空间包括粒间(溶)孔、晶间(溶)孔、溶洞等;研究区内储层表现出低孔低渗的特征,非均质性强,纵向展布差异大,横向可对比性差。对比分析“亮点”反射模式,采用波形聚类属性对储层进行平面分布预测,明确不同储层发育情况对应的波形特征。I类波形对应于储层发育于顶部,储层厚度>30 m;II类波形对应于储层发育于中部,储层厚度>20 m,或顶部中部发育2套相距20 m左右、厚度15 m左右的储层;I、II类波形为储层发育有利波形;III类波形对应储层较薄(<5 m)且储层呈薄互层状发育或储层欠发育;IV类波形对应储层欠发育;III、IV类波形为储层发育不利波形。该方法可有效地规避“假亮点”反射,预测结果与沉积相发育特征及实钻井储层发育情况吻合率高。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四川盆地寒武纪龙王庙组勘探取得重大战略突破,颗粒滩相沉积是储层发育有利相带,寒武纪龙王庙组沉积演化及展布规律研究至关重要。应用层序地层研究思路分析龙王庙组时空沉积演化过程,明确了龙王庙组发育2期沉积旋回,龙王庙组下旋回沉积期盆地自西向东表现为缓坡沉积特征,颗粒滩受乐山-龙女寺古隆起控制,发育在川中地区。四川盆地龙王庙组上旋回沉积期表现为"两隆一凹"沉积格局,该时期川中地区颗粒滩大面积分布,川东地区逐步演化为台地边缘相带,发育颗粒滩白云岩,两者之间的重庆-泸州地区为低洼地貌特征,发育厚层膏岩澙湖沉积,该期龙王庙组沉积表现为碳酸盐岩台地沉积特征。文中建立了四川盆地龙王庙组沉积新模式,揭示了四川盆地寒武纪龙王庙组沉积期碳酸盐缓坡向台地演化的过程,指出重庆-泸州膏岩澙湖沉积造就川中、川东为2个独立滩相储层发育岩性区,川东地区龙王庙组台缘带滩相储层为龙王庙组油气勘探重要新领域。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四川盆地中部地区寒武系龙王庙组勘探获得重大突破并取得了相应的地质认识,但是针对川东地区寒武系龙王庙组的勘探目前仍处于初步阶段,地质认识也相对不足。通过充分利用区内完钻井资料并结合川东及野外露头剖面,采用岩心、露头宏观描述与薄片镜下微观鉴定相结合的方法,开展岩石学特征和沉积相特征分析。表明:①川东地区寒武系龙王庙组主要发育白云岩类、石灰岩类,局部发育石膏岩类及碎屑岩类;②主要发育碳酸盐岩台地相,局限台地亚相和开阔台地亚相及其相应的沉积微相;③区块西北角曾1井一带为碎屑岩和碳酸盐混积台地相;区块中部巴中—万源—开州—万州—重庆一带为局限台地,区块东部石柱—云阳—城口至恩施—巫山—镇坪一带发育开阔台地;④在长寿—涪陵一带为蒸发台地相。城口—利川、宣汉—垫江一线颗粒滩为有利的沉积相带。该沉积相研究成果针对下一步在川东地区的天然气勘探有利区选择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四川盆地安岳大气田的发现,表明寒武系龙王庙组蕴含着巨大勘探潜力。但目前四川盆地内寒武系海相地层,仅川中地区获得突破。已有研究表明,继承性抬升的川中古隆起是安岳气田形成寒武系龙王庙组滩相储层乃至最终成藏的首要控制因素,但是否也控制或影响古隆起以外地区沉积还没有确凿证据。以开展川东地区下寒武统膏盐岩特征研究作为切入点,提出了寒武系勘探的新思路,认为川东区域中-下寒武统膏岩迁移沉积特征受到川中古隆起抬升作用控制,其膏岩层的时空分布,不仅对研究区域岩相古地理特征及成藏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也间接指明了川东地区寒武系勘探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5.
结合四川盆地3 000 km地震剖面实际资料和1 200口井钻井资料,从典型井和典型区块研究出发,地震与地质相结合,研究了川中-川东地区下二叠统茅口组二段白云岩测井、地震等响应特征,寻找茅口组二段白云岩分布的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当茅二a段发育白云岩时,白云岩底界在地震剖面上具有弱-较强反射特征,白云岩发育区呈北西-南东向展布,靠近泥岩发育区左侧边界是白云岩储层发育的最有利区。四川盆地下二叠统茅口组白云岩分布呈条带状大面积分布,勘探潜力巨大,为下一步勘探的接替目标。  相似文献   

6.
四川盆地南部下二叠统茅口组储层油气勘探开发历史较为久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储集类型丰富多样。近年川西北部和川东地区二叠系勘探也获得了突破。而位于四川东南部的涪陵—巴南地区受不同方向的应力发育多组系构造,茅口组储层的储集类型、主控因素及展布特征是不清楚的,导致前期钻井虽有显示但产量不高。因此,通过分析川东涪陵—巴南勘探区内及邻区的钻、测井资料,进行茅口组古地貌特征研究、地震相分析及含油气异常的地震反射特征判别,识别出储层有利分布区。研究结果表明:①茅口组储层是富含生物碎屑、溶孔、裂缝的综合型储集层;②储层在地震剖面上具有"下拉式弱反射""眼球状""斜亮点""同相轴错断""同相轴分叉及合并"等特征;③储层分布横向变化较大,主要受古构造位置及断层展布控制;④探区西部古地貌位置较高,是岩溶较发育的有利区域,地震异常较为集中,具有良好的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7.
四川盆地东南部寒武系含气前景新认识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古生界寒武系是四川盆地天然气勘探的重要后备领域。在回顾该盆地东南部寒武系勘探历程的基础上,提出了有关勘探方向的三点新认识:一是龙王庙组是寒武系油气勘探的主要目的层;二是加里东期龙王庙组剥蚀区外围的龙王庙期“膏(盐)盆”周缘是龙王庙组勘探的有利区带;三是龙王庙组近期勘探目标应首选孔隙储层发育的区内大中型背斜圈闭作为突破口。综合分析结果认为,川东南地区螺观山、广福坪、相国寺构造均可作为当前勘探突破的目标。这些构造龙王庙组孔隙性储层预测厚度大于15 m ,闭合面积大于40 km2,地震资料可靠程度高,埋藏深度适中,构造保存条件好。  相似文献   

8.
四川盆地川中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天然气资源丰富,勘探开发潜力巨大,但近年来既无重大勘探发现又无很好的开发经济效益,究其原因是对须二气藏富集区的分布认识不清。通过研究总结了须二气藏富集区地震预测中存在3类致命预测陷阱:①没有充分认识须二段有效储层纵向分布位置及其对应的地震反射特征;②须二上段泥岩夹层发育,泥岩夹层和有效储层反射特征相似;③气层与水层、干层地震反射特征差异小;形成了模型正演识别纵向上不同位置储层反射特征、地震分频反演识别泥岩、叠前AVO技术区分气层、水层、干层等针对性技术对策,在川中地区龙女寺区块须二段气藏预测中进行了应用,新完钻井预测符合率达到90%以上。这些技术提高了须二上段气藏预测精度,有效地支撑了须二段气藏勘探开发工作。  相似文献   

9.
四川盆地纵向上从震旦系—侏罗系共发现了包括常规天然气、致密气、页岩气、致密油4种类型的工业油气流,其中常规气主要发育于中三叠统雷口坡组及其以下的海相碳酸盐岩地层中,为了预测四川盆地常规天然气未来勘探方向,在系统总结四川盆地常规天然气地质条件、成藏富集规律的基础上,评价盆地常规天然气资源潜力,明确剩余资源空间分布。结果表明:①四川盆地具有构造分区明显、4套广覆式烃源层、多套大面积孔隙型储层发育的常规天然气地质条件;②常规天然气富集主要受优质烃源岩、台缘和台内高能滩相、古构造和成藏组合等因素的控制,具有大气田近源分布、相带控储、古侵蚀面改善储渗条件、继承性古隆起控制油气富集和运移、优越的成藏组合有利于形成大中型气藏等特点;③基于盆地常规天然气地质条件,立足于“层”,运用成因法、统计法及特尔菲综合法,预测四川盆地常规天然气地质资源量为12.5×1012m3。结合剩余资源空间分布特征,指出了四川盆地未来的总体勘探方向是:层系上主攻灯影组、龙王庙组及中二叠统勘探领域;区块上发展川中、川东地区,挖潜川南地区,开拓川西、川北地区。  相似文献   

10.
四川盆地中部地区下寒武统龙王庙组混合沉积较发育,但相关的研究和认识尚显薄弱。通过岩心观察描述和岩石学分析,对川中地区下寒武统龙王庙组混合沉积特征和地质意义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龙王庙组混合沉积主要为混积型碳酸盐岩,发育碳酸盐岩-混积岩层系与混积岩层系,具有渐变式混积和复合式Ⅱ型混积两种类型。纵向上,混合沉积受海平面变化控制,主要发育在三级海平面旋回的海侵期和海退早期,与风暴事件密切相关,且海侵期混积程度明显高于海退期;横向上,高石梯地区混积强度大于磨溪地区。通过四川盆地中部与北部地区龙王庙组混合沉积特征的对比,发现川北地区与古秦岭洋、摩天岭古陆相接,混积强度与混积颗粒粒度均大于川中地区,指示风暴潮流携带陆源碎屑经川北进入川中地区。四川盆地中部地区龙王庙组混积岩指示高石梯地区处于古地貌斜坡部位,粉砂级石英颗粒卸载形成混积中心。龙王庙组有利储层主要发育在弱混积或未混积颗粒滩微相中,混合沉积不利于优质储层的发育。  相似文献   

11.
四川盆地下寒武统龙王庙组沉积模式新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四川盆地下寒武统龙王庙组气藏的天然气主要富集于川中地区的颗粒滩中,做好岩相古地理研究和颗粒滩分布预测是提高该区天然气勘探成功率的关键。为此,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通过综合分析露头、钻井、地震和测井等资料,研究了四川盆地及邻区龙王庙组沉积相、沉积体系模式,编制岩相古地理图,建立龙王庙组"三滩"沉积模式,预测3条滩带的分布范围,分析"3条滩带"的发育特征与主控因素,进而指出了该区下一步天然气勘探的方向和领域。研究结果表明:(1)四川盆地龙王庙期呈现碳酸盐岩镶边台地的古地理格局,发育混积潮坪、局限台地、开阔台地、台地边缘和斜坡等沉积相;(2)建立了龙王庙组"三滩"沉积模式,其中一条为台地边缘颗粒滩,分布于该盆地东缘,另外两条为台内颗粒滩,分布于潟湖亚相的东西两侧,分属局限台地相和开阔台地相;(3)局限台地相颗粒滩是安岳气田龙王庙组气藏的主要储集体,分布于川中地区,发育受潟湖和高石梯—磨溪古隆起所控制;(4)台地边缘颗粒滩主要分布于盆地的北缘和东缘,发育受沉积古地貌坡折控制。结论认为:(1)局限台地相颗粒滩和台地边缘滩储层质量好,是天然气勘探的重要领域;(2)龙王庙组"三滩"沉积模式和颗粒滩带分布的新认识,对古老地层的沉积体系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2.
近期,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风险探井——JT1井在四川盆地中部磨溪地区北斜坡下寒武统沧浪铺组测试获得51.62×104 m3/d 的高产气流,实现了继下寒武统龙王庙组气藏之后寒武系又一层系的天然气勘探重大突破。为了加深对于该层系的认识,基于区域地质背景和气藏勘探历程,结合该盆地沧浪铺组的油气地质条件,对其天然气成藏条件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早寒武世沧浪铺期四川盆地及周缘总体处于浅水陆棚沉积体系,沧浪铺早期德阳—安岳裂陷还未填平,受古地貌和物源控制,裂陷东部以清水陆棚碳酸盐岩沉积为主,云化颗粒滩相发育;②受滩相叠加溶蚀作用的影响,沧浪铺组一段发育白云岩孔隙型储层,岩性主要为残余鲕粒云岩、砂屑云岩和粉晶云岩、灰质云岩、云质鲕粒灰岩,储集空间类型主要有粒间溶孔、晶间溶孔、晶间孔,平均孔隙度为4.1%;③地震刻画川中—川北地区沧浪铺组一段发育多个大型滩体,横向上受滩间致密岩性遮挡、纵向上受沧浪铺组二段泥质岩的封盖,在现今单斜背景下具备形成构造—岩性复合圈闭的条件,刻画有利勘探面积逾3 200 km2;④沧浪铺组一段滩相储层直接覆盖于下寒武统筇竹寺组优质烃源岩之上,形成下生上储源储组合,蓬莱—射洪—阆中一带靠近德阳—安岳裂陷区寒武系生烃中心,天然气成藏条件优越。结论认为,JT1 井沧浪铺组油气勘探首次战略突破,证明了四川盆地寒武系具有较大的油气勘探潜力,对于推进该盆地奥陶系以及寒武系高台组、洗象池组等新领域、新层系的油气勘探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四川盆地深层海相碳酸盐岩天然气勘探力度的不断加大。基于区域地质背景研究成果,在岩相古地理、储层成因以及天然气成藏演化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的地质新认识,并且在该盆地中二叠统栖霞组、茅口组、峨眉山玄武岩等多层系、多领域都取得了天然气勘探新进展,展现出良好的天然气勘探前景。归纳总结该盆地近期中二叠统天然气勘探成果表明:①栖霞组沉积受加里东末期古地貌的控制,在川西海盆边缘和川中地区环古隆起周缘发育了规模分布的台缘滩和环带状台内滩,滩体规模大、分布范围广,白云岩储层发育,含气性好;②盆地内茅口组主要发育两种类型的储渗体——一种是叠加白云化作用的受相带控制沿台缘和台内高带发育的滩体,另一种是茅口期末受大规模侵蚀作用在岩溶斜坡带分布的有效岩溶储层;③在成都—简阳地区发现了火山岩气藏,其优质储层为火山岩爆发相,厚度大、物性好、分布面积广,该种新类型气藏的发现,进一步拓展了四川盆地中二叠统天然气勘探的领域。结论认为,中二叠统多层系、多领域天然气规模勘探潜力的提升,使其成为四川盆地下一步天然气增储上产的重要接替领域。  相似文献   

14.
四川盆地震旦系-下古生界的勘探可追溯至20世纪50年代中期,其勘探过程曲折,对勘探经验进行总结可以为四川盆地深层碳酸盐岩油气勘探提供借鉴。安岳特大型气田成藏主要受德阳-安岳台内裂陷和川中古隆起共同控制;台内裂陷控制规模生烃中心和高效成藏组合,安岳特大型气田具有近源成藏的特征;台内裂陷边缘带、古隆起高部位控制储层发育,有利相带大面积分布,叠加古岩溶作用改造,储层规模分布;台内裂陷、古隆起联合控制规模圈闭的形成和油气富集。气田主力层系龙王庙组、灯影组四段、灯影组二段气藏特征和成藏主控因素有显著差异。龙王庙组气藏属构造背景下的岩性气藏,继承性发育的古隆起是储层形成、油气聚集成藏的关键。灯影组四段气藏主要受大型构造-地层复合圈闭控制,灯影组二段气藏为构造圈闭气藏。灯影组大气田分布受台内裂陷和古侵蚀面控制下的烃储近源匹配和上倾方向的地层封堵控制。针对安岳气田勘探开发形成了储层地震精细描述技术、气层测井精细评价技术、复杂地层快速钻井技术、高温高压气层改造技术等配套技术系列。技术的进步为特大型气田高效勘探、开发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5.
基于钻井、地震和测井等资料,研究川中地区下寒武统龙王庙组储层特征,分析优质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建立优质储层发育模式。结果表明:①川中地区龙王庙组优质储层主要发育于局限台地相的台内颗粒滩中,以厚层块状颗粒白云岩为主;②储层主要的储集空间为溶孔、溶洞和裂缝,并根据储集空间的不同,可将储层划分为裂缝-溶蚀孔洞型、裂缝-溶蚀孔隙型和裂缝-晶间孔型3类,其中裂缝-溶蚀孔洞型储层质量好,为优质储层;③高石梯-磨溪古隆起控制了颗粒滩沉积,层间岩溶作用和准同生白云石化作用是优质储层发育的基础,而古隆起与颗粒滩、多期溶蚀作用和裂缝等因素的有效配置可形成优质储层;④古隆起核部的颗粒滩储层发育较好,古隆起上相对古地貌高处的颗粒滩储层较好,单个颗粒滩的核部储层较好。  相似文献   

16.
综合利用钻井、测井、露头剖面、岩心和地震等资料,对四川盆地及周缘地区寒武系洗象池组层序-岩相古地理开展综合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研究区洗象池组主要为碳酸盐岩台地沉积环境,自西向东依次发育混积潮坪、局限台地、开阔台地、台地边缘、斜坡—盆地相沉积.应用层序地层学方法可将洗象池组自下而上划分为5个三级层序(SQ1—SQ5)....  相似文献   

17.
四川盆地震旦系-寒武系天然气成藏模式与勘探领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国齐  杨威  谢武仁  金惠  苏楠  孙爱  沈珏红  郝翠果 《石油学报》2018,39(12):1317-1327
四川盆地震旦系-寒武系成藏条件好、天然气勘探领域多、资源潜力大,发育寒武系筇竹寺组、震旦系灯影组三段和陡山陀组优质泥岩以及震旦系灯影组泥质碳酸盐岩4套烃源岩,震旦系灯影组四段丘滩体白云岩、灯影组二段丘滩体白云岩、下寒武统龙王庙组颗粒滩白云岩和中寒武统洗象池组岩溶白云岩4套规模储层,震旦系灯影组三段泥岩、下寒武统筇竹寺组泥岩和中寒武统高台组膏盐岩3套直接盖层,具有良好的生-储-盖组合。根据不同区域成藏条件和成藏主控因素的不同,建立了四川盆地震旦系-寒武系的4种成藏模式:裂陷两侧台缘带构造-岩性气藏成藏模式、裂陷内岩性气藏成藏模式、川中台内构造岩性气藏成藏模式和川东川南构造气藏成藏模式。评价了全盆地的4个勘探领域:①裂陷两侧台缘丘滩体的储层品质和源-储配置好,勘探的关键在于优选构造稳定且保存条件好的目标;②裂陷内孤立丘滩体发育岩溶储层,且被烃源岩包围,精细刻画孤立丘滩体是勘探的关键;③川中台地内的储层和烃源岩大面积叠置,构造稳定,但资源相对分散,寻找富集区是勘探的关键;④川东-川南构造带发育成排成带的构造圈闭,寻找保存条件好的圈闭是勘探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建设四川大气区亟待寻找天然气资源丰富、勘探潜力大的接替新领域。为此,在系统梳理我国克拉通盆地深层古老海相碳酸盐岩大油气田形成的烃源、储层、成藏组合等条件和大气田分布规律的基础上,分析了四川盆地深层震旦系天然气成藏富集条件,评价了上震旦统灯影组的天然气勘探潜力和有利目标区。研究结果表明:(1)源灶保持的有效性与规模性,储集体的有效性与规模性,储盖组合的有效性、规模性与近源性是深层碳酸盐岩大油气田形成的必要条件,古隆起、古斜坡与古断裂带是寻找深层碳酸盐岩大油气田的有利区;(2)该盆地新元古界—寒武系发育3套优质烃源岩,有机质成熟度仍处于裂解成气的最佳窗口,成气规模大;(3)该盆地灯影组微生物碳酸盐岩经建设性成岩作用改造,形成有效储集层,大范围分布;(4)灯影组源盖一体,台缘、台内均具备近源成藏的有利条件。结论认为,四川盆地深层震旦系油气成藏条件良好,是未来天然气勘探的重点接替领域,其中川中古隆起及其斜坡带长期处于天然气聚集的有利部位,规模勘探应高度关注灯四段台缘带、灯二段台缘带、川中古隆起斜坡带灯影组台内丘滩体和川东地区灯影组丘滩体4个有利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