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3 毫秒
1.
为了对不同情况下的河流污染物弥散系数进行实地研究,以陕西泾河枯水期水流为研究对象,利用钼酸钠为示踪剂进行了示踪试验。根据试验所得数据以及相应河段的水文资料,用相关分析法分析了河流弥散系数与平均流速及传播距离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泾河枯水季节的流量及河流弥散系数都很小,对污染物的稀释净化能力很低。  相似文献   

2.
文中对作者原提出的分析一维河流不团示踪试验数据,确定河流纵向弥散系数D和河流平均流速煌直线图解法进行了改进。与直线图法相比较,改进方法具有:(1),在示踪剂一级反应速率常数K1为未知的情况下仍可以应用,进一步拓宽了水团示踪试验的适应范围;(2)在原始数据处理过程中,避免了计算计算浓度的差商值,可能会提高参数计算结果的精度等特点。  相似文献   

3.
弥散系数是研究河流中突发性污染物对生态和人类影响的重要指标。为了获得寨底地下河地表明流段的弥散系数,在该河明流段进行了示踪试验,并在距示踪剂(NaCl )投放处下游21,585,960 m和1 385 m的4个点进行明流段水的电导率和氯离子含量测试,利用示踪试验所获得数据,通过解析法算得弥散系数,得出该河明流段的平均流速为0.137 m/s,弥散系数为0.227 2 m/s。  相似文献   

4.
文中对作者原提出的分析一维河流水团示踪试验数据,确定河流纵向弥散系数D和河流平均流速的直线图解法进行了改进。与直线图解法相比较,改进方法具有:1).在示踪剂一级反应速率常数K1为未知的情况下仍可以应用,进一步拓宽了水团示踪试验的适用范围;2).在原始数据处理过程中,避免了计算浓度的差商值,可能会提高参数计算结果的精度等特点.  相似文献   

5.
确定河流水质参数的抛物方程近似拟和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了一种新的分析瞬时投放示踪剂条件下的一维河流水团示踪试验数据,进而确定河流水质参数的方法.该方法利用抛物方程拟和t1/2c t曲线的峰部区域,推导出利用曲线上3点坐标值计算该抛物方程的极大值和对应时间的公式,利用该时间公式建立计算河流断面平均流速的公式.在此基础上,对浓度时间数据进行转换,推导出计算河流纵向弥散系数和综合排放参数的计算公式.理论推导和算例表明,抛物方程近似拟和法具有对试验数据组数的要求不高、计算过程比较简单和同时能够计算3个水质参数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河流水团示踪试验数据分析的双站直线解析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了一种分析瞬时投放示踪剂条件下的一维河流水团示踪试验数据的新方法.该方法利用2个观测断面的示踪剂浓度观测数据,确定河流纵向离散系数、河流断面平均流速与释放参数等水质参数,并能够根据一级反应速率常数的计算结果判断示踪剂是否为惰性.通过实例应用表明,与利用直线图解法确定河流纵向离散系数相比较,新方法不仅能同时分析2个断面的观测数据,能够在预先不知示踪剂是否为惰性的情况下进行判断,而且具有计算结果可靠,计算过程比较简单、易于应用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弥散系数是多孔介质对某种污染物质弥散能力的参数,在宏观上反映多孔介质中地下水流动过程和空隙结构特征对溶质运移过程的影响。碳酸盐岩地区存在岩溶发育分布不均匀的特性,决定了岩溶场地的弥散系数在空间上具有不均匀性。笔者藉火电厂贮灰场工程实例的弥散试验,通过监测钻孔的示踪剂离子浓度数据,反算各方向上的有效孔隙,获得了强岩溶发育区不同岩溶发育方向的纵向横向弥散系数特征。  相似文献   

8.
分析一维砂柱弥散试验数据的反函数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文中将描述一维、稳定流场和连续注入定示踪剂浓度条件下的半无限砂柱弥散试验中示踪剂浓度随时空变化的近似解析解进行了反函数变化.变化后的数学表达式能够用以分析试验中得到的ci~ti或ci~xi数据,以确定介质的纵向弥散系数DL和渗透速度u.与原有方法相比较,反函数法具有:能够消除在求参过程中,人为因素对计算结果准确性的影响;不仅可以计算出DL值,而且还可以计算出u值;在ci~ti或ci~xi数据不充分的情况下,仍可以应用;整个求参计算过程可以程序化,由计算机完成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天然河流纵向离散系数确定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天然河流纵向离散系数的确定方法进行综述,详细分析了理论公式、示踪试验、经验公式这3种方法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讨论了基于断面流速分布的理论公式的适用范围以及国内外学者对该公式使用的拓展;阐述了利用现场示踪试验数据计算纵向离散系数的矩量法、演算法、直线图解法和多种优化方法,并分析了它们各自的优缺点;列举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经验公式。探讨了弯道和死水区对天然河流纵向离散系数的影响;阐述了针对传统一维纵向离散方程的缺点提出的一些其他模型,并提出了天然河流纵向离散系数研究中一些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河流污染物纵向离散系数确定的演算优化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顾莉  华祖林  何伟  胡叶亮 《水利学报》2007,38(12):1421-1425
提出一个确定河流污染物纵向离散系数的新方法——演算优化法。该方法采用示踪剂在两个断面的时间浓度过程数据,将上游断面的实测浓度过程视作下游断面的连续投放源。在下游断面浓度计算值与实测值的平方误差达到最小的条件下,利用优化方法求出河段的平均流速和纵向离散系数。该方法摈弃了传统演算法采用的冻结云团假设,客观地反映了污染物上游浓度变化过程对下游浓度变化过程的影响,同时避免了演算法中繁琐的试算过程。采用Fischer的室内示踪试验数据,对演算优化法与传统演算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演算优化法的计算过程比演算法更快捷,计算出的离散系数更精确可靠。  相似文献   

11.
以水团示踪试验为例,介绍和比较了直线图解法、相关系数极值法和最优化计算法等不同的河流纵向弥散系数计算方法,指出:直线图解法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单站法和双站法的不足,但在分析河流水团示踪试验数据时,需用差分计算代替c-t曲线导数的计算,在这个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误差;相关系数极值法计算过程比较复杂,但与其他方法相比,可以避免图算过程,能够消除人为因素对计算结果精度的影响,而且还能够计算河流横断面面积;最优化计算方法多用于分析各种单站的实际观测资料.  相似文献   

12.
土壤溶质运移两种新的求参方法的应用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任理  李保国  曾凡  邢维玲 《水利学报》1999,30(11):0001-0007
本文通过对3种不同质地土壤(砂质壤土、壤质粘土和粉砂壤土)的室内水盐入渗实验资料的分析,依据山口(Yamaguchi)等提出的斜率法和等斜率法,由土壤溶质运移的穿透曲线数据,同时估算了平均孔隙流速和水动力弥散系数,并与实测值、简化解析解法及矩法求算的结果进行了比较。此外,作者还探讨了抛物插值和Brenner数大小对求参精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示踪剂在裂隙-孔隙双重介质中的输运问题。假设对流弥散仅发生在裂隙系统中,孔隙系统只作为一种贮客场所,并考虑其中的均衡吸附。另外,示踪剂的输运处于径向的稳定渗流场中。描述这一问题的数学模型是一组交系数的微分方程,通过Laplace变换,我们给出了由Airy函数表示的形式较为简洁的解析解。文中研究了有关参量的影响作用,这对于识别地层信息具有很大的帮助,可以用来分析示踪剂试验,拟合求参。也可用于预测废水回注时浓度及范围。本解准确,计算量少,便于实际应用,许多特殊情况下的解可由简化本解而得,故它还有较广泛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4.
文中将描述瞬时投放示踪剂,一维流动二维地下水弥散过程的解析解进行了适当数学变换,得到一个二元线性回归方程。该方程中的自变量和因变量中仅包含着试验数据,回归系数中包含着待求参数。通过对两个观测孔中的观测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五个包含待求参数的方程。由这些方程,推导出了计算aL、aT、u、ne和λ五个参数值的公式。线性回归法的主要优点为在示踪剂不论是否为惰性的情况下均可以应用。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二维水动力弥散试验数据的线性回归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将描述瞬时投放示踪剂,一维流动二维地下水弥散过程的解析解进行了适当数学变换,得到一个二元线性回归方程,该中自变量和因变量中仅包含着试验数据,回归系数中包含着待求参数,通过对两个观测孔中的观测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五个包含待求参数的方程,由这此中,推导出计算αL,αT,u,nc和λ五个参数值的公式,线性回归法在主要优点为在示踪剂不论是否为惰性的情况下的均可以应用。  相似文献   

16.
河流横向混合系数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横向混合系数是河流中污染物横向混合特性的重要体现与反映。本文针对不同河道情况下横向混合系数的确定方法进行了分析。首先归纳不同河道的无量纲横向混合系数的量值分布及代表性公式,顺直室内水槽试验的无量纲横向混合系数值在0.1~0.26范围内,天然河道量值分布较为离散,基本大于室内水槽的数值,并对不同代表性公式的适用条件和范围进行阐述;之后总结了利用示踪试验数据计算横向混合系数的各种参数计算方法,矩法和直线图解法简便易操作,线性回归法可分析非惰性污染物,加速遗传算法、人工神经网络等优化算法提高了计算精度并降低了人为主观性;接着详细介绍了弯曲河道中利用横向速度公式带入三重积分来计算横向混合系数的理论方法,Odgaard和Rozovskii的断面横向速度表达式与横向混合系数存在较好的响应关系,量化了二次流对弯曲河道横向混合系数的影响;同时对含植物、有冰层覆盖明渠以及不规则河岸等其他情况下的横向混合系数的探索进行了总结,最后提出了天然河流中横向混合系数研究中有待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在示踪剂的一级速率常数K1及河流平均流速V均未知的条件下,将反映河流示踪试验中示踪浓度变化规律的解析表达式进行适当变化,得到二元线性方程。该方程的自变量和因变量中仅含有原始观测数据,线性常数吟吸K1、D和V三个参数,故在通过最小二乘法求出线性方程中三个常数之后,即可求了三个参数的值。  相似文献   

18.
文章提出采用荧光示踪剂法进行坝体渗漏勘查,设计并进行了不同工况下的坝体渗漏试验,对所得的荧光示踪剂浓度监测数据与坝体土样的渗透系数进行拟合分析,得到了两组变量间的量化关系。结果表明,坝体下游的荧光示踪剂浓度指数与坝体材料的渗透系数呈现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且基于试验数据所得的回归方程与实测数据的拟合程度较高,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可采用该荧光示踪剂方法与相应的回归方程对坝体的渗透特性进行评估,从而高效、经济地为坝体渗漏的预防与治理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桂江下游梧州河段纵向离散系数的选定是利用梧州段的示踪实验数据,选用单站改进法和峰值反推法,推算其离散系数。把两种推算的纵向离散系数,分别代入公式C(x,t)=M/A4πD_tt~(1/2)exp[-(x-ut)~2/4D_tt]得时间t的示踪剂浓度值,该值与同一时刻实测值进行比较,计得平均偏差,根据平均偏差小的那种方法确定纵向离散系数,较能符合天然河流的水流特性,经计算结果表明,采用单站改进法计得的纵向离散系数的拟合浓度与实测的示踪剂浓度较为接近,为此,选用其计算结果,即桂江梧州段在枯水期流量为334m~3/s时;纵向离散系数为22.9m~2/s;当流量为398m~3/s时,纵向离散系数为29.7m~2/s。  相似文献   

20.
该文基于逾渗理论和网络模型,建立体中心网格(BCC)的三维孔隙网络模型,在周期性边界条件下模拟不同孔隙半径变异系数及不同孔隙连通性下的弥散过程。假设微粒在单管中服从Taylor-Aris弥散,其通过单管的时间可由累积分布函数随机获得;流体在管束节点处发生完全混合,随后按照节点连接管束的体积流量比对应的概率随机进入一根管束,以此实现微粒的不断运移。利用粒子追踪法确定固定时间下的微粒位置,并根据矩量法计算弥散系数。模拟结果表明弥散系数随孔隙连通性的降低而增大,随水力半径的增加而增加,且均遵循相应的乘幂关系。结合渗透率模型,探索了弥散系数与渗透率间的关系,并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