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 毫秒
1.
我国模具热处理及表面强化技术的应用及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昌盛 《模具制造》2006,6(6):68-72
对我国近年采模具钢热处理及表面强化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应用作了简要叙述.主要是模具钢的表面强韧化技术、真空热处理技术、深冷热处理技术、表面强化技术和模具钢预硬化技术。  相似文献   

2.
叙述了金属多孔材料表面燃烧器的工作原理及发展现状,重点介绍了这类燃烧器的制作方法、催化燃烧技术、表面稳定燃烧技术、理论研究现状及其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3.
叙述了金属多孔材料表面燃烧器的工作原理及发展现状,重点介绍了这类燃烧器的制作方法、催化燃烧技术、表面稳定燃烧技术、理论研究现状及其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4.
叙述结疤、鼠尾、沟槽等表面缺陷的产生原因及防止方法。  相似文献   

5.
化学镀的研究现状、应用及展望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化学镀作为一种优良的表面处理技术 ,几乎在所有的工业部门都得到了一定的应用。本文综述了化学镀的研究现状和几种主要化学镀层的应用领域 ,包括化学镀镍及其合金、化学镀钯等技术 ,特别叙述了化学镀铜新工艺 ,并指出了化学镀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详细介绍了近些年出现的冷作模具钢、热作模具钢和塑料模具钢表面处理技术的应用,并对今后的发展方向作了展望,叙述了纳米技术和功能梯度覆层在模具钢表面处理中的应用及其低温表面处理技术的开发。  相似文献   

7.
本文叙述了表面导电顺磁氮金刚石合成的条件、工艺及结果。讨论了是瘫效果、晶体性质与硼在晶体中分布特征的因素。并提出了进一步提高表面导电顺磁氮金刚石性质及其质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阳极氧化技术在材料功能化方面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叙述了阳极氧化技术在材料功能化方面的应用,内容包括阳极氧化膜的结构特征及这种技术在磁性材料,光电材料,光学材料等方面的应用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9.
贮氢电极合金的发展(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简要介绍有关贮氢合金及名符其镍-氢化物电池概念的基础上,结合最新发展,对各种贮氢电极合金进行了概述,并概要叙述了各种提高贮氢电极合金电化学性能的工艺方法。  相似文献   

10.
杨文峰 《模具制造》2001,1(12):40-42
通过对零件的热处理、电加工、磨削、表面强化及组配等方面的分析,叙述了模具精加工的控制方法及技术要求,改善了制造效果。  相似文献   

11.
现代表面技术的涵义、分类和内容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探讨了现代表面技术的涵义、分类和内容,展望了表面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超声振动辅助加工表面微结构及其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存鹰  赵波 《表面技术》2019,48(5):259-274
针对超声振动复合加工方法种类繁多且表面微结构指征复杂等问题,阐述了表面微结构的内容和研究现状,论述了国内外超声切削、磨削、表面强化等方法的加工原理及超声振动加工表面微结构特性的试验研究方法,归纳了超声振动条件下表面粗糙度、表面微观形貌的建模方法及其特点,讨论了实验回归建模、数值解析建模和神经网络建模的研究进展,并预测了国内外超声振动表面加工的新技术领域和发展方向,对改善高性能难加工材料的表面微结构特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刘琼 《模具技术》2002,(5):59-61
曲面的构造是曲面拉深件设计中的关键环节。以油箱上体为例,建立了曲面边界线方程,依此边界构造了双三次混合Coons曲面,根据曲面的第一和第二不变量求得其曲面曲率,并作出曲率分布图,为拉深工艺分析和模具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利用嵌入原子型原子间相互作用势的分子动力学,计算了金属A1,Cu,Ni位于两个晶带上([001]晶带和[110]晶带)一系列高Miller指数面的表面能.推广了基于表面结构单元模型的经验公式,计算结果表明,利用本文推广的经验公式可根据几个低Miller指数面的表面能估计出高Miller指数面的表面能和表面结构特征,最密排面的表面能最低;最密排面(111)和次密排面(110),(100)的表面能分别是表面能值随晶向角度θ变化曲线上的极小值;理论模拟结果、公式计算结果和已有的实验数据三者符合得较好。  相似文献   

15.
刘韬  底月兰  王海斗  刘莹  王乐  董丽虹 《表面技术》2019,48(11):226-235
超疏水表面应用广泛,价值巨大。构筑超疏水表面的方法众多,化学刻蚀具有方法简单、效果显著的特点。针对金属表面,研究刻蚀液成分、溶液配比及反应条件对材料疏水性能的影响以及低表面能修饰方法与机理。从Wenzel、Cassie基础理论模型展开,综述了不同的固-液接触状态及疏液机理,通过SEM图与关系曲线图,直观地展示了刻蚀方法与刻蚀反应条件对试样表面微观形貌与宏观疏水性能的影响。从理论分析的角度阐述了表面微结构形貌以及尺寸参数对于静态、动态疏水性能的影响。针对用于低表面修饰的修饰剂与官能团,对其修饰效果与修饰机理进行了说明。在此基础上,针对该方法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和梳理,并对刻蚀后表面疏水性能稳定性在不同情况下出现波动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6.
在总结表面工程特点、价值、功能和发展前景的基础上,着重从适应科学技术发展需求;支撑再制造产业发展;融合多学科成果;以及发展"设计化、智能化、自动化、绿色化、多动能化"等角度论述了表面工程的发展趋势。从分析我国表面工程发展现状入手,提出了通过加强行业宣传,完善系统理论,增强表面工程技术服务能力,增强行业凝聚力、影响力和自我约束能力,加紧编制行业相关标准、规范/规程,以及做好表面工程技术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等促推我国表面工程发展的6条措施。  相似文献   

17.
表面工程的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简述了表面工程的定义,特点以及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指出了表面工程在21世纪的发展方向-纳米表面工程和复合表面工程,并指出表面工程以及以表面工程为主要技术基础的绿色表面工程和再创造工程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铸造铝合金表面改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超锋  纪莲清  刘建秀 《铸造》2006,55(9):880-885
简述了铝合金的加工方法和表面改性的必要性。主要对表面合金化技术、表面敷层和电子束改性等技术应用于铸造铝合金表面改性进行总结。表面合金化方面介绍了激光和氩弧合金化方法在铸造铝合金表面改性方面的研究进展;表面敷层方面介绍了铸造铝合金的等离子喷涂、电化学方法的研究现状;介绍了铸造铝合金的电子束改性技术。  相似文献   

19.
Actual heat treatment processes must face increasing specifications with reference to process quality, safety and results in terms of reproducibility and repeatability. They can be met only if the parts‘ surface condition is controlled during manufacturing and, especially, prior to the treatment. An electrochemical method for the detection of a steel part‘s surface condition is presented, together with results, consequences, and mechanisms concerning surface pre-treatment before the thermochemical process. A steel surface‘s activity or passivity can be detected electrochemically, independently from the chemical background. The selected method was the recording of potential vs. time curves at small constant currents, using a miniaturized electrochemical cell, a (nearly) non-destructive electrolyte and a potentio-galvanostatic setup. The method enables to distinguish types of surface contamination which do not interfere with the thermochemical process, from passive layers which do and must be removed. Whereas some types of passive layers can be removed using conventional cleaning processes and agents, others are so stable that their effects can only be overcome by applying an additional activation pre-treatment, e.g. oxynitriding.  相似文献   

20.
The outside serrated integral-fin tubes fabricated by rolling-plowing-extrusion processing were surface-treated through different processes of annealing in hydrogen atmosphere, electrochemical corrosion or sandblasting. The purpose was to eliminate residual stress, clear secondary micro-fins and enhance heat transfer performance. By comparing the surface characteristics, it is found that the finned tubes treated by electrochemical corrosion have the most glabrous surfaces where the fins are almost perfectly reserved. Clear layer cracks can be observed on the top of the fins. These structures are effective in enhancing heat transfer performance when being applied to flow heat exchange. Therefore, the finned tubes treated by electrochemical corrosion are proper for the tubular exchanger with water coolant. The finned tubes treated by sandblasting have rougher surfaces with layer cracks and micro gaps removed. As these structures are useful to clearing adhesive feculence, the tubes are more suitable for the tubular heat exchanger with oil coola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