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水源涵养相关概念辨析及水源涵养能力计算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深刻理解水源涵养相关概念,在综述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水源涵养、水源涵养功能及水源涵养能力代表性概念进行了梳理和辨析,提出了内涵明确、外延清晰的定义.分析认为,水源涵养是生态系统截留降水、贮存水分、调节径流、净化水质、维持生态的过程和现象;水源涵养功能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水源涵养功能是针对拦蓄降水、调节径流、...  相似文献   

2.
变化环境下的水源涵养能力评估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水源涵养功能属于生态学与水文学的交错领域,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水源涵养功能包涵广泛,水源涵养能力是针对不同区域特点和具体研究对象对水源涵养功能的量化评估。将水源涵养能力定义为一个区域的最大持水能力,与区域的气候、土壤、植被等因素有关,并且由区域持或蓄的水量应能够补给地表或地下水,为区域的工农业发展提供相对稳定的水源,讨论了区域水源涵养能力的组成和影响因素,分析了变化环境下气候条件和人类活动对水源涵养能力的影响。此外,水源涵养能力表征在干旱区和湿润区有所不同。基于上述观点,总结了水源涵养能力的评估方法及其适用条件与优缺点,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水源涵养能力评估的研究方向,以期为生态水文学发展和环境治理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3.
黄河源区是黄河流域重要产水区和水源涵养区,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双重胁迫下,黄河源区各类型生态系统发生了显著变化,影响了源区水源涵养功能。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阐述了水源涵养的概念和内涵,系统梳理了黄河源区水源涵养主体的变化过程,论述了水源涵养功能对水源涵养主体变化的响应特征,分析了黄河源区未来水源涵养能力演变所面临的形势,并基于此提出了黄河源区水源涵养能力提升的对策与建议。可为黄河源区水源涵养相关研究的进一步开展及其水源涵养能力提升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4.
水源涵养服务价值在不同区域之间的转移是流域上下游之间进行横向生态补偿需要考虑的关键内容。然而,水源涵养服务价值的转移依赖于流域的水文循环路径和河流的水量输送。现有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转移量评估方法缺乏对水源涵养服务转移中水文特征的描述,评估结果的合理性有待加强。针对此问题,从转移方向和转移路径2个方面改进断裂点-场强模型,通过引入河流方向系数判断流域上下游以及干支流地区之间的水力联系,在水源涵养服务转移评估中考虑河流的水文特征,并在长江流域应用,提高评估结果的合理性与可用性。结果表明,2020年长江流域水源涵养量为11 538.45亿m3,水源涵养服务的价值量为11 953.83亿元。相比现有模型的评估结果,研究改进的断裂点-场强模型突出了水源涵养服务价值从流域上游向下游转移的特征、增加了转移强度和范围。长江流域水源涵养服务价值的转出量由大到小依次为:四川>江西>湖南>贵州>湖北>安徽>重庆>云南>浙江>青海>陕西>广西>西藏>河南;各省份水源涵养服务价值的转入量由大到小依次为:云南>安徽>湖北&g...  相似文献   

5.
黄河上游甘南段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黄河》2015,(5):74-76
黄河上游甘南段具有涵养水源、净化环境、维持生物多样性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根据甘南生态系统特点,采用Costanza提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评估研究方法,利用Landsat TM遥感影像数据对2000年、2005年、2010年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估算,结果表明:2005年甘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2000年相比损失640万美元,随着生态恢复与重建工作的开展,2010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比2005年上升4 549万美元;2000年甘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是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8.47倍,远高于经济产品的价值。巨大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环境保护是维护和提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为弄清西藏地区湿地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变化量,明确湿地生态系统在西藏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运用替代成本法等核算方法,从涵养水源、调蓄洪水、保育土壤和净化水质4个方面对西藏地区2007年和2014年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量进行损益核算研究。研究结果显示,2007年和2014年西藏地区湿地生态系统4项服务功能价值总量分别为6949.87亿元和7562.62亿元,同比增长8.82%,其中调蓄洪水价值量和固土保肥价值量分别增加261.84亿元和217.26亿元,占总变化量(612.75亿元)的78.2%。  相似文献   

7.
将不同生态系统监测与评价进行分类,以退耕还林等草地生态修复为主要分析对象,对其生态修复及其生态功能的监测与评价进行初步研究.尝试研究在维持草地生态系统稳定性、水源涵养、保土及改良土壤方面的一些成功的监测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8.
黄河源区水源涵养能力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河源区是黄河流域的主要产流区和水源涵养区,近年来源区径流量呈下降趋势,气温、降水、辐射、潜在蒸散发等是影响水源涵养的主要气候因素,草地退化、湿地萎缩、冻土消融也使得水源涵养单元受到显著影响。为科学认识和理解黄河源区水源涵养功能对湿地保护、水资源调蓄的重要意义,总结了水源涵养功能及其评估方法,阐述了黄河源区生态景观演变过程和泥炭地储水量研究现状,分析了不同水源涵养单元对源区水源涵养能力的影响。指出融合多种研究手段、方法,多尺度、多过程、多要素揭示黄河源区水源涵养变化机理是未来黄河源区水源涵养功能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市场价值法、影子工程法、生态价值法、旅游费用法等方法是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的几种基本方法,本文应用上述几种方法对卧龙湖湿地进行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结果表明:在7种主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中,动、植物资源价值、涵养水源价值及降解污染功能价值较为显著。通过对计算结果的分析,使人们认识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对湿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同时根据计算数据有针对性的完善其系统结构,从而使卧龙湖湿地更好的向可持续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水资源是黄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刚性约束,科学评估水源涵养区的水源涵养量,对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针对当前水源涵养量评价存在的不足,从流域水循环角度出发,辨识了多要素对水源涵养功能的影响机制,提出了契合黄河流域特点的水源涵养量评价目标、原则与方法。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以分布式水文模型为核心的评价工具,对黄河水源涵养区的水源涵养量进行了评价。【结果】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植被的水源涵养功能体现在汛期调蓄洪水、坦化洪水过程,在枯水期增加基流和水资源供给量;土壤的蓄水能力/调节库容即其水源涵养能力,与土壤层厚度、有效蓄水量成正比,并且在一定时期内存在多个“蓄满—释放—再蓄满”过程;含水层的调蓄能力即其水源涵养能力,与含水层厚度、储水/释水能力成正比;不同资源开发利用方式对水循环过程施加影响,进而将这种影响传递到水源上。(2)黄河水源涵养区水源评价,应以提升全流域水安全综合保障能力为目标,统筹全流域生态安全、防洪安全以及供水与能源安全需求;应同时考虑平水时段的“滞留”、汛期时段的“调峰”、枯水时段的“产水”三项功能。(3)黄河水源涵养区1960—2018年多年...  相似文献   

11.
浅谈水资源承载能力研究进展与发展方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性自然资源,本文在分析现有资料的基础上,对水资源承载能力的概念、内涵和基本特性进行了科学界定和归纳.提出水资源承载能力是水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的规模,它具有明显的空间内涵和时间内涵;综述了水资源承载能力计算方法的研究进展,将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方法分为经验估算法、指标体系评价方法和复杂系统分析方法;最后指出存在的问题及水资源承载能力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关于水资源风险评价数学模型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资源风险评价是水资源能否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首先对水资源风险的定义进行归类总结,给出了较全面和数学化的定义。其次,通过对风险指数法、概率方法和模糊方法等水资源风险评价方法的全面分析,从数学和统计学的角度指出各种方法的长处与不足。  相似文献   

13.
现代水资源规划若干问题及解决途径与技术方法(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空间占用是一种定量测度人类对自然资源利用程度对生态系统产生的压力大小的模型,用来回答人类对自然生态服务的需求和自然所提供的生态服务之间的差距,判断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状态。在对现代水资源规划内涵剖析和对该模型研究综述的基础上,全面分析了该方法应用于流域尺度研究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指出了当前有助于推动流域可持续性研究的4个应用领域:流域可持续发展状态的总体评价,流域“生态经济系统”发展能力评估,流域水资源利用的生态空间占用分析和水污染的生态影响分析,以期推动水资源规划中宏观经济、水资源与生态环境耦合分析的进步。  相似文献   

14.
为系统分析、总结我国节水发展历程和各阶段的特征,利用 CiteSpace 软件对 1958—2021 年有关节水研究 的中文文献进行计量分析,构建研究主题、研究热点和发展演进的知识图谱,统计研究时段内节水相关政策文件, 与文献发文量、高频关键词、突现词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政策文件的发布会影响科技论文的发表数量及研 究内容;农业是节水研究的重点领域,节水研究早期聚焦在灌溉技术方面,随着研究领域拓宽、研究对象增多,节 水技术的综合应用是目前的研究热点;节水研究形成了以水资源管理为核心,以高效节水为主要目标,以灌溉技 术、节水农业等为技术手段的结构。根据节水研究和工作发展的关键时间节点,将节水发展历程划分为 4 个阶段: 节水萌芽阶段(1949—1981 年);节水起步阶段(1982—2001 年);全面节水阶段(2002—2011 年);深化节水阶段 (2012 年至今)。研究成果可为全面了解我国节水发展历程和进一步深化节水研究及技术研发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三江平原资源与生态水利的实施探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运用系统与过程的方法论观、资源价值观、生态观和高科技观来理解和把握资源与生态水利内涵的基础上 ,通过分析三江平原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及潜在的生态环境问题 ,提出了三江平原资源与生态水利的实施设想 :①应加强水资源综合利用的科研及其成果的转化 ;②落实水土保持措施 ,改善生态水文环境 ;③落实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防止水资源质量下降 ;④引进先进的水资源价值理论 ,激活水利市场 ;⑤实施多环节调控 ,营造节水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6.
对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的综合评价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针对目前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存在的一些不足,运用DPSR模型(驱动力-压力-状态-响应)提出了4类要素16个指标所组成的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对各指标进行客观赋值,减少了人为主观性对评价结果的影响;应用TOPSIS分析方法以解决评价体系参照标准的适用性问题,并引入灰色关联分析改进TOPSIS以克服其自身局限性,构建了基于DPSR-改进TOPSIS的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模型。以淮安市为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淮安市水资源承载力在2015年前总体呈上升趋势,2015年之后明显下降;保持环保资金高投入,减少COD、氨氮等污染物排放量,提升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是提高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的关键措施; DPSR-改进TOPSIS模型能为区域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支撑,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在界定幸福河湖概念及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包括安全河湖、健康河湖、富民河湖、文化河湖4个方面共17项指标的幸福河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最优最劣法(BWM法)确定指标主观权重,运用CRITIC法确定指标客观权重,并通过最小鉴别信息原理得到组合权重。基于TOPSIS法建立幸福河湖综合评价模型,并通过评价浙江省某市2015—2019年幸福河湖建设水平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BWM-CRITIC-TOPSIS模型可有效评价幸福河湖建设水平,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湿地占地比例、水资源开发利用率等指标限制了该市幸福河湖等级的提升。提出了促进人水和谐、合理利用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等建议。  相似文献   

18.
城市节水指标体系及其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分析原有城市节水(用水)评价指标不足的基础上,从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引入系统动力学基本原理,对节水(用水)系统的反馈回路进行分析,提出了新的城市节水(用水)评价指标体系,以动态的观点指导城市节水.以此评价指标体系为基础,结合层次分析法,进一步提出了一个新的城市节水评价模型,并在武汉市节约用水评价中进行了应用,证明该模型评价结果比较合理,可以对城市的节约用水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水资源承载力研究方法总结与再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回顾梳理了我国水资源承载力研究的发展历程,将其分成"概念提出、初步研究、逐步完善、艰难发展、开创新时代"5个阶段;在对研究方法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把水资源承载力计算方法分为经验公式法、综合评价法、系统分析法3大类,并重点介绍了基于模拟和优化的控制目标反推模型(COIM)方法及应用情况。认为未来几年水资源承载力研究的重点包括:在水资源承载力计算方法选择上,全国层面宜采用经验公式法,更详细的研究宜采用系统分析法;在研究方向上,应构建水资源承载力计算模型和预警系统平台;应着重开展变化环境下水资源动态承载力研究;应与现代治水成果、与寻找"和谐平衡"结合。  相似文献   

20.
针对水质评价工作,借鉴和谐度方程计算思路,提出和谐度方程(HDE)评价方法,并应用于水质评价(包括单因子评价和综合评价)中。HDE评价方法既可以代替综合评价方法,又可以表达单因子评价方法,即统一了单因子评价方法和综合评价方法。详细介绍了HDE评价方法的具体步骤,并举例说明其应用过程。研究既拓展了和谐论理论方法体系的研究领域,又促进水质评价方法的统一,并可为其他综合评价所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