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Micaps平台是各级气象预报员进行天气预报必不可少的工作平台,而Micaps中各种常规、非常规气象数据是预报员研究各种灾害性天气过程、总结预报指标、提高预报技术的基础,为了方便预报员对历史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建立Micaps资料数据库,利用数据库的数据管理功能进行统一管理,并能通过插件的形式在Micaps界面直接查看和显示数据库中的数据,大大提高了预报员的工作效率和气象数据的使用率。  相似文献   

2.
根据气象业务对突发灾害性天气监测与预警的需要,文章开发了基于MapX和CIMISS(全国综合气象信息共享平台)的宜春市区域预警平台。该平台实现了对宜春市的各气象要素信息进行自动采集、处理;将读取的加工后的数据和气象信息员手机号码以及所处的经纬度位置叠加到地图上;监测多项突发性灾害性天气的发展过程,并及时编制相关预警信息向气象信息员发送预警短信。区域预警平台使预报员对灾害性天气的监视减少了很多负担,为对外做出及时、准确的气象预警服务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3.
文章介绍了新一代天气雷达灾害性天气个例资料整编系统的总体设计、系统架构、工作流程、采用的技术方法及技术特点。系统设计从满足业务人员实际工作需求出发,建立了标准的灾害性天气雷达个例资料整编流程,建立了灾害性天气判别指标,实现了灾害性天气过程识别、整编数据获取、个例资料分类建档的标准化、自动化,减轻了一线业务人员的工作负担。  相似文献   

4.
<正>自动与人工是两种观测技术体制,它们所获取得气象数据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仪器的原理差异、观测的时空差异、采样方式及仪器运行情况造成的差异。自动气象站是一种能自动地观测和储存气象观测数据的设备。与常规人工观测相比,自动气象站具有人为干扰因素少、时间分辨率高等特点,对提高地面观测质量、减轻观测员劳动强度、提高中小尺度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能力起到重要作用,是提高气象台站对灾害性天气监测、预报、服务水平的前提条件。自动气象站与人工  相似文献   

5.
文章基于全国综合气象信息共享系统(CIMISS)统一数据环境,构建了毕节市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系统。该系统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MySQL数据库、PostgreSQL集群和HDFS集群等相关技术,实现了气象监测数据在地理信息系统(GIS)上的叠加,并通过对气象灾害阈值进行本地化归类梳理,以系统化的动态配置,实现了自动化监测预警功能,系统的顺利运行极大提升了毕节市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6.
气象信息图形可视化软件实现了对气象监测信息(自动气象站数据和新一代多普勒雷达数据)以及气象预测信息的图形可视化。文章阐述了该软件的模块化结构设计的过程,解析了其关键性技术,并展示了该软件的主要功能和产品结果。该软件使得气象预报员能更直观地了解当前的气象信息、理解大气演变及其变化趋势,进而提高应对灾害性天气的预报和预警水平。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气象灾害预警信号业务中存在的问题,文章采用WebGIS、数据库等技术,结合B/S与C/S架构,研究、设计开发了福建省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综合管理系统。自系统建成以来,预警信号的制作、发布更加快捷简便,检索、统计更加方便直观。开展预警信号评分后,为衡量预报员对灾害性天气的预警水平提供了客观依据,满足了省、市、县3级气象部门对预警信号相关业务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利用绵阳机场ADWR-X雷达资料,探讨了绵阳机场地物回波分布特征以及雷达反射率因、径向速度场对航空危险天气的识别与预报。选取3个典型天气个例,对临近本场突发性强对流云团、高空风动量快速下传以及雷暴群前沿阵风锋等天气进行了分析并利用雷达速度-廓线连续性对径向速度模糊进行修正,得出雷达资料分析应用以及灾害性天气下的气象保障的方法,有利于正确分析处理ADWR-X雷达图像资料,准确判断环境场风场,正确地组织飞行活动,确保飞行安全、高效。  相似文献   

9.
基于北京机场1971-2000年逐时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对北京机场30a来出现的灾害性低云进行了统计,总结出北京机场灾害性低云变化的客观规律,同时对这30a中出现灾害性低云的典型天气形势进行了分析整理。结果认为,冷锋前和高压后等天气过程是产生灾害性低云的主要天气形势,且灾害性低云发生时,多伴随高湿、低能见度等天气条件。对各种气象要素对灾害性低云的影响做了进一步分析,以期对机场实际预报工作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利用现有气象设备,采用多种高级编程语言,研就开发了哈尔滨机场雷暴分析预报系统.该系统利用现有气象信息网资源,实现初始数据自动读取和综合分析处理;采用相似分析技术,实现雷暴天气形势的自动相似判别;利用天气学方法和数理统计方法,建立集成分析预报模式,实现0~24 h雷暴概率短期预报;基于天气雷达回波,采用交叉相关算法,实现0~1 h强对流临近预报预警.  相似文献   

11.
文章阐述了黑龙江引进的移动X波段全相参多普勒气象雷达系统的主要性能和显著技术特点,该移动雷达在重大活动以及重大天气灾害来临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现代气象应急手段的不足。移动雷达与固定雷达相比,具有较高的机动性,可为局地灾害性天气(强降水、冰雹等强对流天气)短时预警预报提供有效手段,为人工影响天气(人工增雨、防雹)作业指挥和效果评估提供更为精准的资料。文章简要阐述了移动X波段全相参多普勒天气雷达接收机的工作原理,并以移动雷达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一次接收机故障为例,总结了维修移动雷达的方法、思路和经验,对做好移动雷达技术保障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利用大连机场1997--2006年共10年的气象观测资料,对春季(3月-5月)出现的灾害性低云进行统计,总结出春季灾害性低云天气的基本气候特征,归纳出春季出现灾害性低云天气的形成条件,以期对实际预报工作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介绍ZQZ-CY型便携式自动气象站在移动应急气象保障中的应用及维护,阐述了便携式自动气象站在灾害性天气的现场监测、火灾等突发事件的应急响应方面所发挥的作用。为加强气象移动应急系统建设、提升气象防灾减灾应急响应能力、减轻或避免气象灾害以及做好气象保障服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针对在气象业务中对地面观测资料的统计和应用问题,利用Visual Basic和SQL Server 2000开发了自动气象站数据处理系统。系统可从自动气象站的观测资料中按照固定时间自动地提取数据,并把数据录入数据库。用户可利用数据库查询实时或者历史的相关气象数据,并实现气温、露点温度、相对湿度、气压、风向、风速、降水量等气象要素的统计功能。  相似文献   

15.
区域自动气象站常见故障与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自动气象站的投入使用,大大提高了大气探测自动化的技术水平,是气象业务、科研、服务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区域自动气象站主要用于中小尺度灾害性天气系统的自动监测,为了保证其观测数据的连续性和准确性,更好的为天气预报及监测预警服务,做好区域站的维修保障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以WP3103-GZ型自动气象站(4个要素)为例,简要介绍了一些常见的故障及其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6.
<正>由于近年农业气候年际波动较大,气候条件的优劣对棉花产量和品质有很大的影响。我们利用多年气象观测资料和田间调查数据,分析不同年景影响芳草湖垦区棉花生产的农业气象条件,在芳草湖现有栽培技术规程基础上,结合气候预测和丰欠年景气象评价指标,制定了气象条件与棉花高产栽培管理措施,应对气候变化,指导棉花生产"趋利、避害",更好的为我场棉花生产提供气象服务和决策依据,使灾害性天气和不利气象条件对棉花生产造成的影  相似文献   

17.
气象雷达是用来预报灾害性天气的有效手段之一,文中针对目前气象雷达功能的独立性,设计了1部集成度高的车载综合气象保障雷达,该雷达由1部X波段测雨雷达、1部L波段测风雷达和l台自动气象站组成。结合该雷达的结构特点、功能以及使用条件等,论述了设备的结构组成、布局、结构总体设计的关键技术以及必要的分析和计算。该雷达能为预报天气和保障航行安全提供综合气象保障服务,具有较广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海洋台站自动化观测仪器是获取海洋环境资料,特别是风暴潮等灾害性天气海洋,水文,气象参数的重要手段。本文介绍了一种将海洋台站的各类观测要素和服务功能进行分类,并逐一用模块化实用的方法,由各功模块化实验方法,由各功能模块所组成的海洋台站自动化观测系统可通过电话网域Intrenet网组成全国性的观测预报网络,以便对整个中国沿海的海洋环境认识进行实时监测。  相似文献   

19.
文章阐述了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的概况:监测网络的目标、监测网络结构、各种主要技术指标及产品输出,分析了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在气象科学中的应用前景。其应用领域包含灾害性天气、数值预报、人工影响天气、气候分析和空间天气等。它的应用使得我国综合利用空间对地观测技术,监测大气圈动态变化的水平得到大幅提高,并促进我国的大气科学探测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台阶,发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0.
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AdaBoost算法的拟建光伏电站发电量预测方法。根据现有光伏电站的历史气象数据与发电量数据,在利用AdaBoost集成学习算法对传统SVM优化的基础上,对气象因素的天气类型进行分类与识别,进而得到4种天气状态下气象因素与发电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利用拟建电站所在地的历史气象数据,根据天气类型自动选择对应的LSTM模型,对拟建光伏电站的发电量进行预测。实验结果表明,与采用单一LSTM模型相比,该文方法预测精度有明显的提高,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