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为了给中原经济区建设和河南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以河南省宜洛煤田为例,分析了深部煤勘探区煤层特征,主要分析了煤层的含煤性、可采煤层以及煤岩层对比。研究得出,勘探区可采煤层共有7层。二1煤层平均厚度5.72 m,煤层结构较简单,属基本全区可采的较稳定煤层。一8、四1、四2、四3、五1和七1煤层为层位较稳定,结构简单,煤厚变化大,属局部可采的不稳定煤层,可采范围主要分布于勘查区中、西部。采用综合对比方法进行了煤岩层对比,主要含煤地层、二1煤层对比可靠,一8、四1、四2、四3、五1和七1煤层对比基本可靠,二1煤适宜动力及民用。研究可以作为宜阳煤矿建设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2.
张齐 《中州煤炭》2023,(10):111-115+122
新安煤田位于河南省西部,处于太行构造区、嵩箕构造区和崤熊构造区交界部位,煤田主体位于太行构造区内。为了解新安煤田深部煤中硫分布特征及成煤环境,对研究区二1、二2煤层硫分含量的进行了分析和归纳,阐述了二1、二2煤层硫含量特征以及硫分平面分布特征。根据煤中各形态硫所占比例以及成因,探讨了煤层中硫分布特征及成煤环境。结果表明,二1煤层贫煤以中—中高硫煤为主,无烟煤原煤以低—中高硫煤为主;二2煤层贫煤以低—中硫煤为主,无烟煤以低—中高硫煤为主。二1、二2煤层煤中硫以硫化铁硫为主,占全硫的60%~90%。山西组成煤环境为浅水河流和海水潮汐共同控制的三角洲沉积体系,煤层的形成受淡水和海水的双重影响。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新峰一矿地质特征,区内发现长度超过1 km的断层7条,对二1煤层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研究了煤层地质及煤质特征。研究得出,可采煤层为1层,二1煤层层位稳定,总厚度8.88 m,煤层结构简单,其稳定程度属较稳定类型。揭露含煤地层总厚度480.76 m,含一煤至七煤共7个煤组,含煤共13层,总厚15.72 m;二1煤层属高灰、特低硫、特高热值煤,煤类主要为瘦煤,个别见煤点见有焦煤、贫煤、贫瘦煤,工业用途主要可作炼焦配煤使用,也可作动力用煤。研究对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提高居民收入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杨瑞琴 《煤质技术》2020,35(2):65-70
对贵州省普安县开泰煤矿煤中硫的分布特征及其洗选脱硫技术进行分析研究,以探寻其动力配煤的有效降硫措施。根据地质勘探资料和煤芯煤样的分析结果,结合研究区位置和含煤地层的地质概况、可采煤层的硫分质量分级及形态硫分析对贵州省普安县开泰煤矿煤中硫分的垂向和平面分布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开泰矿区17号煤层为中硫煤,18和19号煤层均为中高硫煤,23和26号煤层均为高硫煤;其硫分布均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且矿区各主要可采煤层硫分所展现的规律性各不相同,说明矿区硫分分布特征与成煤环境有关。对煤炭进行洗选脱硫及对动力配煤采取降硫措施可提高高硫煤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为分析榆神矿区三期规划区煤层特征,开展了含煤地层特征、含煤岩系各段富煤区在平面上分布特征,以及沉积环境和煤层发育的简要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延安组第5段顶部遭受冲刷剥蚀,含煤性相对较差;第4段和第1段含煤性最好,第3段和第2段含煤性较好;该区煤层层位稳定,结构简单至较简单,个别煤层厚度虽然变化较大,但规律性明显; 2号和3号煤组为单一煤组,其余煤组均为多煤层组;规划区含煤系数由北向南、由东向西变小,规律性明显,变化趋势与煤层总厚度变化趋势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煤层厚度变化主要取决于沉积因素、后期遭受剥蚀等影响。  相似文献   

6.
为进一步指导云南省香格里拉子尼铜矿床深部找矿工作,首先系统分析了矿区成矿地质背景及相邻矿区成矿规律;然后通过已施工的156个钻孔的岩芯编录及矿区地质填图,总结了矿体产出特征、控矿因素、蚀变特征等矿床地质特征;最后对矿床成因及深部找矿前景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①子尼铜矿床矿体形态主要受断层破碎带控制,成矿物质由深部沿构造破碎带上升至浅部并在破碎带拐弯、变缓处成矿。②由甘孜-理塘洋壳俯冲至中咱陆块下产生的挤压断层既为控矿构造又为破矿构造,表明子尼铜矿的形成与义敦岛弧印支期-燕山期大规模构造-岩浆活动有关,贯穿整个破碎带的绿泥石化、绢云母化、硅化及碳酸盐化等中-低温热液蚀变特征表明矿区成矿流体为中-低温性质。 ③综合蚀变特征及构造特征认为,矿区深部上三叠统哈工组三段(T3ha3)与上三叠统哈工组二段(T3ha3)的岩性接触面、与断层有关的拐弯及断坪-断坡等位置成矿潜力巨大,是最有利于进一步勘探的部位。  相似文献   

7.
周牧  李铁昌 《中州煤炭》2023,(2):154-160,166
以刘河煤矿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该矿矿床地质特征,主要包括煤的含煤性、稳定性、煤质特征、工艺性能和可选性等。研究得出,井田二2煤层大部可采,三32煤层局部可采,二2煤层煤厚0~4.08 m,平均2.37 m,煤层结构较简单,二2煤层为大部可采的较稳定型中厚煤层;二2煤层以低灰分、低硫、特低磷、低水分、特高发热量贫煤为主,易磨碎、极易选。宜作各类动力、火力发电和民用燃料用煤;研究为矿区后续开发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研究区位于东濮找煤区的成矿带上,主要发育二叠系下统山西组二1煤层,含煤区内全区可采,为主要可采煤层,煤层埋深900~2 200 m,结构简单,厚度较稳定,平均可采厚度5.75 m。为了解研究区的二1煤层煤岩煤质特征及瓦斯含量,采取钻孔煤心样7孔17个样,分析了二1煤的煤层特征、煤岩成分与宏观煤岩类型、显微煤岩组分特征及煤的化学性质、工艺性能,研究了煤类分布特征,并对煤层瓦斯成分及含量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二1煤煤质为低中灰、高发热量、特低硫—低硫、特低磷—中磷,煤类为无烟煤、贫煤、贫瘦煤和焦煤;煤层中瓦斯受大构造及煤层埋深影响,F5断层以南区域瓦斯易于逸散,瓦斯含量较低;而F5断层以北断陷区域内构造不发育,煤层埋藏较深且厚度较大,瓦斯含量普遍较高。这些成果将对研究区及周边深部找矿及矿床经济意义评价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杨云 《煤炭技术》2022,(1):88-91
四川盆地威远背斜北西翼烟煤主要赋存于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T3xj)地层中,在充分收集临近研究区资料及相关勘查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综合研究分析,叙述了该区烟煤的含煤地层、可采煤层的赋存层位、特征及煤质特征,总结了煤层的赋存地质特征及煤质分类。  相似文献   

10.
马桥北马庄勘查区的二叠系下统煤系地层中(埋深590~2 710 m),山西组(P1s)含全区可采的二2煤层(主要勘查对象),平均厚3.01 m;下石盒子组(P1x)含大部可采的三2煤层,平均厚1.69 m,均属高变质、特低硫煤为主的贫煤、无烟煤。由于该区煤岩层埋藏深、封闭性较好、瓦斯逸散条件差,致二2、三煤层赋存有大量的瓦斯,且全区富集。就马桥北马庄勘查区地质特征对煤层瓦斯赋存的影响进行了剖析。研究发现,勘查区煤层瓦斯的赋存,不但受地质条件作用的主导,同时也受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等地质因素综合作用的制约。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淮南矿区以往A组煤开采实际生产情况的分析,发现煤层底板灰岩水害是威胁矿井安全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以顾北煤矿A组煤层开采为背景,对A组煤首采区的灰岩水可疏放性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C3 I组灰岩含水层为A组煤开采的直接充水水源,与下部灰岩含水层之间水力联系不密切,以静储量为主、补给差,具有可疏放性的特点。对所研究区域的灰岩水害治理效果进行了验证评价。  相似文献   

12.
煤炭资源作为我国传统能源,在我国的经济建设中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煤炭资源开采技术的日趋成熟,及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煤层的开采深度不断的向深部发展。煤系地层中的构造,尤其是滑动构造的发育对煤层的赋存及煤田地质构造有较大的影响。济源郭沟煤矿区HF1滑动构造是在本次勘查期间首次发现的。该滑动构造的存在,破坏了该区原有的沉积格局,使部分煤岩地层缺失或重复,导致煤层变浅或变深。另外受滑动构造的影响,该矿区二1煤层厚度变化较大,煤体结构破碎松软;滑体前后缘瓦斯成分和含量变化大,应该注意煤矿开采时滑体后缘瓦斯的危害。在济源郭沟煤矿区的施工过程中,通过建立煤岩标志层,综合研究对比发现了勘查区内HF1滑动构造的存在,分析了该滑动构造的形成原因及滑动面特征,以及滑动体的运动方向和滑移距离、形成原因。研究成果对本勘查区地质勘查工作的开展和取得后期成果起到了重要作用,也对后期煤田开采安全生产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江西省简家矿区D_9煤层煤质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江西省新余市简家矿区主要含煤地层为三叠系上统安源组大禾山段(相当于紫家冲段),其D9煤层的下部煤层(简称D9煤层)具棱角状断口或阶梯状断口,似金属及强玻璃光泽,粒状结构,节理发育,燃烧时具有火焰及浓烟,宏观煤岩组分以亮煤为主,显微煤岩类型为微镜惰煤。煤质为中灰、中等挥发分、中硫、中磷、特低氯、中热值、高熔至难熔、强粘结性焦煤,可以作为配煤炼焦、火力发电和其他动力用煤或民用煤。  相似文献   

14.
山西省河东煤田明珠一号普查区含煤地层主要为山西组和太原组,共含煤14层,主要可采煤层为2煤、9煤和10煤,因此煤层对比非常重要,煤层对比必须在正确地层对比的前提下进行,对比的依据、方法主要为标志层对比、地层组合特征对比、煤层自身特征对比、物性特征对比和综合对比,另外煤层对比的可靠性评价也是对比工作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吴清杰 《中州煤炭》2018,(2):117-121,127
通过对新安县城东南部地区主要含煤岩系地层、构造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可确定二1煤层为新安县城东南部地区主要可采煤层,全区大部分可采,煤层厚度变化较大,结构较为简单,为单一煤层。区内褶皱构造发育,北部的新安向斜为一不对称的开阔状向斜构造,轴部向北西西逐步抬起,向南东方向倾伏,南部为一背斜构造,该背斜北翼与北部的新安向斜南翼之间被断层切割。在对区内钻孔中二1煤层顶板岩性研究分析对比后认为该区二1煤层之上的大占砂岩厚度及层位稳定,特征明显,易于识别,可作为明显的标志层。通过对所取得的煤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认为该区二1煤层属高瓦斯煤层,煤质属中灰、中高硫、低磷、高熔融性粉状贫煤,可用作动力用煤和民用煤。  相似文献   

16.
董国胜 《中州煤炭》2019,(8):187-191,196
针对深部高突矿井存在高地应力、高瓦斯、低透气性、高地温、高岩溶水压以及高强扰动等致灾因素,以致瓦斯突出事故频繁发生的问题。在不具备常规保护层(煤层厚度≥0.8 m)开采的工程背景下,及实现上部被保护煤层增透卸压的难题,提出岩层下保护层工作面开采技术的解决思路。基于十二矿三采区主采煤层工程地条件,分析了岩层下保护层工作面采高与合理宽度的确定方法。结合矿井现有开采设备水平与技术经济因素,确定岩层下保护层开采厚度1.8 m,工作面宽度158 m;基于31040岩层下保护层工作面煤岩层揭露情况,优选出了岩层工作面破岩的关键开采设备,并设计了工作面三花眼辅助预裂爆破配合采煤机截割的破岩方式;根据己16-17煤层瓦斯地质条件,设计了岩层下保护层瓦斯卸压效果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17.
童健活 《中州煤炭》2020,(12):85-88
太行山东麓奇胜煤矿2号煤层和9号煤层沉积厚度大且赋存稳定。在矿区构造、地层及含煤地层分布等地质特征背景下,研究了奇胜煤矿2号和9号煤层的煤岩特征、化学性质、工艺性能、可选性等。研究得出,2号主采煤层具有质量高、污染低、地理位置优越的开采优势,可用于炼焦配煤,也可作为动力或民用燃料用煤。  相似文献   

18.
脱硫降灰是实现中高硫煤清洁利用的关键, 而浮选法在细粒煤脱硫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为了提高中高硫煤的浮选脱硫降灰效果, 以陕北子长煤为研究对象, 利用筛分及浮沉试验考察了原煤的颗粒特性, 并对比了三种无毒无机抑制剂氧化钙(CaO)、硫酸铵[(NH4)2SO4]、十水合焦磷酸钠(Na4P2O7·10H2O)以及其组合抑制剂对原煤脱硫降灰效果的影响, 并通过煤岩光片考察了浮选前后煤中黄铁矿的分布变化。结果表明, 浮选后煤岩光片中的黄铁矿分布密度有效下降, CaO的脱硫降灰效果最好, (NH4)2SO4和其相近, Na4P2O7·10H2O脱灰效果次之, 但几乎没有脱硫效果, CaO和(NH4)2SO4在用量分别为4 000 g/t和1 000 g/t时, 精煤硫分最低均为1.83%, 其脱硫效率最高分别为18.28%和12.35%, CaO和(NH4)2SO4组合药剂未展现较好的协同作用, 脱硫脱灰效果均不及三种单种抑制剂, 但对细粒煤的脱硫脱灰有一定的提升作用。CaO和(NH4)2SO4可作黄铁矿的抑制剂提高浮选的脱硫脱灰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