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河铁矿现有通风系统各中段风量分配严重不合理,矿井有效风量率低至58.23%。为解决此问题,根据采掘工作面年度生产掘进计划,对矿井总风量进行核算,核实现有通风系统进、回风工程及风量是否能够满足全矿安全生产需求。采用主辅联合集中控制技术,并通过在各中段采区设置串、并联机站,将矿井总风量合理分配至各需风中段。通过方案实施,矿井总风量达到460.72 m~3/s,各生产中段需风量得到了有效分配,矿井有效风量率提高至71.84%,避免了风量分配不合理和能耗浪费问题。  相似文献   

2.
北洺河铁矿是一座地下大型黑色矿山,采用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开采,通风系统采用中央对角式四级机站通风方式,矿体两翼进风,中间回风。随着开采深度不断下移、通风网络不断变化,导致目前通风系统存在总风量不足、中段风量分配不合理、采区污风循环等问题。运用通风系统优化技术以及风量调控技术,提出了增设风门、增设进风侧风机、调整主风机运行频率等通风系统调整优化措施来解决上述问题。通过对3个通风系统调整优化方案的综合比较,最终选择在西风井石门增加进风主扇,并且对进、回风主扇运行工况进行协同匹配的优化方案。运用三维通风系统计算程序对优化方案进行了计算,然后根据计算结果进行现场调试,确定-50 m水平回风机站2台并联风机运行频率为40 Hz/43 Hz;-230 m东、西进风机站4台风机运行频率为30 Hz时,进、回风主扇运行工况协同匹配性较好,系统总风量达到了193 m~3/s,满足理论计算的矿井总风量180 m~3/s要求,同时采区污风循环问题得到解决,矿井通风效果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3.
周雪亭 《现代矿业》2020,36(10):214
为解决张庄矿风机配置不合理,总风量大,风机效率低,漏风严重等问题,利用三维可视通风解算软件Ventsim模拟解算8种风机配置方案下的矿井通风系统,并对最优风机配置方案进行风量优化。得出如下结论:当全矿风机运行8台,-450 m中段停开3台(北回风井南3#,南回风井1#,南回风井2#风机),DK系列风机一级运行,各中段风量适中,矿井总风量为847.9 m3/s,但北风井风速大于15 m/s,需对矿井总风量进行优化;采取-300 m中段风机降频至80%~85%,-390 m中段风机降频至70%~75%和-450 m中段设置2 m2风窗等优化措施后,矿井通风系统总风量降低为698.2 m3/s,通风网络总功率871.7 kW·h,电费414.2 万元/a,通风效率76.6%,相比现通风费用减少31%。通风优化后,不仅满足了用风需求,还大大降低了矿山能源消耗,减少风机损耗。  相似文献   

4.
吴志全 《现代矿业》2022,(2):111-114
现有某铁矿通风系统存在风量分配不合理、通风工程欠缺、井下风流紊乱、风机选型不合理和机站能源浪费等问题,从矿井总风量的重新计算核定、通风方式优化、机站设置合理性评估、通风构筑物设置以及风机选型5个方面对通风系统进行优化.优化方案实施后,经过现场对风量以及风机工况的检测得出:该矿通风系统总风量达到230.97 m3/s,各...  相似文献   

5.
北洺河铁矿是一座地下大型黑色矿山,采用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开采,通风系统采用中央对角式四级机站通风方式,矿体两翼进风,中间回风。随着开采深度不断下移、通风网络不断变化,导致目前通风系统存在总风量不足、中段风量分配不合理、采区污风循环等问题。运用通风系统优化技术以及风量调控技术,提出了增设风门、增设进风侧风机、调整主风机运行频率等通风系统调整优化措施来解决上述问题。通过对3个通风系统调整优化方案的综合比较,最终选择在西风井石门增加进风主扇,并且对进、回风主扇运行工况进行协同匹配的优化方案。运用三维通风系统计算程序对优化方案进行了计算,然后根据计算结果进行现场调试,确定-50 m水平回风机站2台并联风机运行频率为40 Hz/43 Hz;-230 m东、西进风机站4台风机运行频率为30 Hz时,进、回风主扇运行工况协同匹配性较好,系统总风量达到了193 m3/s,满足理论计算的矿井总风量180 m3/s要求,同时采区污风循环问题得到解决,矿井通风效果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6.
结合三山岛金矿西山矿区南翼通风需求,综合分析了矿井需风量计算的影响因素,经过类比分析,确定了通风排热降温的需风量。在此基础上,采用三维通风网络模拟解算技术、风机机站及风机优选技术、风机变频调速技术对矿区通风系统的主扇机站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南风井-330 m主扇及配电硐室改造完毕后,南翼通风系统总回风量达到了217.68 m~3/s,相对于原回风量120 m~3/s提高了97.68 m~3/s,西山矿区南翼通风系统得到了极大优化,主斜坡道及深部作业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生产作业效率提高了5%。  相似文献   

7.
根据红岭矿开拓系统和通风系统的特点,利用通风系统三维动态模型、通风网络优化、机站优化、风机优选等技术措施解决矿井总风量不足、中段风量分配不合理、采区新风污风循环等诸多问题。通过Ventsim三维通风动态仿真模拟软件解算结果表明:矿井通风系统总风量由优化前的77.7 m3/s提高至237.9 m3/s,主扇风机平均效率由优化前的52%提高至77.5%,同时减少日常通风管理人员,并降低通风管理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年创经济效益超过百万元,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8.
对山东某金矿的通风系统现状进行了调查和评价,针对该矿通风系统存在的矿井总风量不足、通风井巷工程欠缺、中段风量分配不合理等问题,运用通风网络优化技术、机站优化技术以及风机优选技术开展了系统研究,拟定了3种可行的通风优化方案。经过方案技术经济比选,确定选用将新掘53#线风井作为回风井,形成单翼对角抽出式通风格局的方案。通过Ventsim三维通风动态仿真模拟软件解算,结果表明:通风系统优化后,矿井总风量能达到47.53 m~3/s,主扇风机工作效率为85%,减少了日常通风管理人员,降低了通风管理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取得了较理想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冬瓜山铜矿深部通风系统多风机串、并联存在风压不平衡、相互干扰等问题,风机运行工况不正常。为解决多风机联合运行风压平衡等问题,应分析多风机串、并联合成曲线的通风阻力、风量等因素。通过采用变频技术控制原理,对多风机运行工况点变化的规律进行研究,确定频率与风量和风压之间的关系。在多风机联合运行满足通风排尘要求的基础上调节风机频率,使串、并联风机能够在工况合理的范围内运行。研究方案在现场实施后,多风机联合运行总风量从原来的140.4 m3/s增加到166.5 m3/s,而总实耗功率降低了88.1 k W,风机在正常性能曲线范围内运行的基础上性能得到较大提升。变频技术调节风压平衡具有操作方便、安全可靠、风机性能最优、通风能耗较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铜绿山铜铁矿通风系统存在的矿井风量分配不合理、井下污风循环、局部区域通风效果差、井下通风构筑物管理困难等问题,根据矿山实际生产情况,重新计算了矿井总风量,并提出3种优化改造方案。经过技术经济对比,选择了多级机站通风系统为最优方案。经三维通风软件模拟解算,矿井总风量达到428.03 m3/s,满足计算的矿井总风量。采用多级机站通风方式,且各区域分区通风,更容易实现风量合理分配,避免各通风区域之间的干扰,提高通风系统稳定性,有效增加通风系统深部进风。  相似文献   

11.
随着海南铁矿地采基建工作逐步完成,北一采区井下通风系统各水平均存在着风流串联及短路、采掘作业面供风量不足等问题,造成了部分作业地点矿尘浓度超标,采掘工作面通风不畅,严重影响了矿井安全生产和井下矿工的身体健康。分别采用了通风网络优化技术、机站优化技术以及Ventsim三维通风模拟技术对该矿井下通风系统进行了优化研究。采用了动态仿真模拟软件进行了通风网络解算,结果表明:通风系统优化后,矿井总风量能够达到185.29 m~3/s,试生产区域(0~-105 m水平)的风量为152.45 m~3/s,-120 m开拓水平风量为32.84 m~3/s,可有效改善井下通风条件,提高矿井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2.
某大型露转井矿山通风系统实际风量远低于设计风量,并且崩落法开采塌陷区处漏风量达到90.69 m3/s,占全矿总风量的25.33%。为解决矿井通风系统存在的诸多问题,利用多级机站技术对全矿通风系统进行合理分析和优化,增设西5回风井作为西采区回风路,将2#回风井地表2台风机更换为250 kW风机,在增加西采区回风量的同时加大矿井总风量;并对全矿范围内的塌陷区漏风点进行全面排查,利用通风构筑物封闭0 m水平管缆井、回采巷道和副井石门等多处漏风点,解决塌陷区漏风问题,有效提高矿井有效风量率。通过落实优化措施,矿井总风量提高至513.64 m3/s,矿井漏风率降低至5%以下的合理范围,有效提高了矿井通风能耗的综合利用率。  相似文献   

13.
张宏建 《山西煤炭》2011,31(2):63-64,68
沙坪煤矿通过对工作面需风量的计算、备用面需风量的计算、掘进工作面需风量的计算、硐室需风量的计算、其它巷道需风量的计算,得出矿井总风量通风:通风容易时期为8100m~3/min,通风困难时期为9780m~3/min,并进行了科学合理的分配。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决某金矿平行矿脉多中段开采面临的矿井通风风量分配不合理、有效风量率低、井下作业环境差等问题,提出了2种矿井通风优化方案。采用3D通风网络解算软件对提出的两种优化方案进行了解算,结果表明,两方案均可满足矿井总风量及各通风单元风量分配的需求。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分析,确定采用830m中段5~0号脉北回风联络巷方案,该方案可以有效解决该矿井风机效率低、风量分配不合理等问题,保证矿山正常生产。  相似文献   

15.
罗河铁矿一期500万t/a扩能工程处于基建期,-600 m中段多处独头掘进巷道平均风量约为2.1 m~3/s,局部通风及通风工程成为制约扩能基建期采准工程生产掘进的瓶颈。为此,在保证不破坏原有通风系统完整性的前提下,对-600 m中段的通风系统进行局部优化,局部通风方式采用混合式,设置局扇进行局部通风。依据一期扩能工程基建期掘进计划,合理优化回风线路及回风机站设置。优化方案实施后,各独头掘进工作面平均风量从2.1 m~3/s提高至8.04 m~3/s,各回风工程回风量较设计风量提升了79.4 m~3/s,有效解决了基建期独头掘进风量过小、风流滞停和循环风等问题,提高了通风系统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6.
通过现场检测与数据分析,发现白象山铁矿存在系统总风量不足、风量分配不合理、风流短路等问题,严重影响井下安全生产。结合生产实际,提出3种改造技术方案并综合比较,最终确定-270与-390 m水平并联回风、采区风井断面扩大以及在采区进、回风井联巷设置辅扇对采区风流进行调控的系统改造方案。运用Ventsim软件对矿井通风网络进行解算,确定-270与-390 m水平回风机站风机型号均为DK60-8-№28,叶片安装角度为43°。改造后系统总风量达到286.4 m~3/s,主扇风机平均效率达到82%,矿井通风效果得到明显改善,劳动生产率将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7.
一、矿山通风系统的节能途径目前,我国冶金矿山通风能耗高的主要原因是通风系统的有效风量率不高(仅30~50%)及风机工作效率低(一般为30~40%)。对于采用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开采的矿井,问题就更为突出。据梅山铁矿1981年的测定资料,全矿在排风井底测得的总排风量为345m~3/s,而送入各专用进风天井的风量仅130m~3/s,即  相似文献   

18.
通过长龙山铁矿日常通风检测数据分析,通风系统存在漏风严重、有效风量偏低、主要生产区域风量供风不足、风流短路等现象,由此提出了3种通风系统优化方案。通过矿井总风量核算、网络解算分析比较了各通风方案的系统装机容量、系统总风量、系统实耗功率、风机通风阻力、机站效率、经济效益以及优缺点,在尽量利用现有通风设备及井巷工程的基础上,综合考虑采区采掘工作面布置、风量合理分配因素以及系统机站设置方式和风机性能参数,从而确定了最优通风方案,解决风流短路问题,增加井下主要生产区域供风,提高了有效风量,确保井下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19.
应用3D VS仿真系统软件对某钨矿1058 m平硐安设矿用空气幕进行模拟,分析不同运行方式矿用空气幕对井下采区通风效果的影响,通过比较采区需风量与矿用空气幕运行方式、风机数量等之间的关系,确定采用2台风机并联运行矿用空气幕在1058 m平硐引射风流。结果表明,矿用空气幕能合理分配采区的进风量,使得主要采区的进风量由27.5 m3/s增加到50~55.7 m~3/s,可显著改善采区的通风效果,保护工人的身体健康,提高劳动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20.
针对八一煤矿转入深部开采存在的通风阻力大,供风量不足和采掘工作面温度高等问题,开展了矿井通风技术测定.结果表明矿井实际供风量为62 m3/s,低于需风量100 m3/s,供风严重不足,且通风总阻力为2 712 Pa已接近矿井通风阻力上限.通风系统中进风段、用风段和回风段阻力比例为2∶1∶11.8,阻力分布不合理.根据矿井通风容易和困难时期的生产部署和配风情况,提出2方面的技术措施:一方面通过启用并联风巷、降低矿井漏风率和扩刷巷道断面等措施对矿井通风系统进行优化改造,降低矿井风阻;另一方面更换现有风机,提升通风动力.通过对通风系统优化改造,降低矿井风阻后,运用计算机对各时期进行解算分析,最终确定矿井主要通风机的型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