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首先介绍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μC/OS-II和Nios嵌入式处理器,分析μC/OS-II移植对目标处理器的要求,重点介绍μC/OS-II在Nios处理器上的移植过程,最后在Nios开发板上对移植工作进行了测试。  相似文献   

2.
首先介绍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μC/OS-Ⅱ和Nios嵌入式处理器,分析μC/OS-Ⅱ移植对目标处理器的要求,重点介绍μC/OS-Ⅱ在Nios处理器上的移植过程,最后在Nios开发板上对移植工作进行了测试。  相似文献   

3.
李妍  孙永倩 《电脑学习》2007,(5):64-64,F0003
介绍了嵌入式图形用户界面μC/GUI的特点及移植需要的硬件环境.详细阐述了μC/GUI在基于ARM7 S3C44B0X的开发板上的移植过程,并给出了具体实现步骤及其需要修改的源代码.  相似文献   

4.
基于ARM嵌入式微处理器网络通信平台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嵌人式系统与软、硬件结合紧密的特点,在基于ARM微处理器的嵌入式系统七移植实时内核μC/OS-Ⅱ操作系统,并以此平台为基础.针对μC/OS-Ⅱ操作系统不支持TCP/IP网络通信的问题,实现了将免费开源的TCP/IP协议栈LwIP移植到μC/OS-Ⅱ操作系统上,解决了μC/OS-Ⅱ操作系统的网络通信问题.开发板和局域网中的PC机网络通信实验表明,实现了嵌入式系统下TCP/IP协议栈的基本功能.构成一套完整的嵌入式系统网络通信平台,为嵌入式系统与In-ternet的网络互连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5.
基于S3C44BOX的μClinux的移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S3C44BOX作为一款以ARM7TDMT为内核的微处理器,正日益受到广泛的应用;μClinux作为一种运行于没有MMU的嵌入式微处理器的Linux衍生操作系统,也广泛应用于嵌入式开发中。BLOB作为一款功能强大、使用方便、可移植性好的BootLoader,而成为S3C44BOX开发板上非常适合μCilnux的Bootloader。本介绍一款基于S3C44BOX开发板的开发过程,详细介绍向该开发板移植μClinux操作系统和引导代码BLOB的过程以及移植前的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6.
选取了当前比较流行、功能强大的引导程序U-Boot及专门应用于无MMU微处理器的μClinux操作系统,深入研究了U-Boot及μClinux的移植方法.以UP-NETARM3000开发板为例,详细分析其特殊功能寄存器设置及移植过程,创建了基于S3C44B0X的ARM-μClinux开发平台.在嵌入式系统的开发调试阶段,充分利用U-Boot网络引导方式大大提高了开发效率,为基于μClinux进行各种设备驱动程序的开发提供了便利.用文中方法移植的U-Boot及μClinux已稳定运行在UP-NETARM3000开发板上,为后续的嵌入式产品开发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张利红  阴亚东 《测控技术》2014,33(4):102-106
针对商用嵌入式TCP/IP协议栈费用昂贵的情况并根据功放预失真系统网络通信特点,提出了基于SOPC技术的嵌入式以太网通信模块设计方案。实现了软核NiosⅡ处理器和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μC/OS-Ⅱ为中心的硬件平台和软件驱动的设计、多任务操作系统μC/OS-Ⅱ的移植以及嵌入式TCP/IP协议栈的设计,最终在Stratix EP2S60F1020C4开发板上通过了验证。  相似文献   

8.
基于S3C44BOX的U—Boot及μClinux的移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了当前比较流行、功能强大的引导程序U—Boot及专门应用于无MMU微处理器的μClinux操作系统,深入研究了U—Boot及μClinux的移植方法。以UP—NETARM3000开发板为例,详细分析其特殊功能寄存器设置及移植过程,创建了基于S3C44BOX的ARM-μClinux开发平台。在嵌入式系统的开发调试阶段,充分利用U—Boot网络引导方式大大提高了开发效率,为基于μClinux进行各种设备驱动程序的开发提供了便利。用文中方法移植的U—Boot及μClinux已稳定运行在UP—NETARM3000开发板上,为后续的嵌入式产品开发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μCOS-II与微处理器S3C44B0X的结构特点,并详细阐述了μCOS-II在ARM7S3C44B0X开发板上的移植方案及需要修改的源代码,最后通过多任务系统运行的实例测试移植是否成功。  相似文献   

10.
为了实现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对DVS的支持,本文在分析软硬件两方面节能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在实际应用中实现DVS的通用模型.该模型在μC/OS-II上得到了具体的实现.实现后的μC/OS-II被移植到支持离散频率调整的开发板W90P710上.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μC/OS-II节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在嵌入式系统中,中断的处理是必须的.本文阐述了μClinux下S3C44B0X的中断实现过程,并实现了S3C44B0X开发板的按键中断驱动程序.将μClinux移植到开发板后,中断得到正常响应,中断服务程序正确运行.  相似文献   

12.
杨晓亮  吴俊敏  栾兰  巩哲 《计算机工程》2011,37(16):244-246
针对OKL4设计一种高性能、高安全性的嵌入式虚拟机模型,在该模型的基础上,从处理器和内存2个方面提出实时操作系统μC/OS-II在OKL4上的虚拟化方案,给出虚拟化硬件抽象层的构造过程及μC/OS-II在虚拟化硬件抽象层上的移植方法。在Hi3611智能手机开发板上的测试结果验证了该虚拟化方案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μC/OS-Ⅱ的特点和内核结构,并对ST公司推出的基于CoreTex-M3内核的STM32开发板体系结构进行研究,在已经移植了μC/OS-Ⅱ2.86源码的STM32平台上实现LED间隔闪烁的工程设计.该应用不仅为系统实现复杂任务提供基础,并对应用扩展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提出一种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设备实现接入以太网功能的方案。利用TI公司推出的TMS320DM8168 DaVinciTM数字多媒体处理器的Cortex-A8平台进行μC/OS-Ⅱ和LwIP协议栈的移植并实现嵌入式TCP/IP网络协议。通过对Cortex-A8内核体系结构研究,详细阐述了μC/OS-Ⅱ和LwIP针对Cortex-A8的移植要点与LwIP的高效邮箱机制的实现并给出部分关键代码。通过系统多任务调度及Web server功能应用的测试验证:移植操作系统运行正常,网络通信成功。在嵌入式设备上实现了嵌入式TCP/IP协议,使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设备具备了接入以太网的功能。  相似文献   

15.
嵌入式图形用户界面为嵌入式系统提供了人机交互界面,大大方便了嵌入式系统的人机交互,进而加速了嵌入式系统的流行。选择了基于UC/GUI的嵌入式GUI作为移植对象,并详细介绍了将其移植至S3C2410开发平台上的技术。该移植技术对于其他的嵌入式开发板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μC/OS-Ⅱ的内核结构,并对基于CoreTex-M3内核的STM32开发板体系结构以及微处理器进行研究,在已经移植了μC/OS-Ⅱ2.86 源码的STM32平台上实现LED闪烁控制的工程设计. 通过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以及μC/OS-Ⅱ在处理实时性较强,多任务系统的必要性和优势. 该应用不仅为设计复杂任务提供基础,也对软件的二次开发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以嵌入式文件系统μC/FS为实例,从API层、文件系统层、逻辑块层及设备驱动层四个方面描述μC/FS文件系统,并且实现了μC/FS文件系统在K9F1208U0M Nand Flash上的移植。  相似文献   

18.
在嵌入式系统中,矩阵键盘越来越成为一个重要的人机交互设备.本文就将介绍在嵌入式Linux系统下,Qt/Embedded图像用户程序和矩阵键盘设备之间是如何进行通信的.首先,我们给出了在S3C2410开发板上矩阵键盘的电路设计,然后介绍了Qt/Embedded应用程序响应矩阵键盘设备的工作机制和需要完成的工作,即需要完成Linux设备驱动和Ot/Embedded设备驱动的编写,最后结合大量源代码进行分析和实现,给出了基于Ot/Embeded的矩阵键盘驱动的开发方案,并成功的在S3C2410开发板上实现了矩阵键盘与QT/Embedded应用程序的通信.  相似文献   

19.
基于Qt/Embedded的嵌入式GUI在ARM上的移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晶  贾晶  何火娇 《计算机与现代化》2009,(10):117-119,125
通过分析市场上嵌入式产品的图形用户界面需求,对基于Qt/Embedded的嵌入式GUI进行介绍,并详细阐述将其移植至ARM开发板上的技术.该移植技术对于其它的嵌入式开发板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讨论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μC/OS-II的特性与功能,阐述基于μC/OS-II的嵌入式系统的系统结构,如何构建基于μC/OS-II的嵌入式开发平台,重点论述了μC/OS-II在ARM微处理器上的移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