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面对国家投资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和要求提高工程项目管理水平的历史机遇,加快工程项目管理公司的发展,尽快适应市场、抢占市场,最根本的措施是实现企业自身发展,不断创新,全面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建设,大力培育项目管理专业人才,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依靠一流的服务质量,赢得信誉,抢先市场。中国入世后,中国建筑市场面向全球开放,许多国外的工程项目管理公司发现了这一历史契机,纷纷进驻中国,抢占市场份额,加剧了中国建筑市场的竞争。本文由此出发,对中国工程项目管理企业在现阶段如何向国际一流工程项目管理公司过渡提出了战略建议,从组织架构、人员配置、管理体系等方面分析了我国工程项目管理企业与国际一流工程项目管理公司的差距所在,为国内工程项目管理企业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管理模式提供参考,力求提高我国项目管理服务水平,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最终实现与国际接轨。  相似文献   

2.
作为全球最大的便携式测量仪器专业制造商,德图在1996年进入中国后,在自身获得长足发展的同时,也为中国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德图以其高端的品质、优异的服务、精益求精的企业文化在中国市场上一直领先于竞争对手,引导市场潮流。  相似文献   

3.
陈会民 《中国电梯》2006,17(17):8-10
创新是唯一的方向 今天,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电梯最大的制造基地和产品市场,但是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使原有的单纯依靠低制造成本的发展模式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创新已经成为电梯企业越来越重要的必然选择。创新无所不包,管理、文化、技术、产品……电梯企业应该以什么作为突破口?  相似文献   

4.
监理企业面临着一个日益开放的市场,如何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是否具备核心竞争力是关键。监理企业应当运用管理创新的手段,不断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以适应市场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陈鲁吉  高蓉  王柯 《山西建筑》2001,27(1):113-114
根据施工企业资金紧张的现状,经过认真分析,找出了造成施工企业资金紧张的各种原因。资金的运转贯穿于企业经营的全过程,是施工企业生产经营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作为企业应从自身出发,采取科学对策,走出困境,适应市场,确保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加强企业管理,增强自身“免疫力”,是市场经济规律的要素,也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今年上半年由于国家对房地产市场调控的加强,在宏观调控政策的主导下,房地产市场逐渐由狂热转向理性。随之,美国次贷危机与全球经济减速,对房地产业产生了直接影响,房地产市场明显表现出信心不足,购房者持币观望,住房成交量缩减,房地产投资、新开工面积和土地购置面积持续下行。  相似文献   

7.
ID:HermanMiller一直将自身的产品远销世界各地,我们很想知道亚洲在贵公司的全球市场战略中处于怎样的地位,以及您对中国市场发展方向的预期?  相似文献   

8.
以管理创新塑造监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监理企业面临着一个日益开放的市场,如何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是否具备核心竞争力是关键。监理企业应当运用管理创新的手段,不断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以适应市场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四川建材》2007,33(6):242-242
欧洲知名散热器制造企业意大利IRSAP集团董事长Fabfizio Rossi表示,2007年将成为意莎普在中国实现高增长的一年,中国市场将成为全球最具有战略意义的市场。  相似文献   

10.
《中国建设信息》2004,(1):26-26
加入世贸组织后,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融为一体,中国陶瓷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挺进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国陶瓷工业由大变强的需要。陶瓷行业能否在更大范围内和更高层次上走向国际市场,实现跨越式发展目标,往往关系着国内陶瓷行业的发展前途。要想走得好,走得成功,陶瓷企业必须学会善于“借势”,才能更好地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中分得一杯羹,在这方面长虹和东鹏给了我们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1.
满震宇 《山西建筑》2006,32(17):184-185
介绍了国有物管企业的发展现状,分析了物业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改善工作状况的措施和改进工作方法的建议,以促进国有物管企业的自身发展,适应市场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目前,中国市场是全球工程机械市场中发展最火爆,也是竞争最激烈的市场,特别是挖掘机行业的竞争尤为激烈,几乎全球生产挖掘机的大型企业都在积极开拓中国市场,有的企业已在中国发展了十几年,而这些企业大都位列世界500强。作为世界第三大工程机械制造商特雷克斯集团旗下中大型挖掘机的主力品牌——阿特拉斯进入中国已有2年,2年来阿特拉斯经历了风风雨雨,在外人看来,在中国这样一个随时都在发生变化的市场中,阿特拉斯显得过于平和,但这种平和恰恰是阿特拉斯不事张扬、踏实做事的一种企业经营理念的外在表现,或许这种理念更多的是受到企业决策者的影响,然而在笔者看来这种平和严谨更能够彰显一个成功品牌的实力。  相似文献   

13.
◆亦步亦趋 开发设计缺个性  中国陶瓷企业在多种产品上缺乏领先的开发设计能力是其受到牵制的主要原因,这也决定了我国整个陶瓷企业在全球的产业分工中处于末端,而处在末端的利润是非常低的。  全球化扩张遇到的最大阻力不仅是文化或者商业规则,更重要的是核心的技术和开发设计能力,而中国的陶瓷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程度越深,其开发设计的劣势就越明显。在中国的市场开放以前,开发设计能力的缺乏表现得还不很明显,但在开始参与全球竞争之后,这个问题就表现得比较突出。出口加工主要靠贴牌和国内高端市场被外国公司控制的事实就是…  相似文献   

14.
加入WTO后,中国以自己独特的优势演化为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的趋势已不可阻挡,加之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远距离国内、国际长输管线的铺设,巨大的行业发展机遇和市场拓展空间为我国管道行业知名品牌加快融入全球一体化的进程,进而打造国际品牌提供了难得的机会。  相似文献   

15.
作为拥有一级总承包资质的中央直属大型施工企业,中国化学工程第三建设公司自身的综合实力优势,以改革为主线,积极适应国企改革和建筑业发展趋势,适应竞争激烈的建筑市场,大力推进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做出了贡献;企业管理水平迅速提高,技术机制也进一步完善。今天,无论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不管规模大小和经营范围,网络的建设和使用都是不可能再回避的。公司内部计算机局域网(Intranet)建设完成,使我们企业管理信息化水平大大提高,企业实力大大增强。  相似文献   

16.
行业动态     
《建筑》2004,(5):35-35
全球建筑峰会在京举行4月15~16日,由美国麦格劳-希尔建筑信息公司和中国对外工程承包商会举办、以“国际建筑业面对经济全球化共同发展”为主题的2004全球建筑峰会在北京召开,400余名中外建筑业界高层人士聚集一堂,共同探讨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全球的建筑市场将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未来的中国将给全球的建筑业带来哪些惊喜和商机。峰会的召开,为中国进一步了解国际建筑市场,更好地促进中国建筑业企业走向世界,同时也使世界充分了解中国建筑市场提供了舞台。建筑业占GDP比重再创新高国家统计局日前推出的《2003年建筑业企业生产经营…  相似文献   

17.
建筑业是我国四大支柱产业之一,它的变化对我国国民经济的稳步增长有着深远的意义。随着改革开放的深人,中国建筑业与国际建筑业的接轨也正在加紧进行。在全球共有的国际平台上,一方面,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多元化迫使中国建筑市场必须对外开放,从而使国外建筑机构进人中国市场;另一方面,也使中国建筑机构日益走向国际市场。在这建筑市场国际化的进程中,不仅对中国建筑工程师的语言、专业、观念、行为、知识、执业资格、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对中国建筑业的法规、政策、市场信息等国际化及国际关系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日益走…  相似文献   

18.
陈文旭 《中国电梯》2007,18(21):50-51
当今中国电梯市场风起云涌,其销量及发展速度之快令世界瞩目。与国外成熟电梯市场相比,中国电梯市场很年轻,朝气蓬勃,乐于接受新技术的应用。现在,中国电梯市场已经成为全球电梯技术最大的展现舞台,国外著名电梯品牌如日本日立、三菱、东芝,美国奥的斯,瑞士迅达,芬兰通力,德国蒂森等悉数进驻,国内电梯制造企业层出不穷。据统计,目前国内获得生产许可的电梯企业有400多家,取得安装、维修、改造工程许可的单位约4000多家。[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刘金霞 《工程质量》2003,(10):49-50
1推行工程保险的意义“9.11”事件后,保险市场分外繁荣,全球的保险市场和再保险市场都在上升,人们对保险的认识和需求迅猛提高。工程保险是我国加入WTO以后与国际接轨的必要举措,也是中国建筑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我国已经推行了建筑工程一切险和安装工程一切险,只是力度还不大。为了适应目前我国建筑市场的现状,保险业应该在政府大力扶助下根据国外经验,推出新的险种,以适应工程建设需要,扩大保险公司的服务范围,也可使工程参与各方真正能够通过风险对策中的“风险转移”将自身承担的工程风险(包括第三方责任)转移给保险公司,使自身…  相似文献   

20.
经济危机以来,全球混凝土泵送竞争格局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中国已跃居全球最大的混凝土机械生产和销售国家。2009年,以三一重工和中联重科为首的中国泵送制造企业获得了历史性的突破,新产品、新技术不断冲刺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