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6 毫秒
1.
以单层坡屋顶原型房屋的1/2缩尺振动台模型为对象,对现代夯土建筑在夯土材料、夯筑机具、夯筑工艺、抗震构造措施等方面的改良技术做了简要说明,重点对结构模型在不同峰值加速度作用下的动力特性、加速度及位移反应、开裂及破坏过程做了详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良好的机械夯筑性能加上科学有效的构造措施,使现代夯土建筑在遭受相当于8度罕遇地震作用下,仍然可以继续承载,而且表现出较好的变形能力。现代夯土建筑体系具有一定的推广与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福建土楼夯土版筑技术是古老的中国生土建筑工艺和当地自然、社会环境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特殊产物,文章详细介绍了它的历史传承、夯筑土墙的材料、作法、工具及建造土楼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3.
正福建土楼,因其大多数为福建客家人所建,故又称"客家土楼"。土楼产生于宋、元时期,成熟于明末、清代和民国时期。以土、木、石、竹为主要建筑材料,利用未经焙烧的土并按一定比例的砂质黏土和黏质砂土拌合而成,用夹墙板夯筑而成的两层以上的房屋。福建土楼含福建省永定区的高北土楼群、洪坑土楼群、初溪土楼群和衍香楼、振福楼,南靖县的田螺坑土楼群、河坑土楼群、云水谣的和贵楼、怀远楼,华安县的大地土楼群等。其中二宜楼位于华安县仙都镇  相似文献   

4.
《建筑与预算》2011,(6):F0002-F0002
福建土楼,包括闽南土楼和一部分客家土楼,总数约三千余。通常是指利用闽西南独有的不加工的生土,夯筑承重生土墙壁所构成的群居和防卫合一的大型楼房,形如天外飞碟,散布在青山绿水之间。主要分布地区以中国福建西南山区,客家人和闽南人聚居的福建、江西、广东三省交界地带,包括以闽南人为主的漳州市,闽南人与客家人参半的龙岩市。  相似文献   

5.
福建土楼这个“中国南方山中的传奇”,以其浓郁的神秘色彩吸引了多少中外学者和游客。它的神奇、它的隐秘令人惊叹,引人入胜。 福建土楼最集中的地区是永定县、南靖县及平和县,此外在闽南漳州市的平和、漳浦、云霄、华安、诏安县,泉州市的南安、安溪、惠安县都有土楼。这些隐藏在山区中一幢幢用生土夯筑的巨型民居建筑,无意炫耀自己的风采,但世界却在它面前爆发出声声的惊叹!一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顾问赞叹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区建筑模式’人们盛  相似文献   

6.
针对福建土楼所处的气候特点,讨论了福建土楼亟待保护的屋盖抗风问题,对典型圆形和方形土楼屋盖,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土楼屋盖风压分布规律及极值风压,结果表明土楼大悬挑轻质木屋盖不利于抗风,易风致损坏.因此为了降低或减少土楼的风灾损坏,提出以"疏导"土楼屋盖风压为目的的气动抗风措施,根据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组织的要求,土楼的保护不应改变其屋盖面貌、结构和材质.研究土楼屋盖的气动抗风措施,研究表明:在土楼屋脊处通过设置导风环板来改变土楼周围的空气流场,进而有效削弱高强气流在土楼屋盖上施加的风荷载,从而提高土楼抗风性能.  相似文献   

7.
为了摸清混凝土多孔砖墙在地震中倒塌的机理,对两个带木楼板的半砖厚混凝土多孔砖墙模型进行了不同方向的振动台试验。在单向机械波的作用下,1/2比例的模型经历了弹性、开裂和倒塌三个阶段。砖墙顶部首先开裂,当最大加速度达到14.08 m/s~2时,平面外受力砖墙因墙底开裂而倒塌;平面内受力砖墙抗震性能相对较好,砖墙在加速度达到37.97 m/s~2时,墙底开裂,但砖墙仍能和木板一起受力直至振动结束。试验及分析证实,砖墙平面外受弯破坏是混凝土多孔砖墙倒塌的主要原因,研究应继续进行足尺模型试验以确保砌体结构房屋大震不倒。  相似文献   

8.
福建土楼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被誉为客家文化的象征、“神话般的山区建筑”、东方古代文明的瑰宝。它是凝固的艺术与文化,更是不可多得的旅游资源。在中国传统社会的滋养下,福建土楼既有丰富的当地物质文明,又承载着深厚的精神文化,关于土楼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一直是相关专家和学者的研究热点。在文化振兴和乡村振新的新时代背景下,地域文化的有效传承,离不开建筑功能与文化维度的深度探讨。该文聚焦于乡村振兴背景下福建土楼文化的保护与开发,从建筑形态与文化功能方面入手探析土楼的保护难题,并提出相应的保护和开发对策,以期能够对当地的乡村振兴及福建土楼文化的继承与发展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9.
对一个56层芯筒刚臂纯钢结构进行缩尺模型的振动台倒塌试验。试件缩尺比例为1∶40,主要构件材料根据相似关系选为紫铜。为了揭示地震波共振效应对结构的不利影响,选取天然波Chi-Chi TCU117以及基于该波根据频谱缩放方法得到的试验模型的一阶共振波作为振动台输入。试验中输入的地震波为7度小震水平。结构在天然波作用下保持完好,在一阶共振波作用下发生倾覆倒塌。根据试验数据得到了结构两种地震波作用下的惯性力,层间剪力以及倾覆弯矩包络。数据分析发现,具有共振特性的地震波作用下结构响应达规范反应谱值的10倍以上,峰值加速度仅在规范小震/中震等级时就能够导致结构倒塌。结构的倒塌模式为边柱破坏引起倾覆,与墨西哥地震中pino Suarez建筑类似。结构的伸臂使得楼层质量产生整体转动加速度,使得结构破坏位置转移到下层伸臂以上外柱受压承载力更薄弱的位置。  相似文献   

10.
许初鸣 《建筑》2006,(8):77-78
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还没有改革开放。据说,那时美国中央情报局在卫星照片中发现中国福建西南部崇山峻岭中,有多群类似于核反应堆的东西,这个发现使白宫一阵惊慌。但经过反复探测研究后,确定这些被疑为“隐匿核力量”的圆环状巨大建筑没有金属反应。其实,这就是后来闻名于世的漳州圆土楼。圆土楼是独具特色的福建漳州古民居。目前,漳州市现存的圆土楼大约有1000座,几乎每一个县都有,主要分布在南靖、平和、诏安等县。土楼是一种生土建筑,用生土作为主要建筑材料,掺上细砂、石灰、竹片、木条、红糖水、糯米浆,反复揉、压后夯筑而成的。土楼的…  相似文献   

11.
张煦 《福建建筑》2012,(4):13-15
当社会不断向前发展,人们开始更多关注对历史城市、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开发。本文基于福建土楼的历史背景,从实地调研出发,分析了土楼的价值,提出对土楼进行保护的模式和措施。同时根据土楼的发展现状和发展前景,提出土楼"固本"和"外拓"的发展方式。为福建土楼的保护与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穿斗式木结构民居的抗震性能,以位于川西抗震设防烈度7度区的典型2层穿斗式民居为原型,对一个缩尺比例为1∶2的穿斗式木结构模型进行了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试验中选取汶川波、兰州波、Taft波和El Centro波作为地震动输入,实测了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自振频率、阻尼比、刚度、加速度反应、位移反应、剪力分布和应变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地震峰值加速度的增加,模型结构的自振频率和刚度下降,阻尼比增大,各层加速度放大系数介于0.286~1.383之间;浮搁于混凝土板上的柱脚的滑移在一定程度上衰减了传入上部结构的地震作用,第2层檐柱顶高度处的榫卯节点在振动过程中耗能作用明显;当输入峰值加速度为0.22g和0.40g时,模型晃动剧烈,最大层间位移角分别为1/65和1/35;当输入峰值加速度增至0.50g时,模型依然没有倒塌,表明穿斗式木结构具有良好的整体变形能力和抗倒塌能力。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单层球壳结构模型的振动台试验,分析了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破坏模式。为使模型呈现不同的倒塌模式,设计了3个缩尺比为1/10的试验模型:模型1与模型3以期发生承载力破坏倒塌模式;模型2设置6个薄弱区,以期发生动力失稳。采用多次加载方案,水平向输入地震波,逐级提高峰值加速度,完成振动台试验。采用基线调整法对原始试验数据进行校正;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中的大质量法对试验模型进行考虑双非线性的多点输入时程分析,获得结构动力响应;采用自编程序对模型结构进行有限元塑性分析。结果表明:试验模型的倒塌模式与试验预期结果吻合良好,验证了振动台试验的完备性;有限元分析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较好,验证了数值计算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4.
针对某大跨度可开合空间网架屋盖,根据开启方式不同,结构基本状态共6种,结构处于任何状态时都有可能遭遇地震作用.对结构多种基本状态的抗震性能及地震作用下的抗连续倒塌性能进行分析.采用反应谱法对不同状态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响应进行计算,确定开合屋盖最不利状态.对开合屋盖最不利状态在Hollywood Storage地震波作用下采用增量动力分析研究其抗连续倒塌性能,给出随加速度增大而进入屈服状态的杆件及承受的最大加速度幅值.  相似文献   

15.
徐倩 《华中建筑》2007,25(7):169-176
"天上掉下的飞碟,地上冒出的蘑菇",福建土楼早已为人所知,并以其数千座的巨大数量蜚声中外.华安县的土楼却以其设计构思新颖、建造精巧科学、内涵丰富、年代久远,被人们赞誉为是土楼群中的一颗明珠.此刻,我就引领大家走进华安土楼(以二宜楼为主),体验别样的古建风情.  相似文献   

16.
选用圆形土楼"庚庆楼"作为拟静力试验的原型,采用材料力学性能与夯土接近的C5混凝土,并分别制作墙厚为80、100和120mm的圆形土楼缩尺模型.对缩尺模型进行位移控制加载,分析其位移、应变和裂缝变化.绘制滞回曲线并对结构进行耗能能力分析.试验表明:随着圆形土楼墙厚的增加,其刚度、耗能能力、极限承载力以及抗震性能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湿度变化对土楼夯土强度的影响规律,从而对福建土楼的结构性能进行深入的研究,为保护土楼提供理论依据.通过模拟福建土楼当地干湿交替的气候变化特征,利用恒温恒湿箱进行试验,研究干湿循环对夯土试块的抗压强度的影响.测试了原状土、重塑土和新土三种夯土试块在干湿交替作用过程中的质量、含水率和抗压强度,系统分析试块的质量、含水率和抗压强度的变化规律与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三种试块的质量随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减少;含水率总体上随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而下降;重塑土试块和新土试块的抗压强度随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福建土楼是中国生土民居建筑的一个奇迹,堪称"天人合一"的典范.星罗棋布、千姿百态的土楼错落在乡村田野之间,阡陌纵横、楼宇相接.土楼之间的道路、桥梁、绿树、围墙布置巧妙,宛若自然.不论是单体的设计,还是群体的布局,土楼与自然完美结合,创造出优美和谐的生活空间,形成许多"小桥流水人家"式的居宅或村落.  相似文献   

19.
福建土楼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宏大的夯土墙体显出土楼的建筑特色,但这种生土结构易受雨水侵蚀,闽西南地处亚热带温湿海洋气候,雨量充足,台风频发,长期风雨侵蚀严重影响土楼的安全性和耐久性.从永定县非世遗客家民居土楼割取原始夯土块,进行了风驱雨模拟环境下的风洞侵蚀试验研究,研究表明:夯土侵蚀受风速和雨强影响,其侵蚀量随风速与雨强的增加而增加,而风速增加产生的夯土侵蚀量明显大于雨强增加产生的侵蚀量,结合当地风雨气象资料,可计算福建土楼的风雨侵蚀寿命,为土楼保护提供理论依据,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配筋混凝土砌块砌体框支剪力墙房屋的抗震性能,通过对一幢按1/4缩尺比例建造的配筋混凝土砌块砌体框支剪力墙模型房屋进行子结构拟动力地震反应试验,研究了在各种加速度峰值地震作用下,这种结构体系的动力反应、破坏机理和倒塌机制,分析了试验模型的水平承载能力和破坏形态。试验结果表明,随着输入地震波的加速度峰值的增大,这种结构体系的地震反应由弹性阶段过渡到塑性阶段,最后底部框剪层承载力下降而临近倒塌;结构薄弱层在底部框剪层,最终破坏形态为剪切型;框架托梁与上部配筋混凝土砌块砌体剪力墙组成整体性能较好的组合深梁。这种结构体系应用于7度抗震设防区,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