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林伟忠 《化肥设计》1998,36(4):53-57
详细介绍管壳式换热器中管子和管板的各种胀接方法包括机械胀接、爆炸胀接、液压胀接和胀接等。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管壳式换热器管子的管端和管板胀接接头的可靠性,分析了胀管过程的受力情况,认为GB151-89规定的胀管间隙和孔带尺寸偏大,实际应用中应加以注意,并提出胀接前最佳间隙C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3.
换热器液压胀管残余接触压力的工程图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颜惠庚  郁翠菊 《化工机械》2001,28(4):211-214
研究了管子与管板胀接的变形规律 ,将复杂的胀接过程分解为几个变形的迭加 ,提出了物理意义更明确 ,应用较为方便的换热器液压胀接残余接触压力的工程图算方法。该方法不仅适用于理想弹塑性材料 ,而且适用于常规的具有硬化趋势的材料。  相似文献   

4.
选取正确的双管板换热器组装工艺,通过胀接工艺选定实验和有限元数值模拟两种方法确定管板与换热管的液压胀接压力,结果表明,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确定液压胀接压力切实可行,在类似产品上可以代替胀接工艺选定实验。  相似文献   

5.
周艳彬 《广东化工》2009,36(5):199-200
对T2铜管与Q345R管板进行胀接试验,测试胀接接头的拉脱力,并观察其随胀管率的变化。研究表明:T2铜管与Q345R管板胀接可以获得较好的胀接质量;当壁厚减薄量在5.5%时,可获得最大拉脱力;实际制造中,可以将壁厚减薄量控制在4%~8%之间;同时,胀接接头补胀时,应控制壁厚减薄量不超过15%。研究结果对制冷装置用管壳式换热器的制造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刚性结构列管式换热器的管板是块相当厚的多孔板,它同换热器壳体的联接采用不可拆(焊接)联接。为同换热器封头联接,管板周边做成法兰面。在管板中管子采用胀接或先胀后焊的固定联接。这种结构具有一系列缺点,在胀接或焊接管子时会引起管板相对其法兰面发生翘曲,以致在制造和检修时给换热器的装配带来困难,并降低了法兰联接密封面的质量。制造管板过程的劳动量很大,特别是钻孔工序。换热器管同管板联接处的缝隙是缝隙腐蚀的潜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换热器管子管板胀接的多种方法、基本原理并进行比较、分析。提出了在胀接前、胀接中与胀接后各环节有效控制质量的若干要点。  相似文献   

8.
杨林  郑秀芳  曹凤玲 《辽宁化工》2010,39(9):993-995
换热器中管子与管板的焊接直接影响换热器的制造和使用。连接强度和密封性能又直接关系到使用时间和是否泄漏。对常用的强度胀接、强度焊接和胀焊并用等3种方法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9.
介绍高效的套片式换热器散热片和冷却管连接常采用的胀接工艺方法,胀接之前应进行试胀,测试胀接扩头的直径和胀管前后冷却管的长度,寻找合适的胀管率。胀接工艺是影响套片式换热器性能的关键工序。  相似文献   

10.
《化工机械》2007,34(6):316-316
本公司专业制造各种胀管器和胀管机,该产品广泛用于锅炉、化机、电站、炼油、油脂等行业的制造、检修及安装,换热器、冷凝器、冷却器等压力容器的胀管,是上佳的胀接工具。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换热管-管板胀接压力与初始间隙对换热器胀接质量的影响,采用胀接参数化模拟研究方法对液压胀接进行可靠性研究,建立换热管-管板胀接的弹塑性参数化几何模型,对不同的换热管-管板胀接压力和初始间隙进行研究,得到换热管残余等效应力、残余接触应力大小及分布规律。研究表明:胀接压力相同、间隙不同时,卸载后残余等效应力和残余接触应力值差别较小;初始间隙相同,胀接压力不同时,卸载后残余应力和残余接触应力值差别较大;换热管的残余等效应力和残余接触应力随着胀接压力的增大而增大,其变化趋势一致;当材料为Ti31钛合金、胀接压力为183 MPa时换热管与管板的初始间隙消除。研究结果为换热器最佳胀接性能优化及胀接质量的提高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波形膨胀节对管壳式换热器固定管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固定管板管壳式换热器有时因管,壳间温度差大,引起轴向力太大;管板太厚,影响换热管与管板的连接质量等问题,分析了在其壳体上设置波形膨胀节后,温差轴向力可显著降低,明显改善了管板的受力情况,当出现固定管板太厚时,设计宜在换热器壳体上设置波形膨胀等。  相似文献   

13.
介绍应用在磷酸浓缩工艺中的一种新型组合列管式石墨换热器。其突出的特点是采用石墨块材为结构材料,两端管板均为固定管板;管板与换热管之间采用高弹性耐磨材料,实现弹性密封的连接;单管伸缩,消除了温度不均导致的应力破坏。设备全部采用承插式活连接,换管简单,维修方便,其价格仅为国外进口价的1/10。  相似文献   

14.
运用弹性卸载的方法 ,研究换热器的换热管与管板在液压胀接后管壁的减薄量与接触面处残余接触压力之间的关系 ,从而可推得胀接接头的管壁减薄量与接头拉脱力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设备的工况、材料和制造工艺.分析了干燥再沸器、卧式再沸器管子-管板接头的失效 原因。对换热管管端外表面进行严格清理并采取液压胀管工艺,有效保证了换热器管子-管板接头的 制造质量。  相似文献   

16.
对双管板换热器制造过程中,厚管板的胀接采用机械胀接和液压胀接2种方法进行了分析比较。工艺试验表明:2种胀接方法都能够获得合格的胀接接头;与机械胀接相比,液压胀接具有工作效率高、胀接质量好和生产成本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高温高压固定管板式换热器膨胀节更换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倪群  杨福雅 《聚酯工业》2008,21(5):50-52
针对加氢预热器膨胀节失效的问题,简要的介绍修复该固定管板式换热器膨胀节所采用的方法,同时还按相关标准校核了膨胀节焊缝的强度,指出了膨胀节拆装的主要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一种单管程浮头换热器管程介质出口带波纹管膨胀节的结构,针对波纹管膨胀节的设计计算提供了一种较全面的算法,并对该结构上主要受压元件提供了算法介绍。  相似文献   

19.
焊接对管头与管板间的胀接连接的影响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换热器制造开发高质量的换热管与管板的连接技术,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模拟分析换热管与管板间的连接形式。采用胀焊结合的连接形式时,焊接产生的热应力和胀接产生的残余接触应力之间互有影响。胀接分析过程中根据材料的力学、物理性能,引入材料的几何非线性和接触非线性理论分析[1],采用多线性随动强化准则,计算胀管压力卸除后换热管与管板之间的残余接触应力,得出最高效、最合适的胀接压力。焊接分析过程中利用ANSYS软件进行模拟计算,采用单元生成技术,得出强度焊产生的热应力的影响范围。本方法为换热管与管板接头的结构设计和工艺参数优选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