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双塔结构作为一种新兴的建筑结构,被广泛的应用于高层建筑结构中,由于其本身结构复杂的特点,其抗震设计方法与传统的结构体系有较大不同。对大底盘非对称双塔结构抗震设计的过程,对钢筋混凝土大底盘双塔结构进行抗震设计和分析,使结构抗震设计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建筑抗震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建筑,尤其是高层建筑,其整体结构设计的主要内容就是抗震设计.通常在设计地下建筑设施和建筑结构时,都需要考虑结构抗震、地下结构抗震以及综合性因素,以此确保地下结构具有优良的抗震性能.基于此,文章主要围绕抗震功能,分析结构抗震与地下结构抗震.  相似文献   

3.
张波 《江西建材》2014,(13):26-26
我国是地震多发国家,所以对建筑结构抗震设计非常重视。随着结构抗震性能的不断研究,抗震设计思路和理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了增强建筑钢筋混凝土抗震性能,很多抗震地区的高层建筑都把结构设计成延性结构。本文将针对高层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分析其抗震延性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4.
双重抗震结构体系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经杰  叶列平  钱稼茹 《建筑科学》2001,17(1):42-45,58
针对近年来几次大地震中,传统抗震结构体系在结构抗震性能控制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双重抗震结构体系的概念,讨论了其抗震性能控制目标和设计原则,并介绍了高层建筑结构中采用双重抗震结构体系的几个例子,指出双重抗震结构体系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5.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延性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瑞亮 《建筑安全》2009,24(7):58-60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结构抗震的本质就是延性,提高延性可以增加结构抗震潜力,增强结构抗倒塌能力.结构主要靠延性来抵抗较大地震作用下的非弹性变形.本文分析了结构延性在抗震设计中的重要性及其作用、影响结构延性的主要因素以及结构延性的抗震设计.  相似文献   

6.
段建新 《山西建筑》2010,36(4):86-87
通过对某办公楼结构体系、地基基础及结构整体倾斜及相对沉降现状进行研究,同时对结构抗震进行鉴定,得出此建筑结构不满足抗震鉴定要求,结构整体抗震性能差,不具备其应有的抗震防灾的结构功能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楼板局部不连续对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实际工程的抗震性能分析,探讨罕遇地震作用下楼板局部不连续对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对于墙体布置均匀的剪力墙结构,其抗震性能受楼板影响较小;而对于依靠楼板传递水平剪力的框-剪墙结构,楼板对其抗震性能影响较为明显。合理布置结构平面是保证楼板局部不连续结构抗震性能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人防工程在建设时需要做好对结构抗震的研究,尤其是现在人防地下结构规模不断扩大,结构抗震性能已经成为工程设计的重点研究对象,避免地震灾害对人防结构造成的影响。想要提高人防地下结构的抗震性能,就需要了解结构所具有的特点,对其抗震性能进行综合分析,通过实验分析来提高结构抗震设计的效果。本文对人防地下结构抗震特点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结构抗震性能措施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9.
采用钢筋混凝土抗震墙作为承担地震力的构件,是我国高层建筑常用的结构体系,包括抗震墙结构、框支抗震墙结构和框架-抗震墙结构。我国的这些结构体系没有或缺乏震害经验,其抗震设计只能依靠试验和理论分析,并参照国外的经验。为提高这些结构体系的抗震  相似文献   

10.
超限高层建筑抗震设计须根据其超限类型和超限程度不同,采取比现行标准和规范更严格、更有效的加强措施,以保证其结构抗震安全。在此,结合多年从事高层建筑抗震设计和参与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计审查工作的经验和体会,分别对具有结构高度超限、平面规则性超限、竖向规则性超限、结构类型超限等不同超限类型的高层建筑,提出有针对性的技术加强措施和抗震设计要点,可供结构工程师在从事超限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11.
在总结底部框剪砖房和配筋砌块砌体的抗震性能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底部框剪上部配筋砌块砌体结构的抗震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采用层间剪切模型和三折线骨架曲线恢复力模型,分别按6、7、8度区的多遇烈度、基本烈度和罕遇烈度,输入ElCentro地震波,模拟此类房屋的线性和非线性地震反应。通过分析加速度和位移地震反应,恢复力和层间位移角的变化,考察了该结构的抗震性能和抗震能力。结果表明:底部两层框剪上部六层配筋砌块砌体结构(高25.5m)可用于8度地震区,这种结构的底部框剪层是薄弱部位;应提高框剪层的水平地震剪力设计值,增强延性设计,提高抗倒塌能力。  相似文献   

12.
底部大空间房屋由于其平面和空间布置灵活而深受人们青睐。文章通过对某底部大空间建筑在7度抗震设防烈度下采用框架结构、框架一异型柱结构和底部框架-上部砖混结构进行了大量的计算和优化设计,进而给出了该房屋的结构方案的选择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基于砖混结构房屋抗震性能分析的结果 ,并结合历次震害资料及设计实践 ,就砖混结构房屋抗震设计中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探讨 ,提出了看法和建议 ,供设计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4.
在分析研究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抗震性能的基础上,针对结构的受力特点,结合抗震审查中存在的大量共性问题,探讨了抗震设计和审查中需要注意的若干问题,提出了概念设计的重要性,给出了结构抗震验算的简化计算方法,供相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5.
大兴安岭地税局综合楼为底部框架砖房。应用预应力托梁转换技术满足了底部大空间的功能要求;通过合理设置一定数量的钢筋混凝土抗震横墙,避免了底层和其相邻层刚度相差过大的问题,为同类工程的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底层框架砖房采用消能减震技术的抗震设计方法,介绍了宿迁某底层框架砖房采用粘弹性阻尼器的消能减震设计,给出了多遇地震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主要计算结果。计算表明,设置粘弹性阻尼器后,上部结构在多遇、罕遇地震作用下均能满足承载力与变形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郑山锁 《工业建筑》1999,29(11):28-31,35
采用多自由度层间剪切模型,对底部两层框架砖房1/6 比例模型和原型结构进行了动力特性计算和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并与1/6 比例模型的振动台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经过合理设计的底部两层框架砖房具有较大的抗震能力和良好的抗震性能,可以应用于7、8 度抗震设防区。如果适当提高第1 ~3 层的抗震强度,并加强其抗震构造措施,可望应用于9 度区。第1 层和第2 层是这种结构体系的薄弱层,且框架柱端,尤其柱脚为薄弱部位,第3 层与第2 层的侧移刚度比,在7、8 度时宜分别控制在1-2~2-0 和1-2 ~1-6 范围内。底部两层框架砖房的变形属剪切型,地震力沿楼层高度近似呈倒三角形分布,可采用基底剪力法计算结构的水平地震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两层预制板砖砌体结构房屋模型双向拟动力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一栋缩尺为1∶2的两层单开间预制板砖砌体结构房屋模型进行不同强度地震作用下的双向拟动力试验和非线性地震响应分析,研究该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破坏机制、变形、滞回特性及耗能能力等。结果表明:构造柱与圈梁的存在,使得预制板砌体结构具有较好的延性,地震破坏主要集中在底层,即使墙体严重开裂,也不至于整体结构垮塌;双向地震作用下一个方向的承载力与刚度退化会加剧另一个方向承载力与刚度的退化,从而导致砌体结构整体抗震能力的下降;滞回曲线由弓形最后发展到反S形,具有明显的捏缩和滑移效应;建立的砌体结构非线性空间有限元模型,能够反映预制板砌体结构的弹塑性地震响应,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基本吻合;两层砌体结构房屋能够满足设计规范的抗震要求。  相似文献   

19.
秦从律  钱磊  干钢  张爱晖 《工业建筑》2006,36(10):36-38,68
结合工程实例,在7度地震区底层高度为6.6m的8层板式住宅的底层及房屋两端适当布置抗震墙,形成竖向非连续框架-抗震墙结构体系.对该结构体系进行了多遇地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计算评估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时程分析.计算分析结果表明,采用该框-墙结构体系有效提高了结构底层的侧向刚度和房屋的整体抗扭刚度,消除了结构底部薄弱层,改善了结构的抗震性能,可满足规范规定的三水准抗震设防要求.  相似文献   

20.
地震区底层带商店建筑合理结构形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汪恒在  汪跃勇 《建筑技术》1999,30(5):327-329
在地震区,底层带商店建筑可采用的结构形式有底部框架剪力墙上部砌体结构、多层内框架结构、多层全框架结构、多层砌体结构等;不应采取底层内框架砖房、底层纯框架砖房等形式。正确选择底层带商店建筑的结构形式,有利于降低工程造价,确保结构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