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六、歌曲之王——舒伯特(Franz Schubert) 舒伯特于1797年1月31日出生在维也纳,他从小就学习钢琴及小提琴,十一岁进入皇家学院(Imperial College,Konvikt)攻读音乐并担任合唱团的高音部队员,一直到他十六岁因变声不能再演唱童声高音才离开。于是他前去萨里耶利(Antonio Salieri)门下接受正规的作曲课程,不过也只上了三年。同时他在他父亲的学校里担任助教,此期间他创作了不少杰作,包括《F大调弥撒曲》、《魔王》、《野玫瑰》……等。虽然他  相似文献   

2.
听过不少赫尔曼·普莱(Hermann Prey)的CD,也观赏过他1988年来香港的独唱会(舒伯特声乐套曲《冬之旅》),现再看他拍摄的舒伯特声乐套曲《天鹅之歌》影碟,倍加喜爱,他唱很有深度,被视为继施瓦茨科普芙、菲舍尔一迪斯考之后,德国最杰出的艺术歌曲歌唱家。[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每个时代的声乐家,都会有人演唱舒伯特的艺术歌曲,但要唱得好,能够跟大家心目中的终极标准费雪狄斯考相抗衡,同时又能打动人的,实在是不多。男高音波斯崔吉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走红乐坛。他曾经参与灌录舒伯特艺术歌曲大全集,得到了极高的评价。与EMI签约之后,陆续推出了《舒伯特艺术歌曲选》、《舒曼艺术歌曲选》、《布瑞顿小夜曲》等三张唱片,获得英国乐评人士一致好评。  相似文献   

4.
舒伯特的《C大调弦乐五重奏》(D956)是他晚期最杰出的作品之一,也是他最后一部室内乐,完成于逝世前两个月。这部很长(约50余分钟),其特别之处是含有非常阴暗而又强烈的情感。当时舒伯特的病情继续恶化,他已经意识到死亡的临近,即使在心境愉快时这种阴影也始终占据着他的内心。  相似文献   

5.
《家庭影院技术》2006,(4):73-73
日本女钢琴家内田光子多年来录制了不少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不管是令她扬名国际乐坛的莫扎特还是曾经广为流传的舒伯特。2006年她转移挑战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作品,包括了《PIANO SONATA NO.30 IN E MAJOR,OP,109》、《PIANO SONATA NO.31 IN A FLAT MAJOR,OP.110》、《PIANO SONATA NO.32 IN C MINOR,OP.111》3首乐曲。祚这张全新的《贝多芬钢琴奏鸣曲》专辑中,内田光子以她独一无二的见解,诠释了作品的每一个主题,她以自然雅致的变化为作品带来新生命。  相似文献   

6.
李潇 《视听技术》2008,(6):103-103
舒伯特生前有幸看到莫扎特的《魔笛》、贝多芬的《费黛里奥》和韦伯的《魔弹射手》等剧的首演。这些在瓦格纳之前便兴盛起来的德语歌剧,开启了舒伯特的歌剧创作之门。舒伯特一生前后尝试创作了10部歌剧,但只有《孪生兄弟》(Die Zwillingsbruder)上过舞台。《费拉布拉斯》(Fierrabras)是舒伯特1821年应维也纳卡纳剧院委约而写作,不幸的是,当时维也纳人正疯狂地迷恋罗西尼的歌剧。舒伯特的这部歌剧因此胎死腹中,在他生前从未获得过上演机会。近一百年过去了,自从1920年代该剧第一次获得完整的近代首演后,1988年指挥家阿巴多在维也纳的演出,更成为歌剧舞台上令人瞩目的事件。  相似文献   

7.
凡丁 《视听技术》2007,(5):106-106
舒伯特的钢琴作品录音对于大多数爱乐友来说早已司空见惯。不过,这款录音却是特别珍稀。因为舒伯特的钢琴圆舞曲作品,除少数几首被后代作曲家改编版本外,其余的却鲜有所见。可能不少听众甚至连舒伯特曾创作了数量这样多的圆舞曲作品都不知道。  相似文献   

8.
舒伯特的最佳入门曲目尽管舒伯特有“艺术歌曲之王”的美称,他所写的600多首歌曲几乎首首都是珍品。但我最初接触舒伯特不是从他的歌曲,而是从他的室内乐开始的。最先听的曲目就是钢琴五重奏《鳟鱼》和弦乐四重奏《死神与少女》。虽然播放设备是早期单声道盒式录音机,但仍被那优美的旋律、充满诗情画意的音乐境界深深地打动。时隔二十年其魅力丝  相似文献   

9.
《鳟鱼五重奏》是奥地利著名作曲家舒伯特(Franz Schubert,1797——1828)最有代表性的室内乐作品,为钢琴弦乐五重奏。全曲五个乐章,由于第四乐章使用了作者著名的歌曲《鳟鱼》的旋律,故称《鳟鱼五重奏》。 第一乐章是快板,奏鸣曲式。轻快的钢琴与谐和的弦乐声营造出一个明朗、优雅、生气蓬勃的春之声。第二乐章行板,柔和甜美,是典型的舒伯特风格。第三乐章也是行板,乐曲轻快,诙谐、热烈。第四乐章是小行板,由于作者的歌曲《鳟鱼》原有歌词,就更容易理解  相似文献   

10.
继莫扎特、舒伯特之后,舒曼46岁短暂的一生奉献了如《阿贝格变奏曲》《狂欢节》《童年情景》《克莱斯勒偶记》《帕格尼尼练习曲》等不凡钢琴作品,更有如埃尔加交响音画《福尔斯塔夫》相同标题及曲式效果的独特钢琴作品——《交响练习曲》!舒曼24岁(1834年)创作了代表当时钢琴技巧最高水准的这部拥有12段变奏的作品,  相似文献   

11.
也许,在舒伯特的室内乐作品中,《鳟鱼五重奏》《D667》不是最显露才气的一部,四重奏《死神与少女》要有更深的哲学意味,演奏技巧难度也更大。但《鳟鱼五重奏》无疑是舒伯特最自然清新、亲切可人的作品,也只有这部作品才能让人认同“纯真的自然之子”的形貌,而写作《死神与少女》的时候,“一个长着黑色翅膀的悲伤、忧郁的恶灵”已经降临,《死神与少女》则是它在这一”神圣的黑暗时刻”引发的“最凄美的歌”《鲍恩菲尔德》。  相似文献   

12.
在今天来,《雨果金碟》可算是一张老唱片了,年岁稍许大一点的发烧友几乎没有人不知道,嗣后,雨果(HUGO)公司以系列形式推出后续各辑,但最先问世的并未冠以(一)字,封套上仍为《雨果金碟》四个字,其片号为HRP 745G。  相似文献   

13.
想起舒伯特     
可以这样说,我心中的舒伯特是与生俱来的,因为这位一生短暂、受尽苦难并且最终早早夭亡的歌曲之王,是我母亲最喜爱一位作曲家。很自然,舒伯特的许多感情真挚、质朴优美的旋律,就成为她随口哼出的摇篮曲,伴随着几度生命垂危的我,闯过了艰难人生的第一关。就这样,《鳟鱼》、《音乐的瞬间》、《野玫瑰》等等舒伯特的杰作,仿佛是一颗小小的种子,悄悄播撒进我那稚嫩弱小、混沌初开的心田。  相似文献   

14.
谢行 《无线电》2014,(1):5-8
3D打印机,不打不成器 在日剧《安堂机器人》中.逝去的沫岛黎士使用5D打印机.穿越了时光,将ARXII-13从2113年打印至2013年,来保护当时的麻阳,只因为“安堂麻阳是被禁止死亡的”。我知道“如果全世界都与你为敌.那我就毁掉这个世界”这句霸气台词已经让屏幕前不少少女心复活,  相似文献   

15.
舒伯特的《天鹅之歌》作于1828年,他死后的第2年,出版商哈斯林格冠以《天鹅之歌》的名称出版,,以喻作曲家的不朽绝笔.这部套曲不如前两部《美丽的磨坊女》和《冬之旅》那样在情节上有所叙述、前后连贯.《天鹅之歌》共1 4首歌曲,歌词都采用当时的青年诗人的作品,前7首为雷尔斯塔布(Ludwig Rellstab,1799-1860)所作,后6首是当时还没有名气的海涅(1797-1856)的诗,最后一首是塞德尔(Johann Gabriel Seidl 1804-1875)的作品.  相似文献   

16.
从经济瓶颈到社会先导,从全球末游到用户总量世界第一,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电信业实现了举世瞩目的大跨越!这一切是怎么得来的?本期《趋势对话》栏目非常荣幸邀请到吴基传先生莅临中国产业信息网,为我们讲述中国电信业三十年发展的不平凡历程。  相似文献   

17.
跟随福雷     
阳阳 《视听技术》2004,(7):76-77
如过去很多有抱负的录音艺术家,小提琴家吉尔.沙汉姆(Gil Shaham)曾一直是DG的红人,他录制的唱片涵盖面极为广泛,从古典的舒伯特、布拉姆斯、到当代的巴托克、卡巴列夫斯基他都涉猎过,除此之外,他那张《歌剧提琴手》专辑以及与吉他手索切尔连手录制的《帕格尼尼二重奏》,以古典与流行结合的方式一度在通俗唱片市场也风光一时。他的维尼亚夫斯基小提琴协奏曲更是古典乐迷的典藏。  相似文献   

18.
浪漫主义思潮推动了一大批新体裁的诞生,造就了一大批创作钢琴特性乐曲的大师,如门德尔松的《无词歌》、舒伯特的《即兴曲》、肖邦的《夜曲》、舒曼的《幻想曲》、李斯特的《狂想曲》等。大师们在这些体裁中尽情地挥洒浪漫的激情,同时这些体裁也成为这一时期的象征。  相似文献   

19.
隘贵 《视听技术》2002,(8):85-85
《冬之旅》是代表舒伯特艺术歌曲最高境界的三部声乐套曲之一。历来不管业内业外,人们最推崇的录音版本当数著名的德国男中音歌唱家菲舍尔-迪斯考。钢琴界的“大款”如莫尔、布伦德尔、巴伦博伊姆、希夫佩拉希亚等都先后为《冬之旅》担任伴奏。当然,这些录音中往往连同其他两  相似文献   

20.
从电影史的角度来划分,苏联电影从诞生到成熟。再到颠峰年代,它的第一个阶段是:1917年十月革命后的草创阶段(至1934年),这个阶段由于苏维埃国家刚刚从内战和外国干涉的硝烟中走出。所以在这个年代的初期,还是以改编文学名著作为故事影片的主流,当然也出现了不少经典的影片,如《谢尔盖神父》、《十月》、《波将金号战舰》和《母亲》等,但这些大多是无声电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