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物联网的快速发展,窄带物联网技术(NB-IoT)以其功耗低、覆盖广的优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首先介绍窄带物联网的技术特点,然后分析窄带物联网的网络部署实现并列举NB-IoT的典型应用场景.最后对窄带物联网技术在应用方面的广阔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
陈力  张鹏  任晓一 《通信世界》2017,(30):38-39
为满足更多场景的物联网部署需求,中国移动将同步推进NB-IoT(窄带物联网)技术,计划2017年内实现全国范围内NB-IoT的全面商用,全年智能连接数增加1亿户,总规模达到2亿户.中国移动将立足并全面推进“端-管-云”,携手产业打造最强的移动物联网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3.
蒋林涛 《通讯世界》2017,(11):36-37
互联网技术带动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窄带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本文以运营商的视角出发,从物联网的初期发展,到窄带物联网的未来发展趋势,以及窄带物联网技术发展的优势与机会进行简单分析,其次,详细分析了优化配置管理的方法与技术.物联网与互联网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物联网受互联网发展的制约,互联网也受物联网发展的促进,因此,物联网在日后的发展潜力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4.
当今随着物联网的迅速发展,窄带物联网技术以其功耗低、覆盖面广的优点,越来越为广大用户所关注.研究窄带物联网技术的相关要点,能够更好地了解物联网技术的发展趋势,从而为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指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NB-IoT(窄带物联网)的全程是窄带物联网,这个项目是在第69次RAN全会上通过的.大会上对于这个项目进行详细的说明,并且按照相关标准制定了新的物联网技术.NB-IoT(窄带物联网)的出现使物联网领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满足了物联网行业发展的各项要求.NB-IoT(窄带物联网)的各项标准是在2016年6月份确定下来的,并且在2016年冬季开始进行测试并且试运行,2017年上半年已经开始在商业领域进行运用.  相似文献   

6.
作为GSMA的成员之一,中国联通在本届GSMA上海展期间展示的多项通信业务应用吸引了众多观众,其中尤以“窄带物联网+5G”、智慧沃家、“互联网+”、大数据方案最为引入瞩目,它们体现出全新4G+战略下,中国联通在技术路线和业务模式上的全新策略. 窄带物联网+5G 基于LTE网络的窄带物联网(NB-IoT)成为本届展会的一大热门.在中国联通展台,其基于窄带物联网的智能停车系统,是窄带物联网应用的最新真实案例,吸引了不少观众咨询.  相似文献   

7.
NB-loT(窄带物联网)具有低功耗、广覆盖、大体量、低成本的诸多优点,能真正实现物联网万物互联的目标,通信运营商已经开始大规模部署窄带物联网,窄带物联网的商业应用也即将进入大规模爆发时代。阐述了窄带物联网的技术特点、网络结构及部署方案,并对窄带物联网的商业应用以及运营商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当今物联网时代已经到来,窄带物联网技术(NB-IoT)以其低功耗、广覆盖等技术优势,成为当下炙手可热的物联网通信技术,受到众多电信运营商的青睐。研究首先分析了窄带物联网的技术特点,并以运营商的视角,从无线网、核心网、物联网平台三个维度阐述窄带物联网技术的部署方案。然后列举了窄带物联网的几个典型应用场景。最后对物联网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谭震龙 《电声技术》2021,45(11):72-75
为了避免城域窄带无线物联网接入误差以及低速率等问题对应用效果的影响,研究LoRaWAN技术在城域窄带无线物联网的应用.明确LoRaWAN线性调频进行物联网执行的实际目标,并加强城域窄带无线冗余比特值的控制.在ADR机制下设计终端覆盖应用模型,采用LoRaWAN多场景循环切换,实现物联网的应用.实验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城域窄带无线应用范围下,对比于未应用LoRaWAN技术的物联网测试组,应用LoRaWAN技术的物联网测试组覆盖率均在90%以上,应用范围更加广泛,应用效果也更佳,具有潜在的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0.
随着物联网和智能电网的发展,智能电表的需求量增加对远程智能抄表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在分析窄带物联网的特点后,本文首次提出宽窄相融合的理念,将窄带物联网技术用于远程抄表,使原来的间接采集转变为直接采集,实现用电信息实时监测、数据并发采集、信息双向互动等功能,通过新型智能电表实现对末端信息的全面感知,为智能用电奠定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11.
NB-loT低速率窄带物联网通信技术是当前物联网发展的主流技术之一,具有低速率、低成本、覆盖广、网络通信能力强等特点,通过对NB-loT的技术进行探讨,指出了NB-loT低速率窄带物联网通信技术的应用优势,并分析了NB-loT低速率窄带物联网通信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NB-IoT窄带物联网的现状以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兰  郑旸 《通讯世界》2017,(20):77-78
随着物联网业务的发展,通信业对形成一个低功耗、广域覆盖的物联网标准达成共识,窄带物联网NB-IoT标准应运而生,其在无线通讯技术及网络架构上的优点,使其在无线通讯市场迅速启动及发展.本文简单的介绍了窄带物联网的技术现状,此外还有其所具有的优势以及系统特性,最后分析了其未来的发展前景,为其在无线通讯上面的应用作参考.  相似文献   

13.
窄带物联网是一种新型的物与物之间通信的网络,具有功耗低、部署灵活等优点,已经在智能制造、交通监控、金融证券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许多运营商和厂家开始构建窄带物联网数据中心,并布局窄带物联网产业。云计算是一种先进的透明计算、分布式存储、虚拟化技术,其可以采用按需分配方式为用户提供可共享的存储、计算空间,便于运行和管理,进一步提高窄带物联网的实用水平。  相似文献   

14.
在物联网稳步发展的时代,窄带物联网凭借着其低成本和强穿透能力成为了一种主流的技术。通过NB-Iot和LoRa这些窄带物联网的方式进行传输,使得窄带物联网在智能查表、工业检测等应用上有了极大的业务拓展。文章首先介绍了NB-Iot和LoRa技术的优势,然后分析了NB-Iot和LoRa在物联网领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物联网产业也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开枝散叶.有专业研究机构保守分析,到2020年,全球的M2M连接数将达到140亿以上,而物联网产业内不少企业宣称,在2020~2025年间,全球的M2M连接数会超过500亿. NB-IoT优势明显,物联网市场迎来新机遇 快速增长的连接背后是ICT技术与传统行业的加速融合,也给ICT行业带来了新的一轮增长机遇.以三大基础电信运营商为例,其都将万物互联作为2016年的重点战略,并且制定了详细的拓展计划.今年6月,NB-IoT标准正式冻结,窄带物联网已经成为2016年的热点和新宠.  相似文献   

16.
窄带物联网在为运营商提供新的商业契机和利润增长点的同时,也给其运营带来巨大挑战。文章首先介绍物联网业务的需求概况,引出低功耗广域网概念;进而给出LPWAN的业务需求及预测;根据业务特点分析运营商在LPWAN业务上面临的问题;最后提出运营商应对窄带物联网业务困境的相应对策、在LPWAN场景下的服务模式以及在LPWAN产业链中的合作,为运营商发展物联网窄带业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窄带物联网(NB-IOT)具有功耗低、覆盖广等优点,已经引起了许多科学家、运营商的研究和应用。但是,窄带物联网采用符号扩频技术、Burst重复技术实现信息覆盖,短距离传输优势明显,但是也需要根据实际应用场景进行优化,比如利用Standalone或Guardband部署方式抑制干扰,利用共主控方式优化网络配置管理,提高窄带物联网的传输性能。  相似文献   

18.
李文平 《中国新通信》2017,(21):109-109
随着大数据时代和智能城市的来临,无线通信亟需实现万物连接。移动通信的概念正在不断地延伸与扩展之中,已由之前的人和人的连接,向人与物以及物与物的连接拓展。从目前移动通信的发展态势看,万物互联是必然趋势。本文从介绍窄带物联网的概述和发展历程入手,从低功耗、网络覆盖面积广、具备海量连接的性能等方面浅析窄带物联网标准特性的基础上,尝试性地探索窄带物联网应用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旨在发挥窄带物联网的优势,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禹权  王峰 《通信世界》2017,(29):48-49
eMTC作为窄带蜂窝物联网主流网络制式标准之一,相比非蜂窝物联网具备了LPWA基本的四大能力:广覆盖、大连接、低功耗、低成本. eMTC作为窄带物联网的优势 一是功耗低、终端续航时间长.目前2G终端待机时长仅20天左右,在一些LPWA典型应用如抄表类业务中,2G模块显然无法符合特殊地点如深井、烟囱等无法更换电池的应用要求.而eMTC的耗电仅为2G Modem的1%,终端待机可达10年.  相似文献   

20.
2016年全球标准化组织3GPP冻结了两个蜂窝物联网技术标准——Cat-M1(eMTC)和Cat-NBI(NB-IoT),标准冻结后,提供基站、芯片、应用服务的企业也大刀阔斧地行动起来. 曾有业界专家预计2017年窄带物联网(NB-IoT)将步入商用元年.眼下,2017年第一季度已过,NB-IoT技术究竟进展如何?在日前由高通举办的“物联网多模芯趋势”LTE物联网技术沙龙上,我们也许能找到一些答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