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旦坪铝土矿位于黔中-渝南铝土矿成矿带北段的正安铝土矿带,其矿带内成矿地质条件优越,矿产资源富集。通过系统分析该矿床的地质特征,查明控矿因素,总结矿化富集规律及找矿标志,探讨了矿床成因。研究表明,旦坪铝土矿为沉积型矿床,其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含矿岩系(大竹园组)沉积基底的韩家店群泥页岩;矿床以低铁高硫型为主,次为低铁低硫型,估计资源量2228.91万t,为一大型铝土矿矿床。矿石自然类型以碎屑状为主,其次有半土状、豆鲕状和致密状。典型的成矿层位专属性是研究区内最直观、最重要的成矿控制因素,也是该区进行铝土矿找矿勘探和开发利用的主要标志和依据。  相似文献   

2.
《焦作工学院学报》2015,(6):791-796
以华北陆块南部豫西偃师县-龙门镇地区大量的全取心铝土矿钻孔为研究对象,通过岩心观察和在垂向上连续取样,运用岩石薄片、扫描电镜、能谱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差热分析等手段对铝土矿的矿物学特征及其垂向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偃师县-龙门镇地区本溪组铝土矿含矿岩系的矿物主要以隐晶质或微晶存在,部分矿物在后期发生重结晶作用。矿物成分和组合在垂向上具有明显的变化规律:下部和上部泥岩以黏土矿物为主,含有少量呈隐晶质的硬水铝石,下部和上部泥岩黏土矿物的矿物成分具有很大差别,下部泥岩以伊利石为主,含有少量的珍珠陶土,上部泥岩以高岭石为主,含有少量的镁绿泥石和鲕绿泥石。中部铝矿物和钛矿物含量较高,黏土矿物含量较少。垂向上的变化规律可能与铝土矿含矿岩系形成过程中不同的物理化学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一水硬铝石型铝土矿床中已查明矿物94种。其中钽铌铁矿等12种矿物在国外铝土矿中尚无报导。一水硬铝石是我国铝土矿的主要铝工业矿物,其结晶程度、粒度大小、比磁化系数和红外光谱的O-H键波数因矿床成因类型不同而异。研究表明,一水硬铝石的形成途径主要有三种:由高岭石直接脱硅而成;三水铝石经区域变质作用脱水而成;后生、表生条件由铝真溶液结晶而成。  相似文献   

4.
泥岩的沉积序列和地球化学特征包含大量地质信息,广泛应用于沉积学及其物源分析等。豫西巩义地区上石炭统本溪组富集锂资源,但对于锂资源的来源、沉积条件等控制因素及赋存的矿物等不明确。基于野外露头等资料,综合分析豫西巩义地区上石炭统本溪组主量、微量和稀土元素特征,阐明本溪组锂富集特征,探讨本溪组的源岩、岩石风化程度、沉积物分选状况和古环境特征,进而分析本溪组锂富集的成因。结果表明:本溪组锂资源丰富,主要富集在泥岩中(Li平均质量分数为1 487×10-6),而铝土矿Li含量较低; 沉积序列表明,本溪组主要以细粒沉积物为主,形成于潟湖环境; B/Ga、Sr/Cu值等参数表明沉积时期海水为微咸水,气候条件为温湿—干热气候,处于还原环境; 微量和稀土元素等综合图解分析表明,物源区母岩以长英质岩浆岩为主,灰岩和泥岩等是次要物源,化学蚀变指数、风化指数参数及图解表明源岩遭受强烈的风化作用,经历沉积再旋回作用。本溪组富锂泥岩的物源、沉积特征等综合分析表明,锂资源的富集与泥岩中高岭石、绿泥石等黏土矿物关系密切,本溪组源岩为锂富集提供物质基础,沉积物的再旋回过程、沉积环境等沉积特征影响锂资源的富集。  相似文献   

5.
基于矿物晶体结构的铝土矿细菌浸矿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环状芽孢杆菌CGMCC12对5种含不同结构硅酸盐矿物的铝土矿样进行了生物脱硅研究.选用铝土矿中常见的橄榄石、高岭石、钾长石及河南铝土矿作为细菌溶蚀作用对象,采用电镜及XRD衍射技术,研究细菌对它们的分解作用差异.结果表明:浸矿12d,细菌对橄榄石、高岭石及石英型铝土矿脱硅作用显著,铝硅比(A/S)分别从7.12,6.11,2.89提高到16.15,11.61,13.56,而对钾长石型铝土矿及河南铝土矿脱硅效果较差,A/S分别从3.69和4.90仅提高到4.64和7.30;细菌对试验用硅酸盐矿物的溶蚀破坏作用由易至难依次为橄榄石、高岭石、钾长石;在细菌作用下,橄榄石向水镁石与石英转化,钾长石向伊利石转化,高岭石向水铝石与石英转化;多种矿物同时存在的情况下,细菌对不同晶体结构的硅酸盐矿物的分解有一定的选择性,对较易分解的矿物破坏作用较快,细菌会优先选择分解含Fe,Ca等生命元素的赤铁矿与方解石等矿物.  相似文献   

6.
采用XRD、原矿化学多项分析、镜下鉴定及扫描电镜等对广西金龙铝土矿的物质组成、化学成分、晶体化学和嵌布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矿石以一水硬铝石为主(36.5%),含三水铝石、黏土矿物、赤铁矿等;Al2O3平均品位约44%,铝硅比均值约3.57,属于低品位铝土矿石;一水硬铝石属斜方晶系双锥体类,在矿石中嵌布主要呈自形和半自形晶、豆状和鲕状、隐晶质和微晶集合体3种形式,与高岭石、叶腊石等嵌布伴生;高岭石属三斜晶系的层状结构硅酸盐矿物,多以隐晶质致密状或土状集合体形式嵌布;叶腊石属单斜晶系的二八面体结构含水铝硅酸盐矿物,以隐晶质细小鲕片状集合体形式嵌布,伴有赤铁矿、金红石等.  相似文献   

7.
闪锌矿和方铅矿是矿床主要矿物。不同世代闪锌矿的晶形、颜色、维氏硬度、显微比重和矿物共生组合不同,反映闪锌矿的形成条件有别。闪锌矿富Cd,Ga,而贫Fe,Mn,In;方铅矿富Sb贫Bi。矿石值多接近陨石值,均一化程度较高;铅同位素以正常铅为主,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层,部分为深部来源,局变质热液层控矿床.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MB斜坡区T1b组储层黏土矿物类型与含油性的关系,指导MB斜坡区优质储层预测,根据岩心观察、铸体薄片、扫描电镜、试油结果及区域成藏条件等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MB斜坡区T1b组储层主要发育高岭石、伊蒙混层、伊利石自生黏土矿物;高岭石与储层物性呈正相关,伊蒙混层、伊利石与储层物性呈负相关,油层中相对贫伊利石、富高岭石,水层中相对贫高岭石、富伊利石;近岸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砂体组合自生高岭石含量较高,物性和含油性较优;远岸孤立河口坝砂体伊蒙混层、伊利石含量较高,物性和含油性较差;AH1、M18、M6一线南北及M003、M006一线以南,共约为500km2的扇三角洲前缘的近岸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组合相带,井控程度低,为勘探潜力区带.  相似文献   

9.
西峰油田的主力生产层长8储层为低孔、低渗非均质性砂岩储层,储层填隙物中黏土含量较高,对储层物性具有较大影响。西峰油田D区8口井的岩样分析结果显示,黏土矿物主要为伊利石、绿泥石、高岭石及伊蒙混层矿物。伊利石主要以孔隙桥接式产出;绿泥石主要以孔隙衬里状产出;高岭石充填于砂岩的粒间孔隙中,主要以分散质点式存在;伊蒙混层矿物多发育在绿泥石晶体表面,以孔隙充填和交代碎屑颗粒形式存在。伊利石及伊蒙混层的含量与孔隙度和渗透率呈负相关;绿泥石含量与孔隙度和渗透率呈正相关,尤其对岩石孔隙性具有积极影响;高岭石与孔隙度和渗透率呈负相关,但其相关性较弱。  相似文献   

10.
正冲矿床复式花岗岩体顶部云英岩富集Li、Rb、Cs、W、Sn等元素,是一处富F、稀有多金属云英岩型矿床。不同演化阶段花岗岩和云英岩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对比花岗岩,云英岩中KO、NaO、MnO、TiO和Fe 呈突然分离变化;Rb、Th呈突然升高而Ba、Sr呈突然降低变化;K/Rb、Zr/Hf、La/Sm和(La/Yb)N 值呈突然降低变化。地球化学特征暗示云英岩是岩浆不混溶作用形成的,并且F与不混溶作用共同制约云英岩的成因及成矿作用:当F含量<3%时,以石英-钾长石-铁锂云母-黄玉云英岩为主,Li、Rb、Cs、Nb、Ta在此阶段开始富集成矿;F含量>3%时,以黄玉-铁锂云母-石英云英岩为主,Li、Rb、Cs进一步富集,而Nb、Ta元素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11.
湘西北龙山铅锌矿带沉积相及成矿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湘西北龙山铅锌矿带主要赋存于上寒武统耗子沱群第三段和下奥陶统南津关组底部,形成于鹤峰—咸丰隆起带南东边缘的潮滩相和生物礁(滩)相之碳酸盐沉积平台。矿化是在控矿地层具有较高的铅锌初始丰度基础上,经过地表的富CO_2的循环水改造富集而成,其主要成矿期相当于海西早期。稳定同位素组成特征表明,铅锌矿床属于在热水作用下堆积形成的。  相似文献   

12.
利用X射线衍射(XRD)分析黏土矿物在地质研究中应用广泛,XRD可以确定黏土矿物的组成和含量。本研究介绍了黏土矿物的XRD实验方法;讨论了实验中要注意的主要问题;对山东半岛钻孔Z17样品的分析可知:黏土矿物的组成以伊利石为主,其次为绿泥石、高岭石以及蒙脱石,伊利石、绿泥石、高岭石和蒙脱石含量平均值分别为59.2%、17.4%、13.6%和9.7%;从钻孔顶部到底部伊利石有增大的趋势,伊利石与蒙脱石呈此消彼长的对应关系;绿泥石和高岭石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而与伊利石呈负相关关系,与我国黄河黏土矿物具有一定的相似性。黏土矿物的含量和组合类型很好的反映出研究区域的寒冷、干旱、少雨的气候特征。  相似文献   

13.
铝土矿中脉石主要为高岭石、伊利石和叶蜡石等铝硅酸盐矿物,可以采用反浮选脱硅即通过选用合适的捕收剂将这些脉石矿物浮出.本文针对某铝土矿,结合Curis2软件中的高岭石晶体模型分析,从亲矿物基和非极性基两方面设计合成多胺类捕收剂DN12.通过浮选实验、浮选溶液化学计算、动电位测定和红外光谱测定研究该新型药剂对铝硅酸盐矿物的浮选作用及其机理.该捕收剂相对于常规捕收剂对铝硅酸盐矿物有更好的捕收效果,有效浮选pH区间为4~10.该捕收剂与铝硅酸盐矿物的作用以静电作用为主,同时也有氢键作用,从而增强了对矿物的捕收能力.  相似文献   

14.
桂中高铁三水铝土矿由泥盆系一二叠系等不纯碳酸盐岩经强烈红土化作用形成,矿体均呈层状、似层状赋存于岩溶准平原区内的第四系更新统红土风化壳中,并受矿源层、构造、古气候、地形地貌等条件控制;成矿过程经历了碳酸盐岩溶解一淋滤、高岭土化、红土化富集3个阶段。运用基于GIS的“矿床模型综合地质信息预测方法”对桂中高铁三水铝土矿进行了综合定位和定量预测,共圈定42个最小预测区,预测资源总量10.30亿t。通过“先铁后铝”或“先铝后铁”选冶方案综合回收高铁三水铝土矿中的铁和铝,其潜在价值达4000~4900亿元,开发前景十分乐观。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索西南喀斯特地区土壤中黏土矿物组成及其含量的变异规律,以贵州省普定县和荔波县不同石漠化阶段典型土壤的黏土矿物为例,采用X-射线衍射仪图谱分析方法,计算得到黏土矿物组成及其含量,探讨不同石漠化阶段黏土矿物组成变化规律及其含量之间的线性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石漠化阶段黏土矿物的组成是相同的,均为高岭石、蒙脱石和伊利石;在未石漠化、轻度石漠化、中度石漠化阶段,蒙脱石在剖面表层的质量分数分别为27.82%、29.34%、58.32%,高岭石分别为21.39%、31.81%、36.93%,伊利石分别为50.79%、38.85%、4.75%;在西南喀斯特地区,各石漠化阶段伊利石与蒙脱石的含量之间以及伊利石和高岭石的含量之间都呈显著的线性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703、-0.9456;西南喀斯特地区土壤相似的成土作用和成土环境造成了黏土矿物相同的组成,而黏土矿物含量的差异说明各成土作用的程度或阶段是不同的;粉粒中的黏土矿物主要为石英和白云母,而砂砾中的黏土矿物主要为石英。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地质和地球化学角度对格当锑矿及金异常的矿化特征及其形成条件作了分析,认为:锑主要来自矿源层,金可能是沿涤断裂从深部基底带来、硫来自围岩;锑矿和金异常均严格受层位(坡脚组)、构造(断裂、不整合面等)控制,是同一成矿过程中的产物,它们在空间分布上的分离是成矿地球化学条件不同所致:成矿流体具中盐度、中低温性质,矿床成因特征表明,成矿过程可分为两个时期:沉积-成岩初始富集、形成矿源层时期:地洼期热液渗流、矿质活化富集成矿时期,矿床属典型的沉积-成岩-改造型。  相似文献   

17.
云南澜沧铅锌银铜矿床为一多金属硫化物矿床。黄铁矿、闪锌矿及方铅矿为矿石中的主要金属矿物。黄铁矿中Co、Ni含量及Co/Ni比值较低,Se、Te和As含量较高,闪锌矿富Fe、Cd、In、贫Ga、Ge和Se。方铅矿含银较高,为银的主要载体矿物,贫Sb和Bi。矿物的微量元素标型特征反映出该矿床为一形成深度较浅的中温火山-次火山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18.
查明下扬子古生界富有机质页岩的矿物组成特征,对页岩储层矿物组成影响页岩气储集、渗流运移和开采效果进行了研究.应用XRD、扫描电镜、低温液氮和储层敏感性实验系统分析了赣东北上震旦统皮园村组(Z_2p)、下寒武统荷塘组(∈_1h)和上二叠统乐平组(P_3l)3套海相页岩的矿物组成特征.认为3套页岩样品黏土矿物中伊利石含量均占绝对优势,高岭石含量少,表明已经历晚成岩阶段;沉积环境为碱性水介质起控制作用的深水陆棚沉积环境,这种相对还原的沉积环境为页岩气藏的形成与演化提供了良好的沉积条件;3套页岩矿物脆性指数高,整体上具有良好的储层可改造性,有利于实施页岩气的压裂改造,与北美和国内上扬子地区相比,研究区为理想的页岩气重点勘探开发层位.研究结果表明:3套页岩矿物成分均以石英占主要优势(质量分数为46.73%~64.81%),其次为黏土矿物,同时还普遍含有方解石、白云石、菱铁矿和黄铁矿等矿物;3套富有机质页岩的黏土矿物组成都以伊利石的质量分数为最高(74.58%~87.00%),其次为伊/蒙间层矿物(6.44%~20.58%).皮园村组、荷塘组、乐平组脆性指数平均值分别为67.35,77.90和48.95,易于压裂.矿物成分中石英主要影响宏孔的发育,有利于页岩气的渗流和运移,但黏土矿物控制微孔的发育并与孔隙度和渗透率呈负相关关系,有利于页岩气的保存但不利于渗流;皮园村组和荷塘组页岩储层敏感性不明显,乐平组具有中等偏弱速敏、中等偏强水敏和中等偏弱酸敏效应.理想的页岩气重点勘探开发层位次序可定为荷塘组皮园村组乐平组,页岩气开发工艺应根据其矿物组成的变化在不同区域分别对待.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采样测试和资料分析,运用X衍射、电镜及红外光谱等实验手段,对淮北闸河矿区下石盒子组底部高岭石泥岩矿床的地质特征、形成条件及其工业利用前景进行了探讨和研究。认为该层高岭石泥岩为优质沉积型高岭土矿床,具有良好的开采和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广西佛子冲铅锌矿田两种矿石类型及其成因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杨斌  刘兴德  刘建明 《桂林工学院学报》2002,22(2):109-113,T001
佛子冲矿田有两种不同的矿石类型,其矿物组成,结构造及赋存的矿体形态,产状都明显不同,其中一类矿石产于层状,似层状矿体中,矿石矿物组成较简单,标型矿物为浅色闪锌矿和具细晶,微晶结构的透辉石,矿石中发育典型的同生沉积组构,推断为同沉积期热水沉积成矿作用的产物,称为热水沉积型矿石,另一类矿石产于脉状,简柱状,透镜状及似层状矿体中,在岩体接触带,断裂构造与层状,似层状矿体复合部位发育,矿石矿物相对复杂,标型矿物为铁闪锌矿和钙铁辉石,该类矿石穿切或叠生于热水沉积型矿石之上,矿石结构构造反映后生成因特征,称为叠生改造型矿石,两类矿石标型矿物的化学成分和流体包裹体包裹体成分有明显差异,指示了不同的形成环境,成矿过程可划分出两个成矿期,即早志留世热水沉积成矿期和燕山期岩浆-热液叠生改造成矿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