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阐述了射频烘干和微波干燥的工作原理与特点,分析了传统腈纶对流干燥方式存在的问题。通过在腈纶干燥中应用两种烘干技术的试验对比,探讨了微波干燥技术在腈纶生产中推广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小麦胚芽烘干粉碎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实验研究了采用微波烘干小麦胚芽的工艺条件,烘干速率及其效果。实验结果表明用微波烘干麦胚水份降到55以下,能使麦胚的贮存期限达九个月之入,并取得营养素损失甚微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本文阐述水稻烘干塔从机械化到计算机控制开发研制过程 ,引入计算机技术 ,采用先进微波、γ射线水分测量专利技术 ,结合水稻烘干塔的具体要求 ,实现了水稻烘干塔计算机监控 ,将水稻烘干后的水分与要求的水分偏差控制在≤±0.3%。从而提高烘干后水稻品质 ,降低烘干成本 ,提高烘干效率。  相似文献   

4.
对毛条的微波烘干原理及传质传热过程进行分析,并采用自行研制的微波烘干设备对不同形式的毛条进行烘干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微波干燥技术可应用于毛条干燥,可实现毛条的连续、高效干燥,烘干效率及质量明显提高。当采用毛条卷整体烘干时,毛条卷内部温度高于80℃,且表面结露明显;当采用松散方式烘干时,毛条表面手感蓬松,温度低于40℃,且多层(6~8层)烘干的能耗低于单层烘干。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烘箱烘干法耗时较多,控制精度较差。为了提高烘干效率,解决控制系统中存在的非线性滞后等干扰因素,提出了基于串级控制的纤维烘干方法。用Simulink软件将传统PID控制方法与串级控制方法进行对比仿真研究。结果表明,与单回路PID控制方法相比,串级控制方法达到稳态的时间更短,系统的超调量更小,可实现优化控制并且能提高纺织纤维含量检测的效率和精度。  相似文献   

6.
传统热风烘箱法耗时,不能满足纺织品纤维成分的快速定量分析。微波干燥技术具有环保高效的优点,为研究纺织纤维微波烘干效率的影响因素,提出了以干燥时间、热风温度、微波功率三因素,并以各自三个不同水平,利用正交试验设计进行统计分析,并进行结果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影响烘干效率各因素从主到次的顺序为:干燥时间、热风温度、微波功率,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试验的最优方案。  相似文献   

7.
针对原来凭经验的、传统的烘干茧感官检验法和切剖茧层的蛹体检验法存在的难学难掌握、检验不准确和检验成本大等问题,研究出了采用烘率对照法检验桑蚕茧烘干程度的新方法;介绍了采用烘率对照法检验桑蚕茧烘干程度的方法和步骤;经计算列出了“桑蚕茧鲜茧茧层率与烘成的半干茧、适干茧的烘干程度和适于茧茧层率对照表”,以供对照使用。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纺织品定量化学分析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检测效率,促进我国纺织标准化与国际惯例接轨,详细分析了GB/T 2910.1—2009《纺织品定量化学分析第1部分:试验通则》中存在的问题。指出:该标准中应考虑到试剂对不溶解纤维组分的影响;明确样品烘干时间和恒定质量的认定方法;对烘干样品采用热测量法称重;根据纤维种类设定烘干温度;使用与国际标准相对应的玻璃砂芯坩埚。认为通过以上改进,纺织品化学定量分析测试结果将更为准确可靠,检测效率也会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9.
烘干是棉花加工工艺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并逐渐被大家认可并接受,“九五”期间我国将大力推广的三套典型工艺(121成套、120A成套、100成套)中都增加了烘干部分。烘干对提高轧花生产效率,增强籽棉清理效果,提高皮棉品质具有重要作用。烘干工艺本应随着我国棉花加工“121”系统工程的实施得到大力推广,但从目前情况看,烘干工艺并没有象人们预料的那样得到大面积推广,烘干工艺的应用是“雷声大,雨点小”,真正上烘干工艺的厂家并不多,使用烘干工艺的更是屈 指可数。以下笔根据自身体会,就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及其解决途径作以刍议。  相似文献   

10.
采用激光纤维直径分析仪对被“烘干或烘燥”(以下统称“烘干”)后的羊毛试样与被“烘干”过的羊毛试样又经“调湿”处理好的样品之问进行平均纤维直径测试结果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两种处理条件下,测试的平均纤维直径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1.
本文立足于当前纺织企业大量使用传统热风烘干方式进行烘干操作的现实,指出传统烘干方式存在着耗能大、效率低、对纤维或织物结构损伤大等弊端,提出应大力发展新型的节能环保设备,探索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同时指出,微波烘干机作为新型设备在行业内的创新应用,存在着技术缺陷,需要进一步的完善。  相似文献   

12.
针对原来凭经验的、传统的烘干茧感官检验法和切剖茧层的蛹体检验法存在的难学难掌握、检验不准确和检验成本大等问题,研究出了采用烘率对照法检验桑蚕茧烘干程度的新方法;介绍了采用烘率对照法检验桑蚕茧烘干程度的方法和步骤;经计算列出了“桑蚕茧鲜茧茧层率与烘成的半干茧、适干茧的烘干程度和适干茧茧层率对照表”,以供对照使用。  相似文献   

13.
壳聚糖双胍盐酸盐采用微波加热固着的方式对羊毛织物进行处理,研究不同的微波辐射功率、辐射时间对整理后羊毛织物物理机械性能的影响,包括白度、断裂强力和整理剂在羊毛上的吸附率,并与传统的烘干焙烘加热固着方式进行了对比。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图对微波加热固着后整理剂壳聚糖双胍盐酸盐、交联剂柠檬酸与羊毛之间的交联机理进行了分析,与传统的烘干焙烘加热固着的交联程度进行了对比。采用微波加热固着方式和传统的烘干焙烘加热固着方式用壳聚糖双胍盐酸盐对羊毛织物进行处理,对比了2种不同加热方式处理后羊毛织物的染色性能和抗菌性能。  相似文献   

14.
传统毛条染色工艺技术在毛条复洗烘干时采用逐根毛条从毛球中退绕后,平行排列,进入洗涤槽和烘房最终再次成球,这种复洗烘干生产方式存在能耗高、用水量大、人工成本高、操作复杂等问题。针对传统毛条复洗烘干方式存在的问题,采用射频烘干技术,将染色毛球进行离心脱水后直接用射频烘干机进行烘干,替代传统的复洗工艺,即毛条染色免复洗工艺。毛条染色免复洗工艺和传统毛条染色工艺相比,生产效率提升15%,每吨毛条节约用水4.2 t,每吨综合能耗折标煤节约149.8 kg,毛条的各项色牢度未见降低,烘干后回潮率均匀稳定,易于掌控,其不匀率在2.0%以内,复精梳混条工序可纺性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15.
赵雪  张子浩  何瑾馨 《国际纺织导报》2010,38(10):55-56,58-60,62,63
壳聚糖单胍盐酸盐采用微波焙烘固着的方式对羊毛织物进行处理,研究不同的微波辐射功率、辐射时间对整理后羊毛织物物理机械性能包括白度、断裂强力和整理剂在羊毛上吸附率的影响,并与传统的烘干焙烘加热固着方式进行了对比。采用元素分析对壳聚糖单胍盐酸盐处理羊毛前后的氮含量变化进行了测定。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傅利叶变换红外光谱图对微波焙烘固着后整理剂壳聚糖单胍盐酸盐,交联剂柠檬酸与羊毛之间的交联机理进行了分析,与传统的烘干焙烘加热固着的交联程度进行了对比。采用微波焙烘固着方式和传统的烘干焙烘加热固着方式将壳聚糖单胍盐酸盐对羊毛织物进行处理,对比了两种不同方式处理后羊毛织物的抗菌性能。  相似文献   

16.
国家公益性行业(粮食)科研课题"中国南方地区规模化农户粮食储藏技术及装备研究与应用示范"项目实施过程中,在湖南两个粮食烘干中心示范点进行了两种供热方式、四个烘干温度对早、中、晚稻烘干试验。对烘干处理前、后稻谷质量品质指标进行了检测,研究两种供热方式、四个烘干温度对稻谷质量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稻谷烘干后,稻谷的色泽、气味正常,对稻谷出糙率影响极小。水蒸气供热方式在烘干温度不高于65℃时,对稻谷的整精米率、裂纹粒率、黄粒米含量没有影响,热空气供热方式在烘干温度不高于60℃时,对稻谷的整精米率、裂纹粒率、黄粒米含量没有影响。高于此温度有影响,且随着烘干温度升高影响增大,在相同烘干温度条件下,热空气供热方式比水蒸气供热方式影响更大。对稻谷的脂肪酸值影响较小,但随着烘干温度的升高,稻谷脂肪酸值有缓慢增加趋势,从本次试验结果来看对稻谷脂肪酸值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以湖南浏阳豆豉为研究对象,比较自然晒制、烘箱烘干和微波烘干3 种不同干燥方式对浏阳豆豉挥发性成分的影响。采用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结合电子舌,比较3 种不同干燥方式处理的豆豉样品之间差异。结果表明:三者干燥方式理化指标差异不大,自然晒制、烘箱烘干、微波烘干的挥发性成分分别有31、33 种和22 种,自然晒制豆豉主要挥发性成分包括2,3,5,6-四甲基吡嗪(24.10%)、2-甲基丁酸乙酯(19.91%)、2-甲基丁酸(7.82%)、3-甲基-1-丁醇乙酸酯(7.65%)、2,3,5-三甲基吡嗪(7.53%)。烘箱烘干豆豉以乙酸乙酯(3.27%)、2,3-丁二醇(4.23%)、糠基甲基苯丙胺(4.23%)、2-(2-甲基丙基)-3,5,6-三甲基吡嗪(4.13%)、3-辛酮(4.10%)为主。微波烘干豆豉含3-甲基丁酸(27.96%)、2,3,5,6-四甲基吡嗪(13.28%)、2-甲基丁酸(10.55%)、甲酰肼(10.33%)、2,3,5-三甲基吡嗪(6.28%)比例占优。3 种干燥方式后的豆豉味道也有差异,其中自然晒制、烘箱烘干2 种干燥方式处理后豆豉的味道较接近,它们与微波烘干处理方式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第2主成分上,即鲜味、苦味和咸味。  相似文献   

18.
王栋 《针织工业》2012,(9):40-41
介绍了微波加热的基本原理及特点,分析了使用其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微波加热具有加热迅速、干燥均匀、高效、环保等优点;且微波加热整理的产品具有更好的手感和柔软度,无泛黄、无褪色,改善了纱线延展性,增强了纤维色泽;另外,与蒸汽加热烘干以及射频加热烘干相比,在每小时烘干98 kg水、每天工作20 h、每年工作300天的条件下,微波加热烘干比蒸汽加热烘干每年节能40.8%,比射频加热烘干每年节能24.9%,且微波加热烘干机每台运营维护费用比射频加热烘干机节省4.5万元,表明微波加热具有显著的节能、降耗的特点。指出了微波加热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传统柿饼加工为自然晾晒生产,受天气因素影响,加工周期长,易受灰尘及细菌污染,劳动强度大,正逐步被人工烘干替代。为此进行了一种自控热泵柿饼烘干房研制及干制和出霜工艺研究,介绍了烘干房的系统设计、电气控制、结构设计及生产工艺试验过程。利用该设备和工艺技术,使柿饼烘干周期从自然晾晒的40多天缩短为5-6天,成品柿饼水分控制在30%左右,烘干柿饼色泽优于传统柿饼,口感与传统柿饼相当,而卫生程度与生产效率远高于传统工艺,为柿饼的清洁化工厂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针对不同含水率的玉米烘干过程中烘干温度和烘干时间影响玉米品质的问题,本文选取玉米的电导率、脂肪酸值、淀粉得率为玉米品质关键指标,研究了烘干温度、烘干时间、玉米初始含水率三个因素对玉米品质的影响。为使试验数据具有实际参考价值,烘干过程模拟实际烘干作业工艺,采用烘干-缓苏-烘干-缓苏-烘干-缓苏的方式。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玉米烘干参数进行分析、优化。试验表明:响应面分析所得模型预测误差小于10%,可以用于指导生产实践;影响玉米品质的显著性顺序为烘干温度>烘干时间>初始含水率;通过选取电导率差值最小值、脂肪酸值最低值和淀粉得率的最高值,得出在不同含水率情况下的最优烘干参数组合,如:初始含水率为21%时,单次烘干时间7.7min,烘干温度49.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