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变电站选址定容新模型及其遗传算法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变电站选址定容是一种大规模组合优化问题,为确定变电站的位置和容量,建立了一种变电站选址定容新模型.该模型在变电站容量、变电站和负荷之间的距离、变电站的供电半径等约束条件下,不但考虑了变电站安装费用、运行费用、网损费用,而且把变压器的损耗费用引入到优化目标函数中.为验证新模型的有效性,采用轮盘赌操作、两点交叉操作,两点变异操作设计遗传算法程序,对一实际算例进行了优化求解,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新模型是合理的、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新的基于地理信息的变电站选址定容模型和算法.首先,通过计及多边形地块地价选址问题研究发现了选址地理信息模型中的地块边界效应并揭示了其原理,利用边界效应在模型中加入线性约束以求得计及地价后的最优位置,提高了单中位选址的空间搜索效率.然后再结合交替定位分配法提出了基于地理信息的选址算法,在算法中利用线路费用等高线原理实现邻接低价地块快速筛选,大大节省了算法耗时.实际算例验证表明该方法选址效果良好,能有效处理地价等地理信息因素和自动避让不可建站区域.  相似文献   

3.
随着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DG)受到广泛的关注与研究,分布式电源接入交直流配电网的规划问题日益突出。该文在分布式电源选址定容阶段充分考虑不同类型DG和负荷的时序特性,以DG运维费用、DG投资年等效费用、系统网络损耗费用、燃料费用、污染赔偿费用、环保补贴综合最小作为目标函数,同时加入电压、功率等约束条件,建立了DG的选址定容模型。根据遗传、蚁群算法各自的优劣势,提出了运用遗传-蚁群复合算法求解该优化模型。最后以改进的IEEE-33节点配电网作为算例,验证了所提模型的合理性及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针对变电站定容选址的优化问题,建立了以变电站年综合费用最小为目标的数学模型,不仅考虑变电站投资、馈线投资和网损维护等可量化费用,还将状态变量约束以罚函数形式计入目标函数中,使变电站定容选址模型更具实用价值。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K-均值聚类粒子群的智能算法对其进行求解,该算法有效地克服了传统粒子群算法容易陷入局部最优以及早熟的缺点。最后通过实例验证了模型和方法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一种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与灰色聚类评估模型的变电站选址新方法,以配电网地理信息系统为基础,运用灰色聚类评估模型对配电网备选站址进行综合评价。首先从GIS数据库中读取备选站址的地理空间属性数据,确定基于送电费用最小的理想站址;然后建立灰色聚类评估模型,模型中采用三角白化权函数确定备选站址所属灰类,采用信息熵理论来确定各指标的权重。该选址方法综合考虑了影响变电站选址的相关因素,工程实践表明,该方法提高了配电网变电站选址综合决策水平。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一种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与灰色聚类评估模型的变电站选址新方法,以配电网地理信息系统为基础,运用灰色聚类评估模型对配电网备选站址进行综合评价.首先从GIS数据库中读取备选站址的地理空间属性数据,确定基于送电费用最小的理想站址;然后建立灰色聚类评估模型,模型中采用三角白化权函数确定备选站址所属灰类,采用信息熵理论来确定各指标的权重.该选址方法综合考虑了影响变电站选址的相关因素,工程实践表明,该方法提高了配电网变电站选址综合决策水平.  相似文献   

7.
针对配电网规划时合理接入DG问题,从费用、网损、电压指标3个角度分析了DG接入配电网的优化计算,采用多目标粒子群算法(MOPSO)和模糊决策技术对DG的选址和定容进行优化处理,建立了DG选址优化计算模型,并通过算例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基于不同类型负荷和分布式电源的时序特性以及不同类型分布式电源的环保性能,建立考虑环境成本的微网分布式电源选址定容规划模型,以分布式电源投资费用、燃料费用、网络损耗费用和环境赔偿费用最小为目标函数,采用基于蒙特卡罗模拟的随机潮流计算方法判断规划方案是否满足潮流约束及计算网络损耗。最后采用遗传算法对规划模型进行求解。算例结果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9.
提出一种以所需费用和供电隶属关系变更次数最小为目标的多阶段多目标变电站选址定容规划模型。该模型不但考虑了变电站建设费用、变压器购置费用和网络损耗费用,还满足变电站实际运行中的潮流约束、容量约束、供电半径约束以及逻辑约束条件。为验证所提模型的可行性,采用遗传算法对算例进行优化求解,仿真结果表明了模型和所用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基于GIS和改进微分进化算法的农网变电站选址定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地理信息管理系统将改进微分进化算法引入到变电站优化选址定容求解问题中.利用三个标准的优化算法测试函数对引入惯性加权系数的微分进化改进算法进行了测试,并与标准微分进化算法进行比较.结果证明对不同函数有目的性地调整惯性加权系数F的取值范围可以提高改进算法的搜索效率.在选址模型中考虑了地理因素对投资费用的影响,并综合考虑了农网特点和其所处的复杂地理环境和对变电站选址的影响,使结果更具科学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从工地成本的管理、应遵循的各项要求和加强工地成本管理的方法三个大的方面阐述了如何搞好工地成本管理,并以宁夏电建送变电分公司的实践管理经验为例,进一步论证电力施工企业应将财务工作的重心转向成本费用控制,充分运用成本管理的各种方法,加强工地成本管理与控制,方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苏中谊 《照明工程学报》2006,17(B02):18-18,30
对控制项目施工成本分别提出实际的控制要点: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等六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3.
燃料成本占火力发电厂生产成本的60%~70%,燃料成本管理直接影响电厂经济效益。目前,中国燃煤火电厂十分重视燃料成本的全过程管理。综合考虑燃料采购成本、库存成本、损耗成本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了电厂年度燃料成本最小化决策模型。以某电厂2019年实际生产经营数据进行计算与决策。结果表明:利用模型决策采购时间点及采购量降低了年度燃料总成本约1.18%、年度燃料采购成本约1.14%、年度燃料库存和损耗成本约1.43%,为燃煤电厂燃料成本的科学管理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综合考虑成本组成及其分摊的输电定价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新的输电定价方法,将输电费用成本组成分成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附加成本。根据交易种类的不同对固定成本进行修正后再收费;采用边际网损系数法计算用户分摊的变动成本;利用边际成本法计算附加成本,判断交易量的边际变化是否超过设备的最大容量对用户进行收费。均给出了成本分摊的计算公式,该方法避免了用户间的交叉补贴现象,算法清晰,体现了输电定价原则,能引导输电服务更合理地收费,保证电网公司成本回收并能获得一定的利润。  相似文献   

15.
黄宇 《贵州电力技术》2012,(11):32-34,44
采用趋势分析、费用结构、影响工程造价因素的相关性分析方法,对贵阳供电局2011年度竣工投运的输变电工程从造价总体水平、造价结构、造价变化原因三个层次进行了的分析,初步建立主网工程造价指标分析模型。  相似文献   

16.
杨辉 《江苏电器》2007,(5):55-58
开展质量成本管理,可以促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对变压器企业是十分重要的.介绍了变压器企业质量成本的概念、组成及开展质量成本管理的意义,给出了开展质量成本管理的步骤和途径.通过扩大企业质量成本信息的采集面,发挥质量成本信息在企业各类信息中的主渠道作用,抓住质量成本控制重点,利用ISO 9000质量管理体系,提供完备的数据流和反馈系统等措施,拓展成本考核范围,细化、深化质量成本考核.  相似文献   

17.
制定资产全寿命周期成本计算方法及设计成本评价指标,包括资产全寿命周期成本计算方法,包括研究对象的全寿命周期以及各阶段的成本构成和口径以及对应的成本归集和分摊方法,资产全寿命周期成本评价指标体系,为不同层次的研究对象设计科学、合理、实用的成本评价及分析指标,为评价资产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实效和决策分析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8.
区间分析法在电力变压器全寿命周期成本模型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提出了区间全寿命周期成本的分析方法以及电力变压器区间全寿命周期成本的估算模型.该模型涵盖了变压器生命周期内发生的一次投资成本、损耗成本、环境成本、运行维护成本、故障成本以及报废成本等,采用等年值法进行折算,通过比较年区间全寿命周期成本判断方案的经济性优劣.模型能够较为合理地将变压器全寿命周期成本各参数处理为区间数,在计...  相似文献   

19.
提出了一种考虑分布式发电的节点电价及各成本分量的计算方法。该成本分量包括电能成本、边际损耗成本及边际阻塞成本。它们能够为分布式发电的地点选择提供正确的价格信息。在一个六母线的举例中,通过输入数据来改变仿真系统条件,该文所提出的新方法清楚地显示了这些成本分量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20.
煤质变化会引起电厂发电成本的改变。比较了4种煤在2个不同发电负荷下的运行经济性,分别计算了各工况的燃料成本、排放成本、辅机耗电成本,分析了煤种对各项成本的影响及其差异。结果表明,煤种对燃料成本的影响最大,而燃料成本占发电总成本的份额最高,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