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Kirchhoff弯曲射线叠前时间偏移及应用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基于射线追踪的Kirchhoff叠前时间偏移是一种高频近似方法,且利用射线追踪计算衍射走时需对速度场进行平滑处理。为了提高复杂介质中三维旅行时的计算精度,避开巨大的计算量,减少资料处理的成本,Kirchhoff弯曲射线叠前时间偏移近几年被提出来并逐步应用到实际资料处理中。该方法综合了Kirchhoff叠前时间偏移速度快、叠前深度偏移成像精度高的优点,利用层速度模型代替均方根速度模型来计算三维旅行时间。文章介绍了Kirchhoff弯曲射线叠前时间偏移的基本原理及利用层速度模型计算旅行时间的实现方法,并对四川某油气田资料进行了偏移成像。计算结果表明,Kirchhoff弯曲射线叠前时间偏移在保证计算效率基础上,较好地实现了复杂地质条件下资料的偏移归位。  相似文献   

2.
目前地震成像处理中,以各向同性叠前时间偏移为主,其假设地下构造为层状各向同性介质,以直射线或者弯曲射线为主要的走时计算方法。但是在各向异性变化大的地区,该方法导致走时计算不准确,从而造成动校正或者偏移成像存在误差。为此,对 VTI 各向异性介质中走时的计算方法进行讨论,然后结合实际三维地震资料及构造特点,利用 VTI 叠前时间偏移成像技术,探索出一种适合于塔里木地区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地震资料叠前各向异性成像技术,处理效率和处理效果均得到提高和改善。  相似文献   

3.
VTI介质叠前时间偏移及实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规叠前时间偏移算法通常假设地下模型为各向同性介质或着层状各向同性介质,采用的走时算法通常为直射线或着弯曲射线理论,但是这种假设在各向异性剧烈的地区会造成走时计算不准确,从而造成动校正或着偏移成像的误差。研究首先探讨了各向异性介质情况下叠前时间偏移的走时计算方法,然后结合川东北复杂山地三维地震资料的构造特点,利用VTI介质的叠前时间偏移成像技术,探索出一种适合于复杂山地地震资料的叠前成像技术,可为以后类似地区的成像处理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GeoDepth三维深度偏移处理技术在东濮凹陷文23南部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维叠前深度偏移技术是解决地下构造复杂和速度横向变化问题的一种有效手段。它需要与地质人员和解释人员相结合,了解综合钻井和测井的信息,反复迭代,以逐步建立符合地下实际的速度模型;然后通过计算射线在速度模型中的旅行时间,采用Kirchhoff积分法进行偏移成像。用GeoDepth三维叠前深度偏移处理软件,对东濮凹陷文23南部3D资料进行了叠前深度偏移处理,取得了良好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5.
叠前时间偏移处理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尤其是高性能PC机群的出现,叠前时间偏移处理技术作为常规偏移成像处理手段得到广泛应用,成为改善构造复杂、速度横向变化不大地区地震资料成像效果的一种有效处理手段。目前普遍应用的叠前时间偏移技术主要包括基于波动方程积分解的Kirchhoff积分法和基于波动方程差分解的有限差分法。Kirchhoff积分法虽然计算精度较低,但速度分析快捷,运算效率高,适应能力强,是目前最为常用的方法。实际资料处理结果表明;叠前时间偏移处理技术可明显提高地震资料的成像精度,并可充分利用CRP道集进行AVO反演、叠前波阻抗反演及地震属性的提取。  相似文献   

6.
山前带复杂构造成像中叠前深度偏移方法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西部前陆盆地高陡复杂构造带地震资料的准确成像已经成为制约该类地区地震勘探的瓶颈,传统的地震成像方法由于其自身算法及适应性的限制在这类地区难以准确成像,因此很有必要开展叠前深度偏移方法研究.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Kirchhoff积分法叠前深度偏移的原理及优势,介绍了主要技术措施和实现方法;然后针对常规地震资料信噪比低,高陡构造偏移归位困难等问题,实现了一种叠前时间偏移、叠后和叠前深度偏移相结合,运用最佳拟合法准确求取速度模型;最终实现叠前深度偏移,准确落实构造的方法.此外,针对二维测线资料偏移效果,对比分析验证了叠前深度偏移方法在山前带复杂构造成像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三维叠前深度偏移技术是解决复杂构造和速度横向变化剧烈地区地震资料成像问题的有效手段。介绍了基于STseis系统的Kirchhoff积分法叠前深度偏移的基本原理及处理流程,给出了应用该系统对胜利油田BS6地区三维地震资料叠前深度偏移处理的效果。与常规叠后时间偏移剖面相比,叠前深度偏移资料断面形态更加清晰,潜山及内幕成像更加清楚,表明了该方法及软件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8.
在偏移速度选取正确的情况下,地震偏移可以使地震波能量归位到其空间的真实位置,获取地下构造的准确成像。然而,针对不同的速度精度,即便选用高精度的偏移成像方法也不一定能够得到好的成像效果。本文以四种典型的偏移成像方法(Kirchhoff积分法叠前深度偏移、高斯束叠前深度偏移、基于单程波的叠前深度偏移和逆时偏移)为例,定量分析了不同速度误差对Marmousi模型偏移效果的影响,为实际资料处理中选取合适的偏移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复杂地质构造成像面临的主要难题是地表及地下地质条件复杂,速度纵横向变化剧烈。叠前深度偏移能够使复杂构造准确成像,通过对比Kirchhoff积分法和波动方程法叠前深度偏移优缺点,给出叠前深度偏移实现过程中的数据准备、时间域模型建立、速度模型建立及叠前深度偏移方法选择。利用Kirchoff积分法能够对目标线进行多次迭代优化速度的优势,获得准确的速度—深度模型,用2种偏移方法对研究区的不同资料进行偏移。应用实例表明,2种方法对复杂构造都能够准确成像,但对信噪比的依赖程度不同,在信噪比相对较高的区域波动方程具有明显的优势,而在信噪比极低的区域,Kirchoff积分法更具有优势。经分析得出不同偏移方法对采用速度模型的精度要求不同,在具有不同信噪比的地区得到的成像结果表现为不同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三江盆地前进坳陷XDLZ地区构造较复杂,以往开展的二维叠后时间偏移成像精度低且空间位置不够准确,为此进行了二维叠前时间偏移处理研究。首先分析了Krchhoff积分法叠前时间偏移处理中关键技术和参数(如叠前去噪、振幅补偿、反褶积、静校正、均方根速度建模和偏移孔径选取)对研究区复杂构造成像的影响及处理技巧;然后对叠前时间偏移和叠后时间偏移在该区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表明Kirchhoff积分法叠前时间偏移处理结果包含的地震信息更加丰富,深层复杂构造成像得到改善,同相轴的连续性和断层及断点空间位置更趋合理,成像相位和振幅误差较小,构造成图精度较高(约提高了4%);最后,指出了该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