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针对海浪冲击码头船舶时,长时间会破坏船舶和码头及其附属装置,提出一种船舶泊岸液压储能缓冲系统,兼有储能和缓冲效果,利用液压缸往复运动吸收海浪对船舶的持续冲击,并通过蓄能器储存液压能;失速船舶泊岸过程,液压缸活塞缓冲吸收船舶失速冲击动能。给出了船舶泊岸液压储能机理和缓冲原理,基于AMESIM搭建了船舶泊岸液压储能过程和液压缓冲过程系统仿真模型,开展了系统储能特性和缓冲性能仿真分析,主要计算了蓄能器气囊储能量和缓冲过程储能率值,研究结果表明:船舶泊岸液压储能缓冲系统可有效储存海浪能,对失速船舶冲击具有缓冲作用;系统储能过程,蓄能器单次储能量可达15.8kJ;缓冲失速船舶过程,缓冲时间为1.1s,缓冲位移为0.66m,蓄能器储能率可达23%。  相似文献   

2.
气囊式蓄能器在缓冲液压冲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以炼钢高炉扒渣机大臂液压系统为工程实例阐述液压冲击产生的原因,建立液压冲击峰值压力数学模型,分析总结降解液压冲击的措施。对采用蓄能器缓冲液压冲击的液压回路及蓄能器的工作过程进行理论分析,建立系统仿真模型。对系统进行仿真研究,并重点对蓄能器的预充压力和容积对缓和液压冲击的影响进行研究。将所提出的方法应用于扒渣机大臂液压系统,测量驱动马达两端的压力曲线,用实测结果验证了蓄能器缓和液压冲击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在液压泵的流量不能满足要求的大功率液压系统中,可采用活塞式蓄能器作为补充流量或主要流量,介绍了高速活塞式蓄能器的结构特点和应用场合.讨论了高速活塞式蓄能器的密封和缓冲问题.  相似文献   

4.
介绍一种用于飞行塔类游乐设备的缓冲器。利用液压蓄能器吸收重物的缓冲能量,将缓冲的能量转化为热能;缓冲器上设置相应的开关和传感器,使缓冲器的安全性能与设备主体的控制系统安全联锁。该缓冲器能够适应重型负载和中等缓冲速度,满足GB 8408-2018中关于人体的加速度要求,提高了主体设备的安全性能,可为飞行塔类游乐设备提供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5.
液压锻锤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液压冲击严重危害着设备和生产的安全,该文介绍了液压锻锤的工作原理,分析了产生液压冲击的原因和冲击源在系统中的位置,提出在高频、大流量的锻锤液压系统中,应用压力卸荷、蓄能器吸震和缓冲节流等复合缓冲吸震技术,能够彻底解决系统液压冲击问题,并在实际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电磁阀试验台需要完成不同型号和尺寸系列的电磁阀的多项性能测试试验,测试要求的最低工作压力及最高压力相差很大且试验台间歇动作,因而其液压系统的工况较复杂。针对以上问题选择了三只不同型号的皮囊式蓄能器构成的蓄能器组,起到缓冲液压冲击、脉动以及补偿泄漏和维持系统稳定性的作用。通过对安装蓄能器组的系统和没有安装蓄能器组的系统仿真表明蓄能器组对于改善系统性能和维护系统寿命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前,许多液压系统用配置蓄能器来改善系统的性能,在不同的系统中,蓄能器所起的作用不同,在液压凿岩机中,蓄能器用来储存回程时油泵供给的多余流量,提供冲程时活塞运动所需的峰值流量,同时还用来吸收系统的压力脉动和冲击。蓄能器的动态特性直接影响整个液压系统的性能,因此在液压系统设计和工作时,为合理  相似文献   

8.
采用蓄能器的新型液压电梯节能控制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不采用配重,液压电梯的装机功率与能耗都超过普通曳引式电梯。本文介绍了液压电梯蓄能器节能方案原理的基础上,分析了液压电梯利用蓄能器节能的可能性。通过对所设计的利用蓄能器节能的液压电梯的实验运行结果的分析,简要地对液压电梯的芳能器节能方案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在楼层较低的液压电梯系统中,蓄能器节能方案能显著降低液压电梯的能耗。  相似文献   

9.
在液压系统中广泛采用蓄能器来积蓄能量、吸收脉动、缓和冲击等,以改善系统性能、节约能源、减少投资。蓄能器结构形式多种多样。四十年代以前一般采用弹簧式、重锤式、气液直接接触式和活塞式蓄能器,它们都存在不同缺点。国外自五十年代开始发展囊式蓄能器,并广泛取代某些老式的蓄能器。囊式蓄能器又有A型和B型之分,A型的气囊上模压气嘴,B型的气囊敞口。随着  相似文献   

10.
狄飞  凌明祥  宁菲 《机械》2015,(4):27-32
蓄能器作为液压系统的重要辅件,其动态响应能力对于改善系统工作性能具有重要作用。为了吸收回路中产生的液压冲击,对摇摆台支撑装置中的液压元件起到保护作用,提高设备使用寿命,针对不同充气压力对于蓄能器吸收压力冲击能力的影响进行了仿真研究。将气囊式蓄能器分为气腔与液腔两部分,在分析工作过程中受力情况的基础上建立了蓄能器的数学模型。根据容腔节点法,利用Simulink建立了摇摆台支撑装置的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蓄能器对于液压系统中产生的压力冲击具有明显的吸收作用。  相似文献   

11.
阻尼孔离散分布式液压缓冲器缓冲力不稳定,应用受到限制。本文提出一种阻尼孔口连续变化的液压缓冲器结构,运用CFD方法确定阻尼孔流量系数,并依照理想缓冲曲线对阻尼孔口的主要参数进行设计,得到了阻尼孔口开度随缓冲位移的变化曲线。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车辆换档液压缓冲阀主要依靠节流小孔以及弹簧的相互作用来控制离合器内油液的压力,使其在一段时间内缓慢的上升,但其调节灵活度低,适应性较差,为此首次提出采用2D数字技术应用于车辆换档缓冲领域,设计2D数字缓冲阀,利用2D数字先导阀芯产生的推力推动主阀芯运动,进而控制缓冲阀出口的油液压力。介绍2D数字缓冲阀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并建立2D数字缓冲阀的数学模型,利用Matlab和AMESim对其模型进行联合求解,最后进行仿真分析和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2D数字缓冲阀的线性度为9.25%,滞环为0.106;2D数字缓冲阀输出油压实现了换档过程中离合器内油压的变化要求,其缓冲特性的控制精度达到10.52%;缓冲阀的仿真和试验结果趋势是一致的,验证了联合仿真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3.
论述了冲裁缓冲原理,基于这一原理设计了2000 t液压机的缓冲装置。对这一缓冲装置的参数进行了计算,对缓冲缸结构与液压系统进行了设计,并对缓冲装置的应用效果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4.
为满足工程机械在高频、重载、突变载荷等恶劣工况下的作业需求,设计了一种缓冲腔密封和节流功能分离的缓冲结构,研制了一种新型端面贴合式高性能缓冲油缸。介绍了该缓冲装置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并分析和优化了其缓冲性能。通过实验研究表明,在同等工况下,相比国外同类缓冲油缸,该缓冲油缸缓冲压力峰值小,且缓冲过程平稳,性能明显优于国外产品。  相似文献   

15.
某新型空投用缓冲装置的缓冲效果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物资在空投过程中有(无)某新型空投用缓冲装置和有(无)着陆倾斜角的四种不同撞击土壤情况,对该装置落地时缓冲板的缓冲系数和缓冲能量建立了非线性回归模型,并将其与地锚、缓冲气囊的缓冲效果进行叠加,最后分别运用动静法分别求解出有(无)缓冲装置时的空投物资落地冲击力并对之进行了对比,为该装置的设计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经计算可知:空投用缓冲装置可以有效降低空投时的冲击力;装置的缓冲效果会随着空投物资质量的增加而下降。  相似文献   

16.
对大型起重臂防后倾的不同缓冲器的吸能效果进行分析,以指定位移内吸能最大为原则,建立缓冲力设计目标,分析满足缓冲力要求的缓冲动态响应特征.建立变阻尼缓冲器的数学模型,对变阻尼缓冲器特性进行分析,研究影响缓冲力的因素.为验证这一理论模型,建立变阻尼缓冲器实验系统,通过一系列作动试验测定变阻尼缓冲系统的缓冲力响应,验证了变阻尼缓冲器的缓冲动态特性,探讨了缓冲力与缓冲速度之间的关系,将缓冲器的缓冲力设计转变成指定缓冲速度下的缓冲器特性设计,为起重机关键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针对目前某型车辆渐变节流式液压缓冲器缓冲特性分析及结构优化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免疫算法优化缓冲器关键结构的方法。建立了某型车辆渐变节流式液压缓冲器数学模型,运用龙格-库塔法求解微分方程,得出缓冲特性曲线并分析不同参数对缓冲特性影响;基于此,以缓冲器缓冲效率为目标,以阻尼孔半径、长度及节流杆初始半径为优化变量,采用免疫算法进行结构优化。结果表明,优化后缓冲效率提升4%左右,最大缓冲力降低15.6%左右,最大缓冲行程增加15%左右,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高效性。  相似文献   

18.
根据冲压机床振动缓冲特点,介绍一种具有缓冲吸振能力强,以小的变形承受大的载荷的碟形弹簧缓冲器,该缓冲器既有良好的吸振性能,又能大幅度降低设备自身的振幅。  相似文献   

19.
车辆动力换档液压缓冲阀动态响应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马彪  叶明 《机械设计》2000,17(4):17-19
采用液压缓冲阀是实现良好换档品质的一种有效方法,其动态特性影响到换档品质和换档过程中的动力性能。根据所设计的一种液压缓冲阀,建立了其动态数学模型并对其动态特性进行了仿真分析和台架试验,分析了油液温度、反馈油孔直径和缓冲阀芯的重叠量对缓冲阀动态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根据某新型空投用缓冲装置的不同地锚数量、地锚位置布局方案,对该装置的缓冲效果和防侧翻效果进行了计算和效果评估.经计算可知:地锚的数量和位置布局都会对缓冲装置的使用效能产生较大的影响;多地锚设计方案的缓冲性能劣于单地锚设计,但防侧翻效果优于单地锚设计;多地锚设计时,缓冲效果最好的设计为4个锚分布在底板4条边中点位置,防侧翻效果最好的设计为4个锚分布在底板4个对角点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