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杭州师范大学仓前校区大学城地处杭州水乡古镇仓前镇,周边水网密布,自然景观得天独厚,具有浓郁的水乡气息。本项目作为大学城核心区块,其重要的核心位置决定了它必然是地区的连接点和标志点,同时我们认为核心区应该尊重周围环境,连接校园及城市,体现校园文化和地方特点,在大学城"湿地书院"规划格局下体现和而不同的综合体建筑。在设计过程中我们发现杭州有着独特的地理人文神韵——三塔(雷锋塔、六和塔、保俶塔)、三潭印月以及三面环山一水抱城的地理特征。设计延续大学城聚落组团的形态,以三座塔楼及裙房建筑环抱围合中心场地形成校园中最大的院落,产生了开放式的校园文化活动场所,对整个校园将起到统一聚集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正>杭州大学城位于余杭仓前高教基地,由"一城"(杭州师范大学仓前新校区)和"一园"(杭州师范大学湘湖学院)组成,定位一流综合大学、百年的大学、综合体的大学、情感校园的大学,以"城园环聚,荷塘书色"引领"一带蜿蜒,一环围绕,两核相映,四轴贯穿、六区融合"的布局结构。  相似文献   

3.
杭州师范大学仓前校区位于杭州西溪湿地,具有独特的自然和文化背景。“湿地书院”的概念确立了杭州师范大学仓前校区教学区和生活区的总体建筑意象。中心区是包含中心图书馆、校总部行政用房、杭州研究院、学生活动中心、接待中心、会议中心六大功能的综合体,更加具有开放性和公共性的特征。该文通过对杭州师范大学仓前校区中心区第二轮竞赛方案的梳理,从自然背景、历史传承、教育理想、设计要素四个角度探讨在具有历史文脉和地域特征的校园环境内,新建组群如何融入地域场景、再现地域特征并实现自身特性。  相似文献   

4.
正项目名称:杭州师范大学仓前校区核心区综合体业主:杭州师范大学建设地点:杭州市余杭区设计单位:维思平建筑设计场地面积:61 468 m~2建筑面积:161 426 m~2建筑材料:玻璃,石材主设计师:吴钢,陈凌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西区及杭州师范大学仓前校区的规划设计实践,通过对湿地自然条件的尊重与保护,将地域性理念应用于大学校园规划,同时为解决当前校园规划的趋同性问题,提供了一个值得借鉴的模式。  相似文献   

6.
<正>和中国几乎所有城市一样,杭州的蔓延式发展也远远超出了步行的尺度。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张,建成区的版图向西跨越了西溪湿地,来到仓前老镇。大学的外迁是这段历史的重要部分之一,离别市中心的杭州师范大学文一校区来到15km外的仓前镇,仓前校园和不远处  相似文献   

7.
正为辛辛那提大学新建的多用途娱乐综合体采用类似"编织"的策略,以解决场地的难度和密度问题,同时加强校园中心的整合,解决人流问题。多样化的功能在设计过程中得到了扩展,包括美食区、学生宿舍、便利店和体育馆,馆里有攀岩墙和游泳池等设施。为了设计的项目完全融入原有校园及其社区的项目,设计师试图在建筑设计中创造视觉参考,并于周围环境建立联系。综合体的最大元素是拱形屋顶景观,屋顶上容纳了娱乐设施,并从视觉上延伸了足球场的平坦绿地。针对综合体场地周围边缘的条件,其他建筑元素标志着学生中心的入口。  相似文献   

8.
和中国几乎所有城市一样,杭州的发展也远远超出了步行的尺度.随着城市的扩张,建成区的版图跨越了西溪湿地,向西来到仓前老镇.大学外迁是这段历史的重要部分,杭州师范大学也因此来到距市中心15km外的仓前校区. 仓前校区核心区被景观河道环绕,用地被一条主干道分割成东西两半.我们的任务是设计一个全校共享的综合体,涵盖以下九大功能:行政主楼、校档案馆、中心图书馆、会议中心、接待中心、大剧院、师生活动中心、城市学研究院、成人再教育中心,另外还需要一处供全校师生集会的广场.混合的功能和特殊的位置决定了该建筑必然是校园内的地标,充分尊重并融入环境,同时又肩负着连接校园和城市的任务.  相似文献   

9.
正和中国几乎所有城市一样,杭州的发展也远远超出了步行的尺度。随着城市的扩张,建成区的版图跨越了西溪湿地,向西来到仓前老镇。大学外迁是这段历史的重要部分,杭州师范大学也因此来到距市中心15km外的仓前校区。仓前校区核心区被景观河道环绕,用地被一条主干道分割成东西两半。我们的任务是设计一个全校共享的综合体,涵盖以下九大功能:行政主楼、校档案馆、中心图书馆、会议中心、接待中心、大剧院、师生活动中心、城市学研究院、成人再教育中心,另外还需要一处供全校师生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杭州师范大学仓前校区中心区设计理念的构思与表达,并对基于西溪湿地特殊地貌与江南水乡特殊文脉条件下的建筑场所设计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杭州西溪湿地作为现在中国最大的一个建筑师集群设计的项目,其中建筑师们最关心的是被称为"西溪天堂"的国际旅游综合体和西溪湿地三期工程中的"西溪艺术村"。前者汇聚了世界级的一流建筑大师们,后者汇集了中国当代的新锐建筑师们。作为西溪湿地的旅游配套项目,"西溪天堂"已接近完工其中由矶崎新操刀的中国湿地博物馆已于去年对外开放。在整个项目接近尾声之时,我们又得知,"西溪天堂"的开发商又开始了另外一个位于杭州市中心的老厂房改造项目邀请的依然是那些赫赫有名的建筑大师们。  相似文献   

12.
王丽梅  周超 《山西建筑》2014,(18):25-26
以同济大学校园主入口空间的更新设计为例,结合大学校园入口空间的环境设计现状,指出其在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更新设计的对策,为新校园入口空间建设及老校园入口空间改造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城市环境设计》2011,(4):131-133
杭州师范大学新校区位于余杭区,周边的湿地、余杭塘河的景观得天独厚,其中B区为理工学院,总建筑面积约390000m2(其中地下约90000m2),  相似文献   

14.
无尽的花园     
<正>项目名称:杭州西溪艺术村工作室项目地址:杭州西溪建筑面积:5,642平方米设计/竣工:2008年/-设计规划建筑景观项目性质:艺术工作室西溪国家湿地艺术村位于杭州西郊五常地区,紧邻环城高速路与五常大道。湿地内自然资源丰富,拥有大面积的水域。西溪艺术村工作室的整体布局基于原有的宅基地,以保护湿地。整个建筑群分为四大组团,每组团均由客房,餐厅,多功能厅(入口大  相似文献   

15.
郑军  张贤都 《新建筑》2012,(5):136-139
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地域文脉遭损、场所精神丧失的现象随处可见。以杭州闲林商贸综合体城市设计为例,在湿地特殊地貌与江南水乡文脉引导下,通过"传承湿地地域文脉、重塑埠头场所特质"这两条主线,深度挖掘闲林地域文脉,将其打造成一个重现埠头文化、回归闲林特质的田园主题城市综合体,从规划设计层面探讨了地域文脉的延续与场所精神的寻回。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介绍了九城都市的新作——杭州师范大学附属湖州鹤和小学,将其置于当前基础教育运行体系下加以解读,并从"非教学空间"的角度探析了校园建筑在功能叠层、空间渗透、基面复合与地域文化等方面的设计对策。从中可以看出建筑师在满足日常教学功能与现行技术规范的前提下,以素质教育为优先,坚持对校园新型教学空间进行探索,并在设计中融入了对中国应试教育体制的反思。  相似文献   

17.
钱江新城地下综合体-波浪文化城实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杭州城市新中心钱江新城主轴线节点地下综合体———波浪文化城为例,对其功能结构、交通组织、空间景观设计及防火安全进行了阐述分析,明确了地下综合体在城市中心区立体化开发中的意义,同时通过总结地下综合体开发中应注意的因素,为国内城市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黄东丰  王卡  徐雷 《华中建筑》2010,28(2):128-131
该文通过疏理杭州下沙大学园区城市综合体的设计体会,对以城市综合体的方式解决这类问题进行了研究:首先对城市综合体及其城市设计层面的意义进行诠释,进而结合下沙大学园区城市综合体的设计案例,对大学园区城市综合体的自身特点及其与城市的关联度、城市设计应把握的关键点进行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19.
汪思成 《安徽建筑》2012,19(4):36-38
对商业综合体入口空间的研究一直以来都是建筑界研究的热点。文章选取合肥市三个商业综合体入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商业综合体入口空间进行定量研究,检验商业综合体入口空间设计与消费者需求之间的契合度;进而通过因子分析,从消费者的心理角度探寻影响此类空间主观评价的影响因子,探讨商业综合体入口空间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20.
以绿色发展和文化内涵为焦点,解析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长三角地区基于文脉传承的绿色建筑设计方法及关键技术"示范工程——杭州师范大学仓前校区新能源学院楼设计,并从规划布局、空间调适、技术应用、场所体验、文化表达等方面探讨人文和绿色维度在当代校园建筑设计中的有机融合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