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王聪娥 《辽宁化工》2014,(10):1287-1289
利用构造应力场的研究结果,结合岩心薄片观测和测井解释资料,本文对下寺湾油田柳洛峪区长8油层组裂缝特征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长8储层微裂缝以构造缝为主,占微裂缝总数的70%;大部分为全充填缝(即闭合缝);充填物成分主要为泥质,少数为方解石和铁质及其它充填物;压裂施工过程中当油井不存在过井天然缝时,压裂过程中破压明显,产生新人工缝。当存在过井天然缝时,压裂过程中破压不明显,人工缝沿天然裂缝延伸。长8层的裂缝方位与构造最大主应力方向一致,均为为北偏东70°左右。  相似文献   

2.
水力压裂裂缝形态的准确认识对于判断压裂增产效果及工艺优化的合理性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葡北区块无裂缝监测资料,很难直观认识水力压裂的裂缝形态,为此本文通过分析58口压裂井212个层的压力曲线资料,对比破裂压力与上覆岩层表明储层在1000-1200m之间以垂直缝为主,同时利用葡北、葡南5口探井的岩石机械特性和地应力分析资料,对比三向应力数值大小,判断人工裂缝形态,结果表明在860-1200m储层已垂直缝为主,这与经验认识存在较大差异,为此需要利用实时裂缝监测手段对葡北、葡南储层人工裂缝形态进行直观、准确认识,为葡萄花油田压裂工艺优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胡尖山油田三叠系长4+5储层埋藏深,地层闭合应力高,储层裂缝发育,砂体厚度大,层间发育隔层。缝内转向压裂改造技术是针对新井的油层较好,但在压裂后,油井的试油情况与地层预计产量不符的情况下,提出的一个重复改造压裂技术;同时也是针对开采较长时间的老井提出的一项在老裂缝中的造新缝技术。采用暂堵转向压裂技术可以改善裂缝剖面,沟通地层微裂缝,改变地层中孔隙压力的分布规律,提高裂缝导流能力,从而提高原油的动用程度。  相似文献   

4.
P-3D三维压裂优化设计软件应用最先进的压裂设计理论,根据储层性质计算得到最优的裂缝尺寸,并提供压裂施工工序、各级裂缝扩展情况及产能预测等结果。本文应用该软件对坪北油田进行压裂优化设计,得到的预测产量与实际施工后产量吻合度高,证明软件对油田现场的压裂设计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油量需求的不断增加,各个油田相继得到开发,然而超低渗出层具有压力低以及渗透性低的特点,增加了油田在开发的过程中的难度,制约了我国油田勘探。鉴于此种现象,水力压裂能够实现超低渗储层的有效开发,研究压裂裂缝形态对油田的开采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首先阐述超低渗出层开发的难点、改造的新思路以及多裂缝的压裂技术,分析超低渗储层压裂的裂缝形态,以望对油田的勘探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低渗储层长水平段水平井分段压裂工艺技术问题,以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某油田为实例,通过实验分析了山西组储层敏感性,基于岩石力学参数分析了储层闭合压力梯度。研究表明:山西组储层具有中等偏强水敏损害,闭合压力梯度为0.019 8 MPa·m~(-1)。以M-1水平井为例设计了10段压裂工艺,采用套管射孔和可钻复合桥塞实现分段压裂,优化低浓度瓜胶压裂液体系,其具有悬砂能力强、耐温抗剪切性能好、储层保护性能好的优点。利用三维压裂软件模拟,人工裂缝缝长60.8 m、支撑缝长55.8 m,反映出压裂过程造缝能力较强、裂缝延伸距离较远,达到了水平井分段压裂设计目的。  相似文献   

7.
低渗透油田经过初次压裂后单井产量逐渐降低,须依靠重复压裂来提高产量。在老井常规重复压裂过程中,常常只是重新压开原缝,而原有人工裂缝附近产层的生产潜能越来越小,增产效果不明显。为了提高老井重复压裂效果,在低渗透油田-南泥湾油田,油井重复压裂时采用了裂缝转向压裂工艺技术,使裂缝转向,压开新缝,更大限度沟通、改造剩余油富集区和动用程度低甚至未动用的储层。2008年通过对40口生产井的现场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同类油藏的老井改造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8.
直井缝网压裂技术已经成为大庆长垣外围难采出量有效动用的关键技术。缝网压裂改造对象主要为扶杨油层的Ⅱ、Ⅲ类储层,集中压裂改造的储层物性参数为5-10mD,孔隙度为10%-12%之间,在低孔特低渗透储层施工井数较少,Q油田储层物性条件为:渗透率1.11mD~3.26mD,孔隙度9.29%~13.56%,属于低孔特低渗透储层,本文对在Q油田施工的缝网压裂试验井,通过产液剖面测试数据进行分析,评价各类型压后产液情况,最终确定低孔特低渗透储层缝网压裂选层标准,指导大庆外围油田低孔特低渗透储层缝网压裂选层,有效指导该类储层的缝网压裂改造。  相似文献   

9.
理论研究和现场实践都表明缝网压裂工艺能够实现致密储层的体积改造,有效改善致密储层的渗流能力及动用状况,大幅度提高了采油井措施增产效果,对低渗透致密储层有效动用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开展小规模缝网压裂试验,从井层优选、方案优化设计及效果评价等方面,探索缝网压裂针对低渗透油层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0.
朝阳沟油田属于低渗透油田,储层物性差、渗透率低,扶余油层裂缝形态为垂直缝,油井主要采用重复转向压裂技术进行增产,该技术是在压裂过程中,通过封堵射孔炮眼实现裂缝在缝口处转向,增加泄油面积,提高单井产量,但随着重复压裂次数的增加,增产效果逐年变差。为此,在朝阳沟油田扶余油层开展了垂直裂缝缝内转向压裂增产试验,提高低渗透油田单井产量。在直井转向增产机理和适用条件研究的基础上,实内优选了粉末型暂堵剂,实现裂缝的缝内转向,同时优化了暂堵剂用量和施工工艺。现场试验6口井,平均单井初期日增油量3.1t,单井阶段累计增油329t,措施增产效果明显。试验的成功实施为低渗透油田油井剩余油的有效挖潜探索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