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蛀食性害虫侵害小麦后损伤分型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玉米象、米象和谷蠹3种主要蛀食性害虫侵害后对小麦蛀蚀损伤部位及一个生长发育周期内蛀蚀程度的影响,分别将8头、16头、32头和64头蛀食性害虫放入100 g小麦中,并定期对小麦虫蚀部位及数量进行观察、统计.结果表明:虫蚀粒随虫口密度增加而增多,虫口密度不同对产卵量产生一定影响,致使增大比例不同.饥饿处理后的米象先集中进食后产卵,而玉米象、谷蠹产卵与进食同时进行,致使前期蛀蚀部位的比例因虫种不同而变化;后期子代的大量蛀蚀致使蛀蚀胚乳部位数量显著升高,胚和胚乳两部位同时蛀蚀籽粒随时间延长而升高.64头蛀蚀30 d时,不同蛀蚀程度占总的虫蚀粒的百分比不同,但呈正态分布趋势.一个生长发育周期内,米象、玉米象蛀蚀程度在30%~40%比例最高,谷蠹蛀蚀程度在20%~30%比例最高.因此可根据蛀蚀程度对损伤粒初步划分为轻度蛀蚀(0~10%)、中度蛀蚀(10%~50%)和重度蛀蚀(50%~100%)3个阶段.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陕西省15个推广小麦品种及其26个混配粉的面团流变学特性。结果表明,年际间和不同批次制粉间强筋小麦品质变化较大,中筋和弱筋小麦品质变化相对较小。不同混配方式配粉由于其面团流变学特性变化规律不同而产生不同的配粉结果。混配粉面团评价值、拉伸阻力和延伸性测定值与由基础品种估算的理论值无显著差异,而且有板显著正相关性。混配粉品质趋于混配品种平均值,并有“超高种”、“超低种”现象。陕253、绵阳19、小偃22、武农148等作为配粉品种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3.
综述了近年来对紫薯—小麦混合粉加工特性的研究,总结了紫薯粉对小麦面团在粉质、质构、拉伸、动态流变等流变特性影响的变化规律,重点对糊化、老化两个热力学特性影响的变化规律进行总结,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当前紫薯—小麦混合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用粉质仪和拉伸仪测定了苦荞小麦混和粉面团的流变学性质。结果表明:含有天然苦荞混和粉(30∶70)的面团,稳定时间下降4.1min,最大拉伸阻力增加239BU,延伸性下降20mm;含有处理苦荞小麦混和粉(30∶70)的面团,稳定时间增加0.9min,最大拉伸阻力和延伸性分别下降190.5BU和30.1mm;0.01%的转谷氨酰胺酶、葡萄糖氧化酶或脂肪酶均能提高混和粉的最大拉伸阻力,降低其延伸性;0.002%戊聚糖淀粉酶减少面团的最大抗拉伸阻力,增加面团的延伸性;葡萄糖氧化酶与戊聚糖酶淀粉酶合用,处理苦荞小麦(30:70)混和粉面团的最大抗拉伸阻力增加148.5BU,延伸性不降低。  相似文献   

5.
探讨玉米象、米象和谷蠹3种重要的蛀食性储粮害虫蛀蚀小麦后不同蛀蚀程度的损伤粒的品质变化规律,指导科学评价小麦受害虫侵害后其储藏品质的优劣,为小麦科学储藏量化指标提供依据。选用河南产储藏3 a的商用小麦为材料,按不同虫种分组,检测不同蛀蚀程度损伤粒的小麦的品质指标中的水分、粗蛋白、SDS沉降值、湿面筋含量、干面筋含量、面筋吸水率和面筋指数。结果表明:随着损伤粒蛀蚀程度的增强,水分呈动态上升趋势;粗蛋白含量呈线性下降趋势;干湿面筋和面筋吸水率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性,都呈下降趋势;面筋指数由于害虫侵害筋力变差数值减少;而降落数值由于大量麸皮和害虫分泌的酸性物质的作用导致数值增加。  相似文献   

6.
测试小麦面团流变学特性具有重要意义.测试的主要方法有基础法和经验法两种.测试仪器主要有粉质仪、拉伸仪、揉混仪、吹泡示功仪、质构仪等.粉质仪主要测定的指标有面粉吸水率、面团形成时间、面团稳定性、弱化度和粉质质量指数等.拉伸仪主要测定的指标有面团抗延伸性、延伸性、拉伸面积、拉伸比例等.揉混仪主要测定的指标有抗揉混阻力、最佳揉和时间、搅拌耐力、烘焙估计吸水值等.吹泡示功仪可以得到面团的韧性、延伸性和烘焙力等信息.质构仪可获得对面团流变特性最大拉伸阻力、拉伸比、面团粘性、面团强度等参数的测试结果.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几个德国和中国小麦品质的比较,揭示了我国有这样一种无烘焙能力或叫无机械加工能力的小麦。这种小麦的特点是蛋白质含量高,面团吸水率高,流变学特性差,在机械加工过程中,面团表现出极其稀软、粘滞的特性,烘焙能力也差。  相似文献   

8.
以南瓜粉和小麦粉为原料,考察南瓜粉添加量对小麦粉粉质特性、糊化特性及面团的晶型与结晶度、水分分布、流变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南瓜粉添加量的增大,面团的稳定时间、公差指数、带宽及糊化特性均显著性下降(P<0.01);储能模量和损耗模量先下降后上升,面团弹性先升高后降低;弱结合水含量逐渐增大;当南瓜粉添加量为15%时,面团中淀粉结晶度出现最大值,为23.9%。综上,适量添加南瓜粉可降低面筋蛋白浓度,抑制淀粉的糊化特性,提高面团弹性,从而改善面粉粉质及品质特性。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小麦籽粒在不同储藏条件下的品质变化,探索实验室小量样品的最适储藏条件,本研究以强筋、中筋和弱筋小麦的籽粒和面粉为研究材料,对其在不同梯度温度(-20、4、35℃)和不同储藏时间(20、40、60d)条件下的品质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储藏条件对不同类型小麦的湿面筋含量、吸水量和弱化度的影响较小,均在允差内.以...  相似文献   

10.
面团流变学特性曲线的研究:介绍吹泡粉质测定仪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吹泡粉质测定仪(以下简称吹泡仪)同粉持仪和拉伸仪都属于面团流变学测定仪器。吹泡仪同拉伸仪一样都是用来测试面团放置一定时间后的韧性和延展性,反映了面团的流变学特性和面粉内在质量,对专用粉配制过程中组分及添加物成分的研究极为有用。  相似文献   

11.
茶多糖对小麦粉流变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胶体流变性的原理,分析了茶多糖和2种小麦粉的流变性及茶多糖对小麦粉流变性的影响,同时对小麦淀粉微观结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小麦淀粉颗粒膨胀势随糊化温度的升高产生明显的变化,淀粉颗粒在70℃时开始出现破裂;当达到100℃时,几乎所有的淀粉颗粒破裂,膨胀率达到158.91%;蛋糕粉膨胀率上升趋势与面包粉基本相同,但略微大于面包粉的膨胀率。小麦粉的胶体溶液的表观粘度与浓度呈正相关,为假塑性流体;茶多糖在10%以下呈牛顿力学性质,为牛顿流体;茶多糖溶液浓度在10%以上为假塑性流体。当茶多糖的浓度达到4%时,小麦粉的表观粘度达到最大,但2种小麦粉加入茶多糖所呈现出表观粘度的变化有较大差异,蛋糕粉的粘度增长率要远远大于面包粉的粘度增长率。  相似文献   

12.
Fundamental rheological behavior of wheat flour doughs were compared with empirical results from a farinograph. Water contents of 42-47% and mixing times of 8, 16, and 24 min were examined. The storage modulus, G′, decreased when water content was increased from 42 to 45%. Dough produced from water extracted flours had high G′ and low δ. Increasing water content or mixing time decreased G′. There was a linear relationship (slope = 0.30) between G′ and the farinogram peak height for the reconstituted (water-soluble fraction added back), flour-water, and freeze-dried flour-water doughs. The extracted flour doughs also showed a 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G′ and farinogram peak height with slope = 1.07.  相似文献   

13.
应用快速黏度分析仪(RVA)、动态流变仪、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液相色谱(LC)研究了葡萄糖氧化酶(GOD)对小麦粉糊化特性、动态流变学性质、面团微结构及面筋中氨基酸的影响.研究表明:添加25、50和75 mg/kg葡萄糖氧化酶的面糊的峰值黏度和最终黏度降低,衰减值增大.添加葡萄糖氧化酶的面团弹性模量(G′)和黏性模量(G″)增加.在给定频率下,面团弹性模量大于黏性模量;添加葡萄糖氧化酶面团面筋网络结构增强,淀粉颗粒镶嵌于面筋网络;面筋蛋白质氨基酸含量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4.
本文探究了添加量为0(对照组)、0.3%、0.6%、0.9%、1.2%和1.5%的瓜尔豆胶对马铃薯含量为35%的混合面团质构特性和流变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改良面团属于假塑性流体,具有剪切稀化特性。添加瓜尔豆胶能减小面团的硬度,改善拉伸特性,增大弹性模量和黏性模量,降低损耗角正切值、应变值和蠕变柔量,使面团高聚物含量增大,聚合度提高。其中,瓜尔豆胶添加量为0.9%的混合面团硬度适中,拉伸距离最大;弹性模量和黏性模量与对照组接近,黏弹性好;应变值、蠕变速率和蠕变柔量最小,表明面团内部强度大,在外力作用下,面团抗变形能力强;面团蠕变回复率和可回复性柔量最大,面团在撤去外力后,回复能力强。所以瓜尔豆胶添加量为0.9%的混合面团,适合用于制作马铃薯主食产品。  相似文献   

15.
按一定梯度向小麦粉中添加同种小麦提取的麦胚所制成的胚芽油,测定白度、降落数值、湿面筋含量、干面筋含量及面团流变学特性,并做面条质构及感官评价实验,研究麦胚脂类的添加对小麦粉、面团及面条品质的影响.实验表明,麦胚脂的添加对小麦粉干、湿面筋含量、降落数值没有影响;与白度、吸水率、延伸度呈显著线性负相关;与形成时间、粉质质量指数、拉伸面积、最大拉伸阻力、最大拉伸比呈显著正相关.在一定范围内(0%~6%)面条感官评价总评分随着麦胚脂添加量增大而增大,超过此范围则正好相反;在6%添加量时,面条感官综合评分最高.  相似文献   

16.
采用主成分和因子分析的方法对不同省份小麦粉的面团流变学特性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面团流变学指标间的相关性都比较大,90%的数据绝对值大于0.30,适宜用主成分分析法来研究变量之间的关系,采用因子分析进行综合评价。通过分析各成分的特征值和方差贡献率,前两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已达97.487%,第1、2主成分即能充分反映面团流变学的综合信息,从而体现出不同省份小麦粉的加工品质优劣,根据两个主成分的贡献率得出的主成分综合表达式计算得分,排序依次为河北、山西、河南、陕西、安徽、山东、江苏。  相似文献   

17.
将大豆粉末磷脂添加到小麦粉中,研究其对小麦粉面团流变学特性和馒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小麦粉中添加大豆粉末磷脂,可以明显地改善面团的稳定时间以及拉伸曲线面积和拉伸阻力,还可以提高馒头的品质,增加馒头的抗老化效果;当在小麦粉中添加0.8%的大豆粉末磷脂时,其对馒头品质有较好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不同谷朊粉对小麦粉品质的改良作用,选用10种市售谷朊粉为试材,分析其主要品质及改良面粉面团的流变学特性,通过相关性分析及逐步回归分析研究谷朊粉与改良面粉品质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谷朊粉的灰分、粗蛋白、水分、巯基含量、溶解性、持水力、吸水性及泡沫稳定性与改良面粉的吸水率、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弱化度、延伸性、最大拉伸阻力及能量呈显著相关(p<0.05)或者极显著相关(p<0.01)。谷朊粉的泡沫稳定性、水分、粗蛋白、灰分、粗脂肪、持水力、持油力及巯基含量等指标对改良面粉的品质影响较大,其中谷朊粉中粗蛋白含量对改良面粉的综合品质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9.
以液态石蜡和硬脂酸作为防水剂,以海藻酸钠和羧甲基纤维素钠作为补强剂,研究不同添加剂对小麦粉餐具的吸水性、吸油性和最大承载等使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液态石蜡是改善餐具防水性能的最佳防水剂,海藻酸钠是较好的补强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