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地质样品中金富集分离方法的最新进展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薛光  姚万林  刘永生 《黄金》2004,25(3):45-52
综述了近年来地质样品中金富集分离方法的进展。包括活性炭吸附法、泡沫塑料富集分离法、载体泡塑富集分离法、萃取色层富集分离法、离子交换富集分离法、离子交换纤维素富集分离法、溶剂萃取富集分离法等。并对出现的新工艺、新技术进行了重点评述。参考文献87篇。  相似文献   

2.
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金,始于1964年,由于该法具有简便、快速等优点。成为测定金的主要方法。由于灵敏度不高和金在矿物岩石中一般含量甚微,所以对金要经过分离与富集。金的分离与富集方法很多,有火试金、离子交换、活性炭吸附,泡沫壁料吸附与硫脲洗脱,锡或碲共沉淀、柱上色谱、溶剂萃取和反相色层萃取等方法。因此分离与富集是提高分析准确度的关键之一。据文献,利用磷酸三丁酯(TBP)—盐酸体系。以聚四氟乙稀(T(?)(?)lon)作载体的萃取色层法,来分离富集微量金,具有较高的选择性。用亚硫酸钠溶液作淋洗剂,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研究对比了无负载泡塑和各种负载泡塑的选择性之后,选用无负载泡塑和TOB+TBP泡塑两次分离富集,在掩蔽剂和其它条件配合下使Bb、W、Mo的允许量分别达到1000、100、1000(mg)。同时研究了各种影响金回收率和重现性的若干因素。  相似文献   

4.
用氢氧化钠提高泡塑富集金能力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李琴美 《黄金》1997,18(11):54-57
研究了用氢氧化钠处理的泡塑在分离富集金过程中回收率,吸附范围及金在分析过程中的分布情况,研究表明用氢氧化钠处理的泡塑回收率高,富集能力强,并据金的分布情况对影响泡塑富集能力的原因进行了探讨,为泡塑分离富集金的分析提供了一种新的泡塑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5.
曹钧  罗世忠 《冶金分析》1999,19(1):45-47
Braun[1]首先提出在泡沫上负载疏水性的萃取剂,以提高泡沫的选择性和吸附容量.之后,人们将萃取剂引入泡塑上制成改性泡沫.如把双硫腙[4,9,12],PAN[5],N-263[6],8-羟基喹啉[7,10,11],8-巯基喹啉[8]等负载于泡沫上分离富集了许多元素,从而克服了未负载吸附容量小q 选择性差的缺点,可使方法的灵敏度和选择性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6.
金的富集分离方法的最新进展(待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薛光 《黄金》1997,18(8):43-48
总结了1990年以来金的富集分离方法的进展情况。包括溶剂萃取法,萃取色层法,离子交换树脂法,泡沫塑料吸附法,离子交换纤维素吸附法,其他富集分离法,参考文献154篇。  相似文献   

7.
目前,国内用聚氨酯泡沫塑料(以下简称泡塑)吸附予富集地质样品中痕量金的技术,在原子吸收和原子发射光谱测金法中的应用,已日趋普遍。但泡塑对金的吸附机理,至今尚未完全搞清,对影响泡塑吸附能力的各种因素的研究,仍有待深入。特别是在动态条件下对纳克量金的吸附性能的研究,尚未见有专门的报导。本文试验了在动态条件下溶液介质及其酸度、温度、流速对泡塑吸附金的影响,并对负载泡塑及新、旧泡塑的吸附能力作了对照比较,取得了相应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铼是钼的主要伴生矿,长期以来,钼和铼分离技术得到了大量的研究,钼和铼传统的分离方法有多种,如离子交换法、萃取法和活性炭吸附法等,本文对近年来钼铼的分离富集方法进行了综述,重点介绍离子交换法和萃取法分离富集钼和铼。  相似文献   

9.
铼的分离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萃取分离、离子交换、液膜分离、活性炭吸附等四种铼的主要分离富集方法,以及分光光度法、等离子体-质谱法等铼的分析方法,指出了不同方法的特点及使用范围,并展望了铼的分离分析方法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金的富集分离方法的最新进展(续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薛光 《黄金》1997,18(9):50-53
金的富集分离方法的最新进展(续完)薛光(中国人民武警部队黄金第十支队)4泡沫塑料吸附法近年来国内分析工作者对泡沫塑料富集金的机理及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自作者在1990年出版了“泡沫塑料富集金”的专著后,熊昭春又出版了“泡塑吸附技术研究及其在化学分析中...  相似文献   

11.
微型气室电极化学光谱法测定化探样品中的超痕量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占华  李绪纯 《黄金》1994,15(5):48-51
本文采用封闭溶样,充炭泡沫塑料富集分离,采用微型气室电极,研制了一个化学光谱法测定化测定化探样品中痕量金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从酸性硫脲浸金溶液中回收金的方法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朱萍  古国榜 《黄金》2001,22(11):28-32
介绍了酸性硫脲浸金的原理及从硫脲浸金液中回收金的主要方法,包括活性炭吸附法、离子交换树脂吸附法、溶剂萃取法、置换沉淀法、加氢不法。评述了各种方法的应用情况及其各自的优缺点,并对未来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封闭溶样-泡塑富集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矿石中的金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次研究用王水封闭溶解试样中的金,经泡沫塑料富集后硫脲解脱,采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矿石中金的含量。同时,探讨了泡塑富集酸度、富集温度、富集时间、硫脲解脱液浓度及解脱时间等因素对分析结果的影响,得出了最佳实验条件。此外,通过对比分析泡塑富集与活性炭富集、封闭溶样富集与敞口溶样富集这2对方法,得出封闭溶样—泡塑富集具有操作简便、快速、成本低、易掌握、准确度高及干扰元素少等优点。本方法的检出限为0.02 mg/L,精密度(RSD,n=6)为0.80%~4.71%,加标回收率98.57%~101.75%,金矿石测定结果与标准值相符。  相似文献   

14.
艾晓军  鞠军 《黄金》2008,29(2):46-49
聚醚型泡沫塑料对金的吸附能力很强,回收率较高.根据聚醚型泡沫塑料的性质,对其吸附容量、吸附前的预处理进行了探讨,为富集分离金提供了如何选择泡沫塑料类型、尺寸及其预处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将样品焙烧后采用蒸汽加热王水消解,用两块聚氨酯泡塑分两次吸附消解后样品溶液中的痕量Au,将两块泡塑合并、灰化,用王水溶解,以Re为内标进行校正,实现了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对化探样品中痕量Au的测定。对消解条件、吸附条件和脱附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采用蒸汽加热消解所得到的Au测定结果与电热板消解相同,但蒸汽加热消解方法能够明显节约电力能源并能有效降低外来污染;选用化探金标准物质为试验对象,在吸附时间相同的条件下,分两次投入2块泡塑进行吸附,Au的回收率为97%~101%,比一次投入2块泡塑的Au回收率87%~92%更接近100%;采用先在180℃灰化20min,再经50min升温至700℃灰化1h的方法对载Au泡塑进行灰化,化探金标准物质中Au的回收率稳定在100%附近。在选定的实验条件下,校准曲线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6,方法检出限为0.13ng/g,测定下限为0.43ng/g,测定上限为120ng/g。应用实验方法对3件化探金标准物质、3件土壤样品和3件水系沉积物样品中Au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化探金标准物质的测定值与认定值相符;Au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12)为2.9%~6.4%。按照实验方法对化探金标准物质进行加标回收试验,回收率为98%~104%。  相似文献   

16.
天然水中痕量超痕量金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但德忠 《黄金》1989,10(9):42-49
  相似文献   

17.
将样品焙烧后采用蒸汽加热王水消解,用两块聚氨酯泡塑分两次吸附消解后样品溶液中的痕量Au,将两块泡塑合并、灰化,用王水溶解,以Re为内标进行校正,实现了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对化探样品中痕量Au的测定。对消解条件、吸附条件和脱附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采用蒸汽加热消解所得到的Au测定结果与电热板消解相同,但蒸汽加热消解方法能够明显节约电力能源并能有效降低外来污染;选用化探金标准物质为试验对象,在吸附时间相同的条件下,分两次投入2块泡塑进行吸附,Au的回收率为97%~101%,比一次投入2块泡塑的Au回收率87%~92%更接近100%;采用先在180℃灰化20min,再经50min升温至700℃灰化1h的方法对载Au泡塑进行灰化,化探金标准物质中Au的回收率稳定在100%附近。在选定的实验条件下,校准曲线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6,方法检出限为0.13ng/g,测定下限为0.43ng/g,测定上限为120ng/g。应用实验方法对3件化探金标准物质、3件土壤样品和3件水系沉积物样品中Au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化探金标准物质的测定值与认定值相符;Au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12)为2.9%~6.4%。按照实验方法对化探金标准物质进行加标回收试验,回收率为98%~104%。  相似文献   

18.
运用不确定度的理论,对活性炭富集分离-碘量法测定金矿石中金含量的不确定度来源及其对不确定度的影响进行分析,并对引起不确定度分量进行了量化计算,建立了活性炭分离富集-碘量法测定金矿石中金的不确定度的评定和计算方法,得出了标准不确定度、扩展不确定度,并以不确定度的形式给出测试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