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究苏为坦滴眼液治疗开角型青光眼效果。方法用苏为坦滴眼液治疗开角型青光眼,或者是已经使用过其他药物,但并无好转的开角型青光眼患者80例129眼。每晚点药1次,每次1滴。将连续点药后1,4,12周的眼压与基线眼压进行比较研究,同时观察血压、心率等全身及局部副作用及其患者的依从性。结果使用苏为坦滴眼液后眼压明显下降。连续点药1,4,12周眼压下降分别为(6.78±3.45)mmHg(,5.92±4.29)mmHg(,5.88±4.12)mmHg,P<0.05;降压有效率分别为96%,94%,91%。用药后1,4,12周降压效果比较。用药前后,视力、视野、视乳头杯盘比、血压均无明显改变。有结膜充血的轻度不良反应患者14例,不妨碍继续用药。结论使用苏为坦滴眼液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效果良好,对于第1次使用或者已经使用过其他药物的青光眼及高眼压症患者的效果明显,并无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医疗水平的进步,我国呈现人口老龄化趋势,随之青光眼发病率也逐年增长。青光眼分为原发性、先天性及继发性,本文先叙述了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基本知识,如分类及发病因素,然后结合医学实践中治疗的临床表现,详细列举了患者的发病特征及治疗阶段,最后对治疗手段加以叙述,并重点介绍了药物手术结合治疗青光眼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旨在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治疗提供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3.
目的做好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前术后及护理,掌握预防保健知识,防止青光眼再度复发。方法采取快速降眼压,行小梁切除术,或根据病情,同时给予虹膜根切术,才能避免视力下降。结果本组68例患者,采用了合理的治疗方法后,68例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小梁切除术是一种有保护瓣的滤过性手术,是传统的方法,也是目前治疗青光眼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 将我科近2年来200例需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分成2组,男112例,女88例:胰岛素皮下泵组(CSⅡ组)100例,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组(MSⅡ组)10例。观察血糖降至正常所需时间,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 2种方法在血糖降至正常所需时间、胰岛素用量上差异有显著性,且CSⅡ组低血糖发生率低于MSⅡ组。结论 胰岛素泵持续给药治疗能缩短调整胰岛素时间,减少胰岛素用量,且更符合生理性胰岛素分泌。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门冬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对2005年10月~2006年10月我科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诺和锐组和对照组。诺和锐组,早晚餐即刻皮下注射诺和锐30特充;对照组,早晚餐前30min皮下注射诺和灵30R,并根据血糖调整剂量。治疗期间监测空腹及餐后2h血糖,记录达到良好血糖的控制时间。并用药期间记录低血糖的发生率及胰岛素的日用量。结果诺和锐组和对照组血糖达标时间、FPG、2hPG、胰岛素日用量、低血糖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和锐30特充治疗2型糖尿病血糖达标时间短,胰岛素用量和低血糖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及其与其他生化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2006年2月至2009年2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82例,并与32例健康者作对照,分别检测其血尿酸、TG、TC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组血尿酸水平显著升高,与正常对照比较,P<0.05。直线相关分析显示,血尿酸水平与TG呈明显正相关(r=0.2463,P<0.05),与TC无明显相关性(r=0.1204,P>0.05)。结论血尿酸水平的检测对2型糖尿病患者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范莲芝 《化工之友》2008,27(9):20-20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血压与腔隙性脑梗塞的关系.方法 对52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血压测定及头颅CT或MRI检查,并对其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伴高血压的糖尿病患者腔隙性脑梗塞的发生率增高.结论 高血压是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腔隙性脑梗塞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法(CSII)和多次胰岛素注射法(MDII)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2型糖尿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CSII治疗组,MDII治疗组。结果两种方法均能有效降低血糖,改善临床症状,但血糖达标,胰岛素总用量CSII组明显少于MDII组;所需时间,CSII组明显短于MDII组;低血糖发生率,CSII组明显低于MDII组。结论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法治疗2型糖尿病,能更快更平稳的降低血糖,降低低血糖发生率,减少胰岛素的用量,显著地降低糖化血红蛋白,从而有效的减少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率,各种疗效明显优于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不同空腹血糖状态下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特点。方法入选172例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测定血糖和血液流变学指标,按血糖控制是否达标分成两组,比较其血液流变学指标是否有差异。结果空腹血糖较高的一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高于空腹血糖较好的一组。结论2型糖尿病空腹血糖对血液流变学指标有影响,控制好血糖对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预防血栓性疾病有好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我科收住资料完整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59眼,其中46眼为急性患者,13眼为慢性患者,所有患者均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随时访6月~1年。结果术后患者眼压均能控制在正常范围,前房角较术前有所增宽,中央前房深度明显加深,视野无进行性损害。结论闭角型青光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能有效降低眼压、加深前房、开放房角、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DM)合并非糖尿病肾损害(NDRD)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2型DM伴肾损害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比较分析糖尿病肾病(DN)与NDRD患者的糖尿病病程、血尿、蛋白尿、视网膜病变等临床病理特点及治疗情况。结果(1)2型DM可以合并多种NDRD,以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为主,常见病理类型有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IgA肾病、膜性肾病(;2)NDRD患者糖尿病病程及血尿、视网膜病变发生率,与DN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3)NDRD、DN患者治疗转归截然不同。结论2型DM可以合并多种NDRD;当2型DM患者出现肾损害而不符合DN特征时,应及早行肾活检明确诊断;结合临床及病理类型,选择相应治疗方法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前期眼与窄房角正常眼的解剖结构.方法:2014年1月~2014年12月,医院诊断的窄房角正常眼患者20例35眼纳入对照组,同期收治诊断的慢性闭角型青光眼(chronic angle closure glaucoma,CACG)患者30例51眼纳入研究组,采用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对比中央前房深度(Anterior chamber depth,ACD)、房角开放程度(anterionr chamber angle,AA)、前房容积(anterior chamber volume,ACV)、前房夹角(anterior chamber angle,ACA)、小梁网睫状突距离(trabecular-cailiart process distance,TCPD)、B角、t.结果:研究组ACD、ACV、AA、TCPD、B角、t值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与对照组AC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窄房角正常眼与CACG前房、虹膜、后房等解剖结构存在一定的差异,但窄房角正常眼可视为CACG的前期病变,有必要采取更积极的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眼动脉及视网膜中央动脉,探讨糖尿病患者眼底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组45例,同期正常对照组30例,检测其眼动脉及视网膜中央动脉,相互对比。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组眼底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减低,舒张期血流速度、血流量显著减低,阻力指数增高。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眼底动脉灌注不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与糖尿病足之间的关系,探讨早期发现糖尿病足的方法与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06年11月至2007年5月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无糖尿病足)45例及2型糖尿病并发糖尿病足患者45例,对上述共90例患者进行眼底检查,同日行尿常规及尿白蛋白/肌酐检查,判断有无视网膜病变及肾脏损害。结果非糖尿病足组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6.67%(3/45),而糖尿病足组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79.9%(36/45),两组视网膜病变发病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非糖尿病足组尿常规示尿蛋白阳性( )者占2.22%(1/45),尿白蛋白/肌酐阳性率为6.67%(3/45),两者之和为8.89%;而糖尿病足组尿常规示尿蛋白阳性( ~ )者占20%(9/45),尿白蛋白/肌酐阳性率为46.7%(21/45),两者之和为66.7%(30/45)。两组尿蛋白阳性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率、糖尿病肾病的发病率与糖尿病足的发病率有相关一致性。临床上可以通过检查病人的眼底、尿常规或尿白蛋白/肌酐,针对结果异常的患者进行进一步检查,来早期发现糖尿病足并防止其迅速发展,以此降低糖尿病病人的致残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特点。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95例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治疗8例治疗无效死亡,死亡原因为:5例为急性复发性多发脑梗死,3例为大脑半球大面积梗死,症状与体征无改善、瘫痪肢体肌力提高在1级以下者12例,余患者均好转出院。结论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结果,临床上应控制血糖,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注意饮食习惯,减少脑梗死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据统计,世界范围糖尿病患者的总人数约为1.71亿,其中85%~90%为2型糖尿病[1],之中又有约90%的患者合并超重或肥胖[2],该病正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目前,该型糖尿病仍以内科治疗为主,但无法长期控制血糖水平及避免其并发症。1980年,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的外科医生Pories在治疗病态肥胖症时偶然发现为3例肥胖合并严重2型糖尿病患者施行胃旁路手术后患者术后血糖水平明显下降,不再需要任何降糖措施来治疗[3]。1995年他在AnnSurg上发表文章,报道了对146例2型糖尿病患者行GBP手术后14年的随访结果,其中121例(83%)2型糖尿病治愈[4],提出了2型糖尿病外科治疗的概念,引发了医学界对各类减肥手术治疗2型糖尿病的广泛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以缓释格列奇特为主强化降糖治疗疗效及对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ADVANCE一小部分,采用2х2析因随机对照试验,6周导入期降压治疗后,合格者随机分为强化组与标准治疗组,定期测定HbA1C、生化指标、血压、体重等,随访5年,收集血管并发症与一般事件。结果(1)强化组2年后平均HbA1C为6.5%(降低1.7%),标准组为7.1%(降低0.6%)组间差距>1%,达标率分别为71.7%与36%。(2)强化组大血管与微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为22.2%,而标准组为60.7%。(3)强化组五年后Cr、TC、LDL分别下降23.3%、10.9%及12.5%。结论2型糖尿病缓释格列奇特强化降糖治疗有效、安全,且可降低Cr、TC及L D H。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胰岛素抵抗与2型糖尿病患者肌肉组织中脂质异常沉积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我院门诊无血缘关系的研究对象55例,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检测2组人群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病例组在各项指标上和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都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具有特征性的体脂分布,肌肉组织是发生胰岛素抵抗的主要部位。  相似文献   

19.
赵文杰 《化工之友》2007,26(20):9-9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的降糖效果及改善胰岛素抵抗的有效性。方法60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进行为期40周的罗格列酮治疗观察,单用二甲双胍组27例;合用磺脲类加二甲双胍组33例。均接受罗格列酮4mg/片,晨服。结果2组患者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血胰岛素、胰岛抵抗指数(IRI)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罗格列酮是胰岛素增敏剂,有明显的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改善胰岛素抵抗,保护胰岛细胞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辽宁地区汉族人群中FoxO1基因rs 17446614单核苷酸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type 2diabetes mellitus,T2DM)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到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正常对照)366名及T2DM患者395例,采用分子量阵列技术(MassARRAY)检测FoxO1基因rs 17446614单核苷酸多态性,探讨其与T2DM的相关性。结果糖尿病组与正常对照组rs 17446614基因型均以GG纯合子为多见,分别为78.48%和84.15%,AA纯合子为少见基因型,分别为1.52%和0.27%,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等位基因频率均以G为多见;A等位基因为少见基因型,糖尿病组和正常对照组分别为11.52%和8.06%,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辽宁地区汉族人群FoxO1基因rs 17446614中AA基因型及A等位基因可能是T2DM的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