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现有抛放弹弹射系统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抛放弹燃气驱动下的大行程低过载弹射系统的3种降压方案,以经典内弹道学和气体动力学为理论基础,建立了相应的数学物理模型.仿真结果表明,3种方案能有效地降低导弹的过载,克服载机流场干扰和发射环境的有害影响.  相似文献   

2.
以静不稳定导弹为研究对象,给出了一种三回路过载控制方法。基于最优控制理论,采用三回路过载控制方法对俯仰通道控制系统进行了设计,得出了经典三回路最优控制方案,并对十种可能的三回路控制方案进行了参数摄动30%时的鲁棒性分析和控制效果比较,结果表明经典三回路过载控制能更好的控制静不稳定导弹。  相似文献   

3.
潜射导弹空中分离运动建模与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运载器热分离方案要求,建立了轴向弹射分离模型和弹器联合体空中运动数学模型,以内弹道计算为切入点,对内外弹道进行耦合求解;基于燃气节流孔直径不同的3种分离方案,仿真研究了弹器空中分离的运动特性.仿真结果表明,在导弹允许最大过载的限制下,燃气节流孔直径为0.1 m的分离方案是最佳安全分离方案;弹器分离后,导弹空中运动状...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电磁线圈弹射器弹射大质量载荷时存在的机械应力大和磁场强等问题,提出一种导弹电磁线圈弹 射器方案。以某型导弹为弹射目标,建立弹射器系统模型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案能通过增加驱动线圈的 放电次数,使弹射器在较短的加速距离上,以较小的加速力使导弹稳定加速,获得高初速度。  相似文献   

5.
简述了电磁线圈弹射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特点,介绍了美国电磁线圈弹射导弹技术的发展历程和最新进展,分析了电磁线圈导弹弹射系统的组成和关键技术,指出目前实用化和武器化面临的技术困难,并展望了电磁线圈导弹弹射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氮气弹射系统动特性实时动态仿真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建立了描述高压氮气驱动下导弹发射架弹射导弹的数理模型 ,求得氮气弹射系统的动特性参数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对导弹俯仰角的控制原理和方法进行了研究 .还分析了气源压力、导弹重量、弹射机构几何尺寸和物理性质对导弹分离参数的影响 ,并应用混合编程技巧 ,实现氮气弹射系统运动学和动力学的实时仿真 ,将导弹的分离过程可视化 ,以便判断氮气弹射系统的运动规律、运动特性是否满足给定战技要求 .  相似文献   

7.
弹射装置及其挂钩的闭锁机构是机载导弹发射架的关键部件,其性能关系到导弹能否快速、准确并且安全地被弹射;在用弹簧蓄能弹射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型弹射装置闭锁机构及挂钩闭锁机构,设计同步解锁装置使两闭锁机构能够同时解锁,并对其各部分进行受力分析与计算,得到可以满足开锁闭锁条件的解锁力,结果表明:此设计可以合理应用于机载导弹弹射系统。  相似文献   

8.
崔生旺  刘莉 《弹道学报》2007,19(1):17-20
研究了倾斜转弯(BTT)导弹的航迹跟踪系统,外回路采用非线性过载制导指令的方式进行制导,内回路为过载自动驾驶仪.讨论了设计方案和原理,分析了制导控制指令生成方法以及制导指令参数的算法,并与大圆航线跟踪 姿态驾驶仪的方案进行了比较.6DOF弹道仿真结果表明,采用非线性过载制导 过载自动驾驶仪的方案,能够提高导弹跟踪的响应速度,达到良好的跟踪效果,其跟踪精度明显优于大圆航线跟踪 姿态驾驶仪的系统方案.  相似文献   

9.
在载机超音速飞行发射导弹时载机通过弹射装置施加在导弹上的弹射力大且作用时间短,对载机的扰动较大,会影响到载机和导弹的安全分离.为了研究该扰动下载机的动力学响应,建立了载机的作超音速自然飞行的动力学模型,并验证了该模型的合理有效性,同时设计了一套弹射式发射架.研究结果表明弹射力对载机的运动有一定影响,但是对导弹的出舱速度影响显著,载机对弹射架位置的变化动力学响应明显,多刚体的弹射系统能够按要求发射导弹.  相似文献   

10.
为分析压缩空气弹射系统内弹道特性,以压缩空气弹射装置为研究对象建立弹射过程内弹道数学模型。通过数值计算,分析发射阀全开时间、发射阀最大流通面积和低压室初始容积对内弹道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发射阀全开时间越短,弹射总时间越短,弹体出筒初始速度越高,弹体过载也越大;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发射阀最大流通面积增大,弹射总时间变短,弹体初速度增高,弹体过载变化越平缓,但发射阀最大流通面积对弹体最大过载影响较弱;低压室初始容积对弹射行程和弹体出筒初始速度影响较弱,对弹射初期弹体过载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