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污泥厌氧消化技术在国内外的应用及发展情况作了简单介绍.通过与其他污泥处理工艺对比,分析了污泥厌氧消化的优缺点、污泥厌氧消化工艺的费用与收益.指出污泥厌氧消化工艺是一种可持续的实用技术,理应成为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稳定化处理的首选工艺.认为应对现行的《城市污水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进行修改,鼓励有条件的污水处理厂在选择污泥处理工艺时优先考虑厌氧消化技术.  相似文献   

2.
BioWin~?是一款能够模拟污水处理厂处理工艺全流程的软件。采用BioWin工艺模拟软件对苏州某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工艺全流程进行了建模、校正和验证,并利用建立的模型对该污水处理厂的工艺控制参数提出优化建议,以期辅助指导该污水处理厂优化运行,降低能耗、药耗及降低运行成本。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石家庄市桥东污水处理厂卵形厌氧消化池的详细启动过程,包括消化池的启动顺序、种泥的投加与培养、沼气系统等,总结了大型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厌氧消化池的启动运行经验,探讨了提高污泥培养效率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郑州市王新庄污水处理厂改造工程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州王新庄污水处理厂原采用厌氧-好氧二级生化处理工艺,为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的排放要求,在充分利用原有处理设施的基础上,采用带前置缺氧段的A2/O工艺对原有设施进行改造,并新建部分污水和污泥处理设施.介绍了污水处理厂改造中的污水、污泥处理工艺,主要处理构筑物的设计参数,并对污水处理厂改造的实施过程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污水处理厂模拟软件BioWIN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污水处理厂全流程模拟软件BioWIN的使用方法,并对北京市某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运行进行了数学模拟,结果显示,BioWIN能够正确反映实际污水处理工艺的运行.在此基础上,对软件在污水处理辅助设计、工艺优化和科学研究方面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营口市污水处理厂二级处理系统改造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红  王辉  姜义圆 《给水排水》2006,32(5):42-44
论述了出水作为回用水水源的营口市污水处理厂二级处理系统改造的设计。将普通活性污泥法处理工艺改造成为厌氧—缺氧—好氧生物流化床工艺,实现了短程硝化与反消化。通过向缺氧及好氧池中投加生物悬浮填料,解决了污水在好氧池中停留时间不足的问题。使原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由二级排放标准提高到一级A标准,满足中水回用的水质要求。  相似文献   

7.
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采用污泥稳定化处理的不到20%,在污泥稳定化方面与国外存在较大差距。厌氧消化技术可以实现污泥的减量化、稳定化和无害化,同时可利用沼气资源。结合《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污染防治最佳可行技术指南(试行)》的编写,介绍了城镇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厌氧消化技术、能源消耗和厌氧消化排放的污染物,为决策者和从业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污水处理厂污泥厌氧消化优化设计与运行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国内典型的污水处理厂污泥厌氧消化系统进行调研发现,厌氧消化系统的运行管理尚存在诸多问题。在总结白龙港污水处理厂污泥厌氧消化调试与运行管理经验的基础上,针对厌氧消化工艺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提出了厌氧消化系统设计和运行管理方面的建议,以促进工艺设计优化,提高运行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9.
以实际运行污水处理厂MBR工艺为研究对象,利用BioWinTM软件平台及其内嵌的通用活性污泥模型和厌氧消化模型(ASDM),建立了工艺模拟模型并进行初步模拟及校正,利用校正的模型对MBR工艺的运行参数进行了模拟分析,得到出水水质对工艺参数的敏感度,从而总结出了部分运行指南。  相似文献   

10.
ASM2d模型在北京高碑店污水处理厂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描述了GPS-X模拟软件中国际水协(IWA)的ASM2d模型在北京高碑店污水处理厂应用的实例.该研究的目的包括:建立一个大型污水处理厂的模拟模型,以更好地理解生物处理过程;使用建立的模型寻求改善和优化污水处理厂脱氮除磷的方案.在应用中,模型的校准和验证是在已有资料基础上进行的,包括污水处理厂的设计和日常运行监测数据,这样就避免了在模拟大型污水处理厂的前期进行大量的专门研究工作.但是已有的数据不能直接作为模型的输入参数,需要把进水的COD、氮和磷的数据转化成适合于模型输入的各种组分.最后,使用经校准和验证的模型对改善污水处理厂的脱氮除磷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