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再现原生态、原风貌、原住民的景象,介绍了奉贤区农艺公园浦秀路实验段景观林地工程,解析了规划、地方文化、乡村元素的重点与特点.从实际出发,挖掘富有当地特色的乡土文化,并运用到景观提升改造工程中,实现了工程从图纸到现实的转化.对拓宽自然野趣的乡村绿化改造思路有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2.
从五行的角度出发,运用五材文化对贵州乡土景观元素进行了新的分类,结合五行相生相克和景观材料的"性格"剖析了不同元素类别的组合在乡土景观营造中的应用,解决了乡土景观元素提取困难和难以应用的问题,让乡土景观元素的分类和景观应用紧密联系在一起,得出了美丽乡村中乡土景观营造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乡土景观元素的概念与类型,从保留与陈列、引借与易位、抽象与模拟、象征与隐喻、对比与融合等方面,阐述了景观设施设计中乡土景观元素的表达方法,指出乡土景观元素的运用有利于挖掘、保护和恢复传统乡土景观,形成城市品牌形象。  相似文献   

4.
首先就乡土建筑和乡土建筑元素的概念进行阐述,再从乡土材料、乡土建筑形式、色彩构成和装饰艺术四个方面探讨乡土建筑元素在乡村景观设计中再生方式,最后以东阳马宅镇乡村旅游精品线规划设计为例,对乡村建筑元素在乡村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和表达手法进行实证,以期给提升乡村景观的乡土性开辟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分析乡土景观在城市公园中起到的作用,以及当前乡土景观在城市公园应用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永春县城区公园为例,探讨在城市公园乡土景观的设计中乡土自然景观、乡土人工景观、乡土人文景观等要素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6.
《门窗》2016,(3)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已经逐渐进入了城市覆盖农村的战略阶段,国家建设的重点逐渐转向农村,这就使得以乡村为主要载体的乡土景观倍受关注。在村庄规划中,乡土景观的营造必须充分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以此营造完善的乡土景观,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本文对乡土景观在村庄规划中营造的重点和方式进行了具体的探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7.
魏佳赟 《建筑知识》2014,(7):180-180
乡土景观是一个地方最本土,文化方面最直接,最本土的体现,乡土景观元素来自于人们长期的生产和生活过程中,经过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将具有地方特色,代表性的元素提炼出来运用在景观中,在地域文化特色的指导下,将关中乡土景观元素理解、研究、提炼、达到传承,从而更好的在景观设计中利用乡土元素。  相似文献   

8.
本土营造     
<正>《乡土景观研究》是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风景园林学的一门硕士课程。课程开设于2007年,主要关注传统乡村人地关系中蕴藏的景观营造智慧,本期文章全部来源于2014年该课程的研究成果。文章选择了秦岭北麓的代表性村落——留村以及南豆角村,分别从乡土景观技术、乡土景观聚落、乡土景观植物以及乡土景观遗产等视角切入,着重探讨了在秦岭北麓的乡土环境中,人们是如何适应当地自然环境和利用地方资源的,尝试揭示出其中的地方性知识与技术,概括出其中蕴藏的各种营造法则与模式。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6,(10)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备受关注的景观项目大都集中在城市景观上,对乡村景观进行的开发建设较少,乡村景观的理论也有待完善。当前,为响应新农村建设的号召,积极发展乡土景观,在教学实践中引入"乡土景观"概念,培养学生分析景观内涵的能力、对景观进行抽象思考的能力是不可或缺的。乡土景观设计是以乡村为基础展开思考和创新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把握时代发展方向,结合当前乡村发展趋势,亲力亲为,才能获得对乡土景观及时、全面、可靠的理解。文章以新农村景观设计为基点,分析"乡土景观"概念在将来景观设计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一方面为实际乡土景观设计提供理论指导,另一方面为广大乡土景观研究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在尊重乡土自然环境、强调乡土文化、重视景观地域特色的指导思想下,通过实地考察、群众访谈、问卷调查等形式对陕西省关中地区近年来新建的6处乡土景观作品从设计指导思想、乡土景观元素应用情况、乡土景观元素表达手法和景观营建效果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评价;并通过文献研究和归纳提炼,总结出陈列、集聚、夸张、引借、凝练、变异、融合、材质创新8种乡土景观的表达手法,结合乡土景观营建实例对这8种景观表达手法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并概括出每种手法的景观应用表达特色.  相似文献   

11.
张扬汉 《工业建筑》2012,42(11):49-52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已经进入城市化加速时期,各地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作为区域中备受人们关注的公园,其景观营造已成为我国未来城市建设的重要课题。以漳州古雷港经济开发区综合公园景观设计为例,分析开发区公园设计的理念与原则,公园设计的特色及当地文化在景观设计中的表达,探求开发区公园的景观设计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肖云异  丁丰华  王靖松 《山西建筑》2007,33(18):344-345
以长沙烈士公园景观规划为例,分析了我国现阶段城市综合公园景观规划存在的不足之处,介绍了烈士公园景观规划的特点,针对综合公园的改造和建设提出建议,以改善城市居民的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13.
文章在简要分析公园景观设计目标和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对公园景观主要要素,如空间景观要素、植物景观要素、水体景观要素、景观小品要素的设计进行综合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4.
通过“景观特色级区评价模型”分析丁香公园的景观特色,得到该公园各景观元素的特色等级和公园景观特色总级分,通过数学模型对结果进行分析,总结丁香公园景观特色的优点和不足。  相似文献   

15.
薛丽君  路毅 《山西建筑》2012,(32):231-233
对用"景观特色级区评价模型"研究公园景观进行探讨,得到莲花山公园各景观元素的特色等级和公园景观特色总级分,对数学结果进行分析,为建设特色鲜明的城市公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永安青水畲族乡风情园规划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抒玲  李忠元 《山西建筑》2007,33(28):349-350
通过对永安青水畲族乡风情园详细规划,在公园景观规划设计与弘扬民族文化、展示地方历史风情、保护历史古迹与合理利用山水资源、项目开发与集镇建设的有机结合等方面做了有益探索,以弘扬民族文化与地方精神.  相似文献   

17.
姜卫东  李纪伟 《山西建筑》2012,38(20):18-19
通过对济窦岩民俗文化产业园的规划设计及规划原则的分析,提出了民俗文化产业园应保护当地历史,融合现代产业,突出体验性,注重保护自然环境等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18.
陈华  张萍 《山西建筑》2008,34(1):350-352
针对兰州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以兰州山地园林的代表五泉山公园为例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出其园林景观元素和景观空间秩序的特点,以期为兰州地区未来山地景观设计工作提供可借鉴的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结合景观感知主体(人群)的多样性和时间动态性,将城市公园景观视觉与热舒适性叠加,构建评估模型与方法,动态评价城市公园景观感知效应。首先,选择基本视觉元素和视觉敏感度两方面共6项指标计算景观视觉空间分布;其次,基于实测校正ENVI-met模型,模拟2h间隔的生理等效温度(PET),再利用热感觉投票获得热舒适性的空间分布;最后,依据季节和早中晚时间序列,对于少年、青年和中老年3类人群,利用现场访谈与问卷调查统计,确定景观视觉与热舒适性的叠加权重,获得动态评价结果。针对中老年人群在重庆市沙坪公园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秋季的早中晚叠加评价结果与实地调查结果较为相符。该评价方法结合景观视觉和热舒适性,基于人群构成,构建了城市公园景观感知效应的时间动态评价图谱,为城市公园景观空间环境的规划设计、感知制图,以及量化测度公园的生理和心理综合感知效应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沈阳中山公园(原名千代田公园)始建于1919年,是具有近百年历史的近代城市公园。将中山公园的空间利用划分为4个历史阶段:民国时期外国殖民者尝试并营造出东西方园林要素相结合的城市公园;新中国成立初期园内增添凸显中国特色的景观元素;改革开放时期全面建设空间与主题并重的中国特色城市公园;21世纪公园建设与利用呈现多样化。另外,通过山形水系、建筑设施、园路分布、活动区域4种空间构成要素分析中山公园空间利用的变迁特征。结果表明,公园空间利用最初集中在西北和中南部,以自然山水式格局为基调,增添西方园林元素,后逐步打通了东西向核心轴线,利用频率与规模在改革开放时期达到最高水平,但目前文化主题被削弱且文化景观遗产的保护与利用略显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