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简单介绍了快速公交(BRT)的概念和基本构成,建议了BRT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系统综合地规划BRT通道网络、因地制宜地规划城市BRT专用道、灵活多样地规划设计BRT车站及精心选择适宜的BRT专用车辆.结合泉州市泉秀街实例,对泉秀街BRT设置的必要性进行了简单分析,阐述了上述原则在BRT专用道规划、BRT停靠站规划、BRT车辆规划以及BRT与其他交通方式的换乘与衔接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针对快充纯电动快速公交(bus rapid transit,BRT)系统的运营效果评价问题,提出基于快充纯电动公交车辆运行特性与BRT运营特点的评价方法.首先,分析快充纯电动公交车辆在BRT中的适用性,从运营车辆性能、设施水平、乘客服务水平、经济效益等角度出发,建立包含燃油车辆替换率、动力电池衰减率、充电设施供需平衡关系等9项细化指标的快充纯电动BRT运营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其次,采用灰色聚类方法,构建快充纯电动BRT运营效果评价模型;最后,以金华市国内首条纯电动BRT线路为例,进行运营效果评价.与实际运营情况调查结果对比后发现,相比传统BRT运营效果评价方法,该方法更能真实、有效地反映纯电动BRT的实际运营效果.  相似文献   

3.
前言 ueBRT是快速公交系统(Bus Rapid Transit)的简称,是一种介于快速轨道交通(Rapid Rail Transit,简称RRT)与常规公交(Normal Bus Transit,简称NBT)之间的新型公共客运系统,BRT是利用改良型的公交车辆,运营在专用道路空间上,保持轨道交通运营特性且具备普通公交灵活性的一种快捷的公共交通方式.BRT系统整合了车站、车辆、线路、公交车道和ITS公交智能系统等多个元素,形成具有强烈形象感和独特性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其基本要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专用的路权、改良型的公交车辆、设施齐备的车站,车外售票、多样化线路,灵活的组织营运、与城市用地的紧密结合、功能齐全的配套设施、合理的票价体系、完善的管理机构.  相似文献   

4.
快速地面公交系统(BRT)是一种新型的城市公共交通模式。它投入少见效快的优点使其受到国内越来越多城市和地区的关注。首先分析BRT提出的原因,阐述BRT的构成特点,通过对南方某市公交现状和公交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BRT在该市的适用性进行了系统分析,指出该市已经具备建设BRT的条件,最后提出了建设BRT系统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现有快速公交(BRT)评价体系的研究,构建了基于出行个体延误水平的BRT评价方法,并且运用该方法以银川市BRT一号线作为案例进行了实践,得到BRT建设前后的出行个体延误的对比关系和结论.该方法可为BRT的规划、运营和效益分析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6.
大力提倡公共交通是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关键,交通方式的良好适应性是保障公共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现代有轨电车和快速交通系统(BRT)因具有良好的经济性和应用前景备受规划者们的关注,同时在选用上因二者相近的功能而存在争议。以曲靖市为例,首先对其公交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发展有轨电车和BRT的观念,采用SWOT分析法进一步从城市规模、交通需求、投资额度、系统能力等视角就曲靖建设有轨电车和BRT系统适用性做了深入探讨,结果表明有轨电车不仅能满足市民中长距离出行需求,而且其优良的服务品质、"绿色环保"的运营系统,更适合曲靖市未来的发展。该提法打破在提升交通系统能力和城市形象时,唯"地铁/轨道"和"BRT"不可他选的思维惯式,用实证依据为相关规划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从技术和经济两个方面出发,对BRT和常规公交的客流影响因素进行了比较分析,并探讨了BRT和常规公交的协调关系,确定了以行人出行成本为指标的客流适应性评价模型。该模型主要基于时间价值理论,以行人的出行成本为量化指标,利用MNL模型估算时间价值,将时间转化为成本,并建立定量比较模型,比较快速公交(BRT)和常规公交客流的出行成本,从而判定两种公交方式的适应性。最后以成都市二环路BRT和52路公交车为例,验证了该比较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一种基于Kalman滤波行程时间预测的快速公交(BRT)系统车辆速度诱导模型。该模型从分析BRT系统运营特性和交叉口交通信号管控特征出发,首先建立站点停靠时间预测模型和Kalman滤波行驶时间预测模型,分别对BRT车辆在站点停车上、下客时间和BRT车辆在站点与交叉口间行驶时间进行预测;然后根据车辆到达交叉口的时刻不同,分4种情况建立BRT车速推算模型对车辆行驶速度进行诱导;最后利用常州市13号BRT线路的调查数据,对模型进行有效性检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显著提高BRT车辆的运行效率,具有很好的工程实用性。  相似文献   

9.
在研究国内外城市发展快速公交经验的基础上,从理论上分析了快速公交组成特点及城市交通内部影响因素和外部影响因素对快速公交系统功能演化的影响作用,依据天津城市经济、城市空间结构、道路设施与供给、交通结构与需求等分析了快速公交在天津发展的适应性,结合影响快速公交发展的关键性因素类道路的实际情况,提出针对各类道路的发展对策,以提升城市有限道路及公共交通资源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0.
常规公交是当前武汉市民日常出行的重要交通方式。为了提高常规公交系统的运营效率,进而改善武汉市交通拥挤状况,简要介绍了可供常规公交系统借鉴的快速公交系统(BRT)的部分要素,继而分析了武汉常规公交系统与BRT相比存在的问题以及尝试在武汉常规公交系统中应用BRT部分要素的原因。提出了将BRT部分要素发展性地应用于武汉常规公交系统改革的几个方面:优化线路网布局,加强枢纽站建设,改革票价体系,车票管理和公汽营运分而治之。  相似文献   

11.
受可达性设计应尽可能多地提供可选择路线的机会的启发,在商务密集区设计时,可通过对交通联系的实现、公共空间与可视性的规划、街区系统的确定、建筑尺度的选择、周边区域的联系强化等过程的综合设计,实现商务密集区的可达性.  相似文献   

12.
城市公交路网性能的综合计算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公交线路为节点,建立城市公交线路网络图.根据网络图的邻接矩阵分析其连通性,计算公交路网的平均连通距离和到达重点流动人口密集区的平均距离.以覆盖性、连通性、平均连通距离和平均到达距离作为衡量城市公交路网性能的主要指标.根据这些指标对城市公交路网做综合评估和改进设计.  相似文献   

13.
多协议标记交换网络的流量工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满足用户对网络运行效率、可靠性以及服务质量越来越高的要求,在大型公共骨干网的设计和运行中必须要考虑流量工程,MPLS为流量工程的实施提供了技术保证。介绍了流量工程,分析了MPLS实现流量工程的原理及相关技术,指出其优势所在。  相似文献   

14.
从我国城市交通流特点,道路基础设施、交通管理、交通参与者等方面对城市交通问题进行分析研究,阐明城市交通问题形成的原因和过程,并提出建立符合国情的城市交通模型,加强政府在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职能,加强公交服务,利用交通需求管理等收费手段限制小汽车上路等对策。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小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日益突出。如今,为了倡导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城市需要解决的不仅仅是交通拥挤的问题,更需要保持交通的可持续发展。在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交通——“方便的公共交通与慢行交通”、“轨道交通与慢行交通”基础上,提出了公交优先概念。本文通过对成都市目前的交通状况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构建“公共都市”的策略,它将城市的轨道交通、公共汽车、出租车及慢行交通有机地连接起来。同时,本文还提出了一些可行的建议,例如一些衔接站点的建设等。所有的这些建议,希望能在某种程度上为探索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当前城市交通信息服务的不足,阐述了主动数据库与城市交通信息服务结合的必要性,提出了主动机制下的交通信息服务体系结构,通过实例研究验证了基于主动数据库的城市交通信息服务系统的可行性与高效性.  相似文献   

17.
城市常规公交路线优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常规公交路线设置的基础上,阐述了公交路线设施设计与运营组织设计,提出了常规公交路线的服务水平标准,并以西安市5路公交路线为例,通过调查分析.提出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18.
符号数的正则表示(CSD)是一种用最少的非零比特位来表示符号数的编码技术。介绍了一种基于二进制补码数实现CSD编码的转换算法。通过采用多种优化技术,提出了基于CSD编码技术的常系数乘法器的VLSI高效设计。采用Venlog硬件描述语言实现了一组小波滤波器的乘法单元的RTL描述。在Xilinx ISE4.1环境下对设计进行了功能仿真、综合和FPGA原型实现。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GSM数字移动通信系统的结构、话务模型、网络规划进行研究,分析了GSM系统网络内部各组成部分间和外部公用通信系统间互联互通的网络结构关系。依据话务量、呼损率、信道数、语音呼叫流程、信令处理流程等,并结合爱尔兰公式和工程经验推导出了GSM网络内部各局向和外部各局向的数字中继线路数、信令链路数的理论计算公式,为GSM系统的网络规划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对其它数字移动通信系统的网络规划设计也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提出了城市公共汽车电子站牌系统研究与开发的设计思想,阐述了系统的功能和结构,分析了系统实现的原理,试运行工作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